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弗朗索瓦·薩呂左著宋碧珺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鼓樓新悅
漫長的冬季已經結束,然而關於這場疫情的相持卻還在繼續。疫情地圖每天攀升的患病和死亡人數讓人心情沉重。人們下意識的問題都是——
“什麼時候有特效藥?”“什麼時候有疫苗?”
據悉,中國疾控中心已開始啟動新型冠病狀毒疫苗的研發,目前已成功分離病毒,正篩選種子毒株,這無疑為此次疫情的防護控制帶來了極大希望。
不可否認,疫苗的研製與改進是一部人類的史詩,也是科學與工業的傳奇。人類一步步攻克了天花、狂犬病、脊髓灰質炎、乙肝、黃熱病……然而隔三差五爆出的“疫苗問題”又令人揪心,公益、權利、金錢、謠言、恐慌及各種博弈充斥其間。
在《疫苗的史詩》這部科普作品裡,法國病毒學家、作者讓-弗朗索瓦·薩呂左回顧“從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殤”的歷程,講述了多種疫苗的誕生過程,以及與之相伴的醫學倫理爭議。
疫苗的研發史
疫苗的發明可追溯到18世紀。1796年5月14日,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從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擠奶工的皮膚病灶裡提取了樣本,而後將之接種到一個男孩身上。幾天之後,注射部位出現了典型的感染症狀,等待整整一年之後,小詹姆斯又注射了天花病毒,他依然活蹦亂跳,他獲得了免疫力。這是第一例獲得成功的疫苗接種。“疫苗”這個詞第一次出現,英文“vaccine”的詞源正是來自於拉丁文的“vacca(母牛)”。
19世紀中葉,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論”後,細菌性病原疫苗開發進入黃金時代;
1879年,霍亂疫苗誕生;1881年,炭疽疫苗誕生;1882年,狂犬病疫苗誕生;
1890年,抗破傷風疫苗誕生、白喉疫苗誕生;
1896年,傷寒熱疫苗誕生;1897年,抗鼠疫疫苗誕生;
1921年,結核病疫苗(卡介苗)誕生;
1926年,抗百日咳疫苗誕生;1927年,抗結核疫苗誕生……
其中,黃熱病是繼天花、霍亂和鼠疫之後第四個被《國際衛生條例》定為需國際檢疫的傳染病。作為一種古老的病毒,黃熱病的傳播歷史已達5個世紀之久,有歷史記載的首次黃熱病流行事件,發生在1648年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直到1927年,引起黃熱病的元兇——黃熱病病毒才被發現。
1937年,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美國生物學家馬科斯·賽爾成功研發了黃熱病疫苗。這種疫苗的推出,有效地扼止了黃熱病的進一步流行。
194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富蘭克林·安德斯和同事建立了體外培養人致病病毒的方法。有了該方法,1952年,喬納斯·索爾克研製出了脊髓灰質炎疫苗,並於1954年通過試驗宣告成功。
1954年,安德斯等人又成功提取了麻疹病毒,開始研製麻疹疫苗,1961年麻疹疫苗宣告試驗成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告,天花已被徹底滅絕,這堪稱疫苗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從此,長期肆虐的病毒傳染病得到很大的控制。
疫苗的工作原理
疫苗的本質就是病毒,只不過毒性被人為減弱。但當這些病毒進入人體後,便會刺激人的機體產生對抗此種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在人體內可存活十數年之久,當再有同類病毒入侵時,人體內的抗體便會直接將其消滅。
病毒感染細胞後,引起人體免疫系統攻擊。
以狂犬病為例,狂犬病病毒會攻擊人的神經系統,發病者會出現恐水、怕風、咽部肌肉痙攣、癱瘓等症狀。這是目前唯一一種死亡率接近100%的傳染病,且直到今天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我們可以用疫苗有效地預防狂犬病。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
巴斯德從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兔子身上去除了一段脊髓,並將其掛在無菌燒瓶中乾燥,這樣便降低了狂犬病病毒的毒性。之後,他把這段乾燥的脊髓研成沫,與蒸餾水混合在一起,注射到狗的身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發現,注射疫苗的狗不僅沒死,還神奇地產生了對狂犬病毒的免疫力,疫苗的研發進入實驗階段。直到某天當男孩被惡犬咬傷瀕臨死亡時,巴斯德大膽使用了尚處於實驗階段的疫苗,約瑟夫·梅斯特成為巴斯德救下的第一個狂犬病人。
如果說接種牛痘預防天花是偶然的發現,那麼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才算得上是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支疫苗。狂犬病疫苗出現後人類第一次掌握了疫苗的原理,這也為以後疫苗的研發工作提供了可以複製的思路。巴斯德開啟了一個科學的、可以複製的方法主動預防傳染病的新時代。
疫苗的未來之路
現如今很多人在打疫苗前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疫苗安全嗎?真的有用嗎?打完是否會產生抗體?
的確,幾乎每一次“毒疫苗”和“問題疫苗”事件後,就會掀起新一輪對疫苗的質疑、恐慌和憤怒。頻發的疫苗事件,一再喚起人們對疫苗的擔憂,打還是不打,都可能成為“送命題”。疫苗的潛在風險讓公眾感到不安。當某個人為偏見所迷時,就更是如此了。
多年前,《柳葉刀》一篇研究稱,疫苗可能導致孩子得自閉症,於是,不少美國人拖家帶口地投身抵制疫苗運動。結果在2014年底,以加州迪士尼樂園為原點,本被基本消滅的麻疹病毒開始向全美蔓延,釀成了美國近20年裡最嚴重的麻疹疫情,數百名孩子不幸染病。諷刺的是,位於麻疹中心的加州正是最抵制疫苗的地區之一。而那篇被疫苗抵制者經常引用的研究,也因症狀造假而被撤銷。
最後人們發現,同樣是不安全,如果因為忌憚疫苗事件而放棄接種,不打疫苗的風險要遠高於打疫苗的風險。
但誠如《疫苗的史詩》一書指出的,自誕生以來,疫苗拯救了無數生命,對當代人的健康早已不可或缺。生產和接種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及時解決,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尚未問世之時,我們不妨更清楚地瞭解疫苗的研發歷史和原理,消除成見,不被輿論和謠言左右,共同保持良好的公共衛生和健康觀念。
(文章摘選自《疫苗的史詩:從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殤》
閱讀更多 中國發展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