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般篡位的帝王名聲不好,但是像趙匡胤這樣白嫖老闆江山的卻一片好評?

Alen-阿路


趙匡胤之所以能從人家孤兒寡母手中奪權自立,建立宋朝,並在歷史上留下頗好的名聲,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其一趙匡胤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局面,中原地區得到了重新統一。後周柴世宗去世後,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當時五代十國局面還遠未統一,周邊強敵環伺。讓一個小孩子來完成統一大業,那是會很艱難的。更何況臣強君弱,國勢不穩,後周很可能不是被強敵所滅,就是被內部權臣所代。因為走馬燈似的五代十國正是在以這樣的方式不斷變換的。果不其然,內部的趙匡胤就抓住了這個時機,來了個黃袍加身。趙匡胤篡位奪權,保持了後周的繼續強大,適應了人民渴望統一的要求。其二趙匡胤解決了自唐中期以來最難解決的大難題,那就是藩鎮割據。唐中期之所以衰敗,之所以出現五代十國局面,都是因為武將持權,擁兵自重,君弱臣強,朝廷奈何不得。趙匡胤上位後,杯酒釋兵權,把武將權力奪去,收歸中央,又重用文臣,以文抑武,讓文官出任地方最高長官,設禁軍和廂軍,禁軍直接歸中央,廂軍歸地方,以文官為主。這樣就避免了武將擁兵自重奪權的可能性,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延續。其三趙匡胤篡位後,善待後周皇室和功臣。趙匡胤對柴世宗皇室很是優待,讓他們享有特權,給予優待,妥善安置,沒有發生斬盡殺絕前朝皇室子孫的事情,趙匡胤也不失一代仁君了。趙匡胤還厚待功臣名將,對奪去兵權的大將,都給予高官厚祿,大加賞賜,讓他們多置良田美宅,安享富貴,沒有做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絕情事情。其四趙匡胤優待文人。今天我們都知道,宋朝是個文臣掌權的朝代,文人具有很高的地位。趙匡胤還留下了善待文臣,允其諫言,不殺文臣的遺言。要想留下好名聲,那就不能得罪文人。秦始皇焚書坑儒,留下千載暴君罵名,漢武帝窮兵黷武,疲極民力,史學家司馬遷對他多有撻伐。趙匡胤卻很重視文人,給他們官,給他們權,又立下不準殺害文臣的遺言,這讓文人是多麼的揚眉吐氣,文人當然對他要大加稱頌了。其五趙匡胤胸懷大度,寬刑薄賦,發展經濟,讓北宋成了以前朝代中最富庶的朝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達,文化繁榮。歷史上有名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就佔了六人。此外趙匡胤還優待被他俘虜的諸侯國王,很好地安置他們,優待他們。

趙匡胤適應時代的要求,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弊端,優待功臣降臣,重用文臣做官,發展經濟,繁榮文化,使中國成了當時最發達最富庶的國家。雖然他留下了重文抑武的缺陷,但瑕不掩瑜,他出色的文治武功,依然讓後人將他列入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列。


sunjin72976689


你好,我是涼夜寒塘,歷史愛好者,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

涼夜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趙匡胤心懷仁慈,沒有濫殺無辜。

我們先來看下歷史背景。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後周小皇帝——周恭帝柴宗訓即位。這個小皇帝剛剛即位,契丹就舉大軍來犯,當時後周的宰相和朝中大臣經過商討決定派趙匡胤前去平亂。奈何,契丹來犯的消息是趙匡胤自己編出來的,後來在陳橋這個地方趙匡胤和部下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趙匡胤順順當當做了皇帝。

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回到後周皇宮並沒有像其他篡位的人一樣濫殺前朝無辜,他使用了懷榮的手段逼迫周恭帝讓位給他。除此之外,對於其他的皇室中人,只要順從便一律優待。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封柴宗訓為鄭王,賜丹書鐵券,可免一死。同時立下一塊誓碑,並且親自下旨意:以後每個即位的大宋皇帝,在祭祀的時候都要向這塊誓碑下跪,並誦讀碑上誓言“不得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謀逆大罪,也不可株連全族,只可牢中賜死,不可殺戮於市。不尊此訓者,吾必不佑之。”

