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赏析韦庄“梦觉半床斜月”的《清平乐》?

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上片前两句:设想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情景,春天来了,杂花开放,芳草萋萋,而丈夫还踽踽独行在关山的征途上。

下面描摹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和哀怨。柳是春的使者,树吐露着金黄色的丝条,莺是春的歌手,几处黄莺,清早就开始婉转的歌唱了。多么明媚的春光,我却只能满怀惆怅,在深闺里,暗自空老时光。



悔恨轻解罗带,与你结成同心,你却抛家弃子,杳无踪迹。我只有独自斜倚朱栏,思念之情,何其深挚。从早至晚,从晚至夜,恍恍惚惚进入梦乡,然而,春风入窗,奏响鸣琴,与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虽有嗔怨,但对丈夫仍然感情真挚,忠贞。深夜醒来,依然和半床空月做伴,春天的夜晚,只有料峭的春风来访,此情此景,又该是多么凄怆。



结束语:词人韦庄,唐末五代,花间派的著名词人,曾在蜀中做官,开启了温婉清丽的婉约派之风。我最喜欢他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春水涣涣,春雨绵绵,江南美女那霜雪般的皓婉就足让人心醉神迷了。美好的江南是可以让人忘却故乡的。


江湖夜雨92


怎么赏析韦庄“梦觉半床斜月”的《清平乐》?


九曲人生逞诗意

韦庄是晚唐诗人、词人。为什么我这里要把诗人、词人分别列出来呢?因为诗词分流这一特征在韦庄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我们如今称韦庄和温庭筠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后蜀赵崇祚的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可是如果我们囿于学识,认为韦庄就是类似于南唐冯延巳一样的闲相,长于风月艳情词作,就错得远了。韦庄其实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物,他波澜转折的一生毫不逊色于安史之乱中军功封侯的盛唐诗人高适——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作战,但是他在发迹后的政治投资、人生抉择中和高适一样,都是高手的人生鼓点,一踩一个准。而且也都是一大把年纪了,才开始在仕途上有作为。

六十年,在历史上正好一甲子,在笔下是一瞬间的事情。不过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整个人生。对韦庄来说,一甲子,不过都是在为后来辉煌的人生潜伏。出生于唐文宗时期的韦庄,经历了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四个皇帝当政时期。唐文宗由于甘露寺之变,被软禁郁郁而终。唐武宗性情沉毅,雄谋果断,对内打击藩镇、毁佛,对外击败回鹘,加强集权,一手打造了“会昌中兴”,可惜好道服丹,在位仅六年。唐宣宗清除牛李党争,改变佛教政策,勤勉执政,营造了“大中之治”,唐王朝显露出一丝回天的气象。可惜唐懿宗、唐僖宗两个昏君,终于在黄巢起义的动摇下丢失了三百年祖宗基业。

而韦庄,正是跟随着时代的大潮兜兜转转,一直到唐僖宗时期,虚岁六十,才科举及第,任校书郎,在风雨飘摇的王朝中谋到一份差事。不过在中举前他也没闲着,一直在不同的幕府中工作,养家糊口,还在一次落第时期亲历了黄巢攻陷长安的险境。他在追随唐僖宗四处奔逃的过程中,写下了有名的长诗《秦妇吟》,用逃难的女人之口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唐军的无能、叛军的疯狂和老百姓的苦难。他甚至因此诗得名“秦妇吟秀才”,同一时期,韦庄还有大量诗作,反映了他个人际遇和对唐末王朝的痛心和信心。韦庄长于近体诗,清词俪句,情致婉曲,是他诗作的共同风格。

飘摇风雨弃皇朝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这一年韦庄六十六岁,按照我们今天的想法,这就是个蜗居苟活、静待其变的年龄了。但是韦庄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中央,投奔了在几年前去蜀地调停战争时熟识并对他非常欣赏的王建。

韦庄对唐王朝彻底绝望了。

我们知道“诗言志、词调情”,一个人追求一生的梦想终于被现实击碎。言志、谏国都已经没有了意义。就好像一个失去目标的军人,武器还有什么作用?从900年起,韦庄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

而他的花间词也就从这里开始蔓延。

其他文人在诗词分流方面也是划分得很清楚的,比如欧阳修、李清照以及北宋初期的大多数词人,但是并非韦庄这样决绝。他们在言事、表达情怀、讽谏的时候写诗,在宴乐、游乐的时候写词,虽然泾渭分明,但都是同时在进行的。

