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土耳其侵略敘利亞,已傷亡近千人,北約拒絕救援呢?

幸福地帶2


敘利亞的伊德利卜地區已經亂成“一鍋粥”。敘利亞政府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俄羅斯空天軍,伊朗民兵,真主黨武裝,土耳其軍隊,恐怖組織等近50萬人已經“戰成一團”。目前根本無法判斷誰的傷亡更大。在經過兩輪談判失敗,並被俄羅斯軍方“蔑視”的土耳其已經氣急敗壞。在19日和軍方駐防在各地的高級將領舉行了9個小時的“網絡連線會議”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發誓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伊德利卜地區變成“平民和土耳其都安全”的區域。

自2018年以來,已經兩次中途停止對伊德利卜省進攻的俄敘聯軍,突然在去年12月下旬向盤踞在伊德利卜地區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以及恐怖組織發動了進攻。理由是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違反了“俄土索契停火協議”。而此時,土耳其已經武力介入利比亞事務。由於在利比亞問題上俄羅斯和土耳其也是分別支持不同的派別,所以,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對伊德利卜地區反對派武裝的進攻,顯然具有“雙重功效”。一來間接力挺了利比亞的國民軍(土耳其支持的是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二來趁土耳其抽調敘利亞戰場兵力造成伊德利卜戰場的軍力空虛之際,力圖幫助敘利亞政府一舉收復伊德利卜省。

戰事的進程確實在按照俄羅斯的規劃進行。2月上旬,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空天軍的空中支援下,對伊德利卜地區發動了總攻,先後收復了至少三個戰略重鎮。敘利亞政府軍還包圍了土耳其軍方設在敘利亞境內的多個哨所。與此同時,敘利亞政府軍還在伊朗民兵的配合下對阿勒頗的縱深地區發動了清剿式進攻,並打通了阿勒頗至首都大馬士革的高速公路通道。對於阿薩德政府來說,這無疑是“勝利在望”。然而,土耳其“急眼”了!於是,伊德利卜戰事再一次“撲朔迷離”。

土耳其對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的支持主要是為了東地中海的油氣利益。而支持敘反對派,攪局敘利亞才是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所以,“回過神來”的土耳其迅速向伊德利卜戰場投放了特種部隊,向反對派武裝發放了重武器,並派出飛機對敘利亞政府軍陣地進行了轟炸。導致敘利亞兩架直升機被擊落,其中,2月11日被擊毀的一架直升機上還有一名敘利亞政府軍的將軍遇難。客觀的說,儘管雙方都有傷亡,但土耳其的介入也確實遏制了敘利亞政府軍的進攻勢頭。與此同時,土耳其向俄羅斯喊話,要求俄羅斯“約束”敘利亞政府軍的行動,停止對伊德利卜降級區的進攻。

2018年伊德利卜戰事最緊張的時候,土耳其曾試圖直接軍事介入。那時,敘利亞政府軍還沒有形成現在的軍事優勢,如果土耳其直接出兵的話,顯然對敘利亞政府不利。再者,那時的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正處於“蜜月期”,俄羅斯對土耳其S400防禦系統的軍售也正是關鍵時期,俄羅斯還需要拉攏土耳其。基於這幾個因素,俄羅斯也就“賣了面子”給土耳其,與土耳其就伊德利卜的停火籤定了“索契協議”。然而,俄羅斯這一次卻拒絕了土耳其的要求。明面上的理由是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和伊德利卜地區的恐怖組織違反了“索契停火協議”。而實質上是俄羅斯不願再在敘利亞“耗”下去了!因為,從普京最近一段時間對俄羅斯國內的大力度改革來看,顯然,經濟和民生將是“後普京時代”的重點。也就是說,俄羅斯似乎鐵了心要迅速結束伊德利卜戰事,以便於集中精力改善和歐洲的關係,儘快解除西方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

基於顯然易見的原因,普京拒絕了土耳其的“俄羅斯停止對敘利亞政府軍支持”的要求。所以,俄土之間關於“伊德利卜問題”的兩次談判均“無果而終”,亦可以說是“不歡而散”。不僅如此,在俄土之間的第二輪談判中,雙方的軍方之間更是“較上了勁”。根據媒體報道,土耳其和俄羅斯在17日和18日的軍方代表談判中,出現了令土耳其軍方非常“尷尬”的一幕。

