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大疫情(人瘟),都是如何停止消失的?

清水浮木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可以看到很多與現實有關的問題。

有的問題是有答案的,有的是沒有答案。

如果有人要問,這場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那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那些讓人恐怖的疫情,是在呢麼結束的。

晚清時期,東北地區爆發了一場大瘟疫,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細菌,什麼是病毒,更不瞭解這些致命的病菌是通過什麼渠道傳染人的。

所以一爆發,就讓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兩地死傷累累,很快便有幾萬人倒下,清政府急忙找到一個熟悉細菌學的醫生出任醫官,到東北去治理疫病。

找的的這個人就是伍連德。他是一個祖籍廣東,生在馬來西亞的醫學專業高材生。伍連德到了東北的哈爾濱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傳染病的病源,這就需要解剖死者的屍體。當然了,這件事在清朝時候,還是不被世人理解的,死者為大,怎麼能去破壞死人的身體呢?最終伍連德還是想辦法解剖了屍體,才知道致病的細菌就是鼠疫桿菌,由此知道這場劇烈的傳染病,原來是世界歷史知名的鼠疫。

但是當時是冬天,像現在一樣,並不是跳蚤的活躍季節,那麼鼠疫一般的傳播途徑——老鼠、跳蚤、人這個鏈條就無法解釋,當時日本人覺得鼠疫的源頭就是老鼠,於是花大力氣去捕捉老鼠,但是疫病繼續蔓延,絲毫沒有緩解。伍連德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原來這次鼠疫是通過飛沫傳染的,原來是鼠疫桿菌入侵肺部後,通過上呼吸道飛沫等傳播,就是所謂的“肺鼠疫”。

於是伍連德針對這種情況,不顧國人和外國人的不解,發明了口罩,並對疑似病人隔離,火化死者屍體,通過一系列的辦法,終於控制住了這場劇烈的甲類傳染病。

這種以伍連德名字命名的伍氏族口罩,至今還有人用。雖然製作簡單,就是兩條紗布,中間夾著一條沾了藥水的藥棉。而這樣簡單的創造,阻斷了病毒的人與人飛沫傳播。這也是清末東北戰勝鼠疫的重要發明,伍連德甚至還被諾內爾醫學獎題名。

由此可知,戰勝病魔的,是相信科學,是萬眾一心。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歷史上出現瘟疫的時候,往往只能是任其滅亡,但華夏的老祖宗依然有智慧能夠阻斷它們傳播的順序或者步驟,以及它們傳染的過程,那就是著名的中醫。

神奇的中醫

其實中醫在現在來看依然是一個謎,包括之前的時候曾經看過他們的針灸脈絡圖,然後我問那個中醫大夫,你這個針灸脈絡圖是怎麼整出來的,有沒有人告訴過你一些原理呢?

好像從來沒有問過那個老中醫這個問題,那個老中醫想了想說道:誰也不知道呀,這就是老祖宗告訴我們的,針灸的時候往這鑽一點頭就不痛了,往那鑽一點氣血就活了。

就這麼一門神奇的工藝,我們不得不承認中醫作為一個極其優秀的治療手段,能夠完整的延續下來,和很多的老大夫老醫生有著密切聯繫。

而在古代的時候進行大規模的治療,或者有某種瘟疫發生的時候,咱們這邊一般都是採取中醫的治療方式。

除此之外的幾種輔助方法

大家要明白,如果單純的依靠中醫的話,或多或少有些難度,畢竟古代的交通運輸就是個大問題。

如果說一位非常優秀的中醫,在南方這個時候北方發現了瘟疫的話,把南方的醫生送往北方,沒有三五個月根本不可能。

所以一般情況下,除了中醫加大力度防治之外,還有幾種輔助方法。

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隔離某一個區域,或者讓他們喝水的時候加熱,

給他們提供食物,限制他們的活動範圍,在他們的村子或者鎮子周邊繫上一些黑花。

這樣的一種防治措施能夠保證,短時間之內遏制病毒,遏制瘟疫。

當把這些做好之後,一切只能夠盡聽天意了。古代人不懂得病毒它們的繁殖原理,但是對於病毒的防治,其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上的重大疫情並沒有消失過,只是暫時性地停止大規模傳播,隔了一段時間後還會繼續爆發的。

