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中國的旅遊景點多元化?不要千篇一律的開發模仿?

那片青青河邊草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我國的旅遊資源本身是十分豐富和發達的。無論是從北方的四季分明到南方的四季常青,還是從東南沿海地區的低海拔到西北地區的高海拔。我國有著豐富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生物。但是為什麼會讓您覺得旅遊景點千篇一律呢?我覺得主要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過度開發。旅遊景點大多並非完全純天然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人為的因素存在。其實本身適當的開發是沒有問題的,比如修建一些道路,公廁等,這些是可以給遊客的遊玩提供很多便利。但是很多景區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往往會進行過度的開發,在景點修建很多的遊玩項目,甚至景觀也經過人為的修整以達到想要呈現的效果。

第二,過度商業化。景點說到底也和公司一樣是一種商業形式,而且很多旅遊景點是私人承包的。為了增加盈利,商業化也本無可厚非。但是不能本末倒置,忘了初衷。比如一些古城景點,裡面除了賣東西的商店就是飯店和旅館。建築也是新修建的,有的正在建。雖然說幾百上千年前的古建築到了今天都已成為文物被保護起來,但這裡畢竟不是購物商城。

所以,如果要避免景點千篇一律的話,我的建議就是:第一,要避免過度開發。儘量保留大自然原貌,少些人工干預。第二,不要過度商業化。賺錢沒有錯,但要長遠來看,不要竭澤而漁。要知道旅遊景點的本質是什麼。

這就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大家一起探討,求同存異。

我是 房車旅行我一直在路上。


御家親征


我是一個從事十年旅遊的旅遊人~說一下自身感受,說實話國內太多景區做成了四不像,想模仿但是又沒有模仿出精髓,管理不善開發不善,慢慢的就落伍了,做不到可持續發展~

真正好的景區要麼是風景絕佳要麼是歷史源遠流長,要麼兩者兼之,都是人類的瑰寶,目前中國就擁有53處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除了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的大景區,也不乏一些非常不錯的後起之秀,比如無錫靈山大佛景區。靈山的前身是唐代貞觀年間建起的佛教四大宗之一法相宗的祖庭——祥符寺,雖歷經千年,但在民國時期被日軍以“三光”政策損毀,劫後,僅存了香積廚和庫房幾間,而1992年,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區成立以後,就重建了祥符寺並在寺後小靈山建了一座88米的釋迦摩尼青銅立像,並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景區~從進入景區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大照壁,一直到世界第一釋迦摩尼青銅立像,景區裡的每一處景點都頗值得琢磨品鑑,尤其是主體景觀九龍灌浴,它是根據佛祖出生時的故事建造而成,隱喻花開見佛,佛光普照,當九條巨龍同時噴出30多米弧形水柱沐浴佛身時,實在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而後,靈山梵宮、五印壇城、靈山拈花灣相繼建成,靈山勝景憑藉著它非凡的景觀和超乎尋常的規模,成為了無錫的城市標誌,成就了不凡的格局和壯景~

以靈山為例,想讓景點多元化,那麼一定就要對景區細分化和專業化發展,結合旅遊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和當地旅遊資源深入探究,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正是由於策劃的缺失,才導致了眾多景區千篇一律,靈山大佛帶火了很多室外大型造像景區,張家界的玻璃橋帶火了一大批景區玻璃橋…何為定位,定位不是圍繞旅遊產品進行,而是圍繞著潛在遊客需求進行的,以人為本,重視精神上的感受,結合當地民俗,提高體驗度曝光率,這確實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大浪淘沙,沒有用心做的景區一定會慢慢被淘汰~


愛旅行的董小姐


作為一個資深的旅遊達人,去過國內很多景點,越來越覺得中國旅遊業商業化後,景點開始千篇一律,如下:

一、旅遊為綱,對傳統村落的規劃不是科學的保護性規劃,而是旅遊規劃;

二、騰籠換鳥,將當地村民遷走,村落的主人走了,活生生的生活沒有了,村落記憶沒了,那還叫什麼傳統村落;

三、開店招商,民居都變成了各種商店,而且賣的紀念品都是趨同貨,連各地村落紀念品也都一樣;

四、化妝景點,把稍好一點的老建築油漆粉刷打扮一新,裡面東西都沒有了,買一些老傢俱隨便一擺,甚至人造景點,拿來賺遊客的錢;

五、公園化,人造園林小景,把傳統村落打造得愈來愈像城市公園;

六、民俗表演,也叫非遺表演,主要是為了給遊客看的,有的還從外面拉來一些非遺大師來表演,充門面;

七、農家樂;

