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會計師行業籌劃未來——記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會長江智蛟

為會計師行業籌劃未來——記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會長江智蛟

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會長江智蛟先生,他參與HKICPA公會事務已超過25年,連續擔任不同委員會主席及成員,諳熟公會狀況。本篇文章特別分享江智蛟會長如何憑藉專業經驗,幫助公會會員為未來不平凡或艱難的一年做好準備,分享怎樣通過專項技能贏得成功。

为会计师行业筹划未来——记香港会计师公会新任会长江智蛟

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會長江智蛟是香港立德信豪會計師事務所(BDO)的董事總經理,專業負責財務調查、法證會計、訴訟支持、公司重組、接管及破產相關工作。

1993年的一個午餐時間,五位合夥人圍坐在會議桌旁,一邊吃著熱騰騰的餛飩麵,一邊思考如何擴展事務所的業務,發展傳統審計和稅務以外的服務。就在這時,席上的江智蛟想到一個主意:“我們不如做清算業務,畢馬威(KPMG)正處理香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好!”(他指的是一家因其秘密和欺詐活動而聲名狼藉的國際銀行),他們說:“好主意,但誰來牽頭呢?” 最後討論,這項重任交由江智蛟負責。他在英國的Touche Ross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期間曾被借調,有過短短三個月的破產清算經驗。他回憶道:“我們就這樣開始提供首項專業諮詢服務,我必須邊做邊學。我聘請了一位擁有破產清算經驗的高級經理,我也要向他學習。”

江會長分享說,當時他要迅速掌握新專長,公會也幫了他不少。“1993年,我首次加入公會委員會,那是為破產管理從業員而設的委員會。透過委員會我有機會向其他人學習、拓寬在這個領域的人脈,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累積。”江智蛟為該委員會服務多年,曾在2005年至2011年期間代表公會出任國際破產協會(INSOL)理事會成員。2008年,他協助公會成立首個專項學會——重組及破產管理專項學會,並擔任該學會的主席,推出了首個專項資格及專項稱銜“破產重整”。

1994年以來,江智蛟一直積極參與公會事務擔任多個委員會成員。去年,他開始擔任公會專業行為委員會、中小型執業所委員會、專業操守委員會及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主席。自2015年起,他更為公會理事會服務,於2018年及2019年擔任公會副會長。“通過擔任理事會成員並連續兩年出任副會長,我對公會的運作、管理層和會員面臨的實際難題以至解決方法有更深入的認知。憑藉這些經驗我瞭解了更全面的情況。”這種宏觀理解啟發了他作為會長希望今年為公會達成以下奮鬥目標。

三大目標

制定並落實公會的第七個長遠計劃是江智蛟會長的首要任務。他說:“這個長遠計劃目標確實早應敲定,但公會需要行政總裁的參與和支持,才能正式推行未來五年的長遠計劃。”隨著公會新任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陳詠新女士就任,江智蛟會長希望公會在今年上半年公佈更多關於新計劃的詳情。

江會長關注的另一個範疇是不斷完善會員服務。他解釋道:“作為一家專業會計師會員組織,我渴望為公會會員做更多的事。我的想法是與理事會一起制定計劃來達成這個目標。” 公會會員從事的是各行各業,江智蛟認為雖然難以與他們一一接觸到, “一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有二、三百位會計師,較容易聯繫他們。但從業商界的會計師,一家公司可能只有一名會員,而且商界會計師為數成千上萬,我們應該以不同方式接觸他們。”他說,針對特定群組的會員舉辦新系列的持續專業進修研討會或論壇,是解決方法之一。他說:“我們可分別為學生、為退休會員舉行會員論壇。香港有許多大型企業集團,可能聘用了有很多會員,我們可考慮為這一會計師群體舉辦論壇;還有政府部門,例如審計署、稅務局或庫務局等也一樣。我希望有更多針對性的會員論壇,聯繫到特定會員群體,聽取他們的意見、瞭解他們的需求,讓他們知道公會的工作回應他們的提問。”

