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由檢和朱由校的關係這麼好,而朱祁鎮和朱祁鈺為何卻反目成仇?

肖申克的玖叔1


中國歷史上皇家兄弟之間為了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秦二世殺害幾十個兄弟姐妹,曹丕毒死弟弟曹彰,楊廣殺害大哥楊勇,李世民殺害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等,趙光義謀殺哥哥趙匡胤,窩闊臺毒死弟弟拖雷,皇太極殺害哥哥莽古爾泰弟弟德格類把姐姐哈達公主凌遲處死,雍正殺害弟弟胤禩胤禟等。

而明朝皇室兄弟之間感情還是不錯的,比如明朝開國皇太子朱標對弟弟們非常友愛,明仁宗朱高熾對兩個不安分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也比較友愛。

至於明朝歷史上的兩對著名的兄弟皇帝,即朱祁鎮與朱祁鈺,朱由校與朱由檢,他們更是兄弟情深。

朱祁鎮與朱祁鈺、朱由校與朱由檢兄弟之間感情比較好也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明宣宗只有朱祁鎮與朱祁鈺兩個兒子,而且兄弟之間只相差一歲,明光宗雖然兒子比較多,但成年的兒子只有朱由校朱由檢,朱由校比朱由檢大五歲,可以說這兩對兄弟都是年齡接近一起玩大的。

在土木堡事變之前,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之間感情非常深,沒有任何矛盾,雖然朱祁鎮是孫太后生的嫡子,而朱祁鈺的母親吳妃是婢女出身,地位非常低,但朱祁鎮一點也不歧視弟弟朱祁鈺,兄弟之間感情比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感情還要好。

朱由校和朱由檢都不是嫡子,感情比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更好,朱由校的生母是王選侍,而朱由檢的生母是劉淑女。兩兄弟年齡雖然相差了五歲,但他們從小相互照顧,一起長大。



後來朱由校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是他對於皇權並沒有什麼貪戀,朱由校喜歡玩樂,喜歡木工,人人都稱他是木匠皇帝。他其實並不昏庸,只是心思不在皇位上面,所以即便當時黨朋紛爭,宦官專權,他也視而不見。

作為皇帝,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朱由校對弟弟朱由檢都非常友愛,一點也不擔心他們覬覦皇位,體現在弟弟成年以後也不讓其到外地就藩。

明宣宗駕崩後,8歲的朱祁鎮繼位以後封7歲的弟弟朱祁鈺為郕王。

朕弟祁鈺今特頒冊寶封為郕王。爾其恪勤忠孝,親賢愛民,永篤籓輔,欽哉毋怠。——《明英宗實錄》

但是朱祁鈺封了王以後一直留在京城未就藩,而朱由檢被封為信王后也是一直在京城未就藩。 其實都是因為哥哥喜歡弟弟,捨不得弟弟遠離京城就藩。

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後來之所以反目成仇完全是因為土木堡之變。

公元1449年,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鼓動下統帥五十萬明軍主力抵抗瓦剌,因為皇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朱祁鎮讓弟弟朱祁鈺監國主持朝政,可見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非常信任,一點也不擔心朱祁鈺搶班奪權。

如果朱祁鎮不犯讓大太監王振瞎指揮的低級失誤,就不會有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也不可能反目成仇。

但土木堡之變,朱祁鎮統帥的明軍遭遇明朝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五十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五十多個王公大臣戰死,更糟糕的是皇帝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皇帝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明朝立即面臨亡國的危險,因為瓦剌完全可以用明朝皇帝朱祁鎮作為人質逼迫明朝投降。

在瓦剌大兵壓境圍攻北京城的危急情況下,兩歲的皇太子朱見深無法擔當領導明軍抵抗瓦剌的重任,在於謙等大臣的強烈要求下,沒有任何野心的朱祁鈺被迫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祁鈺雖然從來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但他做皇帝的能力比哥哥朱祁鎮還要強不少,朱祁鈺領導明軍以少勝多打退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又剷除閹黨勵精圖治,使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轉危為安開始中興。

但自從朱祁鈺登上皇帝寶座那一天開始,由於皇權的唯一性與殘酷性,朱祁鎮與朱祁鈺之間的兄弟之情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你死我活的不歸路。



朱祁鈺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宋高宗趙構那樣堅決拒絕大哥宋欽宗趙桓回國那樣拒絕大哥明英宗朱祁鎮回國,這樣做雖然冷酷無情,但不至於兄弟之間自相殘殺。

雖然朱祁鈺知道大哥朱祁鎮回來是對自己有巨大威脅的定時炸彈,但天性善良的朱祁鈺還是心慈手軟,對大哥朱祁鎮還是顧念曾經的兄弟之情,雖然朱祁鈺有些不情不願,但還是幾次派使者去瓦剌把朱祁鎮接回國,並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雖然朱祁鈺善良,但朱祁鈺並不傻,他不可能讓大哥朱祁鎮真的像太上皇一樣凌駕於自己之上,因此朱祁鈺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並斷絕朱祁鎮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兄弟之情徹底恩斷義絕。

即使朱祁鈺不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朱祁鎮與朱祁鈺的兄弟之情在殘酷的皇權面前已經不復存在,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祁鎮與朱祁鈺代表的是兩個對立的政治集團,可謂水火不容。

朱祁鈺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七年,並廢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皇太子,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讓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充滿仇恨,認為朱祁鈺忘恩負義。

朱祁鈺因為唯一的兒子夭折鬱鬱寡歡生病,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一夥奸臣趁機勾結孫太后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東山再起復位以後,殘酷地派太監蔣安把29歲的弟弟朱祁鈺活活勒死,明朝終於也沒有避免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悲劇。

