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自己做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不求人!!

您的關注,是我不斷分享的動力!!!

自己做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不求人!!

先來個總結,希望看完下面內容,你回頭看這句話懂得啥意思:稅法提請稅前扣除或延後納稅的項目,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稅法提前納稅或延後稅前扣除的項目,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費用按照差額計算。


自己做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不求人!!

碰到很多企業,即使是已經財務規範過得上市公司,財務人員在日常賬務處理的時候,從來沒有做過涉及遞延所得稅的分錄,就等著年審的時候會計師給調整分錄做賬。詢問過很多會計,為啥不做遞延所得稅?他們告訴我準則、注會教材對遞延所得稅那塊的描述看得都頭暈。

會計報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包括兩個部分:應交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怎麼形成?最簡單的一句話,會計利潤與根據稅法調整後的應納稅額之間的暫時性差異導致的。這些暫時性差異其實沒有很多,多數情況可以屈指可數。下面一一進行講解:

0 1 往來款壞賬準備

會計上計入當期損益的的資產減值損失是不能稅前扣除的,只有往來款的確無法收回確認為損失時才能稅前扣除。可以理解為:當期計提的壞賬準備在以後可以稅前扣除,產生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末壞賬準備餘額*稅率)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期初壞賬準備餘額*稅率)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差額)

0 2固定資產折舊

前段時間經常看到頭條上,有人問購買的設備,稅法規定5000元以下直接進管理費用,為什麼會計上還2000元以上計入固定資產?

插入一個題外話:會計上是作為固定資產還是管理費用,是根據企業制度的規定。2000元固定資產標準來源於《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中的建議。20年過去了,很多企業仍然參照這個標準,顯然有點太低了。

會計上將2000元-5000元的設備作為固定資產處理、按照折舊年限分月折舊。申報企業所得稅時,一次性在購買年度稅前扣除。導致會計上未折舊金額提前稅前扣除了,產生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分錄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期初固定資產餘額*稅率)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差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期末固定資產餘額*稅率)

自己做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不求人!!

多數情況下,日常固定資產管理,會選擇稅法規定的最低的折舊年限,一般都不會選擇稅前一次性扣除,都會以當期計提的折舊金額作為稅前扣除金額。

0 3 預提工資、費用

一般經常會預提的大額費用包括貨物運輸費、銷售佣金等。費用在實際發生時才能在稅前扣除,計提的費用在稅法上是不認的,導致產生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末計提費用餘額*稅率)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期初計提費用餘額*稅率)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差額)

工資與費用稍微有點不一樣,由於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需要在次年5月之前完成,對於年度末計提的12月份工資,當年的年終獎,只要在次年1-5月份發放結束,就不算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不用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5月份沒有發放,還有餘額的話。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按照上述費用的分錄進行處理。

0 4 預收賬款

房地產行業的預收款需要按照3%的稅率簡易繳納增值稅及其相應的附加稅(7%+3%+2%)、並按照當期預收款金額的15%預估利潤納入企業所得稅申報表,而會計上房屋沒有交付,不確認收入、成本及稅費。導致總體提前交納企業所得稅了。產生了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預收賬款餘額*(15%-3%*12%)*稅率)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預收賬款餘額*(15%-3%*12%)*稅率)

貸: 所得稅費用(差額)

自己做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不求人!!

另外提醒一下,只有對企業所得稅產生差異的項目,才包括在計算範圍類。提前繳納增值稅不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

0 5 廣告費、業務宣傳費等

稅法規定,廣告費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可以稅前扣除、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可以稅前扣除。而會計上,全額計入費用。那麼是不是就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了呢?並沒有,因為廣告費超過70%的部分,業務宣傳費超過營業收入15%的部分,在以後年度也不能稅前扣除,所以這種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是永久性差異,不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

但是,稅法又規定了,對於容許扣除的部分,當年不足的扣除的,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這種延後扣除,就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以後年度扣除餘額*稅率)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上年以後年度扣除餘額*稅率)

貸: 所得稅費用(差額)

0 6 未彌補虧損

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未彌補虧損在未來5年內可以申報抵扣。那是不是企業一旦發生虧損就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呢?並不是這樣,只有在預見未來虧損可彌補時才需要確認為遞延所得資產。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在次年5月份完成,可以根據次年前5個月運營情況來判斷次年能否能盈利,盈利金額是否能覆蓋掉虧損。如果可以,當年就可以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末未彌補虧損餘額*稅率)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期初未彌補虧損餘額*稅率)

貸: 所得稅費用(差額)

自己做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不求人!!

特別提醒“未彌補虧損”金額的取數並不是財務報表上的未分配利潤餘額;而是以稅審報告中“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明細表”數據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