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曾幾何時,夢裡總是有揮之不去故鄉的影子。總是哀嘆自己一聲:還未老卻如此念舊。

故鄉有太多屬於自己的感情與牽掛,那濃濃的故鄉情更是深紮在自己心裡。讓我永遠記住:再遠再美的地方是他鄉,只有故鄉才是自己的根。

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故鄉的路:走過千萬條路,唯獨它是自己最情真意切的路。

故鄉的路多年未變,從東貫穿到西,整個村以它為界限,村中間還有一條南北大路。於是把整個村一分為四,有了村東頭、村西頭、村南頭、村北頭四種截然不同的叫法。

不同的是,小時候是土路,坑坑窪窪不好走,一到雨雪天氣,村裡需要辦大事(紅喜事與白喪事)就倒黴了,小轎車很難開進來,渾身都是泥。還需要叫幾個人拿著鐵鍁開墾出一條路來。

現在早已修成寬闊平坦的公路,來來回回的小汽車也多了,拖拉機三輪車早已經淘汰了。路兩邊也有了路燈,晚上忙碌一天的人們在那裡跳起廣場舞,孩子們在旁邊嬉笑打鬧。

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村裡所有的婚喪嫁娶都在這條路上走過,從村東頭迎來的新娘子,一進村,鑼鼓長號立馬響起來,沖天的炮仗放起來。

“呀,新媳婦進村啦!”各家各戶聽到響聲,立馬跑出家門,抱著娃,領著老人,必須快跑,又不迎親的車隊就跑遠了,吃不到喜糖了。

大管家開始挨個給路兩旁的人們分發喜糖,人們都笑盈盈的,村裡又添一新人,以後就是這個村裡的人了。

女人們議論著新媳婦是哪個村的姑娘,彩禮要了多少錢。男人們則看著迎親的車輛,因為僱不同的車花錢肯定不一樣。猜想著這家是在打腫臉充胖子,還是本來就是有錢任性。

慢慢迎親的車輛走了,人們還不願散去,也可能覺得“喜氣”沒沾完,幸福總想多享受一會。

“嫁閨女”的車輛,是不發喜糖也不放鞭炮的,也許因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有點傷感也就不整那麼大動靜了。

但人們還是願意出來多看幾眼,看著“嫁姑娘”的車輛緩慢開出這個村口,猜測著這個姑娘離開了父母,就是婆家的人了,以後的日子就靠自己了。看完嘆一口氣,總覺得好像是自己家嫁姑娘一樣,從小看到大的孩子去了別人家做媳婦,心裡未免空落落的。以後的日子如何都是未知數,只能心裡送一個祝福。

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最悲痛的是村裡有去世的人,頭下葬前兩天晚上都要去村東頭燒紙祭奠。

第一天去世,無論多晚,都要去村東頭大路上燒紙拜老天爺。

一群孝子賢孫穿著白色的孝衣,滿臉悲痛,走路緩慢,那一段路本不長,卻走得猶如走了一個世紀。

走到村東頭馬路上,到了專門跪拜的地方(聽說還有很多講究),開始跪下給逝去的人燒紙,一群哭聲傳來,故去的人已聽不見聲音,活著的人哭得撕心裂肺。無論如何悲痛也是陰陽兩隔,永遠不屬於一個世界了。

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故鄉的人:他們記得我兒時的模樣,而我又何嘗記得以前的自己。

故鄉的人都很普通很平凡,他們有的在那裡生活了一輩子,很少走出這個村子。如我的父母50,60年代的這一輩人,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只是偶爾出去看看可以,如果讓他們長住,他們卻覺得遠不如在自己家裡踏實隨意。

而我們70後80後的孩子們,童年少年在故鄉度過,青年出去打工或者求學,漸漸遠離故鄉,但卻始終放不下故鄉情。

有時聚在一起也多談論兒時趣事,彷彿自己的一生僅有童年在故鄉的那些往事值得回味。那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時光,不摻雜任何私心雜念的人生初開始。

故鄉的人都生在這個地方,戶口本上的原籍永遠不會改變,這是一輩子的烙印,它會讓你永遠記住你是從哪裡來,哪裡是你人生最開始的地方。

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故鄉的情:唯獨心裡永遠記住故鄉的情,才能飛得更高。

人對故鄉,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這也許就是大多數人越老越愛夢到故鄉的原因吧。

人們常說:故鄉是人一生的根。我們身紮在那裡,對那裡的一切還都那麼熟悉。當回到故鄉時,路上跑來的孩子們不正像小時候瘋玩的自己,熟悉的環境總是想起曾經的自己。遇見鄉鄰們,熱情的打著招呼,不要疏遠與他們的距離,因為自己是他們從小看到大的啊。

故鄉的路,故鄉的人與故鄉的情

故鄉養育了我,給我太多難忘的回憶,人生經歷了許多年,我一直再改變,而它卻永遠不會改變它最初的模樣,因為每次一踏上故鄉的那條路,就會覺得回到母親的懷抱,那麼溫暖。一顆沉浮於凡世的心立馬安定下來。

走不完的故鄉路,忘不了的故鄉人,剪不斷的故鄉情,是我永遠一生的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