而朱由校與朱由檢的兄弟之情沒有遇到土木堡之變這樣的致命考驗。朱由校曾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指著龍椅這樣跟朱由檢說,他說我把這個位子讓給你好不好?在別的兄弟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時候,朱由校卻能夠雲淡風輕的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對皇位是真的沒有留戀,以及他對朱由檢這個弟弟也是真的信賴。

但朱由校也只是開玩笑而已,如果朱由校真的把皇位讓給弟弟朱由檢,兄弟之情也肯定不復存在。

即使天啟帝朱由校顧念兄弟之情,以刻薄寡恩殘殺大臣著名的崇禎帝朱由檢也不一定會放過退位的哥哥朱由校。

朱由校對弟弟朱由檢的話其實也不是完全開玩笑,因為朱由校一直有把弟弟朱由檢作為自己接班人的打算。

因為朱由校有三兒三女,其中三個兒子為長子朱慈燃,生下來就是個死胎,後追封為太子,稱“懷衝太子”,次子朱慈焴繼任為太子,出生不久就死亡,稱“悼懷太子”。三子朱慈炅活的比較長(活了6個月),稱“獻懷太子”。到朱由校病重時三個兒子均先於他去世,故按照“兄終弟及”的傳統,傳給弟弟朱由檢。

朱由校沒有兒子其實也是自作自受,因為他寵信大太監魏忠賢與乳母客印月,據說朱由校與他的乳母客印月有一腿,因此客印月為了專寵,勾結魏忠賢殘害懷孕的后妃及其皇子,因此導致朱由校無後。

天啟七年,朱由校在西苑遊船跌入水中,差點淹死。雖被人救起,身體已經每況愈下。尚書霍維華進獻一種"仙藥",朱由校飲用後渾身水腫,臥床不起。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檢入臥室,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命他繼位,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登基,年號崇禎。

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雖然最終反目成仇,但他們治國安邦的能力還是要強於朱由校與朱由檢兄弟。景泰帝朱祁鈺是力挽狂瀾挽救大明勵精圖治的中興明君,而明英宗朱祁鎮在復位以後雖然殺害於謙等忠臣,但也廢除殉葬,剷除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奸臣,重用李賢等忠臣,實行利國利民的仁政。

而天啟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閹黨,殺害抗金名將熊廷弼,導致遼陽瀋陽等被後金攻佔,雖然朱由校後來重用老師孫承宗袁可立等抗金名將,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也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這些抗金名將都被魏忠賢閹黨排擠打擊,導致沒有能夠徹底打垮後金。

而被朱由校寄予厚望成為“堯舜”那樣明君的弟弟朱由檢,其治國安邦的能力還不如朱由校,朱由檢雖然是一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崇禎帝朱由檢雖然兢兢業業,非常勤政,而且節儉自律,不好女色,甚至有人把絕代佳人陳圓圓送上門,朱由檢都拒之門外。

但朱由檢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讓他自毀長城,殺害了袁崇煥孫元化熊文燦鄭崇儉範志完趙光汴祖寬賀人龍等很多名將,把畢自嚴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很多名臣逮捕下獄,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

朱由檢沒有耐心瞎指揮,比如逼迫滿桂與皇太極在北京決戰,逼迫洪承疇與皇太極進行松錦大戰,逼迫孫傳庭與李自成進行汝州大戰,導致明軍主力全軍覆滅,朱由檢又拒絕遷都南京,拒絕李自成稱臣封西北王的要求,最終朱由檢自殺殉國,成為導致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可見對一個皇帝來說,兄弟之情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治國安邦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厚德載物49847


在“土木堡之變”前,朱祁鎮和朱祁鈺關係實際上遠比朱由檢和朱由校這對兄弟的關係好。


作為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鈺由於母親吳氏是朱瞻基在皇太孫時的婢女,所以庶出的身份,決定了他根本沒有任何資格去考慮又權力有關的東西。

不過宣德10年,朱瞻基駕崩後。8歲的朱祁鎮封7歲的朱祁鈺為郕王,頗有點“桐葉封弟”的意思。


但這背後其實可以看出,張太皇太后對這個庶出的孫子還是頗為照顧。因為即便按照祖宗成法,封王就藩,也要等到朱祁鈺成年。

朕弟祁鈺今特頒冊寶封為郕王。爾其恪勤忠孝,親賢愛民,永篤籓輔,欽哉毋怠。——《明英宗實錄》

但是朱祁鈺封了王以後一直留在京城未就藩,而朱由檢被封為信王后也是一直在京城未就藩。

雖然表面上都是因為兄長喜歡弟弟,不讓就藩,但背後還是有很大區別。

朱祁鎮是喜歡弟弟,自己離開京城,由弟弟朱祁鈺監國。要知道監國理論上是太子的事情,當然朱祁鎮的太子太小,沒能力監國。可是歷史經驗通常最忌諱的就是交給兄弟監國,但是朱祁鎮並沒有此忌諱。


朱由校是需要弟弟,朱由校絕非只是一個只會做木匠活的皇帝。他是明朝後期權謀手段僅次於嘉靖的一個權謀高手。只不過他讀書少,所以沒辦法像嘉靖那樣,用文官集團擅長的禮儀來征服文官,他只能用魏忠賢這種沒文化、不講理的人開壓制文官。自己裝著不關心政事。但是翻來《明實錄》,朱由校無論戰略眼光還是馭人手段以及識人之明,只要深究一下,讓人脊背發涼。但他也有缺點,就是遇事不能斷,看得很通透,就是沒行動、沒結果。他留著朱由檢,最主要的就是因為自己沒後,以防不測。但是他也知道朱由檢這人做皇帝水平不行,這也是他最終的無奈之處。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朱祁鎮和朱祁鈺在發生問題前,關係比朱由校和朱由檢關係要好很多。

