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社區防控 那抹耀眼的“志願紅”

志願者,無疑是為市民亮光暖城的一團火。湖北大悟縣婦聯發出防控志願者戰時招募令,激盪人心。

  一種力量在推動我,我該做點什麼。

  “除了‘在家就是作貢獻’外,我還可以去一線。”“只要自我防護措施做得好,就能去一線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家人鼎力支持。

  早已青春不再的我,和住在同一小區的大悟縣政法委幹部顏善紅,於2月18日按照婦聯防控志願分工,從我們所在的陵園路社區增援到建新街社區,志願服務。

  一撥接一撥的志願者到社區後,大悟縣建新街社區黨支部書記付亮明結合網格員的轄區實際情況,逐一佈置任務、安排工作。“書記一直沒有下火線,一個人幹幾個人的事。”在同事眼中,付亮明是不下火線的“鐵人”。雙眼佈滿血絲、聲音沙啞,“鐵人書記”透出剛毅、擔當的氣場,讓志願者感動。

  “我擔任社區網格員才兩個多月,轄區有800多戶,人多事雜,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要把事情做好,讓群眾滿意……”疫情阻擊戰以來,網格員王晶晶成了居民線上、線下呼叫頻次最高的“紅人”。

  “每天忙下來,手機好多信息都來不及回覆,心裡還有些過意不去。”儘管我們志願人員跟進社區防控、防疫宣傳、物資運送、便民服務、代購等方面施以了援手,可是封閉在家中的市民也只能被動地等待服務,這讓網格員王晶晶們、志願者們和所有防控一線人員,根本無法輕鬆下來。

  “我擔任社區網格員才兩個多月,轄區有800多戶,人多事雜,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要把事情做好,讓群眾滿意……”疫情阻擊戰以來,網格員王晶晶成了居民線上、線下呼叫頻次最高的“紅人”。

  “每天忙下來,手機好多信息都來不及回覆,心裡還有些過意不去。”儘管我們志願人員跟進社區防控、防疫宣傳、物資運送、便民服務、代購等方面施以了援手,可是封閉在家中的市民也只能被動地等待服務,這讓網格員王晶晶們、志願者們和所有防控一線人員,根本無法輕鬆下來。

  穿越封鎖的城區、跨越兩個社區,我們結伴來回有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偶爾有個別流竄的居民跳入眼中,顏善紅一路上嚴厲勸阻並要求其自我管控。語氣威嚴,又透著關心。

  疫情防控戰爭,殘酷,沒有硝煙。作為力所能及、不圖任何回報的志願公民,大家每天都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情況,每天也被醫護人員、警察、綜合執法人員、基層社區、鄉村工作人員的付出深深感動著。

  儘管有時面對“呆在家就是作貢獻”的極少居民,對志願人員服務細節的抱怨、不理解、甚至惡語相加時,大家心中儘管委屈,可是隻要回到家裡,家人立即迎上來噴酒精消毒、幫忙換口罩、清洗衣物,端上熱乎可口的飯菜,心中馬上便是一片朗晴。

  都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再平凡的生活,都來之不易。

  2月19日將近中午時分,我巡邏到齒輪箱廠小區背後的解放街巷子裡時,突然發現獨住一室的87歲的張奶奶,跑出室外,兩手哆嗦,神情慌張地指著門口的一排電錶箱告訴我:“屋裡電線和門口電錶箱直冒火花,嚇人,不敢進屋。”

  我連忙檢查發現,門口有兩個電錶箱受損、線路鬆動接觸不良,導致間斷性出現電火花。及時作出安全處理後,我將情況上報給網格員王晶晶,讓她通知電工進一步處理。張奶奶感謝不已,這才放心進屋做午飯。

  遭遇困境,是人,又有誰不害怕呢?

  但有時,或許是經歷過劫後餘生的人,才會真正悟得出平安幸福的真諦。

  我們總要相信,天,很快會亮的。所有人一定都會摘掉口罩,走上街頭,自在呼吸,自由歡笑。

  疫情不除,戰火不熄。

  為化解市民生活困境,各社區每天前來做志願服務的人仍然在增加。

  一抹“志願紅”成為最耀眼的光,也成為抗擊新冠疫情戰線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孝感日報 特約記者 李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