從這塊碑刻的內容可以看出趙匡胤滿心的愧疚感和一顆仁慈的心。有這塊碑在,柴氏一族基本代代無憂。將心比心,柴氏後代對於趙匡胤的做法自然感恩戴德。碑文中還有另一個內容,就是不殺士大夫,這相當於直接提升了文人的地位,朝廷之上的言官自然沒有怨言,而且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柴氏還是趙匡胤做皇帝,其實都差不多,何況趙匡胤給的待遇還很優厚。

歷史證明,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的確很不錯,百姓生活美滿,國家經濟文化繁榮昌盛。

舉個反面例子來襯托一下趙匡胤。

三國後期曹魏政權被司馬家族篡奪,曹氏一族深受迫害,連少年天子都未能倖免。而且司馬氏掌權之後,飛揚跋扈、殘暴不仁,國家混亂不止,民不聊生。

比起司馬氏這種篡位的,趙匡胤真的是很不錯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歡迎留言,更多精彩,關注@涼夜寒塘以上圖片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涼夜寒塘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時,趙匡胤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

如果想更全面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需多角度去了解趙匡胤本人和他的”發家史”。

趙匡胤的家世

趙匡胤的父親只是唐朝末期的一個小官吏,後來軍閥割據,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戰亂不斷,朝代更替頻繁,但趙匡胤的父親總能憑藉自己的一套辦法混個一官半職,可是微薄的收入已經承擔不起整個家庭的開支。被逼無奈下,當時已經20歲出頭的趙匡胤只有外出打工,自謀生路。所以說,趙匡胤從小的成長環境可以說是窮困潦倒。

一個幾乎草根出生的貧困小夥子,在軍閥割據的亂世,經過自己的努力,竟能一步步成長為一國之君,你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這樣的歷程,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少之又少的存在。

在外出打工時,先是投靠他父親的舊友,但因為被其子嫉恨他的優秀而選擇離開。後來輾轉又回到開封。不願在家吃白食的他,決定再次出去闖一片天地。因此可以說他是一名羞於做啃老族的有志青年。

金麟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雲便化龍

當時,朝廷發生了一個鉅變,正好機緣巧合給了趙匡胤一個參軍從戎的機會。

那時契丹因為內部產生了分裂,自顧不暇,因而放棄了中原。這時位高權重的劉知遠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中原,建立後漢並稱帝漢高祖。不幸的是,在位一年就崩了,其18歲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後面發生的事完全出自這個年輕的皇帝身上。

當時大將郭威手握重兵,奉命前往清剿叛軍。趙匡胤就趁此機會加入郭威的隊伍一同前往。成功剿滅叛軍的郭威一時風光無二,卻遭到了劉承祐的嫉恨,懼怕手握重兵的他像其他叛軍一樣謀反,於是起了殺心。得知消息的郭威被逼無奈,為了活命只有造反。最終在萬人簇擁下登基稱帝,史稱後周。

而年輕有為的趙匡胤在清剿叛軍的過程中,立了戰功也被升職為保衛皇宮的禁軍東西班行首。可這個職務並沒有繼續高升的空間,權衡利弊之下,他投靠了郭威的義子柴榮麾下。後來柴榮繼承了皇位,是為周世宗,這也是一位胸懷大志的皇帝。在跟隨柴榮完成統一大業的過程中,趙匡胤充分發揮了他天才般的軍事才能,打了幾場以少勝多的硬仗,立下赫赫戰功,因此一路平步青雲,被封為匡國軍節度使,拜殿前都指揮使。