但是最終“土木堡之變”以後,朱祁鈺和朱祁鎮的身份已經發生了逆轉。一旦嘗試過權力,誰還捨得放下?更何況這背後該牽連著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朱祁鎮恨朱祁鈺背信棄義,朱祁鈺恨朱祁鎮為什麼不死,讓自己背信棄義。最終兩人在土木堡之變後,兄弟再未見面、縱談情深。

而朱由校很遺憾自己要走了,自己認個兒子回來繼承自己的江山,似乎也可以滿足自己一個有嗣的願望,但是那樣大明姓不姓朱都未必了,還是交給自己弟弟踏實一些。還留下一段佳話這不好麼?


炒米視角


首先,我不知道你這個朱由檢和朱由校關係好的論點是怎麼得到的,如果是僅僅是因為朱由校把皇位給朱由檢了就推斷他兩關係好未免有點太牽強了。

天啟帝


朱由校死的時候虛歲也才23歲,很年輕,這一點從他的畫像上就能看出。封建王朝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肯定是皇帝的兒子,但是朱由校死的時候沒有兒子。

朱由校先後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可都早早夭折了,也就是說他死的時候不管沒兒子,連女兒都沒有。

崇禎帝


兒子沒有,就得在自己的兄弟中找了,朱由校倒是有一個同母的弟弟朱由㰒(shé, xué,多音字,坑爹的老朱定下的破規矩),但同樣早早夭折了。

同母的沒有,異母的也可以。

朱由校他爹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總共當了不到三十天的皇帝。它一共生了七個兒子,長子就是朱由校,朱由檢排行老五,他上面除了朱由校外還有三個哥哥。

那為什麼皇位輪到他坐呢?沒錯,他的三個哥哥都早早夭折了(慶幸生在二十一世紀)。

所以很自然的,這個皇位就該朱由檢坐。



不過歷史上朱由校對朱由檢確實還不錯。天啟二年(1622年),12歲的朱由檢就被冊封為信王。

朱由檢被封為信王后,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朝廷在禮儀和尊崇上都對他做得很到位。在皇兄的關照下,朱由檢的生活還算安逸。朱由校對弟弟也非常寬容,有一次,朱由檢和已經成為皇帝的哥哥玩耍,還沒成年的朱由檢可能是見皇帝的派頭很耀眼,就莽莽撞撞地問皇帝:“皇兄,你的皇帝能讓我做嗎?”這在封建禮法中是大逆不道的話,如果遇到較真、嚴厲的皇帝,朱由檢的這句戲言可能就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但是朱由校卻毫不在意,反而笑呵呵地回答弟弟:“可以啊。等我再幹幾年,就讓你幹!”誰想,這句話日後竟然成了現實。

土木堡之變前,朱祁鎮和朱祁鈺的關係也還是蠻融洽的。

朱祁鎮九歲登基做皇帝,隨即封八歲的弟弟朱祁鈺為王。22歲朱祁鎮御駕親征,留21歲的朱祁鈺監國,將整個國家都交給他弟弟了,可見對朱祁鈺還是相當信任的。



接下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瓦剌人抓去當了俘虜,朱祁鈺在大臣的推舉下半推半就當了皇帝,擊退了瓦剌大軍,保衛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權利就好像鴉片,朱祁鈺雖然是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當了這個皇帝的,可一旦掌握了權利,便像大多數人一樣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我們很難苛責朱祁鈺,畢竟古往今來為了皇位弒父殺兄的大有人在。



朱祁鎮被囚禁的七年時間內,他完全有機會有能力讓朱祁鎮悄無聲息的死去,可是他沒有這麼做,足見他還是念兄弟情的,反而是朱祁鎮復辟後對待他的種種更顯得冷酷無情。


歷史的書籤


我們先來看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和天啟帝朱由校。

這兩位是異母兄弟關係,前者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後者是長子。朱由校作為哥哥,肯定是先繼承皇位的,朱常洛1620年駕崩,朱由校繼位。從1620年開始,一直到1627年,都是朱由校做的皇帝。

1627年朱由校因為落水生了一場大病,後又服用“仙藥”而身亡,年僅23歲。朱由校在死之前,曾召見過朱由檢,並告訴朱由檢”我死後,由你來當皇帝“。於是朱由檢在1627年登基即位。

為何朱由校會讓自己的弟弟來繼承皇位,而不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呢?

因為朱由校並沒有兒子,就連女兒也沒有。朱由校很可憐,曾有過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但都早夭。而且,朱由校就只有朱由檢這一個弟弟了,因此,朱由校只能把皇位傳給年僅17歲的朱由檢了。

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和第七位皇帝朱祁鈺

朱祁鎮和朱祁鈺同樣是異母兄弟,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而朱祁鈺則是次子,朱瞻基就這兩個兒子。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僅8歲的朱祁鎮繼位。

在朱祁鎮22歲那年,因被宦官慫恿親征瓦剌而被俘。朱祁鎮被俘之後,明朝沒有皇帝做主了,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因此明朝大臣便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做皇帝了。

