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小吉媽咪

這幾天,穿山甲因為被宣佈為“新冠肺炎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說起穿山甲,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物種,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4000萬年。

它們共有8個種類,其中4種生活在非洲,4種生活在亞洲。

早在1989年,穿山甲就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在此後的31年裡,它們依然未能逃脫被人端上餐桌的命運。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根據CITES的數據,中國穿山甲在過去21年裡數量減少了90%。

早在1995年就已經“商業性滅絕”,無法支撐商業性使用。

近年來,國內已經基本失去了野外穿山甲觀測報告,學界也很少有人做穿山甲研究。

因為“野外種群之少,已經支撐不起一個科研隊伍了”。

而穿山甲之所以遭此滅頂之災,只因為穿山甲有著神奇的構造。作為唯一有鱗甲覆蓋的哺乳動物,穿山甲的鱗片能幫助它們躲避天敵。就連牙尖嘴利的獅子面對縮成團的穿山甲也束手無策。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不過,這小小的防禦沒有難倒人類。

根據本草綱目李時珍記載:“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蓋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故也。”

並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穿山甲“除痰瘧寒熱,風痺強直疼痛,通經絡,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

中醫常以其走竄之性無所不至,用於宣通臟腑,疏暢經絡,透達關竅,開血凝,散血聚,消腫排膿,活血下乳。

因此,許多人剝下穿山甲的鱗片,用來給孕婦通乳。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與此同時,一本網絡小說《盜墓筆記》的爆紅,也加速了穿山甲的滅絕。

書中,盜墓人用穿山甲的腳掌做成的“摸金符”,成了年輕人競相追逐購買的周邊。活生生的穿山甲被人砍掉腳掌,鑲嵌在戒指當中。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而穿山甲的肉,也被稱為山珍野味,為滿足某些饕客獵奇之心,穿山甲被大量捕捉,頻臨滅絕。面對人類,只會縮成團的穿山甲無異於任人宰割。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然而,根據現代科學研究,穿山甲鱗片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和鈣,與人的指甲以及豬、羊、牛的趾甲成分差別不大。

在臨床上已經有實驗研究證實,用豬蹄指甲取代穿山甲鱗片,也可以起到消炎、抗炎、催乳作用。

且穿山甲為野生動物,活動範圍廣,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病菌、病毒,目前從穿山甲身上已發現的人獸共患病超過100種,包括狂犬病、結核病、禽流感等。

這次武漢疫情,穿山甲極有可能是中間宿主。但研究團隊也表示,對於穿山甲冠狀病毒能否感染人還需另做實驗,同時也並未排除存在其他中間宿主的可能性。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不過,網友對穿山甲並未責備,反而替穿山甲拍手叫好。“看誰還敢吃穿山甲”更有甚者:“沒事吃野味,陰間留牌位。”

與穿山甲相對應的,是最早被列為懷疑對象的中華菊頭蝠。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新冠病毒和在中華菊頭蝠身上發現的SARS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是79.55%(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和一種舟山地區蝙蝠體內冠狀病毒的序列相似度接近90%(Zhu N et al NEJM 2020);和另一種來自雲南的中菊頭蝠體內冠狀病毒序列相似度是96%(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民眾“談蝠色變”。一方面是因為蝙蝠身上的確帶有多種致命病毒,2003年的非典,經科學調查也是從某種蝙蝠身上傳播出來的。蝙蝠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常年居住在陰暗潮溼的山頂洞穴,身上攜帶超過100種病毒,且毒性極大、兇險無比。

其中最有名氣的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 等等。更變態的是,蝙蝠自己對這些病毒完全免疫。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蝙蝠可以在天空飛翔,而飛翔會使得它們發燒、發熱,體內溫度達到 40 °C ,這就相當於持續不斷地發著高燒。而高燒會殺死、抑制蝙蝠自身的病毒。想想我們人類,免疫系統一旦燒到40度,基本等於在玩命。

另外,蝙蝠的細胞也有極強的修復功能,可以修復DNA損傷。細胞因高燒發熱受損也能快速修復,讓細胞彷彿“永生”。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蝙蝠的長相。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看看蝙蝠這副尊容,許多文學作品把它比喻成吸血鬼也不是沒有道理。

近日,上海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就接到市民求助,希望趕走在他家過冬的蝙蝠。

在新性肺炎的陰雲籠罩下,蝙蝠的出現比平日更讓人不安。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首先,蝙蝠作為病原攜帶者,並不具備直接傳染人的能力,此次新冠狀病毒也是病毒先找到中間宿主,產生變異後再傳給人類的。

其次,上海市區棲息的蝙蝠包括東亞伏翼蝠、中華山蝠、大棕蝠等,和新冠肺炎潛在的天然宿主中華菊頭蝠不僅不是同一個物種或者同一個屬、甚至不屬於同一個科——這在分類學上是相當巨大的差異。

而即使上常年居住山洞度中華菊頭蝠,也並非個個都攜帶新冠狀病毒原始病毒。按照比例推斷,大概1000只中華菊頭蝠中,才有一隻可能攜帶病毒。

因此,民眾遇到蝙蝠,先保持鎮定,不驚擾才是最好的方式,它們不會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

一場武漢疫情,讓愛吃的中國人重新“審判”蝙蝠和穿山甲


最後,這次新型肺炎,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究竟是哪一種動物引起,但至少可以確定,這跟人類肆無忌憚殺害野生動物,侵略野生動物生存領地有莫大關係。

又或許,這場疫情,正是那些野生動物的怨念與悲鳴。

人類在付出代價,但更應該吸取教訓。

本文所引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