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认为科创板可以获得成功吗?

老断说事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全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几家科技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都在海外上市,没有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这让国内广大A股股民感到遗憾,也是股市监管层一大尴尬。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监管层不可谓不努力。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开板启动。2013年年底,“新三板”股转系统开始向全国接收企业挂牌申请。

但是,不管是创业板,还是新三板,离一开始成立的初衷: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似乎还相去甚远。

以创业板为例,从2009年算起,创业板开板差不多10年。截至2019年7月22日,创业板上共有上市企业767家,总市值50,304亿元,大约是A股主板市场的1/8左右(沪市+深市A股总市值大约40万亿)。

从历史回报来看,创业板可能也没有达到投资者们一开始的预期。以创业板指数(399006)来计算。2010年6月初,创业板指数为1000点。截至2019年6月底,创业板指数为1511点左右,9年以来累计回报50%左右,年化回报4.7%左右,让很多投资者失望而归。当然,同期的A股主板,回报更差。沪深300指数的年回报,仅为3.8%,还不如创业板指数。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新开始的科创板,能否成为新的纳斯达克?

首先,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异同。

严格来讲,拿科创板的25只股票,去和创业板的760多只股票对比,不太合理。这是因为,两个市场的上市要求和标准不同,历史也相差甚远。而且,一开始被批准上市的25家科创板企业,应该是申请上市的100多家企业中实力最强,基本面最好的候选企业。

从上面的财务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25家科创板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3.17亿元左右,高于创业板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1.9亿元。25家科创板企业的利润中位数为5600万人民币左右,也要高于创业板企业的利润中位数(1500万左右)。

但是,如果我们拿科创板的25家企业,和创业板指数(399006)中的100个成员进行对比,其可比性就要强很多。比如,科创板在7月22日休市后,总市值大约为5300多亿,平均每家企业的市值为215亿左右。而创业板指数100家企业的总市值,为24,405亿左右,平均每家企业244亿左右,和科创板企业非常接近。

但是,创业板指数中的100家公司,估值要比科创板企业低很多。举例来说,创业板指数100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大约为37倍。而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为53倍左右,比创业板100家公司高出了40%。

创业板指数100家企业的基本面,也要明显好于科创板企业。比如,创业板指数1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6.45亿,大约是科创板企业销售额中位数的2倍;平均利润为8400多万,比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利润高出50%左右。

科创板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其刚刚开板,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像华兴源创这样成功的夫妇创业故事,更是让无数读者和投资者感到兴奋。对于他们来说,购买一只科创板股票,买到的不仅是一只股票,更可能是一个白手起家,勤劳致富的中国梦。

但是,我们也需要深深理解,受到关注越多的投资产品,其价格往往更可能远离基本面和理性范围。根据国外股市一些科技股上市后的表现来看,在那些股票IPO后的一开始几天,价格波动非常大。有时候连涨,有时候连跌。有些股票开盘第一天上涨30%,40%,过了一两个月,跌破发行价。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目前科创板,一共只有25只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的范围非常小。这些公司,不管行业和基本面,集体上涨,本身就说明这个上涨,主要来自于科创板板块的总体上涨,而不是公司自己的基本面。当海水涨潮时,里面的大鱼、小鱼、鸭子和水草全都上涨。但只有海水落潮时,我们才会看出其中的区别。

如果投资者对科技创新企业看好,想要投资,更稳妥的方法,是购买一个类似于创业板指数基金/ETF的产品。从多元分散,估值,基本面等角度来说,这样的投资方法更加稳妥,而且也能享受到科创企业股价上升带来的好处。

至于科创板能否走出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怪圈,突破重围,成为代表中国创新行业的纳斯达克,目前下结论则为时过早。股市监管层引入了更加宽松的上市条件,允许更加灵活的“同股不同权”设计机制,其目的是鼓励更多的有前途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获得公司发展需要的资金,避免像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这样的企业出走海外的“悲剧”重演。

但是,这些改革措施能否起到效果,则需要时间来检验。举例来说,我们需要观察:监管层对于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如何,有没有有效的上市和退市机制,会不会像A股一样成为潜在的圈钱市?有哪些投资者参与?有哪些公司被批准上市?流动性如何?等等。要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至少需要看两、三年,甚至更长。让我们拭目以待,期望科创板催生出一批新的中国科技巨头。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伍治坚


科创板能不能成功?看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就知道了。无非是增加了炒作空间,允许亏损企业上市,让那些权贵资金可以更好地更快割韭菜。

原来还有盈利要求,那些板还要想办法做成盈利,起码一年内还能看业绩。现在好了,这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成立时间太短的,反正一切奇葩的企业,只要换上科技的新装,都可以上市圈钱。

