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運輸機是一架怎樣的運輸機,其研究背景與意義是什麼?

餘庭洋


運-20的誕生,標誌著我國有了自己設計研發的大型運輸機,同時也代表大國形象的提升。通常來說,導彈航母要有,大運也要有。2020年2月13日凌晨,空軍出動運-20、伊爾-76、運-9共3型11架運輸機,分別從烏魯木齊、瀋陽、西寧、天津、張家口、成都、重慶等7地機場起飛,向武漢空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這是我國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

現代戰爭中,後勤物資保障是重中之重,所以運輸機的空中帶來的保障非常重要。運–20運輸機是一種四發大型飛機,運-20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擁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運-20的發動機採用4臺俄製D-30渦扇發動機,外型上與美軍的C-17“環球霸王”相似,比C-17稍微小一些,該機自重110噸,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航程為4300公里,最高時速超過800公里/時。最大載運量為66噸,但是完全能夠容納下99A坦克,04A步兵戰車等,還能運載多輛輕型裝甲車輛。

運-20在貨倉上有了明顯的改變,與伊爾-76相比,加寬、加高了貨倉,能夠運送體積更大的貨物,貨倉長26米,寬4.3米,高4.5米。貨倉的體積都超過伊爾-76,看起來比較短粗,所以有“胖妞”的美稱。

運-20的成功裝備使用,有利於我國空軍的遠程機動能力,戰略投送能力也大大增強。之前的大型運輸機靠進口,主力一直是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運-20的出現,有效彌補了這塊的缺失。大大增強了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使我國空軍有了新的大型特種飛機平臺。一直以來,我們缺乏這些特種保障飛機,裝備了數量很少。就拿大型預警機來說,用伊爾-76運輸機打造的空警2000,受限載機數量,裝備數量很少。其他的預警機的載機採用更小的運輸機,留空時間比較少。運-20的成功出現,必然是大型預警飛機的首選平臺,能夠有較長的留空時間,更好的引導戰鬥機,轟炸機,無人機聯合作戰,這樣以後的數量也能夠滿足需求,預警機將實現100%化。

除了預警機,再就是空中加油機了,我國空中加油機最早是用轟-6轟炸機改裝的轟油-6,載油量比較少,加上自身飛行用,勉強能夠殲-8、殲-10這類加油機,像殲-16和殲-20這類大一點的戰鬥機,根本滿足不了需求,進口的伊爾-78,數量遠遠不夠。所以運-20能改裝空中加油機的話,將會助力中國大型空中加油機的數量,滿足需求,也非常容易實現。當然其他的特種飛機也能夠勝任,前兩個是非常可行的,也是急需要的。

運-20的出現,無疑是有很多方面利好的,增強了空軍大規模的快速部署能力,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在部隊集結,搶先救災,人道主義救援和運輸發揮著重要作用。


雷姐的機械空間


運-20是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第一種200噸級大型多用途軍用運輸機,與C919民用客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一同構成了我國大飛機發展體系,填補了我國在大飛機領域國內研發的空白,標誌著國內航空工業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擺脫了我國軍用大飛機長期依賴國內進口產品的歷史,顯著提升了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建設。


運-20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200噸級軍用大型運輸機之一,在設計上採用了傳統氣動佈局,借鑑了俄製伊爾-76、C-17部分優異設計,在設計中注重強化短跑道起降能力和功能拓展能力。使其具備了在複雜氣象環境下,遂行多樣化長距離投送任務,目前已經開始批量裝備部隊。

運-20採用了上單翼超臨界機翼設計,優化了機艙容積和在載重能力,據悉最大載重66噸,貨艙容量達到320立方米,能夠一次裝載8個國際標準A型集裝箱;能夠運載當前人民解放軍現役的最大99A主戰坦克,這在此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運-20之前,人民空軍的空中投送主力是國產運-8中型戰術運輸機,運載能力低,貨艙尺寸小,僅用於人員、物資以及輕裝甲車輛的運輸,嚴重缺乏遠距離戰略輸送能力。我們通過兩次非戰爭行動來對比一下,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我軍的空中運輸主力是運-8和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在運載能力上的暴露出諸多問題;十年之後在此次抗擊疫情中,空軍先後進行四次緊急運輸任務,出動運-20、運-9和伊爾-76三種型號,僅2月13日的運輸就相當於將一個旅級的人員物資空運至武漢。

這種能力在國際上也沒有幾家能夠做到,在運輸裝備體系完善的同時,整個作戰體系也在優化完善中,三型11架運輸機從全國不同距離的七個機場起飛實現21分鐘內精確落地武漢;這是空中動態指揮、高效控制、精準計算的結果,體現出了超強的空中協同和指揮保障能力。

