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著名小说《水浒传》108位好汉里的经典人物,鲁智深有智慧吗?为什么?

红宝梦


我认为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有智慧的人物,吴用是智多星,他是聪明,而鲁智深是有智慧。

他是金圣叹评《水浒传》中的上上人物。

他为帮助金家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骂他炸死,趁机收拾细软逃跑,因为他深知官府黑暗,自首绝对没有好下场,哪怕他是为民除害。

林冲被刺配沧州,鲁智深更是一路护送,选择在人烟稀少的野猪林救下林冲,既是大智慧,也是重情义。

落草二龙山之时,他和杨志两个人就单挑了山头,用计把二龙山头领邓龙杀死,这样有勇有谋。

宋江一心想招安,李逵是鲁莽反对,而鲁智深却是看透朝廷黑暗,知道奸臣当道,招安绝对没有好下场,因此他一心反对,非常理智。

平田虎征方腊之后,108好汉,死的死伤的伤,宋江李逵喝下毒酒,卢俊义被奸臣设计喝下水印,吴用自杀于宋江坟前,基本没有什么好结局。而鲁智深坐化六和寺,生前是肆意洒脱的花和尚,死后也是和尚圆寂的方式,一生圆满。

正如他圆寂时所言:“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就是鲁智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

这样清醒一生的人,必须是有大智慧的人!





默默共读


水浒里的人物不好用经典分类。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与选择。

很多人对林冲的评价页面的不少,但恰好他是我最佩服与同情的人。

林冲是个懂法度,有学识的知识分子。但在那小人社会里,他总是被挤兑的难以生存,搞的家破人亡。成了真正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人。与当时社会的现状(包括在宋三郎手下)那么合拍!

而他却在任何境况下都选择做君子不做小人。如果他不是活的那么严格完美,那以前无机会,但上梁山后完全可以自立为王。那怕七星上山也只能是拜在他的麾下,更无什么宋三郎杀人放火受招安的事!

鲁达智再深,也曾糊里糊涂的充当了马前卒。醒来为时已晚,不得不早点圆寂了事!不过他被逼上梁山却多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水浒36员正将中,武松着墨最多,为他单写了十回。可谓浓墨重彩《武十回》。但他的沉浮多是为家事而起,为私事而终。风风火火的活着,痛快淋漓的做事,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高大英武形象。但这种人如在真实社会里,他将寸步难行。其下场只能与林冲一样,大丈夫难立天地之间,终要受小人之气。

到是那什么山的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神机军师朱武,阮氏三雄,两石,二杨,二孙,几大龙,三大嫂的能被林冲,鲁达,武松统领,说不定还能使圣上多头疼段时间。四大奸贼特别是高毬也活不得那么滋润!


干杯安德烈


“天孤星”鲁智深,本名鲁达。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提辖,所以又叫鲁提辖。“智深”是其在五台山出家时,住持智真长老给起的法名。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君问鲁智深有智慧吗?那“大海泛舟客”就从“智”和“慧”两个方面来评一评鲁智深。

一、先说鲁智深的“智”。

在出于义愤而救助金家父女,拳打镇关西一节中,已展现了鲁智深的“智”。且看鲁智深处理应对的步骤:

1、在去找镇关西麻烦前,先将金家父女安排走,一大早亲去送行。

2、为保金家父女安全离开,又特地守店看住店小二。原文:

“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3、原本只想教训的,结果意外打死镇关西后,在现场故布疑阵,让自己顺利脱身。原文: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4、回到住地,收拾了东西,“一道烟走了”。(此句甚妙!)

如此环环相扣处理应对,能说鲁智深不聪明?

后文中还有鲁智深的几次出手,如在投宿桃花村时,乔装新娘,把要强娶刘太公女儿的小霸王周通好一顿教训。以及在野猪林救林冲一命,使手段镇住董超薛霸,让其不敢再次加害林冲等,都显示了鲁智深的“智”。

当然,智者也会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在十字坡,鲁智深就着了“母夜叉”孙二娘的道,被其用麻药麻翻,差点被做了人肉包子,提前归位。

二、再说鲁智深的“慧”。

1、易中天老师就评价鲁智深:别人是想出手时就出手!只有鲁智深是该出手时才出手。

果然贴切!

不乱作为,这就是鲁智深的“慧”

2、鲁智深具慧根,与佛有缘。关于这点,“大海泛舟客”在前回的问答中,有详细的分析,欢迎大家关注,审阅!这里就不再赘述。

只简单说下发生在他身上的两件事:

一是他在林中受一老僧点化,擒得方腊立奇功。这老僧来无影,去无踪。甚是神秘。用宋江的话 ,那是罗汉显灵来助鲁智深的。

二是他立功不要功,只要一安身处。结果在六和寺,闻钱江潮声而坐化。

由此可见,鲁智深不是有智慧,而是有大智慧!也只有这样的鲁智深,才能与佛陀结缘。不要说一般人了,看看如今的佛门弟子,有几个能做到说坐化就坐化的?

