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焦作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古時被稱為:懷州。又因離洛陽較近,所以焦作歷來被看作是兵家必爭戰略要地。史書記在公元220年,漢獻帝讓位於魏王曹丕後,漢獻帝被奉為了“山陽公”的稱號。因此,山陽也變成了焦作的一個代名詞。並一直延續至今。在現今的焦作市牆北、牆南一帶還有古山陽城的遺址痕跡。

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說到正題 ,焦作方言是隸屬於中原官話區的,而中原官話區又隸屬於北方方言的一個分支,按道理來講焦作方言屬於北方方言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為什麼焦作各縣方言講起來,不是焦作本地人的話,甚至連很多河南人都很難聽得懂。從地理因素來說,由於焦作地區與山西省南部接壤;習俗與山西的習俗相近;從歷史因素來說,由於明代的那次洪洞縣大移民,使得焦作方言中融入了大量的山西南部方言腔調的成分。

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在北方方言系中大多語調並沒有短促的入聲調,但少數北方方言中有入聲調。最為明顯的就當屬焦作地區的方言,尤其是以沁陽地區方言和博愛地區方言為代表的焦作方言入聲調尤為突出。

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有個笑話,就可以說明焦作方言的一些特點。在這段笑話裡,加粗字為正常話,括號內為焦作方言的意思(編者注):一燒包(焦作方言:暴發戶)回到家中,進屋見著他大伯(焦作方言:音掰)。他大伯問他:“多旦(焦作方言:什麼時候)回來的?”他答:“昨晚上。”他大伯抬手給了他一耳光:“(坐)(碗)上,你還坐鍋上哩,到底是多旦?”“夜個黑。”又問:“吃飯了沒有?”他答:“剛吃。”又是一巴掌:“剛吃(鍋),你還剛吃(碗)哩。”燒包搔了搔頭,答道:“將吃罷。”

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這個笑話如果是用普通話來唸,就是一個尋常的日常對話。但是如果用焦作方言來唸,卻能讓人笑破肚皮。在焦作方言中,“昨天”的“昨”音和“坐下”的“坐”音,“過去”的“過”音和“鍋蓋”的“鍋”音,發音基本是相同的。如果是一個不瞭解焦作方言的人,就會鬧出不少笑話來,就像那個“燒包”一樣,莫名其妙地白白捱了他大伯的兩記耳光。

為什麼焦作各縣區方言跟河南話相差那麼多?


焦作歷史悠外,人民勤勞樸實。為焦作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