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緩緩歸


陌上花開緩緩歸


陌上花開緩緩歸

史飛翔

又是一年春草綠。目睹著日益盎然的春意,我不禁想起古詩詞中那些與春天有關的美好詩句。

在我看來,描寫春天的詩句首推清代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這首詩的妙處在於詩人以自然喻人事,在對新雷的期待和春天的歡呼中,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變革的渴望。短短四句,寓理於情、情景交融,讀來耐人尋味。

唐詩中描寫春天景物最多的當屬楊柳。“楊柳依依”、“柳條曼舞”、“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正黃半未勻”、“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與唐詩的清新可人不同,宋詞香軟肥濃,它似乎更喜歡著力營造一種悽悽慘慘慼戚的傷感氛圍。春風春雨喜煞人,春花春草惹人憐。天明曉起,只見一地殘紅、滿目傷感。一園花草才綻笑顏,便忽遭風雨,香消玉殞,零落成泥。紛紛亂落紅如雨。落英繽紛、殘花點點。春天無疑是美麗的,但是春天也極易引發人的傷感。生命中流逝最快的總是那些最美的風景。時下人們因為生活的緊迫,心靈已變得十分粗糙,很難再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那份內心的欣喜和歡愉,等到意識到時,春天已行將離去。

文學史上對春天感受最深刻、描寫最有力的有兩人:一是唐後主李煜,一個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李煜關於春的那些詞,字字含血,句句凝淚,以至於連西哲尼采都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遙夜亭皋閒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雲來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鞦韆,笑裡輕輕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特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一句,那該包含著一種怎樣的命運遭際和人生況味?

至於李清照筆下的春那就更感傷了。“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好事近)“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浣溪沙)“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最著名的還數那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卻通過生活中一個極普通的細節,反映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在所有與春天有關的古詩詞中我最喜歡的是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與那些單純描寫景色的詩句不同,這首詩寫出了人生的失落與傷痛。


史飛翔,陝西乾縣人。文化學者、作家,文藝評論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員、咸陽師範學院兼職教授。寶雞文理學院陝西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陝西省首批重點扶持的一百名青年文學藝術家。陝西省“百優人才”。陝西省“雙百人才”。陝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陝西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陝西省吳宓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散文學會文藝評論委員會主任、西安市高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暢銷書《民國大先生》《追影:真名士自風流》《歷史的面孔》等16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