但還未實現統一大業的夢想,柴榮就去世了,他年僅七歲的兒子繼位。新皇帝年幼無知,只能由符太后輔政。一日突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入侵國土的事,毫無主政經驗的符太后慌了手腳,最後由丞相權衡委派趙匡胤帶兵平叛。

其實在柴榮駕崩之後,趙匡胤就已經為今後篡位埋下了伏筆。當時的社會環境戰亂頻繁,朝局不穩,無論誰只要手握雄厚的力量都有機會稱王稱霸,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趙匡胤雄才大略,有勇有謀,又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豈能屈尊於人下?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他藉此平叛入侵之機,巧言得到了軍隊的最高指揮權,率領大軍出了開封城。但趙匡胤沒有直接開往前線,而是來到了不遠處的陳橋驛,按照既定計劃由趙匡胤親信們共同演繹了一場精彩的“黃袍加身”戲碼。

戲精上身的他們果然贏得了其他人的信任,然後帶著軍隊殺了個回馬槍,返回開封。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趙匡胤贏得後人讚賞的重要原因之一,”匡胤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

在接管整個開封城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以往改朝換代會出現的燒殺搶掠事件,可以說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開封城,這是和其他篡位謀權事件的最大的差別。

寫在最後

在上面提到的郭威入駐開封城時,因為被劉承佑殺了全家,被仇恨激怒失去了理智的郭威,就下令攻陷開封城可以隨意搶掠十天。這十天造成官吏百姓死傷無數。這和趙匡胤的“不殺命令”形成了鮮明對比,是以趙匡胤也得到了後周各地官民的極大擁護。

一個熱愛歷史、喜歡以史為鑑的江湖小生(一杯枸杞走天下),歡迎大家評論、轉發、點贊!


一杯枸杞走天下


篡位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很多次,漢朝有王莽唐朝有唐太宗。之所以篡位之後的名聲不一樣,這是和他們當皇帝后的治理能力息息相關了。王莽新政搞得國家分崩離析自然是罵聲不斷,而唐太宗和宋太祖卻因將國家治理的有聲有色而最終收穫了好評和人心。

陳橋兵變雖是政變但沒有變成屠殺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面對如此不穩定的政局,趙匡胤決定接手後周的軍政大權。公元960年趙匡胤帶兵北上抵禦遼軍,大軍抵達陳橋驛後在太宗趙光義和宰相趙普的煽動下,士兵發動了政變擁立趙匡胤繼位稱帝。

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後,對於後周的宗室和後宮給予了保全,對後周的大臣們也沒有隨意殺戮。陳橋兵變讓趙匡胤兵不血刃沒有流血就建立了新王朝也算是一個奇蹟,此後宋太祖還用杯酒釋兵權的溫和手段解除了開國功臣們的兵權也是一種偉大的創舉。

勵精圖治建立起大一統的新王朝

宋太祖繼位後製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對南方的割據勢力南唐、後蜀、南漢展開了大統一之戰。北宋先出兵四川的後蜀,後蜀想依託川內的有利地形節節抵抗,宋軍分兩路突襲成都逼迫後蜀孟昶投降。

公元969年北宋發起了滅南漢之戰,僅僅用時兩年北宋就攻破了南漢軍佔領了廣東,南漢滅亡。緊接著在公元974年北宋發起了滅南唐之戰,此時的南唐已經非宋軍對手僅僅堅持了一年就被宋軍擊潰,南唐後主李煜投降,北宋順利的統一了南方。

燭影斧聲宋太祖離奇去世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公元976年基本實現統一的大宋朝正值蒸蒸日上之時,宋太祖趙匡胤卻離奇的去世了,享年只有五十歲。更沒想到的是繼位的竟然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歷史上稱這個離奇的事件為燭影斧聲。

縱觀宋太祖一生為了國家統一可謂是耗盡了畢生的心血,相比較這次兵變他給國家帶來的貢獻和變化還是非常大的,為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證明了宋朝的強大,雖然外戰有點虛但宋朝的工商業和造船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對於老百姓而言國家富強生活安定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說誰當皇帝這並不是那麼重要。


