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別稱高原鶴、藏鶴、雁鵝等,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1876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第一次在中國青海湖發現黑頸鶴。

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把黑頸鶴定為全球急需拯救的鳥類。


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為大型涉禽,站立高度125-140釐米,翼展210-230釐米,重量5-5.5千克。


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飛行的姿態


高原之鶴-黑頸鶴

頭頂皮膚血紅色,並布有稀疏髮狀羽。虹膜黃色,嘴角橄欖綠到角灰色,端部黃色。

高原之鶴-黑頸鶴

除眼後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故稱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的體羽為灰白色,它的初級飛羽和最內側延長的次級飛羽呈黑色,後者被覆於尾羽上面。外側次級飛羽內翈和尾羽黑色,尾上覆羽灰色。附蹠和趾黑色,雌雄相似。

高原之鶴-黑頸鶴

幼鳥棕黃色,頸、背、翅部略深,腹部顏色較淡,其嘴、腿為肉紅色。


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根據黑頸鶴的棲息地不同,灰白色覆蓋的程度也不同:

在我國的貴州草海四周有眾多小型鉛鋅礦、冶煉廠,空氣汙染嚴重,黑色粉塵多,故當地黑頸鶴體羽偏黑色。昭通大山包海拔高,空氣清新,有兩個較大的水庫,沼澤面積大,黑頸鶴經常洗澡,故體羽偏白。而會澤縣長海子水庫四周的山坡坡度大,形成的沼澤地少,黑頸鶴洗澡不方便,紅土地的灰塵就給黑頸鶴羽毛添上一些土黃色。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分佈區域狹窄,除中國外,有極少數在不丹棲息,原來在印度和越南曾有過少量黑頸鶴,但現已幾乎絕跡。

在中國,黑頸鶴也只生存在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肅、雲南和貴州7個省區。黑頸鶴分佈範圍北起新疆的阿爾金山,延伸到甘肅的祁連山,南至西藏的喜馬拉雅山北坡和雲南的橫斷山,西起喀喇崑崙山,東至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雲南與貴州交界的烏蒙山。其中,雲南昭通市大山包被譽為“中國黑頸鶴之鄉”。


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等溼地環境。黑頸鶴為候鳥,每年早春3月集群離開越冬地雲貴高原北上遷至青藏高原東北部,在高寒草甸沼澤地或湖泊河流沼澤地中選擇適應的地區,於4月下旬開始繁殖育幼。

高原之鶴-黑頸鶴

到了10月下旬則飛到青藏高原東南部、雲貴高原及中印、中巴邊境過冬。黑頸鶴一般選擇海拔在1900米以上湖泊、河流等溼地內,距離耕地較近且人、畜干擾較少的棲息地停歇。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越冬時集群較大,一般都有十幾只至幾百只在一起,長途飛行時多排成“一”字縱隊或“V”字隊形前。剛飛到越冬地時黑頸鶴膽很小,特別警惕,一直要在空中盤旋,直到它們認為安全了才會慢慢降落下來。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以綠色植物的根、芽為主食,兼食軟體動物、昆蟲、蛙類、魚類等。在越冬地則主要吃當地的農作物,如土豆、玉米、蕎麥、燕麥、蘿蔔等。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在繁殖地主要以家族集群為主,築巢於沼澤地帶地勢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佔地範圍比較大,每一對鶴大約佔地2-4平方公里。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的繁殖期從5月初開始,經常在早晨到中午時間交配,5月底開始產卵。沒有明顯的築巢期,而是在開始產卵及以後整個卵化過程中不斷完善巢穴,巢結構簡單,大小不定,巢材無特殊需求,因生長的草被而定。黑頸鶴的營巢時間長短主要受營巢生境、月份和做巢類型的影響。

高原之鶴-黑頸鶴

一對繁殖鶴一年只產一至兩枚卵,剛產不久的卵淡青色,佈滿不規則的棕褪色斑點,特別是鈍端十分密集,經孵化一般時間後,淡青色變為土褐色。經過31至33天,大約6月上旬,孵化的幼鶴就出殼了。

高原之鶴-黑頸鶴

出殼後的幼鶴經常打鬥,有時體弱的幼鶴就會在打鬥中死亡。倖存下來的幼鶴生長非常快,它必須在10月上旬以前學會飛行,否則當成鳥南遷時,幼鶴留在繁殖地,就會遭遇氣候、食物和天敵帶來的災難,往往只有死路一條。


高原之鶴-黑頸鶴

由於高原生活條件嚴酷,氣候變化大,冬天積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鶴成活率低,因此,黑頸鶴的種群數量十分稀少。隨著人類活動的範圍增大,黑頸鶴被 迫向更高海拔地區轉移,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越來越少。20世紀50年代,印度、越南還有數百隻黑頸鶴生活,雲南很多海拔較低的地區也有不少黑頸鶴出沒,但現在這些地區黑頸鶴都已絕跡。

高原之鶴-黑頸鶴

黑頸鶴離不開溼地。溼地面積減少和部分溼地沙化現象嚴重,造成黑頸鶴食物短缺,在越冬地主要依賴農民秋收後散落在地裡的農作物和春播種子為生,這就引生出“人鳥爭食”的矛盾,農民為阻止黑頸鶴到農地裡覓食,傷害黑頸鶴的事時有發生。同時,溼地土壤易受重金屬汙染,這會對黑頸鶴的取食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高原之鶴-黑頸鶴

高原的沼澤,大多是泥炭型沼澤,當地農民在沼澤溼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壞了溼地生態,還直接威脅到黑頸鶴的生存環境,因而“人鳥爭地”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也開始突顯出來。在黑頸鶴繁殖地,牧民有拾蛋的習慣。每年5月,牧民把鶴巢裡的蛋拿走,這也是黑頸鶴繁殖率低的一個原因。

另有調查發現,在靠近黑頸鶴夜宿和覓食地的地方,多發生鶴類和雁類誤撞輸電線而亡的情況。

高原之鶴-黑頸鶴

1983年在印度召開的國際鶴類保護會議公佈,全球只有200只黑頸鶴。20年來由於保護工作加強和新越冬地及新越冬種群的發現,使黑頸鶴野生種群總數上升到7000只左右,這是2002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鶴類學術研討會”上公佈的。

但是如果不繼續加以保護,7000只左右的黑頸鶴仍是一個相當危險的數目。

近期的調查數據顯示野生黑頸鶴種群總數在11000左右。

截止到2002年,中國西寧、北京動物園和國際鶴類基金會合作已成功地進行了黑頸鶴的人工繁殖。中國以保護黑頸鶴為主的各級自然保護區共有15個,其中有3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