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土耳其侵略叙利亚,已伤亡近千人,北约拒绝救援呢?

幸福地带2


叙利亚的伊德利卜地区已经乱成“一锅粥”。叙利亚政府军,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俄罗斯空天军,伊朗民兵,真主党武装,土耳其军队,恐怖组织等近50万人已经“战成一团”。目前根本无法判断谁的伤亡更大。在经过两轮谈判失败,并被俄罗斯军方“蔑视”的土耳其已经气急败坏。在19日和军方驻防在各地的高级将领举行了9个小时的“网络连线会议”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伊德利卜地区变成“平民和土耳其都安全”的区域。

自2018年以来,已经两次中途停止对伊德利卜省进攻的俄叙联军,突然在去年12月下旬向盘踞在伊德利卜地区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以及恐怖组织发动了进攻。理由是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武装违反了“俄土索契停火协议”。而此时,土耳其已经武力介入利比亚事务。由于在利比亚问题上俄罗斯和土耳其也是分别支持不同的派别,所以,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政府军对伊德利卜地区反对派武装的进攻,显然具有“双重功效”。一来间接力挺了利比亚的国民军(土耳其支持的是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二来趁土耳其抽调叙利亚战场兵力造成伊德利卜战场的军力空虚之际,力图帮助叙利亚政府一举收复伊德利卜省。

战事的进程确实在按照俄罗斯的规划进行。2月上旬,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空天军的空中支援下,对伊德利卜地区发动了总攻,先后收复了至少三个战略重镇。叙利亚政府军还包围了土耳其军方设在叙利亚境内的多个哨所。与此同时,叙利亚政府军还在伊朗民兵的配合下对阿勒颇的纵深地区发动了清剿式进攻,并打通了阿勒颇至首都大马士革的高速公路通道。对于阿萨德政府来说,这无疑是“胜利在望”。然而,土耳其“急眼”了!于是,伊德利卜战事再一次“扑朔迷离”。

土耳其对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支持主要是为了东地中海的油气利益。而支持叙反对派,搅局叙利亚才是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所以,“回过神来”的土耳其迅速向伊德利卜战场投放了特种部队,向反对派武装发放了重武器,并派出飞机对叙利亚政府军阵地进行了轰炸。导致叙利亚两架直升机被击落,其中,2月11日被击毁的一架直升机上还有一名叙利亚政府军的将军遇难。客观的说,尽管双方都有伤亡,但土耳其的介入也确实遏制了叙利亚政府军的进攻势头。与此同时,土耳其向俄罗斯喊话,要求俄罗斯“约束”叙利亚政府军的行动,停止对伊德利卜降级区的进攻。

2018年伊德利卜战事最紧张的时候,土耳其曾试图直接军事介入。那时,叙利亚政府军还没有形成现在的军事优势,如果土耳其直接出兵的话,显然对叙利亚政府不利。再者,那时的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正处于“蜜月期”,俄罗斯对土耳其S400防御系统的军售也正是关键时期,俄罗斯还需要拉拢土耳其。基于这几个因素,俄罗斯也就“卖了面子”给土耳其,与土耳其就伊德利卜的停火签定了“索契协议”。然而,俄罗斯这一次却拒绝了土耳其的要求。明面上的理由是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和伊德利卜地区的恐怖组织违反了“索契停火协议”。而实质上是俄罗斯不愿再在叙利亚“耗”下去了!因为,从普京最近一段时间对俄罗斯国内的大力度改革来看,显然,经济和民生将是“后普京时代”的重点。也就是说,俄罗斯似乎铁了心要迅速结束伊德利卜战事,以便于集中精力改善和欧洲的关系,尽快解除西方社会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

基于显然易见的原因,普京拒绝了土耳其的“俄罗斯停止对叙利亚政府军支持”的要求。所以,俄土之间关于“伊德利卜问题”的两次谈判均“无果而终”,亦可以说是“不欢而散”。不仅如此,在俄土之间的第二轮谈判中,双方的军方之间更是“较上了劲”。根据媒体报道,土耳其和俄罗斯在17日和18日的军方代表谈判中,出现了令土耳其军方非常“尴尬”的一幕。