朱祁鈺登基後,嚐到了做皇帝的甜頭,後來瓦剌表示要釋放朱祁鎮,朱祁鈺不願意,朱祁鎮還是偷偷跑回來的。回來後的朱祁鎮立馬就被朱祁鈺給軟禁在了南宮,這一軟禁就是七年。

朱祁鈺為何要軟禁朱祁鎮呢?因為朱祁鈺不想將皇帝之位還給朱祁鎮,他坐皇帝的寶座上癮了。

七年後,朱祁鈺身體不行了,大臣石亨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謀劃擁立朱祁鎮重回皇帝之位,公元1457年,朱祁鎮成功復辟,再次當上皇帝。而朱祁鈺呢,則被朱祁鎮軟禁在了永安宮,一個月後,朱祁鈺莫名去世。

朱祁鎮、朱祁鈺為何反目成仇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權力,朱祁鈺想做皇帝,朱祁鎮也想,而皇帝只能有一個,所以利益衝突,只能反目成仇,最終勝者為王。

當然,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朱祁鎮被俘,假如朱祁鎮沒有被俘,朱祁鈺也就當不上皇帝,更嘗不到甜頭。

反觀朱由校和朱由檢,朱由校坐皇帝時,平平安安,沒有給朱由檢機會當皇帝,就算朱由檢想當皇帝,他也得等到朱由校死去時才可以。


理科男讀歷史


明朝歷史上有兩對同父異母的兄弟皇帝,分別是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和明朝最後的兩個皇帝朱由校、朱由檢兄弟。朱祁鎮、朱祁鈺反目成仇,朱由校、朱由檢兄弟卻沒有像他們的祖輩那樣不和諧,朱由校病死後,反而把皇位傳給了弟弟朱由檢。

朱祁鎮、朱祁鈺的父親就是大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意外去世讓幼小的朱祁鎮成為大明帝國的皇帝,小皇帝在親政時,趕上北方的瓦剌人經常到明朝騙取財物。朱祁鎮很憤怒,在寵信的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瓦剌,很不幸的是,在征伐瓦剌的過程中被俘虜。瓦剌希望依靠明朝皇帝進一步勒索財物,但當時孫太后和兵部右侍郎于謙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並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在於謙等人的支持下,擊退了瓦剌人。

瓦剌人感覺到了朱祁鎮已經沒有用處了就把他放回來了。如果此時朱祁鈺把皇位還給哥哥或者保留侄子朱見深太子的位置或許兄弟也不會反目。但在權力的誘惑下,朱祁鈺廢了侄子朱見深太子的位置,轉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並囚禁了返回北京的哥哥。囚禁期間,朱祁鈺讓錦衣衛嚴加防範自己的哥哥,讓曾經的一國之君和自己哥哥吃穿不足,飢寒交迫,憤恨的種子在此時就已經種下了。經過七年的囚禁生活,在心腹的協助下,朱祁鎮實現了復位。囚禁的屈辱讓朱祁鎮不在顧及親情,把朱祁鎮軟禁起來,當年,朱祁鈺就病重死了。並給了他一個惡諡,叫做戾,戾是罪過的意思。可見,朱祁鎮對於弟弟朱祁鈺是多麼的恨。

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兩個兒子,朱常洛在位不足一年就去世,同樣年幼的朱由校即位,此時,關外的女真人逐步興起,威脅著薊遼安全。但朱由校是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整日醉心於木工,不理朝政,讓太監魏忠賢掌握朝政,一次落水生病服用所謂仙藥讓朱由校一命嗚呼,因為沒有兒子,在去世前,指定自己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檢委皇位繼承人,朱由檢也成為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

從明朝兩對兄弟皇帝的人生經歷看,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的感情要好過他們的祖輩朱祁鎮和朱祁鈺,不難看出,主要原因,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關係惡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皇權的爭奪,試想如果沒有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朱祁鈺一輩子也不會做皇帝,不會貪戀皇位囚禁自己的哥哥,也不會讓自己的哥哥過著八年的非人生活。而朱由校在病死前傳位給弟弟朱由檢,雙方並沒有真正出現在皇權的爭奪中,哥哥臨死還把皇位給了弟弟,兄弟關係自然更好。


行走在馬班陳範間


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後來之所以反目成仇完全是因為土木堡之變。

公元1449年,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鼓動下統帥五十萬明軍主力抵抗瓦剌,因為皇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朱祁鎮讓弟弟朱祁鈺監國主持朝政,可見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非常信任,一點也不擔心朱祁鈺搶班奪權。

如果朱祁鎮不犯讓大太監王振瞎指揮的低級失誤,就不會有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也不可能反目成仇。

但土木堡之變,朱祁鎮統帥的明軍遭遇明朝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五十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五十多個王公大臣戰死,更糟糕的是皇帝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皇帝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明朝立即面臨亡國的危險,因為瓦剌完全可以用明朝皇帝朱祁鎮作為人質逼迫明朝投降。

在瓦剌大兵壓境圍攻北京城的危急情況下,兩歲的皇太子朱見深無法擔當領導明軍抵抗瓦剌的重任,在於謙等大臣的強烈要求下,沒有任何野心的朱祁鈺被迫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祁鈺雖然從來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但他做皇帝的能力比哥哥朱祁鎮還要強不少,朱祁鈺領導明軍以少勝多打退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又剷除閹黨勵精圖治,使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轉危為安開始中興。

但自從朱祁鈺登上皇帝寶座那一天開始,由於皇權的唯一性與殘酷性,朱祁鎮與朱祁鈺之間的兄弟之情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你死我活的不歸路。

朱祁鈺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宋高宗趙構那樣堅決拒絕大哥宋欽宗趙桓回國那樣拒絕大哥明英宗朱祁鎮回國,這樣做雖然冷酷無情,但不至於兄弟之間自相殘殺。

