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科技网联合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评选出科技热度TOP10榜单。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科技榜单


1、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发布通知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工信部要求,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与医疗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防控救治等速度,提高抗疫效率。


对于制造业,通知称,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2、中国首颗民营5G卫星在轨通信试验成功


2月16日,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民营5G低轨宽带卫星在轨30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验证低轨Q/V/Ka频段通信,实现Q/V/Ka频段星地通信链路连通,后续将继续开展Q/V/Ka等频段的通信性能测试。据悉,该卫星是由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首颗Q/V频段卫星,单星可覆盖3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50个上海市的面积。1月16日,银河航天首发星搭乘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3、钟南山与哈佛大学成立新冠肺炎科研攻坚小组


2月19日上午10时,哈佛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恒大集团三方联合成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攻坚小组召开第二次视频会议,各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深入研讨。


哈佛校长Lawrence S.Bacow表示,哈佛大学非常感谢有机会参与攻克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他对哈佛大学和钟南山率领的广州呼研院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科研优势攻克新冠病毒肺炎充满信心。


钟南山院士表示,相信通过三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尽快形成一批科研成果,一定能对疫情防控、患者救治起到积极作用,最终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4、中国成功发射4颗新技术试验卫星


北京时间2月20日5时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悉,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此次发射的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F星分别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5、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将送游客上太空


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务的美国太空探险公司18日说,该公司已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达成协议,最早2021年底将多名太空游客送至比国际空间站更高的轨道旅行,这将打破私人太空旅行的飞行高度纪录。

太空探险公司创始人埃里克·安德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介绍,这是一次“自由飞行”任务,不会造访国际空间站,飞船将尝试抵达的轨道高度约是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的2至3倍;在3倍空间站轨道高度上,视野将是空间站的10倍。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公里。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6、航空工业打响AG600研制攻坚战


2月18日,航空工业在集团总部组织召开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研制工作视频专题会,打响了AG600研制攻坚战。来自航空工业消息,全国各地承担AG600研制的不同任务的公司,已针对研制进程,相继铺开战场,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复工复产。据悉,AG60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系国家航空重大工程研制项目,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7、欧核中心高精度测量反氢的物理性质


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对反物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据英国《自然》杂志19日发表的一篇粒子物理论文,欧核中心首次报告对反氢的一种物理性质实现高精度测量,此前,这种物理性质仅限于理论预测,而今终于完成对自然基本对称性的重要检验。作为宇宙中最简单的原子,氢的精细结构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一直以来,反氢却没有相关进展。因为反物质难以产生和捕捉,且一旦与物质接触就会湮灭,这为科学家测量其属性带来挑战。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8、触觉传感器能令机器人“感受”疼痛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师浅田稔和同事设计出了一套能可靠识别一系列触碰的触觉传感器,当这套传感器与机器人相连时,机器人会发出情绪信号。他们表示,未来科学家有望研制出拥有触觉并 “感受” 身体疼痛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或许也能对人类的痛苦“感同身受”。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9、以色列研发用甘蔗渣生产食品包装盒


以色列W-Cycle公司成功地研发出利用甘蔗渣为原料的天然环保材料,取代结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PET)塑料来生产即食食品包装盒,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以色列企业家约瑟夫·西亚尼和莱尔·伊泰基于他们数十年在包装和高科技行业的经验,创立W-Cycle初创公司。他们共同研发新的包装解决方案,以解决庞大的即食食品包装行业中使用C-PET塑料的问题。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10、南京首家就业社保“人工智能”服务上线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特别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企业和个人诉求,南京市江北新区不断提升“智慧人社”创新服务能力,及时上线人工智能服务矩阵,在人社公共服务载体中首创人工智能服务,以社群运营平台为场景植入机器人,同步配合人工服务,专家团队以及热线服务。通过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服务场景,迅速提高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响应速率,让各项管理更智能、各类服务更便利。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工信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