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的“成功祕訣”:用過的廣告放在中國都不敢登

很多我們國內讀者對《福布斯》的瞭解和興趣在於它一年一度的財富排行榜,或個人或企業,大家想看看誰又登上了首富的位置,哪家企業在世界五百強中的排名有上升了。

《福布斯》的“成功秘訣”:用過的廣告放在中國都不敢登

現在的排行榜並不少見,各種各樣層出不窮,在多如牛毛的市場研究機構中,人們選擇關注和相信《福布斯》主要是它知名度帶來的權威性。

而任何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都不是與生俱來的,《福布斯》也一樣,實際上,從1917年蘇格蘭人B·C·福布斯創立這一雜誌開始,有大約30年的時間處於默默無聞。

直到企業第二代傳人馬孔接手,才慢慢的進入更多人地視野,他是一個廣告營銷的天才,當然也充滿爭議,因為他策劃的廣告總是非常“嚇人”,放到現在,如果在我們中國,都不敢刊登。

隨便舉幾個例子。

1949年,馬孔提出在《廣告時代》刊登一則兩頁連頁的留白廣告——沒有任何圖片和描述文字,只在第二頁右下角印出一行小字:代理商和顧客的爭執,詳情請看《福布斯雜誌》XX期第28頁。對於這種想法,不僅馬孔的同事們極力反對,就連廣告代理商也不同意讓他刊登,因為大家覺得這樣做很容易引起大眾抗議,畢竟這種大幅留白廣告相對於犧牲了一篇精彩的專題報道或浪費了高額的廣告費用。後來,馬孔花了5倍的廣告價格,強勢執行了自己的想法。

這一廣告帶來的效果極其震撼,讓《福布斯雜誌》當月的訂閱量超過了前一年整年的訂閱量,更重要的,這種做法讓更多人記住了福布斯,而且很難遺忘。

1965年,福布斯在《紐約時報》登陸一則全頁廣告,上面只有一幅畫:一個全身蜷曲,餓得奄奄一息的亞洲人。廣告標題為:嘿,先生!想買一輛裝有全套音響和冷氣設備的全新跑車嗎?

這種重擊人心的強烈對比,挑釁著人們的神經,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下一期文章,福布斯對此又能做出怎麼樣的解釋。

似乎覺得還不夠刺激,三天後,福布斯下一期週刊還沒出來之前,又刊登了一則全頁廣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豬臉,標題只有三個字:“資本豬”——這是當時美國最流行的辱罵資本家的髒話。

這一次,美國人民的情緒全部被激發出來了,人們紛紛預定,結果發現寫的分別是“餵養世界饑民,可為美國賺百億財富”和“屠宰市場應如何應對每況日下的蕭條”。

奇怪的是,儘管有被欺騙的感覺,但讀者並沒有多少反感,反而對《福布斯雜誌》文章的議題大膽和文筆尖銳產生折服。

1966年,福布斯公司在《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同時刊登全頁廣告,圖片內容為在一個企業高級職員的辦公室裡,一個神志不清的精神病患者拿著便盆當菸灰缸,標題是:他正在一家價值9400萬美元的企業裡上班。

這則廣告有極大的風險,因為這樣的諷刺很容易被人們解讀為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和嘲笑,極其敏感。

實際上,它所匹配的文章是慫恿企業管理自由化,敢於嘗試“出軌”的點子。

《福布斯》的“成功秘訣”:用過的廣告放在中國都不敢登

市場擴張前期,一則空白廣告讓人們認識和記住了福布斯的雜誌品牌,而到了市場衝刺階段,採用具有諷刺和挑釁等不舒服感的廣告營銷激起了讀者的訂閱慾望,同時給更多的潛在客戶留下神秘感——以後每當福布斯刊登莫名其妙廣告的時候,人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真正又想說的是什麼。

看起來,這些成功的背後是充滿賭博性的廣告營銷內容,但這並非馬孔心血來潮的肆意妄為,因為在每個階段它都非常完美地切合了品牌該有的需求。而且,他在每次發佈廣告之前,都有相匹配的解釋文章在下一期中刊登,毫無疑問,對於文章思想深度的堅信,才是《福布斯》作為財經雜誌最大的資本。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