秋雨魯北說歷史


引言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是通過篡位獲取皇位,其中就包括隋文帝和趙匡胤。這兩位皇帝在史料記載中的評價都很高,其中最終的就是結束紛爭的局面,這樣很容易理解老百姓想過的就是安穩的日子,在趙匡胤稱帝之後也基本完成大一統建立宋朝。我是夏目愛看書,很高興為你解答。

戰亂紛爭不斷,百姓渴望和平

1.社會背景——禮樂崩壞

從朱溫滅唐到陳橋兵變的五十三年內是中原最混亂的時候,史稱五代十國。在這段時間內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受到嚴重打擊,譬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思想逐漸被亂世的“叢林法則”所取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戰爭中受到最大傷害的往往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常年的戰亂導致生產懈怠,人口銳減,當時整個中華文明都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

後周雖然是一代英主,但是年僅三十九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主少國疑的時候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也正如題主所說趙匡胤竊取了柴氏的政權,但是從實際意義上面來說趙匡胤確實維持住了政局的穩定,畢竟當時的後周恭帝才年僅七歲,在當時禮樂崩壞的時候完全就是砧板上的一塊肉。結合當時的情況而言,秩序不穩定主少國疑,導致我們對於趙匡胤的篡位顯得有些大度,同時就當是而言,武將篡位是在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
2.先南後北,先易後難

宋太祖趙匡胤在趙普的建議下,確定了先消滅南方割據勢力,再消滅北漢的統一戰爭戰略,也就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為什麼說南易北難呢,當時的北漢雖然表面上領土較少,但是奈何靠著契丹人在柴世宗的時候互有來回,所以一時之間也不可能分出勝負。相比而言南方的勢力雖然有錢,但是軍事實力還是比較不堪的,在柴世宗的時候多次南征戰佔了很大得便宜,有便宜怎麼能不佔呢,於是趙匡胤開始南征。

宋朝積極備戰的時候,武平軍節度使病逝部將造反,年僅十一歲的孩子請求宋朝出兵支援,於是宋朝決定採用“假道滅虢”的策略,藉此機會直接平定湖南。在乾德二年太祖採用分進合擊的戰略滅後蜀,並且一鼓作氣將南漢攻滅。在戰爭的最後階段就是將南唐攻破,其實南唐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還是很厲害的,但是南唐後主李煜真的就只是醉心藝術,不管朝政。

3.統一王朝建立的意義

太祖皇帝花費十八年的時間終於實現了大部分地區的統一,這對於整個國家經濟文化發展,以及軍事戰爭方面都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也是趙匡胤雖然是篡位當的皇帝卻備受好評的主要原因原因。

  • 政權的統一結束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長期的混戰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急速下降,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宋朝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實際上使得國內的環境趨於和平,促進了生產發展,老百姓重新過上和平的生活,也為之後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 在政權統一戰爭中趙匡胤的戰略戰術技藝頗為精湛,背後是的軍隊所利用。正確分析當時的敵我態勢 ,採用逐個擊破的戰爭方式,對於現在軍事戰爭也是有極大的影響,比如說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靈活應變也深受這場戰爭的影響。

  • 政權的統一也就意味著文化的統一。宋朝的建立很好的保護中了中華文化,之後的程朱理學使得儒學文化得到進一步的昇華,大一統才能中華文化得以延續,重拾仁義禮智信,文化的不斷代對於民族的影響是巨大的。

太祖皇帝外聖內王也是其頗受稱讚的重要原因

不論是對待前朝遺孤,開國武將還是文官太祖皇帝都表現出充滿著仁愛之心。在跟隨柴世宗的時候,宋太祖就表現的忠興不二,不被金錢所迷惑,是一位外聖內王之人。

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間於世宗,遣使遺太祖書,饋白金三千兩,太祖悉輸之內府,間乃不行。五年,改忠武軍節度使。 《宋史.太祖本紀》

