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看好书#你不知道的民国好诗与好诗人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当小清新和文艺青年还在QQ空间、朋友圈和微博上发这些句子时,你要是来一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主要意思没变,但显得含蓄蕴藉又有气质得多。

柳永有一句词写得好,是《八声甘州》里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当”字将漫天的夕阳与独上高楼的幽人紧紧缠绕起来,彷佛漫天愁思随着落照直逼而来,不可阻挡。苏轼有句评语也说的好,称之为“不减唐人高处”。这“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一句含蓄有情思却又轻轻道出,真也可说的上是“不减唐人高处”了。

一般人可能听过这句诗,但未必知道这句诗的出处和作者。语出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在家看好书#你不知道的民国好诗与好诗人

马一浮(图片中)

只这一句便知道诗人是真正懂得温柔的含义的,“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确实只有经历了重重磨难和艰险之后,还能保有对生活和自然的怜惜之情,这样的怜惜与温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看到这里,您要想了,写这个句子的人不会是个风流才子,而一定是位人生智者,如果这样想,那您猜对了。马一浮先生,生平所作诗词不算多,他不是以诗才名世,而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师和大学者,其儒学、佛学、诗词、书法及当世之学无不博览周备,堪称通才。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浙江大学的校歌也是马一浮先生受命而作的。歌词如下: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其文庄重典雅,富丽精工,属对精切,典重有实,且音韵和谐,文理条畅,文字又非佶屈聱牙,因此传唱数十年至今。

诗词一道,博大精深。我们今人大多知晓的是唐宋的著名诗人和著名诗句,元明清已知之不多,民国的文学在我们眼中很少浮现旧体诗词的身影。其实民国诗家不少,著名的诗句诗人更是不可枚举,如马一浮“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者。下面不妨再举几个相仿的例子分享见闻。

劝人不要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时,我们常常会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其实这句诗是民国人马君武的《哀沈阳》,原文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背景是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导致沈阳危急东北危急,国人义愤,马君武便作了这首七绝讽刺,所谓的赵四朱五胡蝶,都是当时传言与张学良有染的名媛歌星一类,其中有真有假。

#在家看好书#你不知道的民国好诗与好诗人

马君武

当时这首诗流传颇广,影响很大,马君武还不无自负地将自己的这首诗比作民国的《圆圆曲》。吴伟业的《圆圆曲》,我们知道也是国家忧患时文人感于时事,讽刺地方大员吴三桂之作,其中也佳句很多,诸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等句脍炙人口早已为人共知童子传习。

郁达夫,中学阶段都学过他的散文《故都的秋》,他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就是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作为创造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文章风格其实类似于《故都的秋》甚至更甚,充满了浓重的哀伤情调,一直到《春风沉醉的晚上》,再到《迟桂花》,郁达夫小说中的自伤自怜意味才渐渐化开了一些。

#在家看好书#你不知道的民国好诗与好诗人

郁达夫

不过欧阳修说的好“诗穷而后工”,郁达夫忧郁的个人气质正是成为一流诗人的终南捷径。应当说,郁达夫的旧体诗词,尤其是七律,在民国文人中是数得着的,而白话小说与旧体诗词兼工如他者更是凤毛麟角。他存诗不多但名句不少,如“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代表作是《钓台题壁》: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其颔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句非郁达夫这样的郁郁浪子不能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