八、民宿,村莊從來是沒有民宿的,現在許多人跑到傳統村落裡大建不倫不類的民宿;

九、偽民間故事,為了吸引遊人,編造許多虛假的故事段子,有些甚至很粗鄙,搞亂了村落文化;

十、紅燈籠,村落裡到處掛著紅燈籠,完全是為了商業氣氛,村落一般是不掛紅燈籠的。

我們需要的是最原生態的景觀,最好的就是不要人為的去幹預景觀,任其自己發展,自然會形成多元化的景點。當然在經濟化的今天,這個很難,商家們並不是去改造景觀,改造民俗,過度開發,而是去保護民俗,保護景觀,優化住宿、交通,把旅行中的配套服務做好,便利遊客。


jc碧海蒼梧


中國的景點本身就是十分多元化的,從黑龍江到騰衝,從上海到新疆景色各異,風情萬種。樓主的模仿的意思我猜測主要指的是兩方面吧,一個是全國的古鎮幾乎都是大同小異,二是幾乎全國景點門口賣的小商品都是絲綢,珍珠,牛角梳。跟風不僅限於景點方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存在這種問題,只要有利潤,就會一窩蜂的湧上去。蟲草賺錢,大家就都去採蟲草,紅木值錢,大家都去買紅木,做皮鞋賺錢,周圍都去做皮鞋了。模仿比原創簡單太多了。江南有六大古鎮,如果連續看了三個,另外三個幾乎不會有去看的想法,高度雷同,全部是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各店鋪七八成的商品一模一樣。所有人都知道模仿沒有意義,但是中國人口眾多,旅遊也是最近才開始大眾化和普及化,節假日無論什麼樣的景點都是人滿為患,這也就導致景區之間的競爭力不是很強,只需要做一個像樣點的模仿,門票夠便宜,和旅行社多多合作,再修幾個大的停車場,多出租一點商鋪,一樣可以賺的盆滿缽滿。就像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發財不是因為思維是多麼的有前瞻性,而且人家做,你也跟著做就可以了。今天很多也一樣,一家麵館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周圍馬上就會興起好多家,都自稱上過。不過隨著旅遊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對消費的品質越來越在意,網絡點評的普及,遊客去過越來越多的地方,雷同且沒有特色的景區經營會越來越困難。隨便建個古鎮,影視城,實景演出就能圈錢的時代也會一去不復返。有一些特別成功的景區讓我們看到希望,比如安徽屯溪老街,那裡店鋪賣的很多都是文房四寶,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烏鎮西柵景區,明確告訴你這就是假古董,但這是你心中理想的古鎮。



世間泊客


隨著景區多元化發展,文化類景區,特別是古鎮類、街區類、公園類等都開始適應需求,從封閉收費式發展向免費開放式休閒模式轉變。全域旅遊時代,越來越多的目的地開始從景點旅遊向目的地旅遊進行功能性調整,景區的收入不能再單純地依靠門票經濟,而要通過促進遊客非門票類消費的機會和熱情,來增加景區的吸金能力。景區的收入來源:景區通過向遊客提供參觀、遊覽、娛樂、度假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服務項目,景區的營業收人主要有以下幾種:1、門票收入

即景區接待遊客入園參觀、遊覽等活動取得的收入。2、遊樂設施收入即景區向遊客提供各種遊樂服務取得的收入。3、商品銷售收入

即景區內附設的旅遊購物商店、小賣部向遊客銷售紀念品、食品、飲料和其他商品取得的收入。4、餐飲服務收入即景區提供餐飲服務取得的收入。5、導遊服務收入即景區向遊客提供導遊服務取得的收入,所以畢竟人們都是圍繞著方便吃喝住用行這幾個方面去實行開發的,所以大家會覺得千篇一律,但是這幾個方面是必須品,一味的開發創新新紀元是有風險的,畢竟除了這些日常所需的東西之外沒有旅客會跑到旅遊景點比如看書吧,所以開圖書館不可行,也不可能跑到景點買傢俱吧,所以家居店也不行,所有的景點裡開發的一些項目都是圍繞著客戶的需求,相對來說娛樂設施就會成為各大開發商創新的方向目標,所以近幾年也出現了玻璃棧道眺望臺在山上建電梯和電纜車以及遊覽小火車等很有視覺衝擊的一些項目,對於開發商來說,既要保證視覺享受的同時也要保證好旅客的人身安全,這是放在首位的,所以很多娛樂設施項目並不是開發商不想開發,而是一個項目出臺要經過不斷的檢驗和調整綜合各種因素來決定是否推出,像一些娛樂設施導致旅客受傷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所以景點的開發是一個要要求非常嚴謹的企業才能去實施方案以及去經營的,所以每個地方的企業都會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多走走一些地方感受不一樣的人土風情和當地傳統美食文化,你會發現,其實看似有相同之處,但實則還是有著不一樣的風景和文化底蘊



