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造成大量人員失業嗎?未來的職業方向在哪?

“ 那條河談認知 ”專注認知提成,心智成長。可以關注、討論、分享!

在上次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有人指出,工業4.0將對世界各地的工作崗位產生毀滅性影響。由於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和人工智能的興起,預計未來15年將在15個主要國家中減少510萬個工作崗位。不僅在於生產製造行業。其他例如行政管理客服服務,幾乎所有行業的低技能的重複勞動,都有被機器人所替代的可能。


人工智能會造成大量人員失業嗎?未來的職業方向在哪?


“機器換人”這個完全是可能的,而且是應該的,人類要失業的人數遠遠不止510萬。 前面三次工業革命都是不同程度的,把人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那麼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4次工業革命,會把人從低端智力勞動中要解放出來,因為低端的智力勞動,像體力勞動一樣,還是比較辛苦和效率很低下的

什麼是人工智能?為什麼叫人工智能?我們先看一下人的智力有哪些構成:人的智力分為基礎智能(比如:記憶能力、邏輯判斷能力、計算能力)和高等智能(比如:創新能力、藝術能力、情感能力、哲學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就像人的體力,落後機械的力量,人的基礎智能比計算機低,這個是很自然的。人的基礎智力是無法跟計算機相媲美的,這是人的生理機能所限制。但人的高等智能,可能永遠比機器要高,因為只有人才有高等意識


人工智能會造成大量人員失業嗎?未來的職業方向在哪?


但這就會意味著大量的人會失業,沒了飯碗,有生存危險嗎?絕對不會的?為什麼這樣說?你看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農業社會時期,90%的人都是在從事體力勞動,工業革命之後,體力勞動人的比例大大縮小,那些減少的勞動力,他是否是失業了呢?他們被大量的轉移到工廠產業工人。第4次產業革命,只不過又是一次崗位大遷移,那人的崗位會被遷到哪裡去呢?

我們看一下人智能的高級部分,比如說創新能力、藝術、思考、哲學、情感等等。這些機器是不可能具備的。當人工智能大量佔據生產和低技能崗位時,另外一些崗位,如對海量的科研、文學、藝術、哲學等等崗位,這些崗位永遠都是非常缺人的,但是以前的人類產業結構支撐不了那麼多人從事這些產行業。人工智能之後,機器能生產出富足的社會物質財富,人吃飽喝足住好之後,對精神的需求量會激增,所以時代會需要更多的人進入科研領域和精神領域,人工智能為這種工作崗位遷移提供了可能

。所以未來的科研崗位、藝術、文學、哲學等等需要動腦筋的崗位會非常受歡迎。


下集預報:令人驚訝的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福利將會超出你想象 敬請關注!

“那條河談認知”幫助清晰化、正確化、體系化人生基礎認知。更多文章可關注後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