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酒有什么讲究吗?

天际雪


白酒从诞生之初,便蕴含了大众化的基因,就像葡萄酒之于法国,白酒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每个中国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白酒。

内化于心的认同自然而然便会外化于行,喝酒也就在一代一代日常的耳濡目染中传承下来,或许是因为骨子里的熟悉感,很多人觉得白酒在喝法上也并无特别之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特别讲究之处,难道白酒真的不讲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讲究之处且听我慢慢道来。

古时喝酒多温热,如今热饮冷喝皆相宜。

“小二,烫一壶酒”,常见影视作品中侠客这般呼喊,以及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中,古人将酒温热了喝。而如今大家喝酒却很少见到有人先温一下,这是为何?难道是后人将老祖宗的规矩都给扔了。非也非也。

古代温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酿酒技艺不完善,酒的度数低,相当于现在米酒,温着喝可以把其中甲醇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挥发掉,对身体有好处,口感也好一些;二是古人温酒的场景往往在冬季,以前没有空调、暖气等用来供暖,冬季室内外温差比较大,酒的温度比身体温度会低10度左右,直接饮用并不舒适,温度过低影响食欲也影响气氛,进而影响喝酒的兴致,所以一般喝酒的时候都会加热温一下。

现如今,酿造技艺已十分高超,其风味也是基于常温下直接饮用的场景而调配,口感已经达到平衡、协调,因而没有必要再多加一步温热。不过,高度白酒依然属于刺激性产品,对于体弱人群、老年人以及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冬天直接饮用凉酒容易对肠胃造成损伤,建议稍微温一下再饮用。

白酒醒酒意义何在,要不要醒?

当白酒从瓶中倒出,开始的味道可能香气不足,喝到最后倒是越来越香醇,这是因为白酒中的一些有机物需要和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接触才能持续喷香,这一点也可以用物理中的布朗运动来解释,白酒中的分子从密闭的酒瓶中进入的开放的酒杯中,伴随着温度的改变、氧气的接触,分子运动不断加快,从而持续释放出令人陶醉的香气。所以说,过去冬天烫酒也不只是单纯的让酒加热,而是为了加快分子运动,毕竟温度也是加快分子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烫一烫,醒一醒,酒的口感和香味会使人更加愉悦。醒酒可以让酒入口时口感、气味更优雅舒适。

摇晃的速度、喝酒的频率、手掌的温度,会导致不同的人喝到的同一款酒存在差异化,而如果把酒倒入统一的醒酒壶中,再分别倒入每个人的酒杯时,相较而言口感会更趋于一致。比如大家心中的好酒茅台,瓶盖一打开,浓浓的酱香味,加之53度的酒精度,刚开始喝时,很多人会觉得味道太冲,冲顶感太强,适当的醒酒可以让刺激气味变弱,从而获得更愉悦的感官体验。

是否醒酒,因场合而异,因人而异。个人建议,喝前留几分钟醒一醒,在口感和整个饭局的品质上均会有所提升。

白酒的饮用重视佐酒的菜肴,二者搭配好的话会有1+1>2的效果

白酒的喝法和中国的种种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和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和合”,冷拼热拌炒,砂锅绕火锅,众人围坐,东下一箸,西取两勺,同享共餐,与喝酒的场景不谋而合。

正所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白酒和菜的口感、味道、香气等彼此相互促进、弥补、增强,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类似葡萄酒的“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根据不同风格的白酒,有不同的搭配组合。一般原则是冬热夏凉、荤素搭配。如花生米就是喝酒的日常标配,花生米的香脆不但提升白酒带给吃货们的愉悦感,其香气还可以弥补酒香的些许不足,而白酒的刚烈又化解在了花生米富含油脂的柔情之中。再如有些白酒对味觉的刺激较大,一般的口味很难调动味蕾的状态,就可吃些口味重的食物。

要想酒喝的美,酒礼少不了。

中国的社交方式演变过程中,饮酒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酒局对于增进沟通、提升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很好的催化作用。酒局也是大多人喝酒的主要场景。

一场合格的酒局,参与的每个人分工明确,座位安排十分讲究。一般而言,主陪主导酒局的节奏,副主陪调节酒局的氛围,其他人互相帮衬,一起让请客人与被请人的诉求在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完美的解决,那么一场酒局就是成功的。至于这个酒的喝法,听场上主陪的,人家说怎么喝咱就怎么喝,成年人世界时间宝贵,喝酒是小,合作为大。

(作者张燕,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欧阳千里


喝白酒当然有讲究。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喝白酒的要点也是色香味。主要分为观其色、闻其香、尝其味。

我整理了比较讲究与享受的白酒喝法如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步,倒一杯白酒,将酒杯端至眼前与眉齐平,观看酒体颜色是否微黄透明。并微微倾斜酒杯慢慢转动,看看挂杯是否明显。

第二步,把酒杯端到鼻子下,一开始先自然吸气闭眼感受前香,再深嗅感受酒香的丰富层次。

第三步,用嘴小抿一口,在嘴中细细品味。

第四步,咂舌吞咽,让酒液顺喉咙而下。

第五步,待酒被咽下之后,不要急着张嘴 ,从鼻腔呼气,慢慢回味。

第六步,嗅闻空杯,感受空杯留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