例如席捲世界的黑死病,其實就是鼠疫。而鼠疫至今仍然沒有被根除,依舊是我國規定的甲類傳染病。

只是,這種傳染病的流行是有周期的,這與其流行病學的特徵有關係。

隨著傳染病大規模的流行,其實也是做了自然選擇,一些容易感染鼠疫、並且容易喪命的人被淘汰掉,而剩下的人就獲得了免疫,所以使得人感染鼠疫的幾率在逐漸下降,最終停止了大規模的傳播。

傳染病的防控,主要還是依賴於科學的進步,以及各種衛生習慣的養成。

例如,天花病毒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才逐漸不再是人類安全的頭號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才正式宣佈撲滅天花,這也是歷史上首個在人類社會中絕跡的傳染病。人類和天花的鬥爭持續了幾千年,可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衛生觀念、衛生體系的完善,才是防控傳染病的關鍵,這是古代社會大多數地區所缺失的。

總而言之,古代的傳染病從來沒有消失過。


HuiNanHistory


歡迎走進文史工作坊!

世界上真的發生過很多的疫情。中國發生鼠疫最嚴重的時候是在民國,當時東北地區發生嚴重的鼠疫。特別是1910年。

這場鼠疫得力於一個外國在華醫療人員,叫做伍連德。他找到了病源是一隻肺鼠。

而清朝人的免疫力也逐漸增強,這場鼠疫也叫不了了之。

中國古代最嚴重的要數天花。可能有人不以為然,實際上在中國古人看來,得了天花宛如絕症。光清代兩個皇帝福臨和同治皇帝都是死於天花,大家想一下皇帝的御醫應該是古代醫學造詣的巔峰了,都無法根治。而天花得到有效的根治,要得益於晚晴傳教士的醫學傳教,他們的天花疫苗拯救了中國人。

傳染病如果找不到根治之法,是不會消失的。所有我們每個人都要講究衛生,不要亂吃東西,否則會給人類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文史工作坊


古代發生瘟疫往往都是由其自己隱藏起來,並不是消滅,因此在一定時間以後海湖繼續爆發出來。

比如:曾經讓滿清皇族畏之如猛虎的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死亡率最高的瘟疫之一,而且天花具有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特點,一旦有人感染天花除了依靠個人自生的抵抗力和緩解藥物以外,幾乎沒有方法可以根治。而僥倖活下來的人也會留下疤痕。

滿清政府就曾因為天花的原因所以在每年的春季都不敢飲馬南下。

而且清朝的康熙皇帝能夠當上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康熙在幼年時曾得過天花而不死,可見滿清政府隊天花的忌憚有多深。甚至嚴重點天花甚至還能決定一位帝國皇帝的命運。

而且天花的歷史之悠久,從古代埃及疑似出現,一直到中國1962年最後一例天花被消滅,存在了近三千年的天花就此在中國大陸上消滅了。

從這裡也足以證明古代其實很多的瘟疫其實都是沒有真正的治療方法的,只能是進入了潛伏期,隨時可能爆發。


這個歷史很正


一個殘酷的真相是,至少在中國古代,重大疫情從不曾消失,只是暫時停止,過一段時間,又會重新出現。

天津中醫藥大學有一位名叫王玉興的教授,曾在2003年發表過一份《中國古代疫情年表》,該表記錄了從公元前674年到1911年,也就是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宣統三年,這20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總共發生過的疫情次數。這個數字簡直觸目驚心。

足有356次。平均每7.26年都要爆發一次疫情。

如此頻繁的疫情,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無數人的死亡。其對人口的消耗,比戰場上的絞肉機還要恐怖。

所以,防控疫情,自古開始就是一場艱難且漫長的戰鬥。

好在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能從每一次的疫情中獲得經驗,吸取教訓。並且,每一次疫情出現,都會採取一系列的辦法,控制疫情蔓延,降低人口傷亡,直至疫情停止。

說起古代防控疫情的方法,核心就兩個字:隔離。

早在兩漢時期,就有對瘟疫的記載。東漢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論衡》中有此記載:

