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单位上班,但我不是单位的人!论机关借调人员的出路

单位发年终奖了,可是这与阿莫没有关系,他只能默默地看着处室的同事眉开眼笑。因为,他是事业单位借调到文化厅的,他的一切待遇都还在原单位。

阿莫借调到主管部门省文化厅已经2年多了,有时回原单位办事,同事们总问他什么时候正式调上去。李明只能尴尬地笑笑,他心里明白,自己这种身份真的是无比尴尬:一方面逢进必考,自己是没办法直接调动进省厅的。另一方面,自己几年没在原单位工作,却还占用着原单位的资源,比如年底评优,省厅处室领导因没有其他承诺可以给他,借用期间每年评优,就都以处室名义出具“优秀”的评语给原单位,省厅为主管部门,省厅处室的意见单位当然要重视,所以阿莫这两三年都占着单位本就很少的优秀名额,让同事们也颇有看法。

唯一的好处,阿莫觉得,是原单位不在省城,而借调到省厅后,孩子倒是可以跟随他一起到省城上学了。“也许,明年,我真该合理分配一下时间,从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来,好好努力努力,争取考进省厅当公务员。”阿莫这样想着,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感觉前路似乎又有了曙光!


我在单位上班,但我不是单位的人!论机关借调人员的出路

借调人员,在机关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承担着和机关正式工作人员同样的工作任务,甚至还更重,却又因为工作关系不在机关,而无法享受机关的各种待遇。颇有点林黛玉寄养在贾家的味道,说白了,压根不是机关的人。

借调之初,大多数人都是考虑的能借此跟上级部门的领导混熟关系,逐渐想办法调进机关。但时间长了才发现尴尬,而且机关公务员入口的严格性,也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借调的方式转为正式调动。因此,他们常常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没有归属感。那么,机关借调人员应该如何自处呢?

一、谨慎对待借调

在确定借调人员之前,一般会征求本人意见,此时一定要认真考虑以后再做决定。这里,给出几个建议:

1. 如果你想进机关,并且也有信心通过公招考试进入,可以选择被借调。在借调期间,可以熟悉机关的一些情况,同时也是积累一些人脉。哪怕以后公考时报考的其他单位,但机关一些规则还是通用的。

2. 如果自我考量公招有难度,无意于进机关,那不建议被长时间借调,短期的可以考虑。因为一般都不会跨系统借调,大多是主管部门借调下属单位的,时间短,可以熟悉一下主管部门的同事和领导,对以后的工作有利。如果时间长了,不上不下,就会陷入尴尬境地。

二、不要较真,努力维护同事关系

借调期间,最紧要的是维护同事关系,没必要事事较真。毕竟,借调是有期限的,一般专项工作完成,你就回原单位了。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一根筋,非要争个对错,论个输赢。而维护好了关系,你回原单位后,有什么需要主管局协调的事情,你会发现,这些原来的同事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在单位上班,但我不是单位的人!论机关借调人员的出路

三、 灵活处事,不得罪原单位

借调期间,代表主管部门工作,原单位是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这样就难免很多时候需要向原单位的同事甚至领导派发工作任务,或者检查考核,这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关系,要么是回避,要么就要处好,否则等到回去,定没有好日子过。下面这个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尴尬。

李波被借调到主管部门内审处。过了几个月,刚好有个内审项目是要对原单位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处长让李波负责这个项目,李波提出来说自己最好回避一下。但是处长说处里人手不够,其他两人手里都有重要的项目正在推进,实在分不出人来,只有辛苦一下他了。具体的现场审计还是依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在现场审计时,原单位领导找到他,希望有些问题不要上报告,可是李波觉得很为难,处长给三方打过招呼,必须严格认真。李波试着给三方提了,但三方说这些问题处长已经看过审计现场日志,了解了,不好随便删除掉。整个审计做下来,李波感觉自己里外不是人,把原单位领导也得罪了。到年底,内审报告出来,主管局一把手局长和分管局领导都看了,批示要认真督促整改。这时,李波的借调期限也到了,回到了原单位。单位领导把审计报告直接交给了他,让他负责落实整改任务。李波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难受。

四、注意观察,学习机关运转各项技能和规则

机关单位,相比于事业单位,在运转中要规范很多。做人做事都是很有章法的。如果已被借调,在这期间,不要只知道埋头干活,要注意观察,了解学习机关运转各项技能和规则,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好处。


我在单位上班,但我不是单位的人!论机关借调人员的出路

最后想说的是,借调不是调。确实有志于进机关当公务员的,还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借调上,自己努力去考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