完全放弃诗,只进行词的创作,并且另成一派,估计也只有韦庄一人了。

我在前面《亡国之君写下一首艳诗》(简称)中提到的王衍,就是韦庄出仕宰相的前蜀开国君主王建的二代。前蜀在王衍手上灭亡,但是丝毫掩盖不了王建从一个流民打拼到西川节度使,然后吞并全蜀的夺目光辉(与东川节度使的战争就是韦庄去调停,并因此互相认识、惺惺相惜)。在907年唐朝正式灭亡(朱温建立梁)后,韦庄力劝王建自立,建立前蜀,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号令、行政、礼乐,维持了蜀地政权安定和老百姓的生活平稳。

七旬开蜀成名相

不要说韦庄是为了成为开国宰相,毕竟他已经七十二岁了。这种案牍劳形真的对他有好处?韦庄的心里还是放着百姓,只不过对唐王朝彻底失望,而把这份心思放到了王建身上。韦庄晚年不再写诗,也严禁子孙提及早年的成名作《秦妇吟》,甚至都不收入自己的诗集《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直到20世纪初始,我们才在敦煌石窟的存本中发现,让这首长诗重见天日。

我们现在能理解韦庄了。其实在900年,他的心已经和对唐王朝的希望一起死了,所以他不愿意再写诗,甚至都不愿意提起以前的和唐王朝有关的事情。就写一些风花雪月的词吧,无关人生、无关政治、无关梦想和未来。

至于劝王建称帝,一是出于安稳民生,可能更大的原因是唐朝既亡,这天下总得有人来称王,与其让那些疯子危害百姓,不如让自己熟悉的、为民着想、有能力的王建也来天下角逐一把。

不过他虽然全力支持前蜀建国,却仍然没有再写过一首诗。在他心中,值得让他写诗的王朝已经陨落。

随意填词花间高

那么,如何赏析韦庄的《清平乐·野花芳草》呢?

上面写那么多,无非是想说明,词牌在晚唐担负不起任何理想和责任,就是思妇、艳曲。词发源于唐初“曲子词”,属于下层官兵、歌妓演唱的上不了台面的小曲,随着中唐文人的使用,词牌逐渐流行,但是有一点一直没改变,宴乐所用。这个现象一直到北宋苏轼的豪放词出现才开始改变。在这之前,词牌就是写离情别怨、闺阁相思的这些题材,不能说低俗,但是也靠边。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一直到五代十国,词牌不仅在题材上狭窄,甚至在体式上一直存在一个限制——歌女代言体。

不管你是皇帝,还是高层文人,你写出词牌来,需得从歌女的心思出发,须得从歌女的角度出发,创作出那些小情调的作品来。这个现象一直到南唐冯延巳、李煜才发生改变,才开始带入作者本身的感情。到北宋才彻底脱离歌女代言的限制,成为词人本身抒发感情的表达载体。

词牌和诗在体式、格调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是第一次诗词分流。

所以,处于晚唐的花间词必然是这两个特征:歌女代言体,小情调。即使词人要反映自身的小情感,也必须要注意由歌女演唱的情境和场合。

我们具体来看这首词: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因为词牌后期格式固定,所以没必要做平仄分析,你不按“清平乐”的平仄填字,就不能叫“清平乐”,这是不用争议的。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这个我们了解就行,大家也可以逐句核对,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主要看内容。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野花和香草,寂寞地生长在关山道旁。起句写的景色,但是并非词主角看到的景色,而是在她想象中的离人——可能是情人,可能是丈夫——在外奔忙时看到的景色。所以才有“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何为“柳吐金丝”?因为是早春,柳枝柳叶还没有一片碧绿,而是黄中透绿。这里写视觉,然后写听觉:“莺语早”。那么这里是想象的景色还是眼前的景色呢?自然是家院景色了,所以才会有下句。我满怀惆怅,在香闺里暗自虚度时光。

作为双调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我现在很后悔啊,解下罗带与你结成同心。为什么呢?因为你外出不归,只剩下我一个人靠着栏杆,思念你。所以要想不相思苦,唯有不喜欢一个人,不爱则无伤害,大概是这意思吧。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但是木已成舟,不能不想,想到难以安睡。窗外和风掠过琴弦,发出的微声把我惊醒了,发现身边空空如也,只有月亮西沉,投射在半边空床上。一片凄凉清冷,不禁让人触景生情。

