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夷王,你真的是因为衰弱,才荒服不朝的吗?

范晔在《后汉书》中评价周夷王时说:“夷王衰弱,荒服不朝”,换成大白话就是这位周夷王太弱了,拿不住下面的,所以远一些的诸侯也就不嘞他,不在朝拜他了。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又是什么原因成了这样的呢?

王室的衰弱已成不争的事实,王室内部的矛盾却又雪上加霜。

提起这位夷王,最好先八一八他是怎么坐上这个天下共主的位置的。


那个夷王,你真的是因为衰弱,才荒服不朝的吗?


虽然史料有限,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老爹周懿王过世之后,不是他或者他的兄弟继位,而是他爹的叔叔周孝王接的班。然后他叔公死了以后,他才上的位,此中艰险想来虽无记载,也是不易的。我们先从有限的资料里理理这一段。

《汉书·匈奴传》载:懿王时,“戎狄交侵,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即严允)之故。”

周朝传到周懿王时已历六世,当年声名赫赫的姜太公,周公,召公也早已功成名退,埋身黄土,而从周昭王伐楚失败开始,周王室的军事能力就很让人质疑。

到了周懿王接手的时候就不仅仅只是来自内部的压力了,周边少数民族也似发现了新的生存方式,频繁的滋扰甚至入侵周王朝。周懿王登基后,由于戎狄入侵,人民不堪其苦,还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诗”。当然,通过《诗经》我们知道,当时的诗绝不是后世那种个体的感情抒发,而是一种民风的体现,是人民实在无处发泄而创造出来的反映大家观点的流行音乐。这些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很多都因为广被传唱而流传下来,同时周懿王的无能和外族的入侵也被以这种形式记录了下来。

那个夷王,你真的是因为衰弱,才荒服不朝的吗?

周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分布图


同时,西周朝廷不思进取,官僚腐败也使得周懿王举力维艰。他的诏令不仅不能很好的下发和执行,还由于副作用造成了民心浮动,甚至抵制。周懿王自身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无力扭转局面,也只能慢慢的消沉,直至一场特大暴雨加冰雹彻底的击垮了他脆弱的小心脏,带着对国政的无奈和对上天的恐惧,周懿王死在了46岁那年。

周懿王死的很安静,可他的身后事却很是惊艳世人。历来注重礼法,定了《周礼》的周王室竟然没有遵从嫡长子继承制或者兄死弟及的常规操作,而是选择了周懿王的叔叔周孝王继位。

那个夷王,你真的是因为衰弱,才荒服不朝的吗?


虽然史实无法考,但是这种不循常理的操作必然不是人人都认可,定会在统治阶级的内部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周孝王登基了,那就是说有人失败了。在这种事情上能够置喙的的必然不是肱骨之臣就是宗伯族老,无论是怎样的出身,在这次被史书轻描淡写的事件中都是可能伤了元气,甚至断了根脉的。对于日渐衰落的周王室,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而因此而被边缘的年轻甚至年少的周夷王在这十四年里又能过怎样的生活呢?史书记载周夷王身体不好,或许就是年幼时惊恐忧思造成的吧。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王子朝使告于诸侯,讲到“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祭祀名山大川),以祈王身”。杜预注:“愆,恶疾也。”

同样无能的周夷王不仅没有改变局面,上位之后还狠狠地又撒了把盐。

周孝王终于死了,周夷王在诸侯的帮助下也算是匡扶正室,颤颤巍巍的坐到了王位上。这是部分史学家说的,我可不这么认为,这个如李显一样没有自知之明的家伙,所图的或许只是那个王位带来的王权霸道,而从没有考虑过怎么稳定和扩大权势吧。

登基第三年,周夷王做了一件在古人看来是可以比肩纣王,在现在的我们看起来大跌眼镜的不寻常的事。他把当年攘助先祖夺得天下的姜太公的合法继承人齐哀公给煮了。对,就是煮了,用多大的锅不知道,但是有多残忍是可以想到的。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齐哀公非要上赶着去朝拜这位旧主,可旧主又不记得他们的渊源了。因为史书并没有明确给出齐哀公做了什么大恶不赦的事情,只是说是周夷王的老丈人纪侯进了谗言,说了齐哀公的坏话,结果周夷王就勃然大怒,不顾齐国的强大支持,不辨是非,把人家给煮了,还立了齐哀公的弟弟齐胡公继位。

《古本竹书纪年》载: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周本纪》正义和《太平御览》卷八五所引)。《齐世家》说:“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作为周夷王煮了齐哀公的连锁反应,天下诸侯寒了心,齐国内乱,楚国趁机开始争名分。

作为直接受害人的齐国由于国君惨死而怨恨周夷王,虽然周夷王并没有剥夺了姜氏的继承权,并封齐哀公的弟弟齐胡公为新的国君,但是这种不明不白就被人家把国君煮了的事情还是让齐王族接受不了。齐胡公登基伊始就想着怎么避免和哥哥同样的下场,史端看不到他的任何政绩,只是在死前两年短暂的迁了个都,可见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

而这种非嫡长子继承的做法也让齐哀公和齐胡公的弟弟齐献公看到了希望,不同于二哥的担忧,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如何自己也能上位上。齐哀公过世九年后,齐献公袭杀了这个在他看来不过是捡了个馅儿饼的哥哥齐胡公,顺利登顶。

齐国,鲁国,晋国都是老牌周王室的肱骨诸侯国,但是周夷王的一锅水把齐国搅和了,齐国不仅跟周王室产生了嫌隙,还发生了王位之争这样的内乱,同样也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伤了元气。

那个夷王,你真的是因为衰弱,才荒服不朝的吗?


楚国作为周王室的边缘属国,常年处于自生自灭,无人关注,还曾被周王室嫌弃和征伐的状态。他们一直渴望中原的认可,周夷王的败家行为让当时雄心勃勃的楚王熊渠看到了希望。他一方面开疆扩土,发展版图,另一方面又效仿周天子,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王,颇有几分“齐天大圣”的劲头。虽然后来迫于周厉王的压力,取消了他们的王号,但是这一信号却给了后世历任楚王无比的信心,让他们有了逐鹿中原,问鼎周王室,傲世天下的雄心。这一行为也算是撤掉了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头纱,露出了周王室本来的面目,使得各家诸侯也蠢蠢欲动,不再安于现状。

周夷王的衰弱固然有前面几位君王不思进取,吃老本的原因,但是其自身也是问题多多。他不仅不明断是非,擅杀属臣,导致了周王室及支持其的属国动荡,伤了国本;还给了像楚国这样真正有不臣之心的诸侯机会,滋涨了其气焰,放纵了其发展。所谓种什么瓜得什么果,也是怨不得旁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