太陽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為毒。

這是對當時爆發的一種通過唾液傳播的傳染病的記載。說的是住在爆發毒氣之地的人,說話時唾液噴射到別人皮膚上,那別人皮膚上就會腫脹生瘡。在當時的衛生和醫療條件之下,這種傳染病造成的影響應該是相當大的。

不過,哪怕是在那個時代,人們就已經有了與患病之人相“隔離”的意識了。因為在1975年出土的《雲夢秦簡》中就記錄著,面對疫情患者,不應與其接觸,不同飲食,或者不共用器皿。

丙有寧毒言,······亦未嘗召丙飲。······皆莫肯與丙共杯器。······皆難與丙飲食。丙而不把毒,毋它坐。

除此之外,還出現了專門的隔離病房。

當遷癘遷所。

意思是把疫情病人轉移到專門的“癘遷所”,隔離開來。可見,那個時候的防控手段已較為成熟了。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雲夢秦簡》記錄的是秦朝時期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和占卜的內容,算是官方的材料,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其中對當時防控疫情的記載,可算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關於這方面的資料。

西漢時期,班固在《漢書》中記載: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班固是史學家,《漢書》是正史。這說明,面對瘟疫,當時的政府採取了更大面積的隔離手段,騰空一部分住房,用來隔離“民疾疫者”,以此來治療病患,防止疫情擴散。

另《漢書》中記載:

賜死者一家六屍以上葬錢五千,四屍以上三千,二屍以上二千。

這裡說,凡是家裡有死了6人以上的,政府出5千安葬費,4人出3千,2人出2千。因為古代感染瘟疫的,大都是貧苦百姓,一旦家人病死而無錢安葬,無異於加劇疫情的傳播。

後來,到了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在其所著《金匱(guì)要略》中,對防控瘟疫的辦法做了進一步的補充:

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

說的是肉裡有紅點的,不能吃。豬馬羊得瘟疫死的,也不能吃。這裡說明了,在張仲景時代,就已經有瘟疫從禽類傳至人身上的認識了,所以中醫提議要避免食用。

在唐朝,防控疫情的手段更凌厲,除了正常的隔離之外,還採取“有一門盡歿(mò)者官給兇具隨事瘞(yì)藏”,有一家人都因為瘟疫病逝的,直接採取集體掩埋,減少公共擴散,防止再度爆發。

宋代,很多醫書上都有記載專門針對各種瘟疫的藥方。到了明朝還有了“濟疫小飲子”,也是用來防治瘟疫的藥方,不過傳聞這是由當時的皇帝親自開好,分發給百姓的。

再到後來的清代,對疫情隔離病人的要求更加嚴格,不僅病人要儘量不外出,而且除了醫生之外的人,還不允許探視。這已經非常接近現代的隔離要求了。

以上這些就是中國曆朝歷代對防控瘟疫所作的努力。

總的來說,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瘟疫的爆發,都是由於人們或在政府的號召之下,或各自主動自願地與病患隔離,才得以讓疫情慢慢地停止下來。


1.《中國古代疫情年表》

2.《論衡》

3.《雲夢秦簡》

4.《漢書》

5.《金匱要略》


文森特看世界



關於歷史上的重大疫情(人瘟)有很多,本人對於中世紀歐洲歷史略有研究,可以講講大家熟有耳聞的歐洲黑死病。黑死病瘟疫在歐洲歷史中是常見頻發的疫情。最著名的就是14世紀發生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事件。


這場大瘟疫起源於中亞,1347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地中海 。首先從意大利著名港口熱那亞登入,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


蒙古大軍攻打君士坦丁堡時,用投石機把帶有黑死病的屍體丟入城中(場景參考)


"他們成百上千的死去,不分晝夜,隨後被丟入...壕溝,再覆上黃土。當這些壕溝被填滿時,人們就挖掘更多的壕溝。而我,阿格諾•迪•圖拉...親自埋葬了我的五個孩子...如此多的人死去,所有人都相信這就是世界末日。"

