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二战时期的德国,在火炮和装甲车辆的制造上总能给世人带来一些惊喜。“虎式”和“豹式”坦克、Sd.Kfz.250/251半履带装甲车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德国制造出的最好的武器装备。

而在这些知名的装甲武器当中,还有一款武器也是不逞多让的存在,那就是斐迪南“象式”自行反坦克炮。它重火力、高防御性的特点,就连他的对手苏联也是对其称赞有加,回顾这款火力强悍的装甲武器,还要把时间退回到遥远的1941年。

一、元首的最爱


19世纪德国著名的话剧《魔弹射手》中,护林员卡斯帕怂恿护林员马克思为了赢得射击比赛,向魔鬼出卖灵魂换取7颗百发百中的魔弹,而自己最终也死在了第七颗“被愚弄的子弹”之下。一百多年后的1941年,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得到了一门属于自己的“魔弹”——74倍口径的88mmFlak41高射炮。在之前的战斗中,88炮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这让希特勒十分满意,对88炮情有独钟的希特勒甚至等不及这门作为防空炮诞生的长管怪胎完成技术上的修改,就急不可耐的要求把这门炮装进坦克炮塔,结果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实际上,当时德军高层想要把88炮放在坦克身上的想法不止元首一人。时任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也是其中的一员,与希特勒的异想天开相比,施佩尔显然更稳重一些。此时德军的反坦克火力除了牵引式的88炮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基于轻型底盘再加装反坦克炮的薄装甲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为了提升这些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的防御能力,制造一款全新的重型装甲自行反坦克炮就成了德军的重中之重。在底盘的选择上,施佩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即将量产的波尔舍(保时捷)虎式坦克底盘。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1942年8月21日,军备部长施佩尔正式下令兵工厂生产一款以虎式坦克底盘为基准,搭载重型加农炮及配套设备的加农炮。后来该方案又被重新改为基于88炮的新型反坦克炮并且要求战斗室前装甲必须有200毫米,侧装甲必须达到80毫米。2个月后,原波尔舍虎式坦克由于动力系统技术不过关被希特勒要求停止量产,但新型自行反坦克炮的方案却得到了通过,11月30日阿尔卡特公司接手该项目,德军将这款新式火炮命名为130型。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阿尔卡特凭借扎实的装甲车制造经验,只用几周就完成了设计。他们将波尔舍虎式底盘动力系统整体前移,风冷引擎换成液冷,主炮也换成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升级版Pak43/2型加农炮。130型的战斗室也设计成后置,目的是平衡火炮的重心,此外还可以给战斗时添加更厚的装甲来平衡整车重心。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1942年底130型正式进行量产,车体的每一部分由阿尔卡特公司交给其他企业进行制造,最终各部分在尼伯龙根工厂完成整体安装。3个月的时间,所有90辆车就全部制造完成,

1943年2月9日的一次元首会议上,130型突击炮获得了它的正式名称——波尔舍 Sd.kfz.184,绰号“斐迪南”。首车于1943年2月14日下线,同年3月19日在新装备展示会上接受了希特勒、古德里安、施佩尔等人的视察。

二、一切为攻击而生


“斐迪南”反坦克车的许多特点,在当时都是属于独树一帜的设计。比如电传动装置、后置的主动轮、后置的战斗室等等。由于加强了装甲的厚度,使该车整体重量达到了68吨,成了一辆牢不可摧的重型战斗堡垒。车前部是驾驶室,后部的战斗室空间较大,方便车内人员活动和操作。战斗室顶部还有车长指挥塔,行进中车长可以站在指挥塔内,探出身子观察战场情况方便指挥。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武器方面,“斐迪南”也是武装到了牙齿。主炮是一门克虏伯生产的Pak43型88毫米加农炮,全长9.2米,火炮为手动操纵,方向射界左右各为14度,火炮高低射界从-8度到14度之间可来回调整。炮口安装有制退器,减少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

它搭配的炮弹也是多种多样,如Pzgr.39/43穿甲弹发射时可在1000米距离击穿倾斜30度、165毫米厚度的轧制均质装甲板;发射Pzgr.40/43钨芯​穿甲弹时,倾斜30度、193毫米厚的轧制均质装甲板也能轻松击破。此外“斐迪南”还携带了最大射程2000米,可击破90毫米钢板的破甲弹,这强悍的破甲能力,使其成为当时最强的反坦克战车。炮塔顶部还可携带一部MG-34型机枪,备弹3000发。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虽然过厚的装甲让它的机动性大大降低,但“斐迪南”自身的发动机依然是当时的一个新颖设计,西门子舒克特500VA发电机组搭配两台波尔舍Typ101/1发动机,加上一个15:1的传动比直接驱动车轮,组成这款破甲巨兽的全部动力系统。行动部分,”斐迪南“采用了成组纵向扭杆的悬挂方式,虽然抗冲击能力会变差,但却可以减少占用空间,增加结构的紧凑性。诱导轮的布置也较高,有利于克服障碍物,带齿的诱导轮虽然会加大对履带的摩擦损失,但却可以防止行驶中履带“掉链子”的情况发生。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在防护力方面,“斐迪南”炮塔的装甲厚度达到了200毫米,车体前上前下的装甲也达到了100毫米,此外还有100毫米的附加装甲,这个厚度保证了“斐迪南”在正面不会被盟军任何坦克所击穿。侧身和后部装甲虽然只有60-80毫米,但即使这样T-34这样的坦克也得抵近到500米以内才能击穿它。可以说“斐迪南”在任何方面已经成为了德军装甲车辆中的NO.1。