什么成长性,盈利能力,不存在的。反正我前面已经说清楚了,责任自负。

然后让大户去拿原始股,散户要到三级市场去高价承接。

亏损了,钱圈走了,经营不下去了,没关系,直接退市,反正风险自担。

无论什么板,只要不尊重市场规律,不尊重投资者,不让造假者欺骗市场者倾家荡产,最后都一地鸡毛。

看着好了,马上就会有一个专门的科创流水线,一年成立,第二年上市,第三年亏损,然后现金流断了,第四年退市,第五年开始新的一轮割韭菜。

原来还要警告,赵薇赚多少个亿也就罚款到顶60万元,还要谴责,现在好了,风险自担责任自负,大家都无责。

以前的板,还要投资者前期巨额风险投入,还要做出利润,还要有成长性,最后做的只能是一次性买卖。现在好了,科创板开创了割韭菜的流水线,可以连续割,一轮又一轮。

可怜的韭菜,永远被一板又一板,打得遍体鳞伤左右吃板!


新非新非


科创板是否可以获得成功?和目前存量a股是否成功,是一个道理:看你如何定义所谓的“成功”,以及谁来“定义”成功。

一个资本市场的成功,应该如何定义?是新股可以愉快的发行?不论什么情况都可以发行叫成功?还是一个资本市场定价有效,奖优罚劣能够自我淘汰,孕育出需求伟大成功的企业。投资者获得巨大的回报,正向激励作用导致资金长期而稳定持续流入,一个市场具备强烈的抗干扰,始终坚持走自己独立和长期的上涨趋势。这是世人理解的一个“成功”的资本市场,或者说,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唯一成功的股市。

而我国官方认为的“成功”的股市,就是可以在加快“直接融资”和加大“扶贫”以及“一带一路”等高层指导的方向上加快融资,以服务于上述目标的股市,就是成功的股市。而科创板的成功,被高层和官方定义的成功指的是“可以加快科创企业融资上市,加快满足科创企业资金需求”。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到,我们“世人”和“官方”的观点显然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所以我国股市十年来维持在3000点一下徘徊,而同期上市公司数量从3000家增长到了37-3800家,并且新增了几个整“板”——十年来,新增了创业板,中小板,科创板。

官方是如何做到“可以愉快地发行新股”的?关键技巧在于“新股的无风险收益”——通过新股发行人为定价,上市后一律“44%涨停”到无数一字板,成功地,无差别地制造了“新股无风险收益”。这就导致,即使股灾,即使熔断,即使十年指数依旧在3000点以下徘徊,依旧可以顺利,愉快地“发行新股”。这就是“成功”。

而为什么十年指数维持在3000点徘徊,而美国十年牛市指数涨了将近4倍,连印度指数都翻了几倍?因为社会是聪明的,钱是聪明的,看到股市长期大量存在的问题没有从根本被改变!

那么,科创板是否改变了股市长期和大量存在的问题?没有改变这些问题,a股不能成功,科创板可以例外吗?a股存在的问题,换一个“赌场”就会成功吗?

这些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屠龙刀fei0598


A股已有上证、深证和创业板,科创板有存在的必要吗?为什么?

我认为有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一种是你发现什么有效,然后复制它;

第二种是你发现什么是无效的,然后规避它。--查理·芒格

而我们中国的A股明显就是在学习(复制)美股市场的一个阶段。就好比美国股市有纳斯达克,A股也想有自己的纳斯达克。这是一个科技股的占绝大比重的市场,美股的科技股占比达到了30%左右,而A股仅有12%。

所以,我们更需要一个给予科技股快速上市的市场,从而大力发展国有的科技领先企业!

其次,对于优胜劣汰来说,A股这几十年里一直做的不够好!好的公司不容易上市,垃圾的股票更无法退市,所以科创板的推出,更多的是一种战略试点的意义。也就是给予优胜劣汰制度的一个测试,为了以后的发展做准备,做铺垫。

因为美国的优胜劣汰非常完善,但是A股却有着处罚力度过低的问题!