這段文字描述意大利小城錫耶納的悲慘場景。而阿格諾•迪•圖拉的遭遇卻只是十四世紀歐洲瘟疫大爆發時,捲入黑死病漩渦中千萬家庭的一個縮影。


這種神秘的疾病在極短時間內傳遍了整個意大利並擴散至歐洲,在兩年半的時間,瘟疫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有現代歐洲學者估計,受災地區可能達到一半人口的死亡(因舊時代的統計方法落後與相關資料遺失,此事一直有爭議)。歐洲各國在瘟疫過後200多年,其人口密度與13世紀相當。


公元1353年,在歐洲肆掠正猛的黑死病突然消失。雖然後續幾個世紀都時常捲土重來,但不會再造成這麼大的傷亡及影響。通過現代醫療機構的科學分析及大量文物資料的發現與挖掘,目前各領域學術界的共識有以下來幾點:


免疫論。在2011年,法國科學家找到14世紀歐洲黑死病時期的先民遺體,從埋坑裡的遺體骨骼中提取DNA,發現黑死病致病菌的DNA和現代鼠疫的DNA幾乎是同源。說明人類倖存者是有免疫力的,並遺傳給後代,而沒有獲得免疫力的人們則來不及產生抗體而快速死亡。這也是為什麼接下來的三個世紀,黑死病時常捲土重來,但致死率沒有那麼高的原因之一。


黑死病的病毒缺陷,其致死性強,病毒生命週期短。病毒一直都存活在細胞中,直至細胞死亡,病毒也隨之死亡。病毒繁殖速率和死亡速率決定它的存活週期和感染面積。歐洲中世紀瘟疫大爆發,導致各地城市、鄉鎮人口密度急劇下降。在瘟疫末期,當時留存的資料統計顯示,每週病死的人數開始多於被感染的人數,直接證明黑死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少,最終病毒自己殺死了所有宿主。


衛生習慣,居住及行為方式改變。中世紀歐洲衛生惡劣,在CBBC出品的《糟糕歷史》節目(豆瓣評分9.3的高分)中,歐洲城鎮裡,居民的日常廢水直接潑到街道上,或流入生活用水的渠道里,整個城市臭氣熏天。居民沒有洗澡習慣,據說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貴族們則噴香水或隨身佩戴香囊避免洗澡(歐洲自古喜歡香料的原因),而平民們大多有一生不洗澡的惡習。這也導致歐洲人身上易有跳蚤。在黑死病期間,國王及領主痛定思痛,大力翻修城市水渠,清理下水道汙垢,保證水質乾淨。號召城鎮、鄉村自發組織集體防疫措施,鼓勵民眾洗澡,注重防蟲防鼠。


1480年達芬奇製作的城市房屋草圖,與水渠連接的循環系統,提高城鎮衛生的防疫工作

清理傳染源頭,切斷傳播途徑。每天都有收屍人上門收集屍體,集中進行焚燒或掩埋。隔離病原體,實行患者隔離。凡是有患病者的家庭,門口都有大寫的"P"字,提醒過路人注意這裡有黑死病發生。村莊隔離、往來人員隔離、往來貨物也隔離,商業貿易進行最大限制進行,城市實行宵禁,人們都躲在家中,靜待著死神離去。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黑死病瘟疫,每次瘟疫都帶走了成千上萬人類的性命。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黑死病瘟疫,發生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雲南,並蔓延到香港,奪走了約一百萬人的生命。瑞士籍科學家耶爾森、日本籍科學家北里柴三郎聞訊前往香港,冒著生命危險在患者的身上發現了鼠疫桿菌——黑死病真兇。至此,歷史謎團總算揭開,後續研製出治療血清,通過滅鼠滅蟲切斷傳播途徑,配合抗生素來治療患者,很快取得了顯著效果。黑死病也就漫漫淡出了歷史。


北里柴三郎(左上)與耶爾森(右下)兩人之間的故事令人唏噓

感謝您的閱讀,別忘了關注留言喲~您的建議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對歐洲黑死病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有完整細緻的分析(4000字長文)


清風名月


首先我們都知道你問題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後半句我認為是個病句,“停止”後加個逗號可好?

瘟疫就是惡性傳染病,古代歷史上爆發過很多次大型瘟疫,比如天花,瘧疾等等;但是古人對瘟疫的認知並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確,染病的人,運氣好被治好了就好了,治不好就只能等死,有的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集體染病而亡。

大面積染病又無方可醫,很明顯,為了防止繼續流傳,就只能被隔離!