三、毁誉参半的实战


1943年5月,所有被制造出来的“斐迪南”被全部编入德军第653、654重坦克驱逐营,随后加入的216突击炮营,同先前两个营一起共同组成了国防军第656重装甲歼击团。7月5日凌晨3点半,656重装甲歼击团开始跟随第九集团军进行进攻,在最开始的进攻中,由于错误地将“斐迪南”作为突击武器,造成许多战车被反坦克地雷炸坏,无法动弹;虽然在下午653营率领步兵打下了苏军防御支撑点,但完好的“斐迪南”只剩下了12辆。654营的“斐迪南”的损失则更为严重,其中2连的车辆几乎全被炸瘫。随后对波内里火车站的战斗中,剩余可动的“斐迪南”被全部派上了战场,战斗结束后所有的“斐迪南”全部损坏,不得不原地休整一天以便工程师对其进行抢修。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实战前期表明,灵活不佳的“斐迪南实在不适合作为突击火炮进行使用。随后的作战中,德军将其重新作为反坦克歼击车来使用,”斐迪南“恐怖的实力才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苏军组织的多次坦克进攻,均被”斐迪南“一一化解,苏军坦克也拿这个庞然大物毫无办法。截至8月,”斐迪南“的首战行动暂时告一段落,为期三周的作战中,”斐迪南“共击毁了502辆苏军坦克和超过300个火力点及工事,这一成绩可以说是十分优秀。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但“斐迪南”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第一就是其过重的身躯,在苏联泥泞的道路上很容易就陷进泥里动弹不得,而维修连则要费劲周折的折腾上很久才能把这些趴窝的大家伙从坑里拖出来。在撤退时,由于许多桥梁无法承担“斐迪南”过重的身躯,造成很多车组不得不为了及时撤退而爆破自己的座车。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第二就是致命的电传系统故障,由于电传系统过热曾出现过车辆自燃的事故,这使得工程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检查车辆的电传系统。此外还有第五处负重轮磨损过高、引擎马力不足、主炮故障、战斗室温度过高等等。

四、“斐迪南”的末路


针对实战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1944年656重型装甲歼击团撤回德国本土后,尼伯龙根工厂对所有车辆进行了彻底的翻修。在改进了前面提到的缺陷以外,工厂还根据前线士兵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加装车体前部的机电员机枪、增加发动机格栅防护罩,增加弹药架容量,还增加了三号突击炮F型采用的带潜望镜的车长塔,更换了迈巴赫HL120发动机以及敷设了防磁装甲等。1944年5月1日,元首大本营下令所有的波尔舍Sd.Kfz.184坦克歼击车名称中的“斐迪南”绰号被移除,以“象”式取代。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1944年初的改造之后,656团653营1连于1944年2月底调往安其奥前线支援被包围的内图诺桥头堡,但在后期的战斗中失去了全部“象”式歼击车,剩下的回收排只能与2连和3连进行汇合。其余的“象”式歼击车也在经过库罗维采和耶杰尔赞卡等战斗后也仅剩下12辆。

纳粹“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重火力、高防御的坦克歼击车

在多次整合后,1944年12月15日,原653营2连改编为国防军第614独立重装甲歼击连,负责保卫首都柏林的安全。而这些庞然大物后最后的战斗是在1945年5月1日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战斗中失利,2辆“象”式被苏军俘获,2辆在措森被击毁和抛弃。而损失了全部座车的614连的残存官兵多数逃出了柏林包围圈后向英军投降,这些曾经驾驭着第三帝国最不可一世的铁骑的装甲兵,最终亲眼目睹了第三帝国的末日。

结语


综合来看,无论是最初的“斐迪南”还是后来改进的“象式”,这个天生残疾的魔弹射手在动力系统存在致命缺陷的情况下依旧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战争最后阶段德军一路向国内撤退时,且战且退的“斐迪南”“象”式在防御式作战中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战果。

但也因为自身的潜力实在有限,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并没有拯救纳粹最终覆灭的命运,它所做的也只能是尽量拖延德国战败日子晚点到来罢了。


1. 《二战装甲武器大盘点——德国篇》

2. 《凶猛的“大象”,趣谈德军Sd.Kfz.184坦克歼击车》

3. 《二战纳粹战斗史1939-19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