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自知的控制,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理傷害

幾年前,趙薇主演的一部電視劇《虎媽貓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劇中她對五歲女兒的教育不可謂是不嚴厲,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與劇中的角色尤為貼近,他們稱自己為虎媽狼爸,以凸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之嚴厲。

去年冬天的一則新聞,讓我們透過電視劇真正的對狼爸這個稱呼有了具體的認識。上海的一位父親在凌晨三點的時候把孩子丟在了火車站,自己轉身去上夜班了,起因僅僅是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於是就讓孩子在火車站乞討,美名其曰體驗生活。

面對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過把孩子趕出家門,以此來教育孩子一下的想法,但是大多數家長只是想想而已,這位父親不僅想了,還做了出來,著實是夠狠心。

相比於這位父親的狠心做法,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看起來就比較“如沐春風”了,但是說到底,這位父親是因為孩子屢屢不寫作業惱羞成怒才做出瞭如此舉動,在面臨相同的情況是,想必有很多父母的做法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不狠心教育不好孩子,但是父母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教育理念是真的只是為了孩子好,還是包含了自己也不清楚的控制呢。

父母不自知的控制,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理傷害

狠心教育的背後,其實是父母不自知的控制

生活中,父母的狠心教育並不少見。例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在考試中有怎樣的進步,如果做不到就對孩子冷言冷語甚至是嘲笑;有些父母答應孩子去旅遊,前提是要參加比賽獲得名次,如果成績不盡如人意全家就不去了;答應孩子的生日禮物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擅自取消了,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在很多家長看來,自己這樣的要求不算過分,只是給孩子設立了一個小標準,激勵孩子而已,但是父母們有沒有想過,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面,孩子想要做到或者能夠做到家長口中要求的那樣嗎,如果孩子本身沒有這樣的想法,那麼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就是單方面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控制孩子實現自己的想法,雖然看起來這些後果與上海的那位爸爸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但是追根究底都是父母的控制慾在作祟,只是父母們不自知罷了。

父母們的這種狠心教育,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控制慾下,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父母迎合父母,慢慢的他們就會失去自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變成只知道迎合別人的人,失去自己生活的意義。

父母不自知的控制,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理傷害

父母跳出自我的誤區,以孩子成長需求為主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我是為孩子好”這樣的想法矇蔽了很多父母的眼睛,讓他們自以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讓他們即使是做錯了也很難察覺出問題,想要真正為孩子好,那就要一切以孩子的成長為主,滿足孩子的需求。

1、學會自省,察覺自我

學會自我反省,可以幫父母們找出問題。

面對相同的問題,當孩子再次犯錯的時候,不要沿用之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而是學會思考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讓孩子屢屢犯錯無法改正,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才會對孩子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明確孩子的需求和成長軌跡。

很多父母可能對孩子的未來早有安排,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是以父母的想法為導向的,想要讓孩子成長,就要把孩子成長需求作為中心,

孩子提供成長所需,並鼓勵孩子全面發展。

2、不要把家當公司管理

我們的生活可以分為兩部分,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家庭生活極為簡單,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社會生活則多種多種沒有定論,這也就意味著,家庭生活是與社會生活完全不同的存在。

有些父母喜歡把家當成公司管理,認為這樣做既有效率又省去了麻煩,但是這樣一來家庭生活就變成了社會生活,生活沒有變化,也得不到放鬆和調節。家庭生活之所以是家庭生活,就在於它的獨特性,如果說社會生活是充滿了規則和制度,那家庭生活就是充滿了愛。

在家庭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被父母包容和理解,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安全感並充滿勇氣,當家庭與外界一致的時候,孩子要面對的就是未知和冷酷的世界,內心得不到全面發展,只會為了適應外界而變的冷酷和自私,沒有辦法好好成長。讓家庭充滿愛和溫馨,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夠有休憩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父母不自知的控制,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理傷害

用心去看見與接納真實的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想象中的孩子的樣子,是虛無的,不切實際的。因此,當孩子沒有辦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就開始訓斥孩子,或者對孩子強加要求,一點的不如意都會讓父母對孩子產生懷疑,懷疑孩子的能力也懷疑自己的標準。

忙來忙去,很可能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孩子,也沒能讓孩子好好成長。接納真實的孩子,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一開始時很難的,害怕看到孩子身上有自己的缺點,害怕發現孩子的能力與自己想象的不同等等,但是隻有看到真實的孩子,父母才能知道到底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孩子的上限在哪裡,不至於每天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做些虛無縹緲的夢,認清楚孩子,幫助孩子最大程度的激發潛能,才是聰明的父母應該要做的事。

父母不自知的控制,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理傷害

現在大家對於狠心教育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只有對孩子夠狠心,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來,也有人認為做父母的太狠心了對孩子不好,狠心教育其實是因為父母的控制,控制越強心越狠,孩子願意被控制嗎?

想必答案是否定的,與其控制太過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不妨正視自己和孩子,根據孩子的能力為孩子出謀劃策,讓孩子儘可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這樣的父母才會被人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