在運-20之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大飛機荒,手中的大飛機只有從俄羅斯或者其他途徑引進的二手俄製伊爾-76大型軍用運輸機,且在數量少的可憐只有幾十架,根本無法滿足軍隊遠程投送能力建設。關於平臺匱乏的最好例證就是,我國基於伊爾-76改裝了國產第一種大型空中預警機空警-2000,性能雖不錯,但是由於平臺數量制約,我國只改裝了4架之後就告終,隨後用運-9平臺推出了空警-500,併成為空中預警的中堅機型。

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還具有優良的平臺拓展能力,可以基於其平臺改裝我國新一代大型空中預警機,強化空中預警指揮能力;還可改裝空中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特種作戰飛機,彌補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以及性能差距;未來不久,基於運-20開發的一系列特種作戰飛機將出現在人民空軍的裝備序列中,並未我國後續研發大型作戰飛機奠定基礎。

縱觀運-20發展歷程,從最初的綽號“胖妞”到今天的“鯤鵬”,從兩個不同的詞彙中可以看到,運-20正在逐步成長為人民空軍空中運輸的中堅力量,鯤鵬展翅,翱翔天際。


鷹鴿分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明白大型運輸機的重要性。

這裡尚且不談美國,即便是蘇聯也曾經利用大型運輸機獲得過很多軍事上的勝利。

比如著名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中,蘇軍就是利用大型運輸機,閃電運輸部隊,佔領布拉格國際機場,進而佔領全市。

蘇軍入侵阿富汗戰役,也頻繁利用運輸機進行物資運輸和人員調動,從而避免經過恐怖的山路伏擊圈。

當時,中國以美國C141運輸機技術為基礎,使用WS6A發動機,試圖研製運9。

然而,七十年代的中國還具備這種研發能力,最終項目宣佈失敗。

新一代研究計劃,則從1993年正式開始。

1997年,中國空軍正式提出200噸運輸機項目。2001年,西飛開始全面技術論證和準備工作。

到了2004年,儘快裝備大型運輸機已經成為全軍的共識,真的也不能再拖了。

空軍方面認為如果沒有大型運輸機,中國就不可能成為空軍大國,更別說強國。

國內技術力量薄弱,空軍方面終於在2005年宣佈購買38架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

這也是對中國航空從業者一種無聲的指責。

伊爾76是七十年代研發的飛機,但中國購買仍然比較困難,還吃了俄羅斯方面很多虧。

2007年,西飛的方案獲得認可,成為運20的主要研究單位。

然而,研發這種大型運輸機談何容易。

直到5年後的2012年,第一架運20的樣機才正式製造成功。而正式的飛行試驗,則到了2012年底。

美國方面高度關注運20。

早在運20剛剛亮相,還屬於保密階段時,美國就做出自己的判斷:運20應該採用了烏克蘭安70的很多技術,也參考了美國C17運輸機的設計。

更有意思的是,中國的軍迷比美國特工還關心運20。

2012年底運20滑行測試期間,一群爬牆黨就拍到了一些照片,傳到了微博上。

2013年1月26日,運20正式首飛,宣佈研究製造成功。

由此,長達40多年的大型運輸機夢,終於實現了。

運20的代號叫做鯤鵬,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奇大無比的生物,傳說有幾千裡之大。

運20的出現,至少解決了大型運輸機有無的根本性問題。這也是中國航空領域,邁出的堅實一步。


薩沙


運-20屬於兩百噸級重型軍用運輸機,最大載重達66噸,C-17、伊爾-76位列重型軍用運輸機的第二梯隊。運-20誕生的背景主要是我國對於大型運載平臺的渴求。在運-20之前,我軍服役運力最大的是運-9,其載重量僅為20噸級。大型運輸機只能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的20多架伊爾-76,這些都和我國航空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符。一旦有突發事件,我軍甚至只能藉助於民航客機,這在戰時是非常被動的現象。從武漢疫情運-20的出動率我們也能看到其能發揮巨大作用。

運-20的誕生對我國空軍而言具有劃時代意義。它能極大推動我空軍的向戰略空軍轉型;極大提升了我軍的遠程站擼投放能力;能極大增強我軍大規模快速部署能力;增強我空軍的預警和加油能力。而且運-20未來還能經過改裝搭載“中程彈道導彈”,這也成為“空基彈道導彈”的一種方式,美國早在1960年代就將B-52改裝成空基平臺,可以攜帶當量120萬噸的W-59核彈頭。在1970年代,美軍還用C-5A以空投形式發射“民兵”1洲際彈道導彈。