1.前朝遺孤

之前篡位的歷朝歷代皇帝都對遺孤殺之而後快,但是宋太祖陳橋兵變奪取政權之後,可以說最仁慈的態度去對待柴氏,一部分可能是趙匡胤本身為了自己的身後名,還有一部分就是太祖皇帝雖然是個武將手但不釋卷,本質上還是受中國傳統儒家薰陶的皇帝,崇尚仁義治天下,宋太祖的這種溫情也貫穿了這個宋朝事情。

宋太祖曾在石碑上面寫下遺訓,歷代皇帝都必須要百度這份遺訓,其中就包括:“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所以說柴氏雖然失去了皇位,但是和宋朝皇室一榮俱榮,可以說趙匡胤對於柴氏這樣的前朝遺孤已經做得足夠好,這也是趙匡胤深受喜歡的一個重要原因。

2.開國武將

相較於其他的朝代而言,宋朝並沒有出現屠戮開國功臣的情況。宋太宗採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在奪走了這些將軍的軍權的時候,又給予他們高官厚祿,這可以一說是君臣最好的關係了。通過杯酒釋兵權不但解決了在唐朝中後期一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同時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為之後消滅南方諸多政權打下來堅石的基礎。杯酒釋兵權也就是史上奪兵權最溫和的手段,既成權利君臣之義,也成為一段佳話。

3.對待文臣

宋朝是縱觀歷史上文人地位最高的朝代沒有之一,宋朝的刑不上大夫也比傳成一段佳話。在祖訓中明確有提到:“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宋朝的皇帝也都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在新舊黨派之爭,還是政局動盪導致的人員調動,都沒有出現過失勢官員被殺一說。這也就導致在整個宋朝文化發展繁榮,較唐朝而言唐宋八大家宋朝可以佔據五個,宋代的詞人數不勝數。

總結:

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明太祖實錄

借明太祖之言,宋太祖趙匡胤確實有君之賢德,同時又兼備一代明君的文治武功。宋朝的建立雖然是篡位後周,但是在整個歷史進程上面確實推動的社會的發展,使得中華民族再次迴歸統一,也使得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百姓修生養息,皇帝與民更始。以仁愛之名治天下,這樣的皇帝難道不值得好評嗎?


夏目愛看書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趙匡胤能與前三位相提並論,首先自然是因為他終結了安史之亂以來200年的藩鎮割據局面,扼殺了五代十國頻繁政權更迭的惡性循環,使中原王朝再度迴歸統一與安定。

上面這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筆者不再贅述,在此聊聊背後的文化與社會結構原因。

篡權必定是為人不齒的行為嗎?儒家說:不一定

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篡權者之所以被人攻擊,是因為他們違背了儒家的“三綱五常”理論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而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

而三綱中,“君為臣綱”被視為維護封建社會穩定的基礎,臣子要無條件的對君主盡心竭力,全心全意,即絕對忠誠。如果篡權奪位,那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誅九族都算客氣的。

但是,儒家思想中對於君臣關係還有另一種解讀。孟子認為:“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士人沒有罪而被殺害,民眾無罪而被誅殺,說明君主是不合格的,民眾可以拋棄他;“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如果君主有大錯,並且經過反覆勸告之後執迷不悟的,可以把他廢掉,即“易位”。

因此,在中國封建歷史上令人目不暇接的王朝更迭過程中,如果一個朝代將要滅亡,史書中一定會有數不勝數的“天現異象”的記錄,比如太白星經天、彗星出現、天狗食日以及各種洪水、山崩等災害。如此種種,都是為了證明前任政權已經天怒人怨,被時代所拋棄,所以其被取代是活該。

在這種邏輯下,臣子以下犯上,也就不那麼令人反感了,甚至還成了一種正義之舉。而“篡權”到底是惡是善,則要看改朝換代後各階層是不是過得更好。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裡雖說各階層,但主要是士大夫階級,因為識字的是他們,撰寫歷史的更是他們。而趙匡胤在收買士大夫這方面就表現得太好了。

