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防假”是市場上永恆的主題,特別是在紫砂行業尤為突出。所以在選購紫砂壺的過程中,既能享受紫砂文化帶來的樂趣,又能保持頭腦清醒不上當受騙,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小蔣今天就來總結一些經常能夠給壺友們帶來困惑的地方。


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名氣和獲獎證書的誘惑

有的制壺人名頭非常的響亮,世界某某大師,全球某某大師,中國某某大師,實際上這些響亮的稱呼根本不能代表其專業的制壺水平。儘管某人的某款紫砂壺作品確實獲過獎,就算能保證評獎的過程沒有任何貓膩,但很多時候,擺在你眼前的這把壺絕不是獲獎的那把壺。而是一些批量複製的,品質相差甚遠的壺,因此看到此類紫砂作品,千萬要留心。

壺友們應該始終牢記一點,紫砂壺的本質是用來泡茶的,不應僅強調它的藝術性,而忽視了紫砂壺的實用性。而目前大部分壺友的心聲,就是想買一把可放心泡茶,用得順手的實用類紫砂壺。

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紫砂壺的“色誘”

這個話題已經老生常談,原礦泥料製作的紫砂壺,在沒有泡養的情況下顏色絕不會太豔麗和怪異,應是暗淡中略顯溫潤。

一些投機取巧的人,採用手拉或灌漿工藝製作,輕輕鬆鬆一天完成數百個身筒(壺身部分)的製作。再拼接上流水線方式快速製成的壺蓋、壺把、壺嘴,有些甚至採用噴漿處理,在原有的紫砂壺顏色基礎之上,覆蓋各種顏色的漿料,冒充稀有原礦泥料。這樣的“疑似紫砂壺”顏色豔麗,光亮無比,讓很多初學者眼前一亮,覺得這樣的壺就是想象中的“好壺”。

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產量與質量的矛盾

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從製作到燒成工序繁雜,從最初的選料,到製作。需要數十道工序,直到生坯完成,晾乾後進窯數次燒製,如果燒製過程中出現破損和其他的瑕疵,那就等於前功盡棄。

一個正常的熟練制壺師傅,製作中等難度的紫砂作品,一個月也就十把到二十把的產量。夏冬還各有一個月產量要大幅減少,一年能有百餘件作品已屬幸運。更不要說那些對藝術有所追求,習慣挑戰難度的實力派創作型高手,其作品數量更為稀少但也尤為珍貴,其稀缺性令藏家趨之若鶩。對於那些一個月就能拿出同一個老師製作的幾十上百款不同的紫砂壺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來路和製作工藝均值得推敲和論證。

為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通常來說,紫砂壺的產量和壺的品質是成反比的。產量高的壺,品質相對就低,價格也便宜;產量低的壺,品質相對更高,價格也更高。

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建議

新手在選購紫砂壺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泡茶還是為了收藏?如果是為了泡茶,那就要根據自身泡茶的具體要求,從泥料、容量、造型等方面來選擇合適的紫砂壺。如果是為了收藏,除了泥料、造型、做工這幾個方面,這就需要進一步的考察作者的名氣、業內的口碑、作品的存世量等問題。

考慮有無自己非常喜歡的器形,傳統器型比較受歡迎(比如石瓢、西施、仿古等等)。如果有,按圖索驥。如果沒有,那就隨自己的眼光來挑選。初學者,最好以光器作為選購目標。這對你瞭解紫砂泡養的變化很有幫助,也便於平時的清洗和養護。

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不要受半手工和全手工成型工藝的影響,新手入門階段,對於你而言沒有更多的實際意義。只會增加你的煩惱,極容易受到蠱惑,也會影響你的正確判斷。一把壺,放在那裡,或者說隱藏在眾多壺中,能吸引了你的目光,絕不是隻靠一個成型工藝就能決定的,而是靠整體。

如果你選擇了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能有苛刻的要求。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常有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同一批製作十個壺,也不排除有個別的壺會不漏。

紫砂壺入門,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識假”和“防假”?

有名氣或者有水平的制壺老師,技藝通常要高於普通藝人,用料一般不會差的。不會去隨便找一些爛泥料去花大功夫做一把壺的。所以不要再拿著一把做工和泥料都差勁的紫砂壺,拼命地跟別人爭辯,“這就是顧景舟做的壺,你看底款的名字就知道了”。在做好的紫砂壺上蓋一個“顧景舟”印章是很簡單的事情,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上,哪個地方沒有“名家紫砂壺”出售,但這裡面能找出幾個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