不明就裡的死亡

東漢·曹植《說疫氣》: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東漢滅亡前的30餘年,總共記載了12次瘟疫的爆發,當時的人們都不懂“瘟疫”,針對它也無法真正的對症下藥,有的百姓迷信,就認為是神鬼導致的,雖然也有有識士大夫觀察出了一定的端倪,否定了“神鬼致病”之說,但是也並無好的辦法應對。

正如曹植這篇《說疫氣》裡寫的“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造成這種原因的,一是當時的醫療條件和技術無法有效救治,再一個就是封建亂世,國家無暇顧及平民百姓的死活。

東漢·王粲《七哀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描述的景象,在很多古裝劇裡其實都出現過,難民伏臥或者坐於路邊草叢逃難,不停咳嗽,明知重病,卻沒有任何辦法,大多數都只能等待死亡的來臨。

不僅是平民百姓,士大夫也無法避免,“建安七子”中的陳琳、徐幹、應瑒、劉楨等四人也是染病而亡,陳琳就是我們看《三國》,官渡之戰前,為袁紹寫檄文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的才子。

很顯然,那時的人們染病了,大多數就只有等死。

劃時代的“吳又可”

吳又可是明末清初的人,明末也是災情疫病橫行的時代,但是他的醫學思想並沒有因循守舊,在通過對疫情的細緻查察,綜合前人的記載,創造的性的提出了瘟疫是“癘氣”致病之學說,癘氣通過口鼻侵入體內,而癘氣是物質性的,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解決。

最後,吳又可憑藉豐富的經驗,編纂出了《瘟疫論》

一書,向世人詳細描述了他的創造性發現,以及他對治療疫病獨特但有效的方式。這本書至今仍能指導臨床,具有現實意義。

電影《大明劫》中,就很好的再現了這段歷史,明末的瘟疫流行,十戶九死,很多富有經驗的醫者要麼以傷寒要麼以風熱來治療瘟疫,如此,染病之人不死才怪,當吳又可提出他創造性的正確觀點後,一幫頑固老郎中瘋狂反對,幸得督師孫傳庭的支持。

其中還有一個要提到的就是,孫傳庭在危急時刻,“重症下猛藥”,為了不影響即將出兵的健康將士,將染病的士兵全燒了。電影裡那麼展現,恐怕現實裡也多的是類似做法,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結語

在古代,疫情橫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生活環境的惡化,其實可以發現一般疫情頻發的時代都是亂世,朝廷無心也無力管,郎中又沒有正確的認知,那麼要扼制疫情的蔓延,一多半就是集中隔離,能治好的治,治不好的就只能認命了!



史海浮沉假行僧


人類與瘟疫的戰爭不會結束

十六世紀以前的流行病

有史以來,人類就一直在應付不斷湧現的各種各樣的瘟疫,最早記錄大規模流行病的是公元前4000年的埃伯紙草文。那個時代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解釋是以四體液為基礎的,在此知識結構上,對疾病多數冠以急性熱病或瘧性熱病,而不會有與病因相關的名稱。羅馬名醫蓋倫在世紀初提到,希臘文用loimos是表示任何一種死亡率高、同時侵染許多人的嚴重疾病,可以理解為現代所說的傳染病。正因如此,要對古代的瘟疫作出判斷,就顯得很困難。

據醫史學家考證,在羅馬時代曾有過五次大規模的疾病大流行,79年伴隨著維蘇威火山爆發後而產生的瘟疫,日死萬餘人,125年的一次蝗災之後,傳染病導致80餘萬人死亡,164年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部,兩年後傳入羅馬,並迅速在周邊地區傳播開來,這場被疑為腺鼠疫的瘟疫使羅馬城每天有千餘人走上不歸之路。此外在251年和312年發生兩場天花大流行。羅馬帝國時期,因疾病而帶來的死亡威脅,幾乎沒有中斷過,瘟疫對羅馬和羅馬人所產生的破壞力足以摧毀這個強盛一時的帝國,成為羅馬帝國癱瘓的因素之一。