宋朝是趙氏與士大夫共享利益的封建王朝,自然備受文人所推崇

趙匡胤兄弟之所以能終結藩鎮割據,要從宋朝之前的狀況說起。

五代十國時期,梁唐晉漢周,朱溫身為唐朝的藩鎮節度使,廢唐自立;後唐則是出自河東節度使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滅後梁後建立;而後晉石敬瑭,則是後唐的藩鎮;後漢劉知遠,又是石家手下的大將;而後周郭威也未能免俗。一句話概括:拳頭大的就可以當皇帝。

趙匡胤身為柴榮的託孤重臣,也是憑藉武力上位,對武將掌權的負面作用有著刻骨銘心的領悟;而他偏偏是一個有想法的聰明人,所以當上皇帝后立馬“杯酒釋兵權”,解決了燃眉之急;其後又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把武將作亂的土壤徹底剷除:

首先重內輕外,把武裝力量的大頭放在京城周邊,外圍則放一些小股軍隊或者類似於安保隊的弱勢兵力;

最重要的:重文輕武。這裡的套路就多了,比如大幅提高科舉錄取人數、允許文官世襲、“誓不殺士大夫”的家訓、文人管理武人統兵。同時設立大量冗官虛職安頓士人、無視土地兼併等等,培育了一大批以文掌握國家核心資源的士大夫集團。至於軍人,則變成了臉上刺字、被人輕視的武夫。

這種組合拳之下,社會精英紛紛棄武從文,兩宋的經濟文化科技空前繁榮,而趙氏對政權的掌控也隨之空前穩定。但與之相隨的,是社會底層的苦不堪言,是400多次的大小農民起義,以及被外族一再羞辱的窘境。

如果說安史之亂前的唐朝是文武並重、安史之亂後以及五代時期是武人的天堂,那麼兩宋則是文人的夢想時代,所以趙匡胤“篡權”的舉動這還是個事嗎?文人們忍住沒唱讚歌就不錯了。


正史漫談


為什麼一般篡位的帝王名聲不好,但是像趙匡胤這樣白嫖老闆江山的卻一片好評?

我是臨石觀海,我來回答

篡位,簡單的說就是古代臣子通過非常規手段奪得皇位,其中往往伴隨著血腥,屠戮,因此歷代篡位者鮮有好評,都揹負著罵名。但宋朝開國之君趙匡胤篡位卻是以好評居多,這是為何呢,答案是趙匡胤篡位的過程仁慈“被動”,收回兵權手法溫柔,加上其文武全才,並終結了亂世,故而贏得一片好評。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趙匡胤能取得好評的幾個要點。

史上最仁慈的篡位

後周雄主柴榮因病英年早逝,年幼的柴宗訓繼位,而孤兒寡母的搭配顯然駕馭不了龐大的帝國。

於是身為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藉著出兵的由頭,在離京城40裡地的陳橋驛“被”部下強行黃袍加身,於是很無奈的發動了兵變。

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宋史》

之後一切都水到渠成,趙匡胤返京奪位。而趙匡胤告誡部下保護好太后和少帝,不得驚擾百官和百姓,而由於前期規劃到位,京城內遍佈內應,趙匡胤基本上沒有碰到像樣的抵抗,而唯一的流血事件,就是韓通負隅頑抗被王彥升所殺,而王彥升被趙匡胤點名批評。

而即位後,將孤兒寡母遷往房州,封柴宗訓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

從趙匡胤的兵變過程來看,對比其他朝代的權臣篡位確實相當仁慈,避免了大規模的血腥事件的發生,據說在兵變當天,城中店鋪照常營業,殊不知已經變天,可謂篡位過程潤物細無聲。

