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1492年,哥伦布带着87名水手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之后来到大洋彼岸,他的这次航海之行被誉为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新大陆的发现也让哥伦布在历史上名垂青史。

然而哥伦布等人并非以和平使者的身份来到美洲大陆,而是作为殖民统治的急先锋来美洲寻找商机和掠夺财富的,他们的到来对于偏安一隅的美洲印第安人而言不是福祉,而是灾难。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作为外来客的欧洲殖民统治者,从踏上这片土地起,其侵略扩张的本性便尽显无疑,一般说起侵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枪炮和武力,但在对美洲土著的抗衡过程中,欧洲殖民统治者并未动用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他们究竟是如何征踏这4200平方公里之大的美洲大陆的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殖民统治者所使用的软武器,今天就从粮食、病毒、宗教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欧洲列强是如何对美洲印第安人进行征服和驯化的。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01 富余的粮食所催生的先进生产力

到了15世纪,美洲大陆的印第安土著仍然以族群与部落的形式生活,他们组成了狩猎采集社会,主要靠猎捕野兽和采集野生植物为生,这种生活形式存在以下特点。

  • 通过四处流浪来获取食物,需要经常变换营地,居无定所,人口繁衍速度慢。以生育间隔期为例,处在狩猎采集社会的人在部族迁移过程中,如果孩子太小会出现种种限制,成为累赘,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拉大生育孩子的时间间隔,需要将孩子抚养到能行走时才考虑下一个,从而导致狩猎采集部族人口密度小,劳动力非常有限,难以形成规模;
  • 由于四处流浪带着过多的食物也不方便,又不能找个固定的地方贮藏,因此狩猎采集部族难以多出富余的粮食。

没有规模化的社会组织、没有多余的粮食贮藏,致使印第安人将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解决温饱问题上,间接导致了印第安人落后、低下的生产效率。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再看看欧洲,早进入了农业社会,他们能够驯化动物、生产粮食,从而形成大规模人口稠密的定居社会,并建立等级森严的行政组织。

粮食一旦出现富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拥有更多可供消耗的能量,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力的建设

比如,与征服战争关系最直接的便是,剩余粮食储备可以用来养活职业军人。因此,

粮食生产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

粮食储备的充分与否,说明了为什么帝国、钢铁武器在欧洲大陆能早一步发展起来,而还在为三餐四处狩猎的印第安人却一直停滞在原始部落组织,最终造成了两者实力的巨大悬殊。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02 病毒——最致命的武器

在跨大西洋航行之后,许多探险者自身携带着各种病毒、致病菌,也将来自旧世界的传染性疾病引入到美洲大陆。

在征战美洲前,欧洲早已爆发过天花、麻疹、流感、鼠疫等传染性疾病,大部分欧洲人身上已存在抗体,其中不乏有病毒携带者。

而此前印第安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小规模的部落组织中,与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从未接触过这类病菌,体内没有任何可以抵抗这些病毒的抗体,于是在与欧洲人以及黑人奴隶的共同生活、劳作、往来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病菌繁殖场,再加上外来者的驱赶,印第安人逃离到一些土地贫瘠的偏远地区,时常衣不果腹,抵抗力也变得很差,使原本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很快各种奇怪的疾病便在印第安族群部落中蔓延开来。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其中最严重的的要数1520年爆发的天花病毒,一个携带天花病毒的西班牙属地的奴隶在墨西哥登陆,致使当地土著陆续被感染,随后天花病毒就像草原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导致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曾有人还在1785年就东部科曼奇人报告中提到:“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死亡,这导致他们的部落完全毁灭。”

1699年一位德国传教士回忆道当时的惨状:“印第安人极易死亡,仅仅是一位西班牙人的观望和气味就促使他们命丧九泉。”或许这个传教士的说法掺有夸张的成分,但他确实道出了印第安人与欧洲人接触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事实。

传染病成为了殖民扩张的最大帮凶,因传染病惨死的印第安人数量远比死在欧洲人枪炮和刀剑下的要多,这场美洲土著所遭遇的病毒浩劫,使得欧洲统治者取得绝对优势。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03 宗教的渗透以及思想的驯化

传染病给印第安人造成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人口的锐减,它还成为影响着印第安人精神世界的信仰。

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疾病的毁灭性的影响不能仅仅从数量上的损失来考量,流行病在他们身后留下了社会和经济上的混乱,导致不可估量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疫病杀手撕裂了由紧密的亲戚关系网络联结和相互作用而成的印第安社会组织,扰乱了由来已久的狩猎、捕鱼、农耕的生产方式,阻碍了传统的社交聚会、仪式活动,消磨了他们对传统生活的信心”。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在面对疾病时有根据自己经验所得的治疗方法和巫医法术,面对外来的新疾病,这些对付当地病症的药物和法术不再奏效,于是产生了自我怀疑。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相比之下,欧洲人更擅长传染疾病的医治,而且很多欧洲人在此之前已经获得了抵抗力,这些现象在印第安人眼里是超自然的存在,他们笃信宗教信仰与生老病死有着必然的联系,于是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和心理状态随着瘟疫的爆发慢慢发生了变化。

面对疾病时的无能为力,让印第安人丧失了对生活的意志和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开始愿意接受欧洲人所推崇的宗教,欧洲殖民者也积极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宣扬基督教,自称是“太阳之子”,以赢得印第安人的敬畏,臣服于自己的管辖,这是欧洲人对印第安人思想渗透的第一步。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殖民者试图用各种方法把“野蛮”的印第安人“基督教化”,又在对印第安人的教学上采取了强制同化的教育政策。

小说《皮草女王之吻》里提到,19世纪中后期,殖民者开始认为印第安人野蛮低级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是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于是,为了“驯服”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同化教育,其中寄宿制学校就是一个典型体现。印第安儿童杰里迈亚和加布里埃尔便是在就读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逐渐淡忘了本族的语言、习俗和信仰,被灌输基督教教义和价值观,成功被“白人化”。

宗教认同是身份认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失去自我身份认同感的印第安人,不知不觉中成了任他人操控的木偶。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结语:自欧洲殖民统治者踏入美洲大陆起,印第安人便是他们注定要长期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个外来入侵者,让自己名正言顺地在这片土地开疆拓土、获得长足发展,这是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

富余的粮食让欧洲人有精力去提升整体战斗实力,携带的病毒成为战胜印第安人的致命武器,宗教文化的渗透意图让印第安人脱离本土文化并融入主流社会,三大武器的共同作用,迫使印第安人一步步走上被驯化之路。

我们所学到的历史教材总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美洲新世界被发现的伟大壮举,歌颂人类如何给美洲人民带来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可历史总是为胜利者所撰写,我们又何曾认真聆听失败者无力的呐喊呢?我们所讴歌的伟大,正是无数印第安人遭受过的苦难。


「粮食、宗教、病毒」欧洲征战美洲大陆的三大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