從性能上看,運-20和伊爾-76差不多。前期的運-20搭載四具俄製D-30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20噸,這也代表了我國航空業的最高水平。運-20設計了寬大的貨艙,其氣動佈局也比伊爾-76先進,而且油耗相比伊爾-76能節省1/5。運-20採用常規佈局,T型垂直尾翼,而且還應用了複雜的三縫襟翼設計,可收放式前三點式起落架。

可以說正是運-20的問世,讓我空軍具備常態化遠程戰略輸送的能力,而這一切已經在武漢的疫情中初露崢嶸。


航空之家


運2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大型運輸機,可有運力200噸,日前在軍事上大顯威力,湖北抗疫出動多架次,承接人員物資的運送任務,運20入役還不久,如此實力充分體現中國製造,中國空軍的遠程投送能力,可見,我們真正地走進20時代,相信不久,直20,轟20將和我們見面。


簡慶餘


假設,沒有運-20的情況下,某地發生了事態,急需機械化部隊執行任務,那麼此時你的選擇是:

1. 用鐵路從其他地方成建制運輸,如果距離較遠就大約需要2-4天時間;

2. 用運-9運輸傘降部隊或配備傘兵戰車的機械化空降部隊,但是他們的火力和裝甲不夠;

3. 用伊爾-76運輸重型步兵戰車,伊爾-76載重量可以運載坦克,但是貨艙寬度不夠,而且數量少,能夠隨時調動的只有10架左右。

你怎麼選?

但是如果有運-20,你手頭上可以有能夠直接裝載96、99或15式坦克的運輸機,可以在2小時內運抵中轉機場。而且數量比伊爾-76多不少,可以多批次組織空運。這樣再配合鐵路運輸,同樣2-4天的時間內就可以有更多的機械化部隊快速集結,可以投入的兵力要多很多,並且有的增援部隊可以在第1天就成建制投入戰場。

假設,東非某國發生大規模騷亂與種族清洗,需要從吉布提後勤基地派出直升機分隊執行撤僑或後送任務,而吉布提基地常駐的直升機分隊規模不足,那麼怎麼辦?你的選擇是:

1. 利用別國的資源,但別國不一定非常願意;

2. 從國內船運過去,大約需要2周;

3. 用運-20搭載中型直升機中途經停某地前往,耗時10-15小時。

你選哪個?

相比運-9,運-20大很多;相比伊爾-76,運-20產能有保障。這就是非常重要的意義,他給解放軍快速大範圍機動,插上了可靠的翅膀。


怪蜀黍老囧曾


運20是首款國產大型運輸機,其意義之大不亞於航母。



運輸機最能反映空中投送能力的強弱,戰時,軍用運輸機的投送效率是非常高的,誰的投送效率更高,誰就能搶佔先機。


長期以來,我國都缺乏大型飛機平臺,民航的那些波音、空客很難用於軍事用途,雖然從俄羅斯引進了伊爾76大型運輸機,但是數量有限,剩下的中小型運輸機性能也難以滿足我們的需求,所以研製國產大型運輸機勢在必行。


運20整體性能已經處於同級別飛機的前列,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00-220噸,最大運載重量66噸,航程7800千米。運20可以運送99A主戰坦克、武裝直升機、洲際導彈發射車等重要的主戰裝備,哪怕是滿載情況下,也可以在5個小時內,將兵力、物資運送到4000多公里之外,相同的距離和重型裝備,鐵路需要4天,公路至少8-10天。



除了軍事用途之外,大型運輸機在非戰爭行動中,也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抗震救災、人道主義救援、海外撤離僑胞,還有這段時間支援武漢的空運任務,運輸機的運輸總量雖遠比不上地面和海運,但確實最及時的。


運20是一個很優秀的平臺,不光解決了運輸問題,在它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研發空中加油機、預警機等特種機型,也為今後更大型的國產大飛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止水興波


命題好大,我的回答只能說很片面。僅供參考。

運20是一款大型多用途運輸機。相比中國以前的運8/運9運輸機,運20的運載能力更強,航程更遠。相比更加碩大的戰略運輸機,運20對地面設施的需求更低,維護更方便,造假和維護費用更低,而且使用更靈活。

運20的誕生代表著中國軍隊的全面轉型。

以前中國軍隊屬於本土防禦型軍隊,軍隊在駐紮地補給儲備的物資,空中運輸力量相對需求不高,裝備的中型運輸機常常用於應急運輸,投送力量也很有限。

現代的中國軍隊更具進攻能力,運20的物資投送能力是運8/運9的幾倍,而對地面設施的需求並沒有提高多少。代表著中國軍隊可以更快速的部署,以及更便捷的對外投送能力。

運20不僅僅為中國提供了一種運輸機,他還能改造成良好的預警機平臺,改造成空中加油機平臺甚至空中打擊平臺。當然,現代最緊迫的,還是需要足夠多的運輸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