史上最溫柔的集權

在趙匡胤奪得天下,建立宋朝後,鑑於自己的黃袍加身太過容易,於是擔心起身邊的兄弟會不會也來這麼一場戲將自己搞下臺。

在經過頭腦風暴之後,最終計上心來,於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上演。

在趙匡胤語重心長的教導下,石守信等人乖乖的交出了兵權,回家養老了。而歷來奪兵權也是一件腥風血雨的勾當,但趙匡胤邊喝酒邊聊天就給解決了,堪稱高明。而此舉又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必須點贊好評。

文治武功,終結亂世

自唐末開始藩鎮割據,經五代十國之動亂,天下早已疲弊不堪。

趙匡胤稱帝后,一方面採取趙普的策略,通過“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針,先後滅掉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多個政權,終結了多年的亂世。

己丑,潘美克廣州,俘劉鋹,廣南平。得州六十、縣二百十四、戶十七萬二百六十三。—《宋史》

乙未,曹彬克升州,俘其國主煜,江南平,凡得州十九、軍三、縣一百八十、戶六十五萬五千六十。—《宋史》

另一方面,經過多種方式加強了中央集權,大力推行政治,軍事,經濟等多項改革,使飽受摧殘的百姓麼終於可以安居樂業。

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朱元璋

總結:綜上所述,由於趙匡胤篡位走的是非主流的仁慈路線,避免了流血傷亡,加上後來他對待功臣的方式,和終結亂世的表現,確是一位明君所為。因此雖同為篡位,其好評自然比那些不擇手段的人要多的多。


臨石觀海


歡迎收看影妹侃歷史,我認為趙匡胤得到江山卻得到好評有以下幾點

趙匡胤為後周立下汗馬功勞

高平之戰保江山

趙匡胤是武將出身,在後周皇帝柴榮手下執掌禁軍,柴榮剛剛即位,就受到北漢,契丹聯軍入侵後周處在生死存亡之際,柴榮率軍在高平迎戰北漢聯軍,戰鬥一開始後周看聯軍強大不少將領帶兵逃跑,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隨後後周將士

汗馬功勞

高平之戰後,趙匡胤又跟隨柴榮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了柴榮的左膀右臂,後周江山穩固其中趙匡胤佔據了相當大的功勞。

終結亂世,文治武功

南征北戰掃六合

趙匡胤所在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大規模分裂時期,五代十國。中原戰火紛紛,民不聊生沙陀人,契丹人進入中原燒殺搶掠,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開始了統一大業更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率軍攻破南唐進攻巴蜀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只剩下燕雲十六州和西北漢家故地沒有統一!

善待孤兒寡母並未趕盡殺絕

趙匡胤本身作為一個將領,又是一個權臣本來就受到君主猜忌,一旦後周小皇帝長大一定會拿趙匡胤開刀,為了自己的利益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成了北宋開國皇帝。但趙匡胤並沒有對後周那對孤兒寡母趕盡殺絕並且優待柴宗訓母子。

趙匡胤賜給柴家丹書鐵券保證柴家衣食無憂永保富貴刑不加身,並在柴宗訓死後親自祭悼追封為“恭皇帝”趙匡胤的這些行為讓他本人人格魅力提高,後人敬仰!

王朝國力鼎盛,中國古代的經濟巔峰!

趙匡胤終結五代十國的亂世之後,通過一系列改革和杯酒釋兵權的行動,讓建立的宋王朝政權更加評為同時因重視文化人使得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文化發達經濟發達的朝代,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很多忠臣孝子例如狄青,范仲淹,岳飛等民族楷模!

特別在宋朝喪失了產馬地的情況下面對遼國、金國、蒙古國的輪番打擊還能堅挺數百年。南宋末期面對蒙古鐵騎的進攻堅挺了幾十年還殺了蒙古大汗蒙哥,即使後來崖山戰敗宋王朝用最後的骨氣證明了華夏風骨讓後人感受到了悲壯之情。

總結

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篡位建立的宋王朝,但沒有唾罵的原因也是因為趙匡胤沒有對不起後周王朝他為後周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不篡位趙匡胤作為一個武將還是一個實力派未來的下場肯定是悽慘的。

並且宋太祖趙匡胤在篡位之後善待柴宗訓母子,隨後又開始了統一戰爭讓政權林立的中華大地從新統一,他開創的宋王朝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的巔峰期,出現了很多優秀人物影響後世。

綜上所述,趙匡胤除了欺負孤兒寡母的事情做的有點不地道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好事!