橋上綠葉紅花


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相對旅遊業還是有很多方面在世界上還處於落後階段的。您說的這個問題現在普遍的出現在各種旅遊開發中,千篇一律。

必須承認,我國人口幾乎佔了世界的四分之一,遊客數量自然也是世界第一。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如果所有景區都實行免費或低票價,勢必會“超載”運營,特別是在旅遊旺季,更將人滿為患。因此,國內一些熱門景區不得不採用價格槓桿,通過較高的票價或收取其他費用來限制和分散遊客量。

有遊客認為國外遊比國內遊便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體驗感不同。國外的確有一些區域的旅遊品質較高,景區配套也較為完善,所以會讓遊客感到性價比更高。但實際上,國外旅遊不同區域的價格差距也很大,有些“私人定製遊”更是天價。只是現階段,國內旅遊市場針對遊客群體的細分還不夠專業和精確,花了高價卻沒享受到相應品質的服務,遊客當然會產生性價比不高的印象。

其實,隨著消費升級,旅遊消費行為也會逐步從低頻變得高頻,從低端向高端發展。我國的消費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就要求我們在努力滿足大眾日益多元化的旅遊需求上下功夫。面對規模不斷增長的旅遊消費群體,國內旅遊市場不妨考慮研究如何有針對性地細分旅遊消費群體,細化市場供給。同時,也要抓住“互聯網+”的發展機遇,不斷開發旅遊新業態產品,形成能與全球旅遊市場“同臺競技”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走出自己的“個性定製”路線。


鳳陽小蘇


旅遊景點多元化不是簡單的說說,目前的市場已經在改變而且效果顯著,但是一定也是有問題的,多元化的旅遊開發必定迎來企業的加入,當企業介入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那麼效益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位的是讓開發產品帶來更多的商業利益,所以就沒法把把控千篇一律的問題,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士,遂於真正的旅遊人來說,很多的景點完全就是網絡營銷的產物,沒有任何是實際觀賞價值。無可厚非的便是商業,看似龐大的景區運營市場背後,卻依然潛伏著包括資源、合作等在內的一系列風險。

負責決策的領導和老闆對旅遊認知度不夠、決策者不懂什麼是好的旅遊策劃和旅遊規劃,只知道規劃設計院和著名大學,只識廟堂,不識江湖。旅遊投資商大部分是轉行過來的,每年投入在旅遊業的資金達上千萬,但是實際做出來的東西卻不過百萬級別。只希望慢慢的景點能帶上真正的特色,讓實實在在懂行的專業人士去開發運作。


宿優品


景點建設規劃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應依據自己地方的民族特色和自然環境等資源,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加以開發利用,才可使景點多元化,避免旅遊景點的千篇一律。

注意民族特色的同時,因地制宜,景觀獨特,閒趣元素要別具一格,以人為本,科學規劃,設計上要有創意,要避免項目雷同,要探尋各自的建設模式和方法。

如我囯具有中國最美十大自然景觀的桂林山水、吉林霧凇、雲南石林、壺口瀑布,四川九寨溝等,都是依據自然景觀 ,有著自己特色 。

景點還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能力,遊客參與項目要多,避免模仿,這種完美的多元化才可使景點更有回味,才能有更多的回頭率。


水木欣


旅遊景區開發要堅持多元化,不搞千篇一律的同質化,這是旅遊開發的原則,而現實中又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科學規劃、科學開發,堅持屬地化原則。一是景點開發屬地化,自然的才是最美的,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讓大自然去雕琢,儘可能不搞人為的干預,形成“移步換景”的自然效果。二是旅遊文化屬地化,“十里不同俗”,民俗的才是特有的,民俗的才是永恆的。大家都來保護屬於自己的大自然,挖掘屬於自己的民俗文化,整合成為屬於自己的、他人不可複製的旅遊產品,如此,我們的景區將特色各具、百花爭妍。



薩爾滸


我們中國呢是一個超級大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人文風情,不同的地理文化元素,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方言,既然有這麼多不同,所以每個地方他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方式,比如說我在雲南旅遊,今天突然回到了蘇州,感覺都是不一樣的,雲南呢,是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所以。雲南有著多元化的人文生活,你會感受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但是呢,這就是七彩雲南。蘇州呢,一下高鐵,每個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蘇州算得上是一個工業大城市了,城市發展快,人們都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但是蘇州的旅遊景點和雲南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拙政園,寒山寺。城市街道,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