由于俄罗斯曾在土耳其2016年7份发生的那场“未遂军事政变”前将情报提前“透露”给了埃尔多安,使埃尔多安得以挫败那场针对他的军事政变。心生感激的埃尔多安自此和普京建立了“不错”的个人关系。鉴于此,尽管在叙利亚问题上俄土两国战略利益冲突明显,尽管俄罗斯这次非常坚决的拒绝了土耳其的“要求”。但本着个人情感以及全球性的战略利益需要,俄罗斯仍然同意和土耳其继续谈判,力图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于是,就有了俄土之间的这两轮谈判。可是,会谈的气氛却“不太友好”,从而加深了两国的“隔阂”。

俄土两国军方代表之间会谈的“尴尬”一幕出现在土耳其国防部长胡鲁西·阿卡尔关于要求俄罗斯“停止对叙利亚政府军支持”的讲话时。当时的场景是:双方分边而坐,俄罗斯军方代表的神态自然轻松。而土耳其军方代表的神情都很严肃。当土耳其国防部长胡鲁西·阿卡尔说出:“如果土耳其对伊德利卜地区发动进攻的话,则土方不能保证将‘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士兵’区别对待”时,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迅即展露了“不屑一顾”的笑容。这个“笑容”被普遍解读为“你试试?”此后,不管是俄罗斯媒体还是西方媒体,甚至是阿拉伯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嘲讽般”的解读。自然令土耳其军方无比“尴尬”。同时也使土耳其军方“恼羞成怒”。

恼羞成怒的土耳其军方显然给埃尔多安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埃尔多安和军方进行了9个小时的沟通后,土耳其政府和埃尔多安都更加强硬了!

针对俄土之间的谈判结果,土耳其正发党的一位前发言人说:“如果正在与我们谈判的国家在伊德利卜问题上没有作为,那么,我们将自己做。”埃尔多安也表态说:“我们决心将伊德利卜地区变成平民和土耳其的安全之地,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显而易见,土耳其是“箭在弦上”!而对于俄罗斯,这些年在叙利亚的投入自然也不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且又“体面”的解决方案的话,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冲突似乎已经“难以避免”。

针对俄土之间可能爆发的冲突,北约在慕尼黑安全峰会上做出了“两个表态”。其实,北约中的欧盟国家最不希望伊德利卜地区的战事扩大,因为,那样势必会制造出更多的难民。而对欧盟国家来说,难民问题已经造成了它们的国内“分裂”。基于这些原因,这些欧盟中的北约国家显然给北约总部施加了压力。所以,尽管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但北约秘书长斯滕尔贝格表态说:“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地区的军事行动是土耳其方面在第三国的自主行动。北约不会有明确的态度。”显然易见,意指土耳其不是受到侵略,所以,北约不会启动北约条款第五条。也就是说,假如土耳其和俄罗斯在叙利亚发生直接冲突的话,北约将是“旁观者”。

从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军力对比来说,尽管土耳其自己号称“北约第二”,但如果和俄罗斯“单挑”,自然会输得很惨。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俄罗斯也显然不会因为北约的“旁观”而对土耳其“大打出手”。一来那会使俄罗斯彻底失去土耳其“这颗北约的钉子”。二来如果土耳其孤注一掷的话,极容易引发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全面战争。那样的话,俄罗斯必然要考虑北约的介入问题。因为,北约秘书长斯滕尔贝格在慕尼黑安全峰会上还同时强调了“北约条款第五条”的重要性。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俄土冲突扩大到土耳其国土受到攻击的话,北约将不会“袖手旁观”。

尽管北约对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地区的行动不支持。但这并不代表土耳其就不敢和俄罗斯在叙利亚“干一架”。因为,美国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地区的军事行动。在本月11日伊德利卜地区局势激化后,埃尔多安在和美国领导人通话时已经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态度。20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再次重申了对土耳其的支持。想来,这会助长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冒险”行为。

从国际战略层面来说,俄罗斯和土耳其不会在伊德利卜地区“大打出手”。它们之间很可能会寻找到一个“妥协”方案。因为,一旦俄罗斯和土耳其“开战”的话,其烈度和后续规模将无法控制。对双方都可能是“致命伤害”。但是,如果有“烧底火”的,那也不能完全排除“一战”的可能。果真如此的话,中东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战略格局都有可能会“随之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