影妹侃歷史


篡位的帝王本身就是冒著倫理道德的風險的,但是有的人一片好評,有的人卻身敗名裂,這是跟史家以及人們的評判標準有著很大關係。

成王敗寇論

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也吸引著無數的前人們為之爭鬥不休。他們子弒父、弟殺兄、臣代君,早已違背了儒家所倡導的三綱五常。有的人成功了,青史留名;有的人失敗了,身敗名裂。

在評判歷史人物時,總會帶著成王敗寇論。人們往往以事情的結果來評定人物,有句話說的好“歷史是成功者的歷史”。篡位的帝王們他們就會以成功者的姿態去貶低失敗者而抬高自己,他們甚至不惜去篡改歷史。所以,有時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就如通過“玄武門之變”篡位成功的李世民,他將李淵起兵的功勞歸於自己,而對太子李建成的功勞隻字不提,他甚至還要求查閱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李世民的行為就干擾了人們對歷史真相的認知,對此章太炎曾說過“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功過是非論

歷史是人民的歷史,是由人民群眾書寫的。所以,有時候人們不在乎帝王們爭權奪利的手段,人們在乎的是他給人民群眾帶來了什麼,是太平盛世還是流離失所。你有功,人民就會給你好評,你有過,人們也會記得。

就拿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來說,他從後周孤兒寡母的手裡取得政權,確實為人所不恥。但是,趙匡胤是一個好皇帝。他結束了戰亂紛飛的五代十國,給老百姓了一個太平日子;他輕徭薄賦,與民休養,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他重文抑武,給文人們一個施展才華的樂園。

試問,這樣的好皇帝誰還會去在乎他篡位的手段?百姓們記得他的好,文人們書寫他的功,當然是一片好評。

同為篡位者的王莽就差遠了,他即位之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百姓們生活更加艱難,以至於各地起義不斷,民不聊生。這樣的皇帝,誰會稱讚他呢?


時光山人


其實不是白嫖老闆江山的一片好評。而是白嫖之後的表現好壞決定了帝王的民生好壞。

舉個例子: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前的處境和所作所為其實差不多。甚至楊廣的表現還要好一點。李世民直接是殺兄逼父上位,楊廣的帝位雖然也是經營所得。但至少是他爹生前心甘情願讓他當地太子。楊廣殺父的情節經不歷史的推敲。

但是你看現在楊廣和李世民的名聲差別是有多大。一個很高的正分,一個很高的負分。

所以不是篡位帶來的名聲不好,而是篡位之後的表現決定了帝王的名聲。

回到趙匡胤,他的上位確實是欺負他的恩人兼伯樂周世宗死後的孤兒寡母。但在他手裡面結束了自安史之亂後百年的藩鎮割據,結束了五代亂世“天子令有種乎”的時代失序混亂的局面。開創了300多年的文化經濟發展繁榮的兩宋王朝。所以自然他的江山就屬於逆取順首。

同樣的例子,在五代十國那樣的大背景下,梁唐晉漢周的所有皇帝哪個又不是篡位上臺的,即使同一短命王朝,後梁的朱友圭朱友貞兄弟,後唐的李嗣源李崇厚、李從珂、後晉石敬瑭石重貴、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哪個不是篡位的。為什麼這一幫篡位的人裡相對來說郭威和李嗣源的名聲好得多。因為他倆篡位後幹皇帝這一行乾的不錯,至少讓國家穩定,百姓初步得到休養生息。

結論:不是篡位的行為決定名聲的好壞,而是篡位之後的表現,做皇帝的業績好壞決定了一個篡位皇帝的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