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专家呼吁恢复使用文言文,你们赞同吗?

蓝蓝的森林


那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白搞了?

在少数领域开展还勉强可以,但全面实行,既没必要,也不现实。一百年来,白话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恢复文言的成本可想而知。


袅袅春风2020


纯属放屁中国的专家太坑爹了,文字都应该改革,汉字特别麻烦,比如,锋_风_疯_峰_封_丰,就用一个代替最好,打字的时候特别省时间,古人留下的东西不一定都好,人类在进步,落后的东西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拼音和汉字组合最好,文字就是人类记录事物的工具,用字母一样记录历史。


海阔天空


非常赞同!文言文是最精炼最美的文字。现在人普遍肤浅是有原因的,这个道理用我女儿来做个例子,我女儿从小读论语,道德经,她在学小学语文时,进度很快,用她的话来说,现在的小学课文太简单肤浅,根本学不到任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学识字、白话文用词句型写作的知识而已。没有思想是最可怕,她都不喜欢课文上的文章,她说太浅薄,问答也幼稚。这是一个从小学传统经典文化,然后学小学语文的体验。很多人反对文言文,以为过时了,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经典从来不会过时,之所以是经典就是经得起时代变迁的,孩子学这些高智慧的文章,与圣人为伍,启点自然不同,古人从小就让孩子从论语学起,只读就行,先熟读,这样文章语法的美与做人做事的道理自然潜移默化深入了孩子的心灵,而不是现在幼儿园小学语文课本那些大白话的文章,用我女儿的话说毫无美感,她说孩子的智慧本来就有,学这些苍白的文章把孩子的灵性智慧都学没了!


隐居在都市


与网友分享一段文字,比较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的差别。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句著名的结尾:中文译作:“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仅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用文言文被翻译为:“于是世界为平民的;而釆恺之声,乃将达于渊泉。噫,来,世界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

前者语调平和,富有诗意;后者如何?想毕大家都判断。

文言文必须会读,否则无法学习传统文化无法了解中国的过去。但现代确实不适宜做为主流文化让大家重新适应。文化传承不代表文化复古,学习文言文也不一定必须釆纳、应用。任何历史都是过去式,不可能重新来过,包括文章、文字。


思源73918016


现在我们国家又开始了一阵阵新的国学热,在大力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免又出现有失偏颇的现象,比如有的专家学者呼吁倡导重新回到文言文的时代,这在我看来是极不合理的。

一、文言文文化底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今天社会大多数人张口就来的,文言文主要有以下的特点,就是读起来琅琅上口,并且字数简单,节奏韵律都比白话文更好一些,文雅古朴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一个人会使用文言文的话,显然看见要比白话文更有文化底蕴,如果一个社会用的话,则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确实比较深厚了。

二、白话文简单易懂

白话文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普通话,第一次兴起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仍然记得在建党大业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就是以胡适为代表的和以辜鸿铭为代表的新旧文化之争,胡适在提倡使用白话文的时候,这么说到白话文更为简单:

一个学生说到无能为力这个词不是比白话文更简单吗?胡适回应道三个字干不了。其实说实话,再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是不太赞同胡适这样的说法的,但当时却赢得满堂彩。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白话文简单易懂,大家都可以理解。

三、文化交融之下白话文更易适应时代

我是反对用文言文代替白话文的,首先就是白话话说起来简单便捷,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简单易懂,我国也存在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如果用文言文的话,他可能不甚理解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其次,当今世界是一个整体化的世界,文化交融碰撞融合日新月异,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好多是外来词汇直接意译的,如果使用文言文的话可能会出现语言不通这种情况。在生活的使用上,白话文确实要比文言文简单便捷,所以我是反对文言文替代白话文的。

商品经济时代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回流到文言文的时代,在新的时代之下,我们要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可以吸收文化文。学习文言文,但是不可以再次使用文言文。

<strong>


微光人文


为什么专家一词被人们所厌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是专家一词被滥用,不管什么人,不管其有没有专业知识,都要假借专家之名,行骗人之实。因为他这个专家反正不需要通过审核,也没人去追究没机构去管!二是不少的专家明明术业有专攻,只在某一方面有造诣,偏偏要装出行行都懂且精通的模样,指手画脚,出尽洋相!

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归纳起来,大概三点:1.传递信息。2.记录语言和事件。3.提高思维。

现代文字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比起文言文来,现代文字简单易学得多,能让全体人民迅速掌握,提高整体素质。

就象去目的地,明明有条平路可走,为什么要提倡翻山越岭,走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呢?而且这条山路路程还要长很多!

研究古代的文字,当然要学文言文,但这是专家——真正的专家的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所了解即可。


宋思考


说实话,之乎者也的,挺头疼的!

这一年时间,带孩子诵读了《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庄子》,《易经》,《皇帝内经选》,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每天都想放弃,太难了。

一年以后,终于明白为什么之乎者也,文言文的韵律非常严谨,古代是可以吟唱成歌的!

通过接触,文言文的魅力逐渐展现了出来。

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个字琢磨又琢磨,字字珠玑,穿越千年,依然能够把古人的智慧传递给后人。

以前有人说,最美的字,是文言文,经过接触,真实不虚!


陪菡宝读古典


专家都文人骚客,

用文言文大多数人民听不懂,

就那撮人能明白,

这样显得骚气,另类特殊,

或者高人一等,

其实就因为有这些所谓专家,

吃饱了 屁事没有,

搞个文言文矫情,刷个存在感,

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

就是酒囊饭袋,

寄生虫一般的人群。


龙门飞渔


纯属吃饱了撑的。哗众取宠。开历史的倒车有意思吗?我们抢语文课,《出师表》大概要学一个星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完了还是有同学不懂。中国人学文言文都如此困难,国际化的今天,重新使用文言文,中国与世界不是更脱轨?简洁明了的现代文有何不好?1919鲁迅等人就提倡新文化运动,一百年后居然有人提出把车开回去。这是哪个疙瘩跑出来的专家?难道是小作坊山寨的?哪个专家提倡的,叫他在自己家里恢复文言文,之乎者也自娱自乐,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


贵州文旅


语言学科,口头语和书面语是咱日常使用的。白话文挺好的。

观赏池子的鱼,大多供观赏,吃了有点舍不得。河池里的食用鱼,可赏可吃,多了选择,多好!

咱有时对亲人一急时,“某某”出口,是亲切。如果忽然“某某先生(女士)”亲人估计更多的是惊愕,接着可能惊慌,甚至忐忑……接下来几天,可能茶饭不思心忽戚戚……结果……抑郁了!这其实本不该出现的!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至少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要显得亲切许多!毕竟这是家人们之间的话!难道要先考虑文言文或诗词类,然后仔细斟酌最后正儿八经的表达出来?可要知道,这是“战疫”啊,“兵贵神速”的道理相信都懂!

我觉得这白话文挺好!方便简单实用!虽然俺一直都认为不能忘了传统。虽然俺藏了几句文言文在脑海里没事自己跟自己说。虽然俺一直也信唐诗宋词是巅峰!可日常生活中,我还是觉得白话文就挺好的!

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