傳染病對人類生活和文明進程的影響常被史學家所忽視,但中世紀肆虐歐洲大陸的流行病,對人類的蹂躪堪稱空前絕後,麻瘋病、鼠疫、梅毒等,曾使歐洲跌入恐怖的深淵,是黑暗中世紀的另一個寫照。

除傳染病,還有"聖安託尼之火",壞血病和舞蹈病,英格蘭出汗病的大流行。就疾病而言,在法國流行的疾病有白喉、腹瀉、傷寒、痘症、天花、斑疹傷寒、小兒麻痺、"登杜"、疥癬、百日咳、猩紅熱、流行性感冒;英國有間歇熱、出汗病、萎黃病、黃疸病、肺癆、癲癇、頭暈病等。

動搖中世紀的黑死病

薄伽丘和他的《十日談》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也是歷史學家和醫學史家瞭解十四世紀發生在歐洲的那場災難性的瘟疫的經典之作,它詳細準確地描述了被稱為動搖中世紀的黑死病。

爆發於1346年的鼠疫被稱作"黑死病"。1346至1347年,中亞、埃及和歐洲南部幾乎都被黑死病的恐懼所籠罩,然後勢不可擋地衝擊到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法國南部。1349年,經過荷蘭法國傳播到英國德國和波蘭,1351-1352年又傳到俄羅斯,1357出現在多瑙河流域,1359年佛羅倫薩再度受損。疾病在出現後,輪番地由弱變強或由強變弱,1439年到1640年間,中世紀歐洲貿易的重要集市法國的貝桑松曾發生過四十次鼠疫,奧爾良則有二十二次之多,塞維利亞是當時世界的中心,遭受的劫難就更慘重了,鼠疫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才終於消失。

據史書記載,佛羅倫薩在1348年的災難中死去十萬人以上,威尼斯和倫敦也各達到十萬人,巴黎五萬人,科隆在1451年有二萬一千人死於鼠疫。1350-1400年間歐洲人均壽命從30歲縮短到20歲。據牛津大學校長理查費次臘爾弗稱,當時學生人數由三萬人降到不足六千人。

當鼠疫無法遏制地在歐洲大陸橫行時,中世紀的帷幕就此落下了。無論是主教、貴族、商人還是窮人都無法逃脫這種瘟疫的屠戮,黑死病成為中世紀死神的象徵。這遊蕩在中世紀歐洲天空的死神,直接導致了歐洲發生某些結構性的變化,大量的神父染病死亡,動搖了"瘟疫是上帝對罪人懲罰"的這一基本信念,使教會對人民的精神控制嚴重削減。醫學領域,人們開始放棄信仰療法,試用世俗的方法解決威脅人類生命的問題,急需研究抵制瘟疫的措施;政府頒佈衛生法令和法規,嚴格規定城市生活的衛生準則,有效遏止疾病的傳播。

一開始,醫生對此疾疫束手無措。薄伽丘說:"沒有醫生的忠告,沒有藥可以克服或減輕疾病"。中世紀在對付傳染病肆虐時,醫學的力量沒能起作用,博學的醫生為了使瀰漫鼠疫的空氣清潔,勸民眾使用強烈的臭味來"以毒攻毒",讓病人空著肚子在廁所中,吸幾個小時的臭氣。主要的治療術依然是剌胳放血,對付膿腫用吸血器吸、剌割或燒灼,或者用無花果與洋蔥混入酵母菌,將膿腫破開,以治潰瘍方式治療。但事實證明這些做法是無濟於事的。

相反,歐洲各國政府在對付這場災難時發揮了重要作用,自"黑死病"發生後,從三世紀就流行的關於個人防疫的《保健指南》,轉而著重對鼠疫的防疫和敘述。當瘟疫流行之初,米蘭當局曾採取有力措施,使該城數月未遭鼠疫侵襲。

1374年威尼斯首先頒佈對所有來往客商,無論是已受傳染的或有感染嫌疑的一律不準進城。1377年,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拉古薩共和國頒佈對海員的管理規則,在距離城市和海港相當遠的地方,指定為登陸之所,所有被疑為鼠疫傳染者,須要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環境裡停留30天才准入境,這種辦法被稱為Trentina,後來又延長到40天,稱為四旬齋(Quarantenaria),這也就是我們現代通用的名詞:海港檢疫。1383年,馬賽特設海港檢疫站。1863年在中國成立海關醫務所,由傳教醫生擔當海關醫務官,負責對港口進出的船隻作傳染病和流行病的檢查,18世紀90年代,廣州香港爆發鼠疫,《海關醫報》刊載了各地對鼠疫流行、傳播和疫情的報告。