雖然朱祁鈺知道大哥朱祁鎮回來是對自己有巨大威脅的定時炸彈,但天性善良的朱祁鈺還是心慈手軟,對大哥朱祁鎮還是顧念曾經的兄弟之情,雖然朱祁鈺有些不情不願,但還是幾次派使者去瓦剌把朱祁鎮接回國,並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雖然朱祁鈺善良,但朱祁鈺並不傻,他不可能讓大哥朱祁鎮真的像太上皇一樣凌駕於自己之上,因此朱祁鈺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並斷絕朱祁鎮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兄弟之情徹底恩斷義絕。

即使朱祁鈺不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朱祁鎮與朱祁鈺的兄弟之情在殘酷的皇權面前已經不復存在,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祁鎮與朱祁鈺代表的是兩個對立的政治集團,可謂水火不容。

朱祁鈺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七年,並廢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皇太子,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讓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充滿仇恨,認為朱祁鈺忘恩負義。

朱祁鈺因為唯一的兒子夭折鬱鬱寡歡生病,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一夥奸臣趁機勾結孫太后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東山再起復位以後,殘酷地派太監蔣安把29歲的弟弟朱祁鈺活活勒死,明朝終於也沒有避免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悲劇。

而朱由校與朱由檢的兄弟之情沒有遇到土木堡之變這樣的致命考驗。朱由校曾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指著龍椅這樣跟朱由檢說,他說我把這個位子讓給你好不好?在別的兄弟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時候,朱由校卻能夠雲淡風輕的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對皇位是真的沒有留戀,以及他對朱由檢這個弟弟也是真的信賴。

但朱由校也只是開玩笑而已,如果朱由校真的把皇位讓給弟弟朱由檢,兄弟之情也肯定不復存在。

即使天啟帝朱由校顧念兄弟之情,以刻薄寡恩殘殺大臣著名的崇禎帝朱由檢也不一定會放過退位的哥哥朱由校。

朱由校對弟弟朱由檢的話其實也不是完全開玩笑,因為朱由校一直有把弟弟朱由檢作為自己接班人的打算。

因為朱由校有三兒三女,其中三個兒子為長子朱慈燃,生下來就是個死胎,後追封為太子,稱“懷衝太子”,次子朱慈焴繼任為太子,出生不久就死亡,稱“悼懷太子”。三子朱慈炅活的比較長(活了6個月),稱“獻懷太子”。到朱由校病重時三個兒子均先於他去世,故按照“兄終弟及”的傳統,傳給弟弟朱由檢。

朱由校沒有兒子其實也是自作自受,因為他寵信大太監魏忠賢與乳母客印月,據說朱由校與他的乳母客印月有一腿,因此客印月為了專寵,勾結魏忠賢殘害懷孕的后妃及其皇子,因此導致朱由校無後。

天啟七年,朱由校在西苑遊船跌入水中,差點淹死。雖被人救起,身體已經每況愈下。尚書霍維華進獻一種"仙藥",朱由校飲用後渾身水腫,臥床不起。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檢入臥室,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命他繼位,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登基,年號崇禎。

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雖然最終反目成仇,但他們治國安邦的能力還是要強於朱由校與朱由檢兄弟。景泰帝朱祁鈺是力挽狂瀾挽救大明勵精圖治的中興明君,而明英宗朱祁鎮在復位以後雖然殺害於謙等忠臣,但也廢除殉葬,剷除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奸臣,重用李賢等忠臣,實行利國利民的仁政。

而天啟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閹黨,殺害抗金名將熊廷弼,導致遼陽瀋陽等被後金攻佔,雖然朱由校後來重用老師孫承宗袁可立等抗金名將,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也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這些抗金名將都被魏忠賢閹黨排擠打擊,導致沒有能夠徹底打垮後金。

而被朱由校寄予厚望成為“堯舜”那樣明君的弟弟朱由檢,其治國安邦的能力還不如朱由校,朱由檢雖然是一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崇禎帝朱由檢雖然兢兢業業,非常勤政,而且節儉自律,不好女色,甚至有人把絕代佳人陳圓圓送上門,朱由檢都拒之門外。

但朱由檢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讓他自毀長城,殺害了袁崇煥孫元化熊文燦鄭崇儉範志完趙光汴祖寬賀人龍等名將,把畢自嚴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名臣逮捕下獄,逼迫滿桂與皇太極在北京決戰,逼迫洪承疇與皇太極進行松錦大戰,逼迫孫傳庭與李自成進行汝州大戰,最終明軍主力全軍覆滅,朱由檢又拒絕遷都南京,拒絕李自成稱臣封西北王的要求,最終朱由檢自殺殉國,成為導致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可見對一個皇帝來說,兄弟之情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治國安邦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黑柴


為什麼會說,朱由檢與朱由校的關係好,而朱祁鎮與朱祁鈺的關係卻不好呢?

