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的伽利略,十七世纪的牛顿,十九世纪的爱因斯坦 ,这三个人总是会被后人放在一起说的,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越人类的智慧,并且他们将自己的智慧运用在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因为他们的努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衡量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不仅仅要从他为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来看,他们的精神面貌,个人信念也应被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言出必行,他生前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誉为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死后无偿捐躯,愿意用自己的肉体为医学界的发展做出贡献。他不仅有天才的思维,更具有人性的光芒。他被后人推崇,敬仰是不容置疑的。
一、爱国志士心系祖国,两邀爱因斯坦访华
爱因斯坦的一生充满荣光,常年生活于欧洲的他也曾探访过亚洲,而那时,新中国还未成立,中国的科技事业百废待兴。无数文人志士,爱国者都在为中国的前景做谋划,袁观澜也不例外。1920年前教育部次长袁观澜在德访问,同时代表北京大学向爱因斯坦发出了访问中国的邀请,然而爱因斯坦并没有接受这次的邀请。
爱因斯坦的拒绝无疑让国人有些失望,但爱因斯坦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掌握着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只要能把他请到中国,无疑会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
中国没有放弃对爱因斯坦的邀请,爱因斯坦也从未辜负世人的期望。1921年中国代表蔡元培在访德时再次邀请爱因斯坦来访中国,爱因斯坦也在同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这项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然而让国人再次失望,爱因斯坦又一次拒绝了访问中国,他表示自己将访问美国。同时他又给了中国人名一丝希望,他说:“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前往中国了。”一次的失败说明不了什么,只要坚持总会看到成果。你又怎知爱因斯坦不是因为被国人的坚持和盛情所打动最终来到中国呢?
二、难以筹集的“出场费”
1922年爱因斯坦终于决定访问东亚,纵然他是天才也难以逃脱世俗的羁绊——他需要钱来维持肉体的运行。他每次出访都会提前谈好出访该国的“出场费”,蔡元培自然知道这也是尊重科学家的一部分,所以蔡元培在给爱因斯坦的信里首先表明对爱因斯坦有意访华的感激以及对爱因斯坦的钦佩之情,并在信里承诺将提供其食宿以及每月一千元的补助。对比同时期鲁迅先生在北京用三千多银元买的四合院,给予爱因斯坦的补助已经相当高了。
但爱因斯坦却不这么认为,爱因斯坦在回信中表示自己希望费用是一千美元而非一千中国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算下来,这样高的“出场费”已经大大超出了北京大学的支付能力,蔡元培焦头烂额,一方面他极力希望爱因斯坦能来到中国从而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满足爱因斯坦的需求四处筹集资金。幸运的是梁启超同意了本次资助,于是蔡元培立即向爱因斯坦回信,表示愿意接受爱因斯坦的提议。最终爱因斯坦回信:“拟于新年后到北京。”
三、“爱因斯坦效应”的丢失
曾在更早之前爱因斯坦接受了日本改造社的邀请前往日本讲学,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前往日本,途中乘坐“北野丸”号抵达上海,但是欢迎爱因斯坦的代表涉及多个国家,中国却是最为热情的那个国家。然而爱因斯坦不过是到上海歇息罢了,他并没有满足中国人明的愿望在中国进行一次演讲,更甚是学术交流。无端有些浇灭了中国人的热情。
随后爱因斯坦访问日本,一待就是四十三天。四十三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却足以对日本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自他访问后,日本对相对论的研究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日本的理论物理学研究开始了一个长足的进步,甚至日本成为第一个制定原子弹研究计划的国家。日本人称之为“爱因斯坦效应 ”。
爱因斯坦在日本撒下了科学的火种,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爱因斯坦访华计划流产了。日本受到爱因斯坦效应影响的同时,中国却永远的失去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因为这是爱因斯坦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访东亚。
作为中国的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清楚的知道,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对中国教育以及科学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不得不多次放底姿态,提醒爱因斯坦不要忘记约定,一定前来中国。但大概因为款项沟通的问题,爱因斯坦一直以为北大可能筹不到讲好的费用,最终将原本用来访华的时间留给了日本。
四、究竟是什么致使中国丢失最后一次机会?
1922年12月29日爱因斯坦回到了上海,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上海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上海,所以这也是中国人民最后一次抓住他的机会。然而事实上爱因斯坦这次来到上海是受到在华犹太人的邀请,要知道二战期间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上海人,曾经向当地的犹太人伸出过援手,而爱因斯太正是一名犹太人。
想必当时的经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爱因斯坦只在上海停留了两天 便坐船离去。仅仅是因为经费问题,而让中国损失了最后一次和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交流机会,这无疑令人叹息。
爱因斯坦两次访问上海后,他敏锐的发现当时中国社会隐藏在光亮之下的黑暗与腐朽。他在旅途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
负担沉重的 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并且在其中,他两次提到过: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爱因斯坦放弃了访华呢?是经费不足吗?还是说是人性的愚昧呢?或许二者兼有,真正的答案也只有爱因斯坦知道。
五、丢失一个天才并不可怕,民强国自强!
虽然错失爱因斯坦访华,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崛起。我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曾与爱因斯坦交流过,他也无疑是扛起中国科学事业大旗的领先人物。纵然没有爱因斯塔的访华,我们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源于什么呢?想必是中华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中国魂吧!
閱讀更多 孤影瀟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