江智蛟會長很熱心幫助中小型會計執業所,“他們面臨的難題之一是缺乏資源。我希望制定一項計劃,幫助香港的中小型執業所建立事務所網絡或聯盟,以便它們共享資源。”

江會長的另一個構思是設立更多興趣小組,以增強公會與會員的聯繫。他說:“公會目前有15個康樂體育小組,我們可以考慮新增其它小組,如自行車、品酒和瑜伽興趣小組等。還希望有更多專業和專項興趣小組,例如,為在公共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工作的會員,為學術領域的會員組成小組。公會可以根據他們的特定需求特別設計研討會和活動。” 公會可在提升溝通和形象方面下功夫。“我認為公會要劃撥更多資源加強與媒體傳播的合作。”他表示,著力提升會計師形象或許能幫助解決業界當前的難題。他說:“許多會員對公會的歸屬感還有待提升,我認為原因之一,是會計師不像以往般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知名度,公會的雜誌《A Plus》採訪了許多成功會員。我想加強與廣電媒體合作,包括採訪出色的會計師分享他們的成功故事等。我們不僅要向會員,而且要向大眾展示,成為會計師能助大家職業發展前途無量,成功的代表包括香港財政司司長、澳門前任特首等,他們都是會計師出身,還有多不勝數的例子。”

在與會員溝通方面,他表示:“通過社交媒體與會員聯繫確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公會還應推出新的特色活動,並開展更多引領思維的工作。”

为会计师行业筹划未来——记香港会计师公会新任会长江智蛟

江智蛟一直積極參與公會事務。去年,他擔任專業行為委員會、中小型執業所委員會、專業操守委員會及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主席。

新課程

今年公會新改版的專業資格考試課程(QP)將舉行首次考試,首先是6月的新基礎級別考試。江智蛟會長認為,經革新的QP課程,讓非會計背景和學位的學生亦可修讀,更切合當前市場和商業需要。他說:“如果企業招聘到多元化背景的學生,不僅使公司有更多不同技能和經驗的人才,增強公司實力及員工工作表現,有助於刺激企業和員工的創造力、豐富視野和構思。”

他分享說,公會推出新QP課程考試後,面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仍有很多方面要兼顧:“我們需要持續監督課程大綱,尤其要跟上信息技術發展以及審計和會計準則的變化。我們要定期更新教學內容和學習材料。” 他認為,QP資歷課程對學生學習會計師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積累十分重要。“但我認為長遠而言,會計師還應發展專項技能,這是我作為會長很想推動的一件事。我們要著手推出更多專項資格和專項稱銜,裝備會員迎接未來。”

新挑戰

江智蛟會長認為,由於當前有包括中美貿易戰等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加上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預料未來這一年企業和會員都要做好準備迎難而上。他說:“中美兩國於一月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但這只是第一階段。香港社會氣氛相對不同以往,競爭環境緊張未來一段時間亦可能成為常態。多種因素下,我認為經濟下行風險很高。上季度的經濟報告顯示旅客人數和貿易額均有下降,首次公開招股(IPO)增長放緩,由此可見今年將會是艱辛的一年。” 江會長表示,經濟環境疲軟可能會對一些會員有負面壓力影響,但可能對其他群體會員的影響則較輕。“由於客戶可能會要求降低費用,IPO和併購活動也會減少,執業會計師會受到間接影響。但另一方面,根據我的會計師事務所經驗,破產和重組生意將會增加。”

他勉勵會員要不斷裝備自己,保持敏銳觸覺、勇於在舒適區外探索。“無論是商界或是執業會計師,都要抓住機會,提升自身價值,涉獵不同範疇多元發展,從而提高競爭力。這是一種堅強求生的精神。”

