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马红霞:发现不一样的“四小天鹅”

马红霞、王苑、沈雪寅、谢琴是仪征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的4名抗疫医务人员,于2020年1月28日出征武汉。在紧张的工作中,四名队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也互相逗趣,让沉闷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下面是马红霞的一篇日记。

2020年2月19日,晴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23天,普通而平凡的一天。但对仪征市人民医院“四小天鹅”(自封组合名称)的我们来说有点不同往日。从进病区以来,我们还没有一起在一个班次、一起组团上班过,所以说今天是很特别的一天。

6点整的闹铃过后,我敲响另外三位的门,为保证今天工作精神饱满,我们昨晚每人口服了一片舒乐安定,担心睡过头,我们约好今天相互提醒。匆匆吃些干粮,7点整踏着晨曦出发去医院。路上,我们讨论一些昨天临床总结会议中的问题,想着今天上班怎样做得更好。

每天穿上防护服后,除了写上自己的名字,都会写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比如“武汉加油”“精忠报国”等字样。今天我们难得组合出征,所以在四个人防护服后背分别写上“仪、征、人、医”这四个字,提醒我们来自哪里。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肩负起出征的使命。

「抗疫日记」马红霞:发现不一样的“四小天鹅”

今天,在我眼里,还看到了“四小天鹅”不一样的一面。

王苑,平时性格开朗,是我们的开心果。进入工作状态后,我发现了不一样的她。今天病房里有个老奶奶无法进食,是鼻导管进食,为了大家都能掌握鼻饲的注意事项及每次需要注射的量,她写了一张纸条,夹在小夹板上,让大家能清楚注意事项,因为我们病区是混编病区,医护来自很多不同的科室。她作为护理组的小组长,也和我们一起查房,做好医嘱的执行到位,床旁交班,与病人沟通时,特别与老年人交谈时,她是靠近病人的耳朵,丝毫没有把他们当做特殊病人来对待。

「抗疫日记」马红霞:发现不一样的“四小天鹅”

谢琴,在我眼里是憨厚实在的性格。但今天发现她上班时也可以风风火火,工作丝毫不打折扣。今天她是消杀班,在特殊时期,消杀班的工作重要而且繁重,消杀班责任很大,任务很重,每天都要做好护目镜、面屏及靴子、病房及床单元的消毒,将病毒挡在医务人员身体之外,是院感环节不可缺少、重中之重的环节。

「抗疫日记」马红霞:发现不一样的“四小天鹅”

沈雪寅,是天鹅中的唯一黑天鹅。在我的印象中,男生总是粗心的,但今天沈哥哥打了8个留置针。平时工作中打8个留置针不算什么,但现在穿着防护衣、戴护目镜及2层手套的情况下,真的很不容易,中途还有换水,推针,封管,安慰患者等工作。

「抗疫日记」马红霞:发现不一样的“四小天鹅”

我是马红霞,他们叫我马姐姐。我今天的工作主要是查房,负责治疗及医嘱的调整。今天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病人,肝癌伴多处转移同时合并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很痛苦,双下肢重度浮肿,大量腹水。我知道我们不能治愈他的疾病,就想着怎样减轻他的痛苦。每天都有不同的病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触和冲击,也在提醒着我来此的使命。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所说:偶尔能治愈,经常去安慰,时时去帮助。

「抗疫日记」马红霞:发现不一样的“四小天鹅”

休息时会挂念家里的老人、孩子,心中徒添一些思念,但在面对患者时,这些都会抛之脑后。上班时忙忙碌碌,下班脱下防护服时,我们都浑身湿透,脸上爬满勒痕,但依然可以看到大家乐观的笑容。

踩着温暖的午后阳光,和风日丽。真希望疫情的结束会随着冬天的离去一起散去。

这,就是我们四小天鹅们在武汉的平凡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