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这时代还有多少人在写诗,还有多少人在读诗?为什么?

阳光快乐的中国


听说写诗词的人也不少,不过发表的平台很多,分散了,所以觉得少,据说有的地方还写诗,评诗,论诗,不知是真是假。


刘小十八


我想读诗的人总在读诗,而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年轻时候从事过测井工作,闲暇之余会读一两首诗词,打发时间,也充实一下自己。有一年夏天的一个雨夜,由于测井仪器遇阻,测井队伍全部撤出来了,我被钻井队安排到一件铁皮房过夜,那里面已经有一个人住着,他是钻井队的地质技术员。我发现他的床头放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全解》,两个人因为唐诗一下子不再陌生。这么多年来我们还偶有联系,话题也都多与唐诗宋词有关。

我觉得现在读诗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甚至越来越多,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为物质食粮发愁,开始逐渐追求精神层面的营养,我觉得诗词绝对是一个最好的精神食粮。我身边的同事们手机里都会有唐诗宋词之类的软件,随时随地,得空就翻看几页。

但是现在写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少得可怜。

主要原因我想一个是唐宋已经达到艺术高峰,今人实在是只好望诗兴叹。由于生活经历难与古人相比,汉语言发展到今天,凝练程度也已经远不如从前,加上很少动笔写诗,写出来也很无趣,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不是无病呻吟,就是肤浅乏味。

我的看法是诗人都已改行,诗歌濒临死亡!


永书101


有一句话说: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是一种意境,一种美好的向往。

曾记得,在上个世纪的80年和90年代,诗歌曾经风起云涌,到处诗意盎然,那个时期的青少年们,如果不知道汪国真的几首诗,都会被同龄人笑话。

当时的我也身陷其中,知道了北岛,知道了舒婷,知道了海子,知道了顾城。然后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梦想着喂马,劈柴和出门旅游,然后面朝大海,身后春暖花开。

在这种梦想的冲击下,写了好些莫明其妙所谓的诗,也斗胆寄给了一些报刊,还好,不都是音讯全无,至少有一首诗在《湖南农村报》上刊发过,得稿费10元。还有零零散散诗在一些内部刊物刊出,稿费甚微或者没有稿费。到如今,所刊发过的诗已全部忘记,只记得在《湖南农村报》上刊发的那首诗是写农村的种植和收割的,诗句朴素平实,根本达不到诗的意境。

好在我有自知之明,从未以诗人自居,反而时刻警醒,因此极少与人谈诗,深知自己没有诗的躯干,更无诗的灵魂。

经年之后,我自然未能成为诗人,倒是诗离我越来越远,远到更远的远方还有远方。

当诗歌的的热潮渐渐退去,时代走进二十一世纪之后,写诗和读诗的人越来越少,很多纸质的诗歌刊物已经消失,网络诗应景而生,但是数量与质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时代写诗的人已经很少,能够坚持将诗写下去的,大部分是以前成名的诗人,他们不愿意诗歌如此的衰落,他们的灵魂是与诗相通的,里面驻着永远钟爱的缪斯女神!

另一部分还在写诗的人是偶尔写写,写写玩玩的人,他们不在意诗的兴盛与衰落,他们只为情感而写,为才情而写,为新奇或炫耀而写。

当然,还有一部年青人也写。而这些写诗的年轻人,大都有过专业的知识,学的就文学与写作。

再说这个时代读诗的人。

现在读诗的人已经很少了,真的很少了。余秀华火遍全国的时侯,她的诗集也就销售了10万册,而且这是所有诗作中诗集销售量最好的。

现在读诗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读诗的人,这是由一些怀旧的人和文学素养较高的人组成;一种是被动读诗的人,这些是人是经常玩手机电脑的人,他们在网络上将推送出来的诗不在意地点开了,然后不经意地读了。有时侯,兴趣来了,他们也留言,也讨论,也嘲讽,也谩骂。

但他们很少写诗。

这就是这个时代诗歌的现实状况。





火红生祥云


诗歌是浪漫的代名词,想当年我们正青春,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文艺繁荣的春天,年轻人热情高涨,热爱看书,写诗,各种文化文艺社团活跃,虽然那时物质不是那么富足,但生活丰富多彩。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因为读书而读书,然后玩手机,不喜欢交际,生活工作压力大,有空了玩会游戏,还有谁在写诗,也就是说谁在浪漫。

我们那时候谈恋爱写情书,写诗,动了真情,现在看看都动容,当然因为没手机只能这样。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见面就问三子,很现实,然后加微信聊天,有一句没一句的就没了下文。我觉的如今城市剩男剩女被剩下这也是原因之一。


傲雪红梅123456


智者勤,能者达,劳者获,勇者胜,专者精,聪者规,备者福,丰者喜,足者乐,学者升,创者生,谋者顺,才者博,悟者通,晓者知,诚者灵,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虑者密,缺者补,群者义,廉者安,信者盛,诺者守,容者大,谦者礼,忠者稳,忍者兴,错者改,危者变,险者避,洁者轻,进者取,退者阔,难者帮,急者救,奸者惩,恶者除,叛者诛,犯者监,骗者罚,偷者关,抢者毙,狂者亡,纵者悔,多者贱,少者珍,守者落,贪者狱,拐者灭,坑者失,蒙者丢,赌者败,困者助,贫者扶,懒者穷,浪者耻,节者荣,合者贵,和者谐,诚者盈,正者钢,善者扬,仁者敬,老者尊,幼者爱,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强,俗者随,恒者成,坚者赢,志者壮,强者锐,德者重,王者怀,适者存。个人感悟,原创文章,新三字经。


苍穹新能源


写诗?老夫从孩提时代就羡慕诗人,居然能用几句话就能上课本,让我们去读,居然称之为伟大?当时自已确实写不来。现在退休了,拿笔试试,居然儿时的希罕之物来到了凡间,现在有不少人写诗,因为大家有时间,有学历,摸错了,不是大学生,就是博导,在这些人眼里写诗并不神密。读诗的也不少,这不,给老夫点赞的都有几万。现在新冠肺炎肆虐,昨天武汉刚下了一场雪,这是天神助人间灭冠肺病!老夫信笔作诗以抒胸臆:

2020.2.15.