这首词和温庭筠以及其他花间词的不同在于用字用词,清丽而不浮华,虽然格调上都差不多,也就是描写一个思妇的闺阁之怨,并没有多大、多深远的含义在里面,但是不假雕饰,全用白描,于浅直中见深切,可以看到韦庄词的基本特色。

他的词的特色,首先是“花间词派”的“秀”,但正如王国维所说: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写完之后,发现四个小标题正好是一首七绝:

九曲人生逞诗意,飘摇风雨弃皇朝。

七旬开蜀成名相,随意填词花间高。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韦庄《清平乐·野花芳草》赏析。韦庄是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韦庄的词大多是抒写自己的情感,而这首《清平乐·野花芳草》则是代思妇抒写心曲。这一首是写一个思念丈夫的妇女在闺中的忧伤。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这是思妇想象丈夫在远行的路上,虽有野花芳草,但毕竟寂寞荒凉,形单影只,不堪凄楚。接着写近处的风景:“柳吐金丝莺语早”,这是早春时节,柳枝柳叶还没有一片碧绿,而是黄中透绿,所以词人写“柳吐金丝”,让人眼前一亮,再加上报春的莺语,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给以强烈渲染。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思妇的悠悠愁思:“惆怅香闺暗老。”真让人觉得黯然销魂。“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这里写的是思妇心理活动,文字的表面是思妇悔恨不该和丈夫用罗(锦)带打那个同心结,其实是爱之切,恨之切。所以思妇独自倚着闺阁的朱栏无限深情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深情的思念萦绕在思妇的头脑中,让思妇不能安然入眠,只要有一点轻微的动静,就把思妇从梦中惊醒。“小窗风触鸣琴” ,连声响细微的轻风拂琴鸣都让思妇不能睡稳。思妇被惊醒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 ,一片凄凉清冷,怎不让人触景生情,这也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梦觉半床斜月、”出自唐未韦庄

巜清平乐、野花芳草》

原文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

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

先看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随着国势衰弱沮丧的阴影投射到文人的心中,有的文人再次把目光投向闺情宫怨题材,通过表现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来实现个人心灵上的抚慰。相应作品应运而生。

赏析佳作:写的是思妇伤情怀夫。代指思妇立言,而不同于常见的自我抒发情怀之作。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这是思妇想象丈夫在遥远的地方,虽有野花芳草,但毕竟是寂寞荒凉,形单影孤,不堪凄楚。接着便是近处实景,`柳吐金丝莺语早,'早春时节,柳枝叶还未碧绿成荫,而是黄中透绿,所以柳吐金丝,让人眼前一亮,再加报春的莺语,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给以强烈渲染。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思妇的悠悠愁思。`惆怅香闺暗老。'令人觉得黯然销魂。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这里写的是,思妇的心理活动,表面看似思夫悔恨不该和丈夫用罗丝带打那个同心结,其实正是表达了爱之深,恨之切。所以思妇独自倚阁凭栏无限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让思妇不能安然入睡,只要有一点轻微的动静,就把思妇从梦中惊醒。'小窗风触鸣琴`。思妇惊醒后见到半床斜月,一片凄凉清冷,不禁触景生情,悠然而生。正应了那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守望佳苑胶州湾


“梦觉半床斜月”。通俗易懂:睡梦中醒来,一弯斜月照在半个空床。写一个思念丈夫的妇女在闺中的触景伤怀之情,梦醒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一片凄凉清冷,不禁让人触景生情。这句诗读来令人同情和可怜。

在唐代大量夫妻分居两地:1,社会国力经济高度发展繁荣,战争频繁,南来北往游历谋生的流动人口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大量夫妻分离别居,而闺情词正是以常年与丈夫分离的思妇的离愁别恨为主要内容的。夫妻长期分离不能团聚,便成为一个普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征妇情感的闺情词是唐代长期边塞战争的产物,在闺情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二是商业的发达。唐代疆域辽阔,水陆交通畅达,商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状态。唐代商人为了谋取高利,常年奔波在外,于是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商妇这一新的文学形象。三是求仕宦游的追求。唐代文人对个人前途抱有很大的信心,对参与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因此,许多人走上了漫长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读书、漫游、求仕之路,妻子则独守空闺,忍受相思别离之苦。