往外探索 多元發展

江智蛟會長表示,發掘粵港澳大灣區潛在商機,是會員在熟悉領域外尋求發展的好機會。去年2月,中央政府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公會於7月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由江智蛟擔任主席。“過去6個月,我們對大灣區發展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在公會網站上開設大灣區專頁,展示實用資源。我們準備了可用的聯繫人名單,當我們開始推出大灣區計劃時就派上用場。” “大灣區建設是一個宏大的項目。公會不可能獨力應付相關工作,所以我們要與其它組織、人才和政府合作,例如包括香港的大灣區發展專員以及‘9+ 2’各城市的領導小組。”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主席,江智蛟會長曾帶領多位會員訪問團出訪大灣區各市,為會員們收集信息,尤其關注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難處等細節。他解釋道:“我們發現,各城市、市政府正推出許多計劃和優惠措施。”這些政策包括為初創企業和香港市民免收或減收辦公室和住房租金,並提供交通費現金補貼。

完成大部分準備工作後,江智蛟會長下一步期待利用所收集的信息開展不同的項目,幫助有興趣跨境工作的會員實現目標。其中他第一希望做的事是多舉辦灣區信息講座,跟會員分享在大灣區工作和營業的生計問題。“例如,如何取得工作簽證?如何僱用員工和租用辦公室?如何辦理稅務和社會保障登記?如何開立銀行戶口?我們應為有興趣到當地發展的會員提供類似的信息。”

“第二件我希望做到的事,是讓年輕會員有機會嘗試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我們必須與當地大型企業、內地國有企業和在內地設有分支的香港大公司合作,為公會的年輕會員提供一些短期的就業機會,使他們先親身體驗在那裡工作和生活,有利於幫助他們對之後的職業發展和兩地合作發展作判斷。”

为会计师行业筹划未来——记香港会计师公会新任会长江智蛟

江智蛟勉勵會員要裝備自己,保持敏銳觸覺、勇於在舒適區外探索。他表示到大灣區發掘商機﹐是會員尋求發展的好機會。

會計之家

江會長很早就立志從事會計師行業發展。他說:“我來自貧窮家庭,我八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由母親獨力撫養我長大。”母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專業人士。他笑道:“我不擅長科學,當不了醫生。我亦不能言善辯,也當不了律師。但我很慶幸當了會計師。當會計師令我收穫良多,有不錯的事業、美滿的生活和家庭。” 事實上,他的家庭可謂是會計家族。“我的妻子是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兒子是QP畢業生,女兒是美國註冊會計師。平心而論,我從沒要求過他們從事什麼職業,但最終他們都選了會計專業。我應該做得不錯吧。”他笑道。

江智蛟不特鍾情運動、健身或品酒,他喜歡吃。他說:“我喜歡出門吃夜宵或小吃。我喜歡在晚上約11點半從家裡開車到灣仔或上環,享受街上的安靜祥和。一邊開車,一邊聽著喜歡的音樂。我會去一家店吃碗麵條,再到另一家買碗粥,吃一頓豐富大餐。”然後他會四處逛逛,至凌晨1點左右才回家。“這是我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方式。” 對於大部分在瞬息萬變、步伐急速的行業工作的專業人來說,偶爾放慢腳步或許是最好的調息。江智蛟於20世紀80年代考獲英國註冊會計師資格,於1987年回到香港,在KPMG工作了18個月。他於1989年加入後來的立德信豪(BDO)會計師事務所。

“我已經在這家事務所工作了30多年。我們最初是一家本地會計師行,直到1997年才成為BDO旗下的事務所。我在1991年成為五位合夥人之一,當時我們是一家中型的本地事務所,員工人數不到100人。”江智蛟回憶道:“現在,我們在香港有超過1,100名員工和40多位合夥人。看到這些年來它不斷髮展壯大,並建立了事務所的非審計業務,我很有成就感。”

由江智蛟會長擔任主席的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一直收集各類資源,包括來自政府、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研究機構和商會的政策、研究和活動等信息,並上載至公會網站的“Greater Bay Area Resource Centre”專頁,方便會員們及業界參考。

本文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 2020年第1期,新理財經授權編輯發表。

攝影:Leslie Montgomer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