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口罩、開醫院,這些“硬核”跨界才是疫情期最好的公關?

作者 | 君懷夜(DoMarketing-營銷智庫 主筆)

當中國人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時,企業公關該怎麼做,又該做些什麼呢?是捐款捐物後發一封公關稿向員工和公眾表明企業抗疫的決心,還是像老鄉雞老闆一樣親自喊話穩定軍心。

這些都對,但對很多大企業、大品牌而言,僅僅這樣做還遠遠不夠。大企業自身員工眾多,業務涉及的產業鏈複雜,與所處社會存在著更緊密的聯繫和休慼與共的關係。因此,社會面臨的突發性危機也是企業的危機,大企業有更多責任幫助社會度過危機。

在抗擊疫情中,就有比亞迪、OPPO、旺旺等不同行業的企業行動起來,以“硬核”跨界的方式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例如,比亞迪、OPPO、VIVO、通用五菱、廣汽等企業紛紛“轉行”生產口罩,比亞迪的日產量甚至預計能達到500萬隻,而旺旺在湖南開設的三甲醫院,則成為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點醫院之一。

生產口罩、開醫院,這些“硬核”跨界才是疫情期最好的公關?

比亞迪們的行動,不僅讓外界看到了企業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也間接展現了企業在危急時刻的強大的供應鏈和行動能力,增強了公眾對企業的信任。這樣的行動堪稱企業在抗擊疫情中最好的公關。能做到這樣,以下兩點也至關重要:

社會責任優先 自身利益退後

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不同,不同行業在抗擊疫情方面所能做的工作也不同。像老鄉雞這樣的餐飲業,老闆手撕員工聯名信,喊出“賣房子、賣車子也要為員工發工資”已經屬於極限。

而對比亞迪、通用五菱、廣汽等車企和OPPO等手機制造商來說,選擇捐款捐物的方式固然輕便,卻不能緩解口罩等防控物資緊缺的狀況;跨界生產口罩、消毒液等雖然麻煩,但可以最大限度發揮企業特長,支持疫情防控。

比如,製造醫用口罩過濾病毒層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車企的供應商往往就能提供。第一個聲稱要造口罩的車企,上汽通用五菱的原材料,是自家隔音棉的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給的。同時,車企的塗裝車間就是標準的無塵車間,能夠滿足生產口罩的要求。這些,都讓車企們比其他企業具備了更多轉型生產口罩的能力。

但我們也要看到,從生產企業、手機到生產口罩和消毒液,企業倉促之間跨界也會面臨許多困難。設備在哪裡(廣汽甚至為此自研了生產設備)、生產線怎麼建、懂技術的工人哪裡招、產品怎麼設計、原材料運輸怎麼保障,甚至工人的生活物資保障等都考驗著企業。能在這種情況下毅然選擇跨界的,每一家都要下不小的決心。

生產口罩、開醫院,這些“硬核”跨界才是疫情期最好的公關?

公關需要通過溝通影響利益相關方,溝通中你只有為對方利益著想,對方才會信賴你。疫情面前,當公眾看到這些企業將社會利益放在自身苦難之前,選擇對自己更困難但對社會更有價值的方式支援防控工作,公眾也會更相信他們。比亞迪、OPPO們在對的時間,選擇做了對的事,難的事。

公益優先 營銷退後

疫情期間做公益,能不能捎帶做點營銷?最好不要,疫情期間是敏感時期,團結一心防控疫情才是主題,企業做營銷很容易被指責為發國難財。在這方面,比亞迪、廣汽、旺旺這些跨界企業也很好剋制了營銷的衝動。

比如,在比亞迪生產口罩的消息傳出後,網上就有傳言稱比亞迪口罩遭瘋搶,甚至有傳聞稱某銷售經理電話都被打爆了。一度讓人懷疑比亞迪跨界生產口罩是為了掙錢。

生產口罩、開醫院,這些“硬核”跨界才是疫情期最好的公關?

而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出面澄清:優先考慮社會疫情需求、自用、上游供應商等,公司會統一協調且配合國家需要,還不接受外部訂單。這樣的表態也和比亞迪抗疫期間的作為一脈相承——公益就是公益,絕不參雜私心。疫情爆發以來,比亞迪一直在積極抗疫。

在1月24日,比亞迪與滴滴合資公司亞滴出行承擔了武漢全市40%的運力。

1月28日,比亞迪通過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愛心資金1000萬元,用於支持疫情防控。

2月6日,比亞迪海外分公司採購價值100萬元的疫情防控物資N95口罩,從比亞迪巴西分公司發往國內。

2月8日,比亞迪緊急援產口罩和消毒液。預計2月17日前後便可量產出貨,其中,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

……

同樣的,旺旺在湖南的醫院被確定為定點醫院,公司也只是發佈了相關消息,並沒有以此為由開展營銷。就像旺旺創始人蔡衍明說的,“投資經營醫院,不僅僅是基於可以獲利,更因為這是一項積德的事業。”

生產口罩、開醫院,這些“硬核”跨界才是疫情期最好的公關?

疫情期間能不能做營銷,當然可以做,但是,請不要把營銷和抗擊疫情的公益做強捆綁。要知道,在事關生命的時候,大眾對於這種行為的容忍度也是最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