黃淮海麥區遭受凍害帶給我們的啟示值得注意

我國黃淮海麥區和江淮麥區歷史上都曾遭受過凍害。如湖北省1968年11月和12月平均氣溫12.6℃和7.6℃,比歷年分別高1.1℃、1.9℃,而1969年1月和2月份降到1℃、-2℃,比歷年分別低2.5℃、5.5℃,麥苗遭受嚴重凍害造成穗數和穗粒數減少。河南省1966年2月21~24日、3月5日發生過兩次早春低溫凍害;1962年4月2日在南陽地區,1974年在豫西,1983年在中南部的新蔡縣等地發生低溫冷害。安徽省1987年出現較大面積的冬季凍害,1995年出現早春凍害。江蘇省1976年出現冬季凍害。經歷了多年的凍害,人們總結得出,小麥凍害與寒潮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也與品種、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關係,防禦凍害應採取以下一些對策措施。

黃淮海麥區遭受凍害帶給我們的啟示值得注意


1.選用抗寒品種,搞好品種佈局

我國黃淮海麥區北部宜種冬性品種,中部宜種冬性、半冬性品種,南部宜種半冬性品種。江淮之間麥區宜種半冬性品種和抗寒性較好的春性品種,亦可搭配種植春性品種。適宜種植春性品種的地區提早播種的地塊也出現了嚴重凍害,過早播種多是因為早播搶墒(播晚了失墒,又無灌溉條件,只能幹種等雨出苗),或農民為了播完外出打工而進行的。在這種形勢下,江淮之間麥區和黃淮南部麥區應注意適當限制抗寒性差的春性品種的種植面積,避免凍害造成損失;使用抗凍性差的春性品種,農業技術部門應向農民說明播種適期和早播的嚴重危害。

黃淮海麥區遭受凍害帶給我們的啟示值得注意


2.按照品種冬春特性,合理安排播種期

2005年1月,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在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省調查,發現凍害嚴重的地塊均是使用春性品種且過早播種而引起的。所以,在黃淮南部和江淮之間麥區容易發生寒潮降溫的地區,選用小麥品種時要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特性的品種,對小麥播種期做合理安排。要嚴格掌握春性品種在容易發生寒潮的地區播種的合理播種期,不要早播,以免凍害隱患。

黃淮海麥區遭受凍害帶給我們的啟示值得注意


3.培育壯苗,安全越冬

實踐證明,小麥冬前壯苗的植株內有機養分積累多,分櫱節含糖量高,壯苗與旺苗、弱苗相比具有較強的抗寒力。即使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凍害情況下,其受害程度也大大低於旺苗和弱苗。培育壯苗的主要措施有培肥地力、適期播種、採用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和氮肥後移技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