先來講講朱祁鎮與朱祁鈺的關係。

朱祁鎮與朱祁鈺,兩人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不同的是,朱祁鎮是皇后孫若微的兒子,而朱祁鈺只是一個普通婢女的兒子,從出生上來看,兩者就有巨大的區別,朱祁鎮註定要做皇帝,而朱祁玉也註定只能做一個王爺。

朱祁鎮與朱祁鈺兩兄弟的關係一直都很好,朱祁鎮登基的時候才九歲,朱祁鎮登基以後不久,就將自己的弟弟封為了鄴王,畢竟朱瞻基可就這麼兩個兒子,兩兄弟情同手足也屬正常,更何況,朱祁鎮坐上皇位坐的是名正言順,而朱祁鈺由於身份問題,也沒人會支持他爭奪朱祁鎮的皇位。

當時的明朝,一般來講,封王都要等到皇子成年以後,當時的朱祁鈺並未成年,因此,按理說朱祁鈺是不能被封為鄴王的,但朱祁鎮卻破格將其封為了鄴王,因為不捨的兄弟離京就藩,朱祁鎮一直讓朱祁鈺待在北京城。這是明顯的兩兄弟感情好的象徵。

當初朱祁鎮率領明朝精銳五十萬征伐瓦剌,負責監國的人也是朱祁鈺,朱祁鎮已經有了太子朱見深,但卻仍舊讓朱祁鈺負責監國,雖說朱見深的確年幼,不適合監國,但在帝王之家,兄弟相互防備的情況下,朱祁鎮依舊能信任朱祁鈺,這份信任也不是什麼人都有的。

但朱祁鈺卻將這份信任擊碎了,朱祁鎮信任朱祁鈺,讓朱祁鈺監國,但在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以後,朱祁鈺居然順水推舟,順應孫皇后與于謙的建議,登基上位,遠在瓦剌的朱祁鎮算是被這群人徹底拋棄了。

而在朱祁鎮回到北京以後,朱祁鈺也沒有讓出皇位,而是將朱祁鎮繼續軟禁,曾經的兄弟情誼,也因為權力而分崩離析。

朱由檢與朱由校這邊呢?

朱由檢與朱由校,或許沒有那麼好的感情,雖然同樣是兄終弟及,但這是在朱由校沒有子嗣的情況下,由朱由檢繼承皇位的。

朱由校是明朝有名的木匠皇帝,在位期間重用閹黨,重用魏忠賢,而朱由校本人則是沉迷於木匠,不能自拔,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這都是朱由校時期發生的事情。

朱由校將皇位傳給朱由檢,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誰讓他沒有子嗣呢?而這種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也被後人認作兩兄弟感情好的象徵。<strong>

因此,題目中所講的朱由檢與朱由校比朱祁鎮與朱祁鈺的兄弟關係好,其實是不成立的,只是不同時期,不同角度,導致了呈現在世人眼中的兩兄弟感情深厚程度差異巨大而已。


魏青衣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為什麼?很簡單,就倆字——權利!話說權利這就是個坑,而這坑它還是個小心眼,不管何時何地他只能有且只有容納一個人下去,這輩子都不可能容納第二個人進去。哪怕前後是不同的人,但只能是一個人。

這話讀著繞口,但沒法子他就是這個理。

咋說呢?這個世界上聖人少有,他們講究無慾無求,這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做不得數。

但更多的都是些凡夫俗子,他們講究的有欲有求七情六慾,不枉世上走一遭的論調,而且還特別的剛需,這就造成了題主說的這種尷尬的局面。

當然說再多的話這都比較空,咱就藉著題主說的這四個人把這事揉碎了說道說道。

首先咱介紹一下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倆兄弟。

朱祁鎮這名字如果不是歷史愛好者,聽著耳生,說他另外一個名應該知道他是誰了。

明英宗,就是那個整了個土木堡之變,被瓦剌當做奇貨可居給抓起來的皇帝。後期瓦剌發現這壓根就不是啥奇貨,這就是個山芋,而且還是賊燙手的那種,後來又想還回去了。很尷尬啊!

咋說呢?他這人在政治上沒啥建樹,在位二十二年,寵幸了兩波奸臣,好懸沒把自己給弄死。

前期做皇帝的時候,他才九歲,朝政由太皇太后張氏和三楊主政。

話說這三楊可是賢臣啊,那太皇太后張氏也不白給,所以這明英宗的前期還不錯。

當這四個人一走,得咧,這權利就落到明英宗的手裡邊,打這開始,就開始寵幸那大太監王振,他是打心眼裡的喜歡這人。

話說王振這可真不是啥好鳥,原本就是個讀書人,他就感覺自己個讀書就不是那塊料,他那點子才學給人墊個書案還成,讓他中舉考進士,這輩子就不用想了。

所以乾脆他就把自己個閹了當了太監,這不就能挨著皇帝近點。說實話他的願望還真達成了,畢竟有文化的讀書人誰願意去當太監,他就是太監當中的讀書人,鶴立雞群嗎?這就綁上了明英宗這粗大腿。

所以這王振說道根子上,還是為了權利。結果為了讓自己個鄉親們瞅到自己那一刀沒有白拉,還能夠衣錦還鄉,這就拉著明英宗在瓦剌眼皮子底下去自己老家串門,結果被人家給土木堡了。

所以從這些個事情上,咱不難看出來這明英宗,說真的不咋地。

那麼朱祁鈺是誰呢?他是明英宗的弟弟,他們是哥倆。

在土木堡之變以前,這哥倆好的很的,關係相當的融洽,不然明英宗陪著王振御駕親征,順便到王振老家串門子的時候,也不會留著他當這監國。

按照明英宗的說法,這朱祁鈺不貪戀皇權,這就是他們關係好的一個基石。

但這世界除了老天爺不變,啥都在變。當初要是明英宗不陪著王振跑他老家串門子,為這寵臣光宗耀祖的話,也就沒有後邊的土木堡之變。

沒有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就能安安穩穩的回到京城裡邊,繼續他的皇帝。

但歷史不能如果,最終明英宗被抓了,這朱祁鈺就臨危受命做了皇帝。

那麼瓦剌原本想靠著皇帝倆字訛人家明朝,這下可就落空了。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你以為是白喊的。

後來的事

話說朱祁鈺這人,絕對是個好皇帝,重用於謙這樣的賢臣,把大明王朝給轉危為安了,按照史書說,這就符合英主的標準。

但權力這東西,特別容易上癮,朱祁鈺做了皇帝之後,他就感覺到了權利的妙用,就不想把權利給還回去。

所以當瓦剌想要把明英宗給還回去的時候,朱祁鈺就不想要。

尷尬了吧!估計明英宗聽了都氣的吐血,這也叫個事?