由於俄羅斯曾在土耳其2016年7份發生的那場“未遂軍事政變”前將情報提前“透露”給了埃爾多安,使埃爾多安得以挫敗那場針對他的軍事政變。心生感激的埃爾多安自此和普京建立了“不錯”的個人關係。鑑於此,儘管在敘利亞問題上俄土兩國戰略利益衝突明顯,儘管俄羅斯這次非常堅決的拒絕了土耳其的“要求”。但本著個人情感以及全球性的戰略利益需要,俄羅斯仍然同意和土耳其繼續談判,力圖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於是,就有了俄土之間的這兩輪談判。可是,會談的氣氛卻“不太友好”,從而加深了兩國的“隔閡”。

俄土兩國軍方代表之間會談的“尷尬”一幕出現在土耳其國防部長鬍魯西·阿卡爾關於要求俄羅斯“停止對敘利亞政府軍支持”的講話時。當時的場景是:雙方分邊而坐,俄羅斯軍方代表的神態自然輕鬆。而土耳其軍方代表的神情都很嚴肅。當土耳其國防部長鬍魯西·阿卡爾說出:“如果土耳其對伊德利卜地區發動進攻的話,則土方不能保證將‘敘利亞政府軍和俄羅斯士兵’區別對待”時,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迅即展露了“不屑一顧”的笑容。這個“笑容”被普遍解讀為“你試試?”此後,不管是俄羅斯媒體還是西方媒體,甚至是阿拉伯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嘲諷般”的解讀。自然令土耳其軍方無比“尷尬”。同時也使土耳其軍方“惱羞成怒”。

惱羞成怒的土耳其軍方顯然給埃爾多安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在埃爾多安和軍方進行了9個小時的溝通後,土耳其政府和埃爾多安都更加強硬了!

針對俄土之間的談判結果,土耳其正發黨的一位前發言人說:“如果正在與我們談判的國家在伊德利卜問題上沒有作為,那麼,我們將自己做。”埃爾多安也表態說:“我們決心將伊德利卜地區變成平民和土耳其的安全之地,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顯而易見,土耳其是“箭在弦上”!而對於俄羅斯,這些年在敘利亞的投入自然也不可能“前功盡棄”。所以,如果不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且又“體面”的解決方案的話,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衝突似乎已經“難以避免”。

針對俄土之間可能爆發的衝突,北約在慕尼黑安全峰會上做出了“兩個表態”。其實,北約中的歐盟國家最不希望伊德利卜地區的戰事擴大,因為,那樣勢必會製造出更多的難民。而對歐盟國家來說,難民問題已經造成了它們的國內“分裂”。基於這些原因,這些歐盟中的北約國家顯然給北約總部施加了壓力。所以,儘管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但北約秘書長斯滕爾貝格表態說:“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地區的軍事行動是土耳其方面在第三國的自主行動。北約不會有明確的態度。”顯然易見,意指土耳其不是受到侵略,所以,北約不會啟動北約條款第五條。也就是說,假如土耳其和俄羅斯在敘利亞發生直接衝突的話,北約將是“旁觀者”。

從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軍力對比來說,儘管土耳其自己號稱“北約第二”,但如果和俄羅斯“單挑”,自然會輸得很慘。這是不容置疑的。不過,俄羅斯也顯然不會因為北約的“旁觀”而對土耳其“大打出手”。一來那會使俄羅斯徹底失去土耳其“這顆北約的釘子”。二來如果土耳其孤注一擲的話,極容易引發土耳其和俄羅斯的全面戰爭。那樣的話,俄羅斯必然要考慮北約的介入問題。因為,北約秘書長斯滕爾貝格在慕尼黑安全峰會上還同時強調了“北約條款第五條”的重要性。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俄土衝突擴大到土耳其國土受到攻擊的話,北約將不會“袖手旁觀”。

儘管北約對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地區的行動不支持。但這並不代表土耳其就不敢和俄羅斯在敘利亞“幹一架”。因為,美國已經明確表態支持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地區的軍事行動。在本月11日伊德利卜地區局勢激化後,埃爾多安在和美國領導人通話時已經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態度。20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再次重申了對土耳其的支持。想來,這會助長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冒險”行為。

從國際戰略層面來說,俄羅斯和土耳其不會在伊德利卜地區“大打出手”。它們之間很可能會尋找到一個“妥協”方案。因為,一旦俄羅斯和土耳其“開戰”的話,其烈度和後續規模將無法控制。對雙方都可能是“致命傷害”。但是,如果有“燒底火”的,那也不能完全排除“一戰”的可能。果真如此的話,中東地緣政治乃至世界戰略格局都有可能會“隨之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