排律,雪花。

有诗为证:

楚汉寒风起,

川江冷雾加。

衰桐凝玉蕊,

败柳挂银花。

雪落三街静,

冰结六市滑。

粉蝶压野舍,

碎羽盖温牙。

冠病休肆虐,

花神镇孽拿。

山川虽异域,

日月可同霞。

雪化红梅艳,

云开绿麦佳。

春风拂万柳,

皓月照千家!

注:温牙指病毒。写诗的好处是思维灵活,热爱生活。问题是多愁善感,情感脆弱。





老张35536


据我所知,当今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人在写诗和读诗的。我就是一个喜欢诗歌的人,闲暇之余,偶有心得,也会掏出手机写下几行诗,聊以自娱自乐吧!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一种用言语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文章样式。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都知道,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美誉。在中国,不仅有上古时代的《诗经》,更有后来的唐诗宋词成为了中华文化最珍贵的遗产而为后世传唱至今,还有欧洲自由体诗自“五四”文学革命传入中国,因其自由的格律,比之古体诗僵硬的格律,而更为现代人所喜爱。

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节目,获得成功的人有最终清华读书的才女学霸,也有风雨中送餐的快递小哥,可见诗歌在当今社会的普及程度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和热烈追求。

也有一些当代的诗人和作品,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像席慕容、汪国真、海子,甚至还有来自湖北农村的诗人余秀华,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走出来的诗人。而且他们的作品,也被广为传播。

我有一个朋友的外孙女,今年刚满3岁,已经会背100多首唐诗,我朋友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外孙女背诵诗歌的小视频,这也说明了诗歌因其雅俗共赏,而有非常高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诗歌的喜爱。

诗歌一词的高出现频率,更因有高晓松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而广为流传。




方舟漫话


坊间都在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有钱,二有闲,三有病”,就是针对如今还在痴痴写诗的人。

有钱人,在有钱之前,就酷爱写诗。后来,市场经济了,光有诗不行,没有饭饿得慌,媳妇孩子闹他,就下海做了儒商。儒商厉害,靠写诗的智慧,扑腾扑腾就挣钱了。有钱了,就又踅摸写诗了。

那些富二代,走上社会后,有一达无一达的。别人着急找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他们不用,老爸有的是钱,衣食无忧。成天闲着没事,突然想起自己还有写诗天分呢。于是,哭天抹泪地写起诗来。

自从当年全民开展“赛诗会”后,就遗留下几枚诗歌后遗症患者。如今,他们整天不吃不喝,不要孩子老婆,不管老父老妈,就知道写诗。就像头些日子,那个网红“流浪大师”一样。

诗歌,是个好东西,无论哪个年代,都会有如痴如醉者追寻她,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0大木瓜0


中国人口基数大,有文化的人很多,所以按绝对数来说,写诗的人还是挺多的,但是读诗的人确实不多了,被诗词感动的人更少。

但是我认为现代人不喜欢诗词,并不是什么坏事,文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为文学服务,任何一种文学表达形式都只适合某个时代。唐诗宋词、明清话本、民国白话小说……都有其时代特征,与社会环境、文化普及和经济水平有关。

现代科技发达,创造财富的机会很多,人们物欲为主利益至上,谁都想过上好生活,我觉得没什么错。写诗从来就是个人情感表达,即是李白苏轼也没法以诗词养家糊口。现代文字工作者不愿写诗,主要原因是写诗无利可图;读者不喜欢诗,是因为从诗里确实吸收不到适合现代生活的知识。

假如某天广大读者喜欢诗词了,一行诗值二百大洋,那么可以肯定,大量的网络写手段子手等天量“文字工作者”一夜之间就会转行写诗,——别说他们不会写诗,利益驱动下人类学习的热情会让你怀疑人生。

现实情况是,你发一首诗到微信群里,没人会理会;但是你发一个段子一定有人响应。所以现在是段子手、网络写手走红赚钱的年代。君不见,在头条一个段子手的粉丝比所有诗人的粉丝加起来还多!而且诗人的粉丝里很多还是互粉的——这些“互粉”并不是直正意义上的读者。

现在诗词还有官方的扶持推广,电视有诗词大会,地方有各种诗词比赛,即使这样,诗词也显出没落气象,如果没有了官方扶持推广,还不知道是怎样一幅景像呢。




火雷


诗以言志,

奈何时下金迷醉纸。

谈吐呛血,

也难免鼻之以嗤!

汉唐风已萎靡多日?

纵李杜再现,

也难逃粥羹捱时。

信大咖无病呻吟,

追“腥”族撅疼大拇指。

李长吉呕心沥血,

朱门下依无饭吃!

瘦马毛长,

遍天涯懒驮酸字。

人穷志短,

穷闹市状若丐乞。

才高也需能耐,

诗者竟自迷痴!

天岂敢降大任于斯?

莫怪红尘蔽日!

命运浮沉此彼一时,

为何诗多弱不可支?

是盛世难养激情,

冷笑的也叫天使?

发现的眼睛不敢与魔鬼对峙,

才令笔锋顿笨费力。

啥样的“醍醐”能灌顶醒目,

刺痛傲慢的孔方兄?

——精诚所至,

能开金石!

正能量腾腾烈日,

剑笔宁敢辜负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