要是一直這樣下去,也就這樣了,挺好的!

但中間出現了一個變數,這人叫楊善,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讀的那書海了去了,但就沒讀出個啥名堂,比開頭咱介紹的那三楊差了老大一截。

所以他這人也想著能夠,再進一步,然後再進一步,最後再進一步,這就藉著去瓦剌做使者的機會,做了一件讓他得意一輩子的事。

說是依靠他那三寸不爛之舌,硬是把這明英宗從瓦剌手裡邊給搶救了過來,這要是按照常理是大功一件啊!

可問題是朱祁鈺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旨意要把明英宗給弄回來,而且他也知道朱祁鈺也不想把明英宗給弄回來。在加上瓦剌早就不想要明英宗了,啥三寸不三寸的,哎!

他偏偏就弄了回來,這裡邊的道道您自己個琢磨一下。

那麼楊善也知道朱祁鈺不能拿自己咋樣,畢竟他是有功勞的,這事就不能挑明,他這一手也就為後來明英宗的奪門之變做好了一級準備。

所以總是有人說這楊善善辯,為人圓滑,根子上就在這裡。

當然楊善也達成了他的目的,後來被封為興濟侯。但倒黴的是幫著朱祁鈺守住了京師的于謙,而於謙的下場大傢伙都知道的。

那麼結果奪門之變重新作為皇帝的明英宗對這弟弟可就不客氣了,畢竟回來之後就被朱祁鈺給關了起來,這一關可就是七年。

一招手就把朱祁鈺給廢成了郕王,那麼朱祁鈺被奪門之變,第二個月就死了,跟著明英宗就給朱祁鈺起了個惡諡,叫做戾,以親王禮葬到了西山上,成為了明朝唯一一個沒有入住皇陵的皇帝。而且朱祁鈺的皇后也被逼著殉葬了,這皇后自始至終就沒有被承認皇后位。

其實,這奪門之變還是一幫子小人,趁著朱祁鈺病重,耍了這麼一個花活,給自己戴了頂高帽,就想從明英宗這裡掏喜。

因為即使沒有這奪門之變,用不了多久,朱祁鈺一死,他明英宗還是皇帝,而且這局勢是整個朝堂所達成共識的,在明英宗沒有回來之前,包括朱祁鈺得力助手于謙,都表示這皇位的太子應該是明英宗的兒子,這沒有歧義的。

所以沒有奪門之變,明英宗在忍幾天,皇位依然是他的。

而這奪門之變成為了他人生當中的一個汙點,因為在這次政變中,于謙和一干人等死了。而那幫子小人上位了,明英宗接著寵幸這石亨,徐有貞以及曹吉祥。

當然這中間那徐有貞,雖然身材短小(書中記載)這也是個讀書人,特別的喜歡功名,為了更進一步,再進一步,再再進一步更是參與到了誣陷於謙的行列當中。

當然以利驅使嗎?最終他和石亨決裂,成為了這幫小人當中第一個被逐出朝堂的傢伙。

當然這事也讓他間接的保住了性命。

朱祁鈺給這徐有貞的評價是心術不正。

那麼朱祁鈺後來還是被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恢復了皇帝位,大臣們為這事也忙碌了很久,畢竟朱見深也感覺這朱祁鈺皇帝位是應該的,那麼朱祁鈺就成為了歷史上的明代宗。

這就是朱祁鎮和朱祁鈺哥倆的事。

朱由檢和朱由校

至於朱由檢和朱由校,他們也是兄弟,他們的爺爺就是萬曆皇帝。為嘛不提他們的父親,提他爺爺呢?

簡單,這萬曆皇帝,對自己的子女不是很上心,而且他這在位的時間也太長了,造成這哥倆的父親登基沒幾天這就駕崩了。

咋說呢?這哥倆算是難兄難弟吧!他們這輩人當中就活了他們兄弟倆,再想找個弟弟啥的,這壓根就沒有,都是早夭。

大傢伙也知道朱由校這人有名的木匠皇帝,這人也聰明,這股子聰明勁就不亞於嘉靖帝。

嘉靖帝是利用文人的禮儀和規章制度馴服了文官集團為他所用,朱由校不想廢這神,用的是宦官魏忠賢來壓制文官集團,自己個躲到後邊玩去了,有那麼點不務正業的感覺。

但您要說這木匠皇帝真的不行嗎?拉倒吧!他要是想弄到魏忠賢也是分分鐘鐘的事,要不然後來上來的崇禎帝,也就是咱題目中的朱由檢不會輕輕鬆鬆的把魏忠賢給搬到。

那麼這哥倆之所以沒有矛盾是,這朱由校不喜歡朝政,加上崇禎是他唯一的弟弟,而且更加要命的是朱由校沒有後代。

所以這三點加起來,讓這哥倆就沒有明顯的矛盾。

其實說道根子上,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和朱祁鈺之間依然會是好哥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朱祁鎮與朱祁鈺反目成仇,那是在朱祁鎮當了太上皇,朱祁鈺當了皇帝之後,而在這之前兩人的關係是十分要好的。同時反之,朱由檢和朱由校的關係會這麼好,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皇位的糾葛,只有純粹的親情,如此關係焉能不好呢?