说到注册制,美国注册制实行长达80余年,探索出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惩处追责上,美国注重严刑峻法、集体诉讼和公平基金,让财务造假公司付出惨痛代价。

一是美国对证券欺诈严刑峻法,中国处罚过轻。

二是在美国财务造假者可处以500万美元罚款和25年监禁,不亚于与持枪抢劫等恶性犯罪。

但是中国虚假披露惩处力度过轻,最高刑期仅三年,处罚金额最高60万元,无异于放纵违法犯罪。

因此,综合来看,科创板的推出是有必要的!只不过在打造“中国纳斯达克板块”的路途上,我们经历了创业板、新三板的失败,科创板是否能够扛起大旗,就要边走边看了!!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主板成功吗,创业板成功了吗?大多数股民是猪,是羊,只能任人宰割,投资的公司有回报的千里挑一,一大片公司弄虚作假,高置压,高减持,捞一大笔钱跑路,有的甚至把公司掏空,剩一地鸡毛要小股东承受,这个市场只有利大股东和上市公司,是一个虚伪,变态市场,最好关了,老百姓生活会轻松点


用户叶公好龙


最近几天,科创板十分火爆,今后会如何呢?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掏空上市公司、然后跑路,那么,不管搞个什么板,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醋,结局不会好。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围绕''公司上市融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做大做强,大股东和投资者从发展中获利",制定股市游戏规则,完善法律法规,堵住各种可能的漏洞,科创板和其他板才有希望。前几天,交易所高层和一些专家大谈特谈"试水、摸着石头过河''之类的言论,我是非常反感的,试想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28年的发展,难道还没有摸出一点门道吗?


aijh02


这个世界没有一定成功的事,按照管理者的想法想让他成功,按照概率学成功占50%。按照投融资标准,成功应该是融资者得到超高的溢价率。而投资者获得超高的收益率。从表面上看这二者是矛盾的,解决的方式就是科创扳股票有超高的成长性。但本人认为这个结果比较难达到,原因是我查了所有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对业绩成长的描述90%都落空了,而且基本都是虚高业绩而不谈困难,这不能不担忧中国股市包装上市之风根深帝固,而且科创板放开了市盈率这个全世界都遵循的标准.新股动扎一,二百倍市盈率,还认为是改革,在这个问题监管一定要清,个别高成长的特殊行业的公司是可以高溢价发行的,各国的实践也证明是可行的,。但是,95%以上的普遍型公司还是要坚持20%的市盈率,这才是对中国股市负责,中国股市长期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毛病就是监管忽左忽右,没有基本底线和原则,让很多带病公司上市,使投资者损失惨重。总而言之,本人预言,如果科创不能寻找到一个融资者和投资者利益的平衡点。再高的意愿也会落空。如不信,二十年后看。


用户102172102


从目前的规则看很难成功!

一,从上市的股票看,与主板,创业板股本,行业,利润率等都没啥区别!

二,从交易规则看,上市前五天无涨跌幅限制,五天后涨跌百分之二十,融资融券账户购入一支股票受比例限制等!上市后就可以融资融券等,前者提高资金利用率,就是上市第一天到一个高位后选择抛出,不用天天数板了,这对大资金更有利,而后者呢出发点是抑制炒作,倡导理性投资,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中国股市本就是个赌博市,不让投机炒作了,谁还来玩?跌下去了不能补仓,因受买入额度限制,只能割肉或硬挺!

从目前已上市的四十来支股票看,除了南微医学有机构购入外,其它并没有得到机构认同!可见已上市科创板的成长性并不突出!把这些股票放到主板,创业板去也没什么区别!

我认为不改弦更张,按目前的态势运行下去,科创板会死水一潭!一个只管捞钱变现,不重回报的市场,又限制投机炒作!你说谁来当傻子股东?


用户有二说一


截止7月26日上周五收盘,5个交易日里25家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安集科技以350%的涨幅居首,25家公司平均涨幅约140%,平均市盈率约120倍。

科创板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场造富运动,但是其背后蕴藏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我认为科创板能否取决于以下3个关键因素:

01 科创板的价值在于创新

对于科创板的期待,中国的投资者期待已久了。中国也迫切地希望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纳斯达克,从科创板的注册制,到审核机制,再到退市机制,每一方面都体现出当局设计者对于新兴资本市场的一种改革的决心。

7月22日,上海科创板开市,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的纳斯达克的诞生,更是反映出了上层对于国家股票交易的战略规划、经济转型阶段的一种迫切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科创企业在国内谋求生存和资金的一种状态,这将对科创创新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支持。

科创板需要持续去实现的就是把更好的科技创新企业留在中国,让中国的投资者能够在科创板与这些创新企业一起成长,享受其成长背后所带来的红利。

02 科创板机构投资者的占比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对于科创板而言,有了50万的资金门槛限制,会限制住很多散户的入场,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说不让投资者参与这场红利,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方式提升资深投资者的数量,必避免这个市场的投机性。就像美国股市一样,大多数的投资方是机构,而散户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例,这就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而对于现阶段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价,我认为短期而言,科创板股票将趋向于理性定价。从中期来看,波动区间会逐渐收窄,随着更多新股上市,市场更加成熟,也会有更加理性的定价,个股分化会更加明显。长期而言,随着新股增多,加上之后的涨跌幅限制,科创板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估值将回到更加理性的水平。

