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90後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非典時,大家保護我們‘90後’;17年後,我們‘90後’要保護大家。”最近,一位抗疫一線“90後”護士的話,在社交媒體被大量轉發。

逆行的背影,剪短的頭髮,一張張被口罩和防護服悶到過敏的臉,在各行各業築起堅強後盾的年輕脊樑……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考,一群群“90後”甚至“00後”挺身而出,每一幕都讓人印象深刻。

長輩眼中的孩子,這次衝在了最前面。

在20多歲的年紀,遭遇了一場硬仗

“你多大了?”“97年的。”“過來害怕不?”“剛來的時候害怕,過來看到這種局面,反而不害怕了。”“為什麼?”“感到身上的使命感更強了。”“來的時候家人擔心嗎?”“來的時候沒告訴他們,但是前幾天我父母知道了,然後我爸我媽給我打電話,那是我第一次見我爸哭,在我面前。”“給家裡人報個平安吧!”“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圈,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對不起……”

這才是90後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最近,與央視記者在病房的一番對話,讓22歲的護士朱海秀上了熱搜。朱海秀,河南嵩縣人,去年7月大學畢業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從事護士工作。大年三十晚上,她隨廣東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是全隊年齡最小的隊員。

這才是90後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武漢漢口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護士朱海秀在核對醫囑。

在馳援日記裡,朱海秀寫到:“每每一閉眼,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個個病人的模樣”,“背後不知有多少家庭在等著我們呢!”每天,她都在換班前提前1小時到醫院,穿好防護設備,開始高強度工作:為病人量體溫、分發藥品、記錄病情、打掃衛生……幾天下來,她的眼圈黑了。父親朱建偉在電視上看到了女兒步履匆匆穿梭於各個病房的身影,他哽咽了:“沒有一天不擔心,但是也為她驕傲!”網友感慨:“這是中國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的那一刻,從醫的意志更加堅定了。”邰明幸,25歲,兩年前進入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幹護士。疫情發生後,他兩次請戰。

1月28日,邰明幸抵達湖北。“下飛機那一刻,看到‘封城’後的武漢,心裡有過惶恐。進入病房後,卻沒再感到害怕。時時在想:怎麼跟醫生做好配合,怎麼給病人做好治療,怎麼讓自己所在的重症醫療小組更有效率地運轉。”邰明幸說。

20多天來,邰明幸一直戰鬥在鄂州二院的隔離病房,主要任務是護理危重症病人。“在25歲的年紀,遭遇了一場硬仗!”邰明幸顯得很淡定,他說眼下各種困難差不多都克服了,也沒去想這場仗還要打多久,只期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能做該做的事情做好!”

他們已經長大,可以扛起責任、擔當家國天下

2月17日,在鄂州二院的隔離病房,邰明幸聽到了主治醫生與患者的對話:“老爺子,您家屬想幫您轉院,您是怎麼考慮的?”“不轉了、不轉了(邊說邊搖頭),有你們照顧,我現在好多了。”那一刻,邰明幸很幸福。

這才是90後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鄂州二院的隔離病房,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邰明幸在幫患者吸痰。

“這是一位70多歲的重症患者。入院後,他一直嘀咕著要轉到條件更好的醫院。當時,他處於絕對臥床階段,抬手說話都會喘大氣,晚上經常因為咳嗽、缺氧醒過來。我們擔心他在轉院過程中病情惡化,就耐心做他的工作。”邰明幸說。

“除了給他治療、幫他減壓,哪怕在半夜,我們也有人給他喂水,關注他的排洩情況。到了白天,再幫他洗臉擦手、喂藥餵飯。”邰明幸說。

“他說最近感覺好多了,睡覺踏實了,食慾上來了,呼吸也不困難了,很感謝你們。這讓我很感動。病人的好轉,讓我們獲得了作為醫務人員的最大回報。”邰明幸說。

和邰明幸一樣兩次請戰,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院30歲的年輕醫師左中印,終於在2月9日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他在馳援日記裡寫到:“與我同行的戰友中,有很多‘90 後’,他們不再是 2003 年非典時期需要精心保護的那群孩子,他們已經長大,可以扛起責任、擔當家國天下。”

這才是90後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武漢雷神山醫院,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院30歲的年輕醫師左中印在詢問患者病情。

左中印見證和參與了遼寧醫療隊從接管雷神山醫院17個病區,到爭分奪秒進行準備,再到全部開放接診的過程。目前,他們收治了660多名患者。左中印他們要做的,可不僅僅是治療。“很多患者年齡偏大,到了隔離病房,有的電話不會打了,有的電視不會用了,有的廁所堵住了,都得幫他們解決。還有一個大娘,自己動不了,就得扶起她來給她餵飯喂藥。”左中印說。

“這些天在武漢,總在不停地被感謝。每次查房,患者都要說謝謝。超市的店員、雷神山醫院周圍施工的工人、武漢的市民,都在感謝你,突然感覺你被這個世界需要了。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左中印說。

很難說未來還會遇到什麼更大的事,但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韓振中,今年27歲,湖北省宜昌市中心醫院ICU護士。1月26日,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ICU的第3天,正在護理重症患者的他,手被劃破出血!

“巡視病房時,我發現一位患者心率下降,眼看就要心臟停搏,立即對他進行床邊搶救。我給他注射了腎上腺素,然後進行20分鐘的心肺復甦,他的心率終於恢復。這時,主治醫生也過來了,我把患者交給他,去護理其他人,忽然發現手套上有血跡,出血的地方手套被劃開了口子。”韓振中說。

“我趕緊離開病房,擠血、消毒、包紮、上報護士長。第二天,我去做了核酸檢測;第五天,做了CT檢查。目前,沒有檢測結果顯示我被感染。”韓振中說。

這才是90後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武漢金銀潭醫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醫院ICU護士韓振中在給患者餵飯。

“這次抗疫,我們戰勝了這麼多困難。很難說未來還會遇到什麼更大的事,但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韓振中說。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說起這句近來廣為流傳的話,左中印糾正道:“不不不!我們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不是孩子了!”

左中印的母親袁革也感慨:“過去在跟前,沒有感覺。沒想到他這次能挺身而出。他說在雷神山,聽患者熟睡的鼾聲,是自己一天中最安寧的時刻;他說以後一定要儘可能多地去理解和心疼患者。成長像是在瞬間發生的事情。既是生理年齡到了,也是社會責任的接力棒傳到了他們手中。”

其實不光在出生入死的病房,在爭分奪秒的工地,在嚴防死守的社區,到處都有“80後”“90後”的身影。父母眼中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好友眼中那個“不靠譜”的玩伴,早已成為守護家人健康、構築生命防線的有力臂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