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时下隶书盛行的“棺材体”是倒退还是进步,有何高见?

古董一尊


哈哈!”棺材体”有意思,多么丰富的想像力?

意思是对当今书写隶书结体不端正的讽刺吧?

是的,现代人写隶书的一种流行倾向,他们不遵守传统隶书的端庄方正,而选择了左右高低不平,七长八短,以表现书法的动感,或是现代人对隶书书法审美观念的价值取向吧!

这是正常的,现代人写隶书很忌讳平行线,忌呆板,忌布算子,寻求一种灵动,自然,天真烂漫,是现代人的艺术审美观,是艺术的想像力,隶书艺术的自然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不必大惊小怪,称作“棺材体”很形象,但是这是对新思维方式的不尊重,或是讽刺,现代隶书书写者也不必在意,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任别人去说吧!做自己想做的,任意而为乃正道。





苦庐居士


书法是一种文化艺术,每个人都有写字的权利,每个人写字的笔法都有所不同,喜好和审美观点也不同,有喜欢大篆的,有擅长小篆的,有专攻隶书的,有喜欢正楷的,有喜欢行楷的,有喜欢行书的,有爱好章草的,还有以写没人读懂的狂草为乐的。每个书法种类,都有那些擅长的高手以自己的眼光定义的笔法规则,如果脱离了这些行家里手的规则,照猫画虎,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字形,从而形成每个写字人自己的特点。每种字体,只要有人专心去练,就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别人练什么字不需要经过你的批准,纵使写得不好,法律也管不着。每个人写的字只要自己没把它揉碎了放着就有流出的可能,有的人喜欢自己的字别人收藏,有的人害怕别人收藏自己的字出丑,害怕自己万一不能流芳百世,落得个遗臭万年。我们不能说某某人写得字,因为我不喜欢他就应该从世界上消失,字形字体本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因为区分字形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字义,你管他进步还是倒退,有什么现实意义吗?你看那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笔迹,人们喜欢的,想方设法的使其流传时间长远。不喜欢的也许擦屁股怕弄一腚黑,生火缺引火时,扯过这张纸来引火也算物尽其用了,随着写字人离开世界,就再也看不到那种字体了!

写字是一种爱好和修养,作公职有闲暇来陶冶情操,也算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我这里丝毫没有反对农民和其他非公职人员有练字的爱好,因为写字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小学上学就应该练习的家庭作业,属于文化基础的童子功。只是对文化的追求时间有长有短。而公职人员文人出身的比较多,学历比较高,写字的历史自然也就长了,所不同的是使用什么笔写就不一定了。因此,能坚持写毛笔字的当然多数是有点文化水的人了。人人都有写字的权利,之所以称为文人,除了需要写字水平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素质。会写几笔漂亮的毛笔字充其量算个写字匠,往文人缝里钻,还差点其他的功夫!太平盛世,写得好看了,有人舍得用白鹅来换;遇到灾荒岁月,一张字换不来半碗高粱米!得势时,几个丑字能值千金,失势时,纵使王羲之再世,逃不脱叫化子的宿命。如果大家不信,世上有多少真正的叫化子满大街写着漂亮的字作为乞讨的手段?如果把他们西装革履打扮起来请到大学讲台教授书法课程,恐怕其写字的技术有的会胜过今天许多大学讲台上的书法老师。而又有多少人肯出一顿饭钱来宴请一下叫化子?而写的字不好看还在大学讲台上讲书法的人难道真得比不上会写字的叫花子吗?我看也未必如此。大学的大门不是什么人轻而易举可以进的,尤其那三尺讲台,没两把刷子,你玩不转。纵使登上大学的讲台,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世世代代都能永恒的站在讲台之上?如果后代以书法为业,就怕真正是一朵鲜花世代插在牛粪上,别错打了算盘!

自古以来,中国人科举制度使用毛笔答卷,写毛笔字成为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成为录取的必要条件,才显得那么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那种骨骨拽拽写毛笔字的速度慢效率太低,人们很少普遍练习了,会写毛笔字的才显得稀罕。其实,就那么点小的技术,就像我们用筷子吃饭一样,没多大的本事,就是个习惯。

珍惜生活,扎实农耕,尊重自然,善待他人,睦邻友好,才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万事顺遂!


我为大王来巡山


我认为时下盛行隶书的棺材体是一种创新是进步。我理解的是古人书体不能失传,也就是在这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与社会发展相吻合。比如我们在社会中人穿的衣服西服好人人穿的都是西服,中山服好都穿中山服,如这样看起来成啥了。书法也是如此楷书好,隶书好,不论写啥都是一个体,也显的太单调乏味了。


手机用户55216696356


谢谢!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千百年来,涌现出来很多名家,书法大家前赴后继,如果都一成不变的,很难达到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式,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创新,造就了很多书法新体开拓者,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北宋徽宗的瘦金体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道说这是书法的倒退吗?我觉得肯定不是,时下流行的官材体隶书肯定有他存在的价值,只是喜好问题,谈不上是进步和倒退!





飞农燕舞


书法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浩如烟海。隶书作为书法的一种书体,它承载了从古文字向现代文字的过渡。自西汉以来,隶书成为了当时的官方文字。作为一种文体,在两汉期间就出现了以飘逸灵动为特征的曹全碑等,以厚重,端庄为特征的张迁碑等,还有以隶书中的草书著称的石门颂等。他们都是我国隶书的精华,但是喜欢隶书的人们不可能也不会对它们都是十分喜欢的,有人喜欢飘逸灵动,有人喜欢古朴端庄。这是因为,人们的审美情趣不同,喜欢爱好各异,没有人能够统一出一个人人喜欢的标准。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书法创作中,人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更替,在书法艺术上也在探索创新,这点无可厚非。我认为,只要是符合汉字的特征,不要扭曲了汉字,别出新裁的搞一套不符合汉字要求的所谓创新(如当今被人们称为丑书的一些所谓大家们写出来的没人认识的东西)。都是一种很好的探索,至于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有靠时间和市场去检验了。


王登泰1


棺材体是什么体?没见过!古人用棺材从没写过棺材体。现如今实行火葬,不兴棺材了,又哪冒出什么棺材体了呢?!


三随轩


特点风格各异 没有好坏之分


人和55


被书协所推崇,所以成了展览体。也使得隶书的风格变的单一。风格的随意性和时代快节奏一样,人静不下心来,书风也变的扭曲。


倚籬望雲


隶书的美感不在于字字均衡笔笔一般、古拙、灵动、有变化、关健是不可脱离古帖精魂。何绍基之后无隶书。


陳浩盘


存在的就有其存在的道理,至于好与不好要等待历史的检验,不必纠结,任何书体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现在这个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就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