縱觀明朝276年的時間,皇帝對待自己的兄弟都不會太差,如朱標對待朱棣、朱權;朱高熾對待朱高煦、朱高燧等等,這些人對待自己的兄弟都很不錯,是真正的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兄弟。



那此前,朱祁鎮、朱祁鈺二人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

要說他們關係的好,我們只需從一件事就可以窺知一二,“正統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監國”,當年明英宗御駕親征時,朱祁鈺就被留下監國,何謂“監國”呢?簡單的說就是代皇帝,在皇帝御駕親征時,他就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一切軍政要務都由他說了算。想想看,這是何等的信任,雖說朱祁鈺的監國身份是皇太后任命的,但若朱祁鎮不點頭,這身份很難讓人認同。因此,從朱祁鎮同意朱祁鈺為監國,我們就足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關係不好,恐怕朱祁鎮也不會同意將軍政大權暫時交給朱祁鈺。



當然,眾所周知,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在這皇位面前,即使是感情再好的親兄弟也會反目成仇,遙想明仁宗時期,仁宗皇帝對朱高煦、朱高燧這兩位弟弟是多麼的恩寵有加,幾次三番饒過他們的謀反之舉,除了皇位給不了他們,他們是要什麼有什麼,可是朱高煦、朱高燧要的卻偏偏就是皇位,因此無論仁宗如何對他們仁厚,他們依然是沒有任何的歸順之心,而是依然時時刻刻想著造反奪位。

朱祁鎮和朱祁鈺在各自未做皇帝前,他們的關係真的是非常好,可是隨著朱祁鈺被扶上皇位,朱祁鎮被“廢”為太上皇,這親情卻早已不再是親情,他們二人有的只是敵視,有的只是仇恨,其他的別無感情。一個想著奪位,一個想著保位,如此二人豈能不反目成仇呢?



當然,兩人之間的反目成仇,這之中明代宗卻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誠然,明代宗作為一個皇帝,他絕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對於明朝來說,他的功勞是毋庸置疑的,一手將被朱祁鎮弄得支離破碎的明朝拉回中興,這等功績足以讓朱祁鈺名垂千古。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朱祁鈺對後來當上太上皇的朱祁鎮實在是過於狠毒了。

景泰元年,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京師後,朱祁鈺為了不讓他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他就將朱祁鎮直接鎖在南宮中,不讓他與外人有任何接觸的機會,而這一鎖就是整整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朱祁鈺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更甚者,為了徹底隔斷他與外界的聯繫,連送給朱祁鎮的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與此同時,因朱祁鈺對朱祁鎮的不重視,甚至是仇視,從而也導致皇宮中的太監與宮女的輕視,如此,朱祁鎮每日,每月從內庫中獲得的吃穿都被嚴重削減。



而因朱祁鎮在吃穿上都嚴重缺乏,所以導致朱祁鎮的妻子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然後託宮女、太監帶出去變賣,以補所用。想想看,這等遭遇對於朱祁鎮來說是何等的屈辱,身為帝王,不但連吃穿都是個問題,更甚者逼的自己的妻子,曾經的一國之母錢皇后都要自給自足,去做那些本來下人才做的事情。

試想,如果你被自己曾經最信任的弟弟如此屈辱的對待,你還會繼續信任他?肯定不會,別說信任,肯定是極度仇視的。可以說,就是正因為朱祁鈺如此的對待朱祁鎮,他們之間反目成仇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澳古說歷史


【我是浮生若淺,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

朱由檢和朱由校、朱祁鎮和朱祁鈺是明朝兩對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都當過皇帝。但同為兄弟繼位,這兩對兄弟最後所面臨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這兩對兄弟的關係 大不相同

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倆,直至朱由校崩逝,他們依然是兄友弟恭的友好關係。這兄弟倆的生母都不是明光宗所寵愛之人,且生母早亡,兩人皆是庶出,親爹不疼,親孃不在,有著相似經歷的二人,兄弟的間的感情便也十分不錯。

再看看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倆,嚴格說起來,在土木堡之變前,朱祁鎮和朱祁鈺的關係亦是十分要好的,絕對不比朱由校兄弟倆差。這時候的朱祁鎮與朱祁鈺除了感情好,甚至是十分信任這個兄弟的,才會在臨出征前,讓朱祁鈺來監國。

為何最後兩對兄弟情感變化孑然相反?

生長在皇室的兄弟,能讓他們反目的便是利益衝突及皇位了。

朱由檢的繼位是在朱由校駕崩後無子繼承皇位的情況下進行的,於朱由校一脈來說並沒有利益衝突,且繼位時朱由校已經崩逝了。因此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依然保持著之前的深厚親密。

反觀朱祁鎮兄弟,都知道,朱祁鈺登基是臨危受命,是在朱祁鎮被俘獲時,為了拯救瀕臨危亡的明朝廷,不得不為之。可是朱祁鎮並沒有死,後來也被瓦剌放回來了,加上他有個親生兒子在他出徵前已經被立為太子。朱祁鎮回來後,心存私心、嚐到皇權滋味的朱祁鈺不肯將皇位歸還,當然了即便歸還了,在朱祁鎮心中也埋下了一根刺。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祁鈺這個皇帝的存在,損害到了明英宗朱祁鎮一脈的利益,威脅到了朱祁鎮對皇位皇權,這些都是帝王所不能忍的,畢竟屬於自己的皇位豈容他人酣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