现代,作为一个打工者,和许多人一样,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白天为生活而拼命工作,晚上,漫漫长夜,由思深而成梦,梦后而伤情,梦境略去了,梦后也只是用“半床斜月”这一图画来表现对爱人相见的迄求,一句“梦觉半床斜月”有声有色,耐人咀嚼,令人伤感。

朋友,此句赏析完毕,请指教。


王松林


韦庄,字端己,唐宰相韦见素之后,晚唐诗人。早年丧父,家庭贫寒,曾在江南一带飘泊,乾宁元年中进士已年近六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唐亡,王建建立前蜀,他任宰相,有《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皇甫松、韦庄、孙光宪等一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这一十八家除温、孙、皇甫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们词风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

当时,中原战乱频仍之际,西蜀相对安定,所以集中了一批文人。而西蜀统治阶层在相对安定的局面中又弦歌宴饮,过着奢侈淫靡的苟安生活。更适应歌台舞榭的需要的词大量地产生出来了。

韦庄作《清平乐》词: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接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全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描写女人姿色风情。花间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尚里产生的。陆游《花间集跋》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命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

唐诗从南朝宫体中解放出来,取得空前未有的成就,到这时仿佛又回到了南朝宫体的老路上去。花间词人大都步温庭筠后尘,浓艳香软而不能自拔。诸如:云鬟半坠懒重簪,(顾藑《酒泉子》);慢回娇眼笑盈盈,(张泌《浣溪沙》);握手送人归,半托金缕衣。(孙光宪《菩萨蛮》)简直就是南朝宫体诗的翻版。

韦庄与温庭筠齐名。温词浓艳,韦词清艳。周济评韦庄词曰: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见风度。《历代词人考略》曰:韦文靖词,与温方城齐名,熏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集群贤,殆少其匹。


雾都湿气


清平乐,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絲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春天来了,遍布野花芳草,道路上望不到行人。柳树吐出金丝条,黄莺在树上啼叫。我心情愁苦,不知不觉中我就要老了。我后悔在裙带上打了这个和他要好的同心结。我现在只能孤独地凭着红色的栏杆,陷入深深的愁思。半夜睡梦中醒来,斜月的光照在半边床上。风吹着小小的窗户发出就像鸣琴的声音。

一个少女对负心男子的久去不归,杳无音讯。感到孤独寂寞,愁思万端。他望着,盼着,就是盼不来那个人。感叹着自己的青春暗老。尤其是"半边空床,","鸣琴"都是让人产生"成双"和"琴瑟和鸣"之联想的。从而使少女的恐被遗弃的心情刻画得更细腻,更深刻感人。





木山文


《清平乐》全词如下: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这是一首闺怨词,字字写的都是对丈夫的思念。下阙“梦觉半床斜月”更是把思念放到最大化了。意思是梦醒了,看到半床月光,诗人多以月亮寄托思念,韦庄亦如此,夜半梦醒,或惊觉,或悲凉,或喜极……,文中并没交代,这也给读者留了想象的余地,但一定是梦见丈夫了。梦醒的伤感自不必说,偏偏又是月光照进来,偏偏又照着丈夫睡过的那半床,静谧的夜,半床月光……何其孤单。


毒霸一芳441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韦庄的《清平乐》

卫庄和温庭筠同属花间派诗人!以闺妇的心写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全诗如下!野花芳草!寂寞关三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这首诗的意思是:

青草开着野花寂寞的生长在遥远的关山路旁!黄鹂鸟早早地在刚长出鹅黄嫩叶的柳树上聆唱!我独守空房,惆怅的慢慢变老!

我现在是多么的懊悔!当初和他用罗带结成同心!我独自站在栏杆旁深深地想念他!回想夜晚我在睡梦中醒来!看着那弯弯的月光斜斜的照着那半个空床!窗外吹进来的风触动了琴弦,发出了轻轻的鸣响!

诗人于闺中妇女的口道出了世道的心酸艰难!夫妻分散颠簸流离啊!生存不易!独自莫凭栏!凭栏泪难干!表达了自己不满现状!对整个社会深深的忧虑!


善者天佑勇者无敌


床前明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