最后,就用径山大惠禅师的法语来给鲁智深作总结吧: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大海泛舟客


他的性格特点就是: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热忱率直、粗犷刚烈、兼有粗野。他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师

征方腊之前非常欣赏林冲,后因见高衙内调戏林冲之妻,林冲不怒反而依然留恋官场直至被逼梁山,林冲性格忧郁且孤傲,不帮晁盖反而偏向富于心机的宋江,此后两人关系淡如水,鲁智深是个非常豪爽,恩怨分明的人,后期非常同情并理解杨志的处境,还有武松,是走到人生最后的兄弟,

最后鲁智深看透人生险恶,江湖道义不过是表面说词而已,宋江在武松断臂说过一些不冷不热的话让鲁智深对宋江的失望,对自己的前途的迷茫,最后在杭州六和寺修行,是夜忽然潮声响起,沐浴更衣后喝退身边小和尚之后写了一首,算是对自己人生路程一个总结吧,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无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意思为:第一句是描述自己一生的性格,平生鲁莽行事,不修善事,生平做了很多杀人放火之事。第二句是佛家所说的解脱,人总是会在某个瞬间就醒了,就如同大彻大悟一样,明白了之前所坚持的都是错的,既对僧人来说死是一种解脱。最后一句可能是听到钱塘江的潮信,自己大彻大悟的意思,才明白我只是我。




湘王爷1314


鲁智深乃粗人而已,谈不上有什么智慧!大凡是身高体胖,定是心宽豁达之人。鲁智深身材高达,力大无穷,能吃能喝,这种人乃是没心思没心眼之人,谈不上有啥智慧。鲁智深仅仅是因为金翠莲的哭泣影响了他吃酒的心情,就惹出了后来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替金翠莲出头,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这种事情,你同情她,最多资助她些钱粮衣物也就罢了,何苦去找郑屠后账?找郑屠也就罢了,为何又把人家打死?你鲁达与金翠莲素不相识,毫无交情,却为她犯下了人命,这是有智慧的人干的事?本来是个吃皇粮的朝廷命官,小种经略相公帐前效力,为了个素不相识的人丢了饭碗,变成了朝廷通缉的逃犯,这能叫有智慧吗?还有那金翠莲,本来就是个吃软饭的风尘女子,鲁智深却想多了,认为自己有戏,所以才替她出头打死了人,动动脑子也能看出来,金翠莲是个什么人,她能跟你这个没钱没势又不帅的人?至于上梁山后的表现,鲁智深也难说有智慧,除了吃喝睡,很难再发现他有什么有智慧的作为,打仗就知道冲锋在前,不吃饱竟然打不过崔道成和崔小乙两个饭桶,动不动就咋咋呼呼的喊打喊杀,要不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真的没发现鲁智深有什么智慧!





英雄悲歌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

一,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二,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所以说:简单到极致就是大智慧,像鲁智深一样。


徐梦建


【《水浒传》108位好汉个个都是经典人物】



《水浒传》108位好汉部分人物一句话点评

宋江:人唤“及时雨”;

林冲:天雄星豹子头;

鲁智深:天孤星花和尚;

吴用:道号“加亮先生”;

李逵:人称“黑旋风”

⋯⋯



鲁智深之天孤星花和尚

鲁智深为《水浒传》梁山泊排名第十三个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位。

《水浒传》中说:鲁智深一仗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归天。

图文/祥禅


祥禪


有啊,当然有了。

前面情节不说,就说鲁智深与梁山好汉征方腊吧,他最后选择真正出家,是因为他已经明白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看遍世间险恶,一切都应归于平静。按理来讲,方腊一战结束后,肯定要回朝有赏,而且鲁智深当时的战功也不会太低,但是他知道,高俅和皇帝肯定不会放过这些杂牌军,最后只能一死,鲁智深怕死么?其实他还是怕死的,要不然也不能去出家。另外鲁智深愿意选择跟武松和林冲这样人交往,也就间接说明他和宋江不对付,看不惯宋江的作风,跟你宋江讲义气最后只能送死,不如去做和尚,不过也确实是鲁智深想明白了,领悟到了,这才是他大彻大悟以后的聪明!

观潮坐化,其实人不可能看了大潮而死,这是一种故事的手法,但鲁智深应该是会成为高僧,懂得适可而止,大彻大悟后应该修为不会太低!


中国真话人


和尚纹绣名智深,大智若愚绝不昏!

很多人觉得花和尚出场时,虽然古道热肠,一贯打抱不平,助人于危难。可也莽撞冲动,嗜武成性,缺乏智慧,空有一腔正义,浑身神力。

可随着情节发展,智深之名逐步得以印证,这里不便逐章逐事展开,就单论擒方腊之名的选择来看,宋江等人终立功业,渴盼回朝邀功,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可鲁智深早已看破局势,拒绝了宋江挽留之言,他说自己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愿意寻个清净所在,安身立命即可。并且坚持什么都不要,多了也没用,留个囫囵尸首,比什么都强。可以说,大师已看破梁山前途和众人宿命。

虽然后来随宋江去觐见了皇帝,却也没有丝毫留下心意。

他的选择还启发了林冲武松二位好友,大家得以善终,令人欣慰!





李龘Lida


水滸传中的鲁智深,格性豪爽,見义勇为,爱抱大不平,无争名图利,升官发财的世俗覌念,喜爱饮酒,和英雄好汉,但不敢恭维,鲁智深有勇无谋,想到二龙山避难当强盗,把二龙山寨主邓龙踢伤,自己被拒山寨门外,天天在寨门外叫骂,邓龙闭关不出,约一个多月,无计可使,后由菜园子张青设计,将鲁智深捆绑,到二龙山寨门外大喊,此和尚晚上酒醉,说要攻打山寨,我们村庄百姓怕惹怒山寨,受到连累,乗其酒醉捆绑了,送到山寨。邓龙大喜,叫开了寨门,张青和数名家人,一进寨门给鲁智深松绑,鲁智深挥动禅杖,打死邓龙,又一直四面追杀,这时张青喊匪徒们投降不杀,也劝住鲁智深停手,说道你杀完了人,谁给你守山寨,放哨,做饭,此时鲁智深停了下来,由张青按排山寨眼下之事,由此司知鲁智深有勇无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