十一世紀歐洲就已存在的隔離院由收容麻瘋病人的轉而收受黑死病人,患者被安頓在城外指定的地方,實行隔離,凡得知有人患病,即需通報。十三世紀以後隔離病院不屬教會管轄,市政管理的醫院隨之出現。

除此之外,市政府還將防禦鼠疫的公共衛生措施用法規定下來:對所有有傳染嫌疑的房屋,都施以通風和燻蒸,室內傢俱在日光中曝曬消毒,有傳染可能的衣服與被單等全部焚燒,同時對街道和水源加以管制。

其實上述措施與抵禦麻瘋病的方法相類似,但人類往往很健忘,一旦瘟疫離開後,人類又開始歌舞昇平,健康和衛生觀念,不久就被人類遺忘,回到原來的生活方式,當災難再次降臨,一切被摧毀,當人類再次束手無策時,又將從頭來過,不斷重複著歷史。中世紀後期的這場鼠疫之所以在人類歷史上如此重要,在於基本的衛生法規和措施被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而且也有了良好而切實的衛生和預防觀念和措施。當十五世紀鼠疫再次侵襲歐洲大陸時,社區衛生的觀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一次城市很快復原,政治和文化都不需花更多的精力關注這場疾疫,而醫學卻在對付瘟疫的進程中成長。


淮安海之聲AAA


瘟疫有停止過,但卻從來消失過。

幾千年來,瘟疫確實時時刻刻的在影響著人類,不斷的引起人類社會的恐慌。

古代瘟疫橫行,數次改寫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它曾經摧毀了古羅馬文明、瑪雅文明,甚至還有許多國家也是因它毀滅。

但是,現在卻不是這樣了,大部分瘟疫(或者說是細菌)都已經威脅不到我們人類了,為什麼?

1683年,列文虎克通過顯微鏡,人類第一次看到了細菌。

1989年,荷蘭科學家推測出病毒的存在 。

1938年後,電子顯微鏡問世,人類真正可以看到病毒的真容。

我們可以藉助顯微鏡或更高級的設備看到它了,以前害怕是不知道對手在哪,不知道如何下手,現在既然可以看到了,我們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以前瘟疫橫行之時,人們或許對此束手無策,想要活命或許只能對神尋求保佑。

但是現在卻不同了,至於理由,前文也提到了。

下面舉個例子,來講講瘟疫或者說病毒是怎麼停止的。

就拿天花來說吧。

關於天花,最早的記錄應該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跡象。

之後應該是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的時候,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印第安人。

在歐洲人未踏入美洲時,美洲的人口約有3000萬人,後再歐洲人過去後,僅僅一百年不到,美洲原住民只剩下了100萬人,為什麼會這樣?

就是因為當時他們對天花束手無策,無藥可治,想要挺過去只能靠自身免疫力。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中世紀才得以好轉,當時的中國醫生們率先找到了“人痘接種”,把天花患者的“痘苗”接種到健康者身上,就刻預防天花。

後來到了18世紀,中國的“人痘接種”技術傳到歐洲之後,歐洲的情況才有所好轉。

但是這種辦法也不是一個好辦法,為什麼?因為它也有壞處:

①被接種者能防得了天花,但地其他疾病的免疫力卻常下降。

②很多人可能本來沒有得病,被種上天花以後,結果得天花死了...

③痘苗也不易保存,接種能否成功,還要看運氣。

也是這些不穩定因素,使得當年歐洲的天花並沒有得到根治。

後來還是詹納在牛的身上找到的天花剋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牛痘技術了。

自此之後,天花這一疾病才被控制住了,被停止了,但你敢說這種病毒在地球上消失了嗎?不見得吧。

再比如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新冠,之前我們或許對它不瞭解,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或其他醫學專家,肯定會找到讓它停止的辦法

A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