03 科创板需要时间的沉淀

科创板开市以前,很多唱衰中国股市的人总是会拿创业板说事,传递出那些负面的声音:“科创板割韭菜啦,先割一波再等下一波”、“科创板也就3分钟热度”……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何尝不是一种妒忌呢?从创业板开市,再到新三板,中国人一直都在等待属于我们自己的“纳斯达克”,等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结果。

由于A股整体不太成熟,成立的时间还不到30年,其交易机构的数量和成熟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股票市场或者一些欧洲发达国家。A股几十年来,牛短熊长的特点,让A股的散户遍体鳞伤,大多数已经被这个市场伤害过无数次。这个时候,政府突然在数月的时间内推出科创板,对于散户来讲,从心里上是不太能够全部接受这种新鲜的产物,接受不来就只能隔岸观望。涨太多和他也没关系,要跌多了正好应验唱衰者的心理。

总而言之,对于科创板来讲,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只有通过了时间的检验,留下了优质的企业,这样才能让中国的投资者信服,相信科创板是一个不同于主板的交易板块,让投资者和创新企业愿意在科创板生存下去。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及更多的人。原创不易,感谢阅读。


我是杜耶说理财,价值投资的布道者。

点赞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关注我,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杜耶说理财


科创板是天字号工程,一定会成功!

开创科创板的两大使命:

第一,科创板是股市改革的实验田

我国股市设计之初,就带着非常浓厚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让一些国企成功脱困、一些民企也赚了很多钱,还有机构、董监高、关系人士、消息灵通人士等等都获利颇丰。

股市批量圈钱造富,唯独对股民没有很好的回报,股民亏多赚少!

这样的制度设计缺陷,不但于普通股民不公,也不符合成熟市场惯例!

股民投资人不能分享国家发展、股市发展、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无论是超短线,还是长期投资于中石油这种超级大蓝筹,大部分股民甚至都是亏损累累,已经引起为国接盘的股民们的公愤!

股市也一蹶不振,不断下跌,甚至到了引发金融风险的程度。

这样的制度设计必须改革,再不改革必将使国家离心离德,人心涣散。

科创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承载着对不合理制度改革、让股民分享股市发展的厚望!

第二,科创板是真正高科技创业企业的二次孵化器

创业板设计之初,本来是被寄予了高科技创业企业二次孵化器的厚望,谁知因规则不清晰加上把控不严,创业板事与愿违地变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四不像!!!

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指引作用下,大家当然知道搞一个真正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板的重要性。

所以,提出了设立科创板来承担科技创业企业二级孵化器的构想。这一届执行力很强,在短短10个月时间就已经准备就绪,截止今天(2019年6月17日)已经接受两家公司注册,不日即将发行上市。

虽然现在媒体对科创板表现得风轻云淡,但是,这两大使命决定: 开弓没有回头箭,科创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我们还必须了解,股市为了科创板所做的准备和铺垫

第一,强行摁下一个进入爆发初期牛市暂停键。

中国股市从2019年初起,行情出现了大反转,出现连续放量上攻,顺利突破半年线和年线两条牛熊分界线,并持续创新高,牛市特征已经非常明确,股民人均利润10万+,股市高奏“喜洋洋”。

但是,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的股市自律性好啊,就在大家认为很快要进入最赚钱的主升浪的时候,突然自己按下了牛市暂停键,自觉下跌一半涨幅,回到了牛熊分界线附近整理。

这是为什么?

不就是为了等待正在快马加鞭🐴赶来驰援的科创板一起开疆扩土、攻城拔寨,共建长牛慢牛的宏伟蓝图嘛!!!

第二,引导、调动所有国有性质机构资金入市

最近1-2年,陆续开放或者扩大了保险资金入市、社保资金入市、养老金入市、银行理财子公司入市,并开放企业股份回购。还成功发行了两批规模千亿级别的科创板基金。

这么多国字号大资金为科创板开板保驾护航,历史罕见,世所未有!!!

第三,扩大外资投资规模

中国股市前后分别被富时、明晟等国际一线大指数基金纳入被动配置股票池,资金也恰好于今年、明年陆续到位!

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已经破冰!

沪伦通已经开通!

中日ETF互通已经开通!

现在又正在研究扩大QFII投资规模!

总之,现在一切已经就绪,管理层和所有股民都翘首以盼,等待科创板正式开盘。科创板已经如箭在弦上,只待一声令下,必将攻城拔寨,引领中国股市走出真正的慢牛长牛。


分享财经知识和经验,启迪财经智慧!我是涨亭板,中国注册会计师,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