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楊帆:戰“疫”戰“貧”守一線

“今天星期幾?”“不知道啊!”

自1月27日放棄春節假期,投入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來,楊帆每天早出晚歸,早已經沒有星期幾的概念了。

楊帆是銀川市委統戰部的一名機關幹部,也是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他被派駐到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家園二村任第一書記,工作已近一年了。

“大年初二晚上,興慶區區委發出通知,要求所有駐村第一書記第二天一早就要趕到村上,與村委班子一起抗擊疫情。”召必應,應必戰,楊帆火速趕到村裡,立即按照要求組織力量對進出村路口進行嚴控,除留出一個安全通道,設疫情監控點24小時值班值守外,其餘路口全部封閉。

濱河家園二村共有657戶,因有從武漢放假歸來的大學生,三戶人家為此居家隔離。“我是‘四包一’成員之一,主要負責為三戶村民家採購生活日用品,特殊時期隔離人員最需要的就是關懷和問候,要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關愛,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能夠積極地配合防控工作。”楊帆說,“四包一”即鄉鎮幹部、村幹部、黨員、村醫四名人員組成,主要對居家隔離戶進行心理疏導,生活日用品的採購、政策的宣傳、健康監測和監管。

除此之外,在濱河家園二村,入戶排查、知識普及、綜合協調、登記服務、體溫監測、應急值守……一線處處有楊帆的身影。“全力抗疫,疫病不退我不退。”他說,村裡在疫情防控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他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他必須衝在前、作表率,村裡的幹群關係才會更加和諧,他們的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

“一些老百姓留的電話號碼不對,打過去是空號,我們只能不厭其煩地問、手把手地教。” 楊帆說,前不久在銀川市地毯式入戶排查中,為了每份報表準確無誤,他和村上工作人員耐心細緻地講解、核對,共排查683戶3289人近700份表格,時間緊、任務重,只能加班加點完成。不過,所有付出都沒有被辜負,令人欣慰的是,截至目前,濱河家園二村沒有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農村基層工作不好乾,但能鍛鍊人。”楊帆坦言,這段基層工作經歷令他收穫頗多,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將成為他一輩子最為深刻的記憶。

一年之計在於春,往年這個時候,村民們早已為了生計忙翻了天,今年遭遇這特殊時期,大夥兒能理解,呆在家裡也得盤算著日子咋過。今年全村人的日子該咋過,想的更多的恐怕就是第一書記楊帆、村黨支部書記謝耀平、村主任馬文奎三個人了,近兩日,他們三人在抗疫中一碰面也會“忙裡偷閒”地謀劃一番。

“今年這個情況,臨近的工業園區也進行了產業調整,用工需求不多,我們老百姓務工渠道越來越窄了,要我看,今年農民要發展,只能繼續從土地和養殖上作文章。”謝耀平分析到。

“這個提議好,去年的實踐證明,這一思路是正確的。”楊帆表示贊同。

時間回到2019年4月,楊帆初到村上,遇到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村裡還有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20年就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了,這40戶必須要脫貧,與此同時,又一個難題拋向了他——村上尚未建立起支柱型脫貧產業,脫貧致富後勁不足……難上加難,怎麼辦?尋找出路的檔口,迎來了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他在入戶走訪中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村民家的院落中圈養著羊只,大夥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整治工作要求“人畜分離”,藉著這個契機,他跟村兩委商議,何不成立合作社,一來可將村民的羊只集中起來養殖,二來又可作為產業爭取更多的支持。

大家一拍即合,作動員、尋場地、跑貸款……風風火火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興慶區應紅養殖農民合作社就誕生了,“社帶戶養、入股分紅”, 變“輸血”為“造血”,年底一算賬,短短半年時間,合作社不僅還清了200多萬元的貸款,還為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分紅6.66萬元,更令人興奮的是,這一舉措,為貧困戶穩定脫貧、濱河家園二村貧困村整體出列作了大貢獻,今後持續脫貧、逐步致富更指日可待。

馬文奎建議:“我看這疫情鬧騰不了多長時日了,但多少也帶來了影響,我尋思著今年不如撒撒‘胡椒麵’,調動全村人都參與到養殖業上來,養雞是個好方向,見效快、市場廣,每戶出500元錢就能參股。”

“行呢,你在微信群裡徵求一下班子成員、村裡致富帶頭人的意見,打聽打聽附近哪裡有合適的場地,需要我協調出力的地方,隨時吱聲。”楊帆接過話回應到,“等到疫情過去,咋們就立即行動。”


編輯:吳倩 校對:吳佳 記者:馬 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