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青春咖啡館》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發表的第25部作品,小說出版於2007年,該書在當年被法國《讀書》雜誌評為“2007年度最佳圖書”。

小說篇幅不長,講述了20世紀60年巴黎塞納河左岸“孔岱”咖啡館裡發生的故事,這個咖啡館聚集著一群漂泊放蕩、四處流浪的年輕人,他們喜愛藝術文學,在毒品和酒精中尋找著人生的意義。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在咖啡館中,有一個名叫露姬的女人格外引人注意,小說就是以尋找露姬的真實身份展開,由不同的視角一一揭開露姬的經歷和故事。小說僅僅8萬多字,但莫迪亞諾運用多種技巧使露姬形象栩栩如生,讓整個故事更具神秘性和趣味性,彷彿在讀一部偵探小說一般。<strong>接下來,我將從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和塑造的海灘人形象進行解讀,通過解讀更好地理解莫迪亞諾高超的文學技巧、創造性的應用,還有更好地理解莫迪亞諾表達的思想含義。

1, 在咖啡館裡尋找神秘女孩“露姬”,多重視角的轉換增添了懸念和審美性

《青春咖啡館》是莫迪亞諾在2007年發表的作品,小說中以巴黎的孔岱咖啡館為主要場景,講述了在20世紀60年代時,有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常常來到這個咖啡館,他們在這裡聚會聊天,將這裡作為躲避現實的理想烏托邦。莫迪亞諾展現出那一代巴黎青年迷茫的青春,在迷失自我中尋找著人生意義,表達出對逝去青春、美好巴黎的懷念,也探討了那一代年輕人的生活現狀。小說字數並不是很多,故事也比較簡單,就是講了不同的人都在尋找女孩“露姬”,逐步展開露姬背後的故事。

但莫迪亞諾運用了高超的敘事表達手法,將簡單的故事變得充滿了神秘感和趣味性,讓孔岱咖啡館和露姬這個女孩宛如一個魔力磁場般,不斷吸引著讀者讀下去。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青春咖啡館》露姬的失蹤和尋找露姬為整個故事的主線,然後分別出現了4個敘述者,即礦業學校學生、偵探蓋世裡、露姬、露姬的情人羅蘭,這四個人都是第一人稱的口吻來講述自己眼中看到的事情,讀者將他們四個人看到的事情聯繫起來,才能夠完整地瞭解關於露姬本人的故事。這樣的寫法非常具有創新性和趣味性,從不同的人的眼中看到的露姬是各有特點的,這樣能夠更好地豐富露姬的形象,也給整個故事鋪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1)礦業大學學生

第一個敘述者是高等礦業學校的學生,第一部分就是用他的視角來寫的露姬。在巴黎的空袋咖啡館裡,總是會有一群年輕人聚集在這裡,他們其中有畫家、作家,還有無業遊民,他們就像是流浪者一樣,居無定所,享受著當下生活,從不為未來做打算。這天咖啡館裡來了個名字叫露姬的女孩,在這個學生的眼中,露姬跟別人有著很大的不同。露姬是一個藍眼睛的漂亮女孩,她每次一出場就像女明星一樣光芒四射,她總是會捧著一本書坐在咖啡館裡,一開始的時候她從來不跟別人聊天。後來露姬跟咖啡館裡的年輕人熟絡了,她也會跟大家一起喝酒、吸大麻,玩得很盡興。露姬從來不跟大家說自己的工作,也不曾透露自己的過去,這個漂亮的女孩讓礦業學生感覺神秘又有趣。

小說中礦業學生“我”很注意露姬,“在這個街區,這家咖啡館還有布蓋和拉貝格拉是關門最晚的。歲月流逝,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問自己,是否僅僅因為了她的存在,才使得那家咖啡館和那裡的人都顯得那麼異乎尋常和與眾不同。”<strong>這段描寫是“我”的內心獨白,從“我”的眼中描繪了露姬給人的第一印象還有她現在的生活狀態,從“我”的視角增添了感染力和故事的真實性。

(2)偵探蓋世裡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第二個敘事視角是偵探蓋世裡,偵探蓋世裡是露姬的丈夫舒羅請來調查露姬的失蹤案的,因為露姬從家中無緣無故的就出走了,再也沒有聯繫舒羅,蓋世裡可以說是露姬失蹤的追尋者。蓋世裡為了調查露姬,親自去了孔岱咖啡館調查,還和露姬的丈夫深入地談了話。作為一個旁觀者,從蓋世裡的視角我們能看出另一層面露姬的生活,蓋世裡見到露姬丈夫舒羅的時候,從蓋世裡的眼中向我們描繪了舒羅的樣子,“濃黑的眉毛,非常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顴骨,五官端正”,蓋世裡覺得這樣富有魅力的男人還是避免不了自己的妻子離他而去。通過一番瞭解蓋世裡發現舒羅並不怎麼了解和關心露姬,而且態度甚至是冷漠的,蓋世裡心裡不禁覺得空落落的,他覺得露姬的失蹤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他心中是對露姬溢出了同情。

莫迪亞諾選擇偵探蓋世裡這個敘事視角,通過偵探的調查,一環扣一環地向讀者娓娓道來露姬的生活,原來露姬是從家中離家出走的,她沒有給丈夫留下任何線索就走了。<strong>蓋世裡屬於有限視角,通過他的敘述可以客觀地看待露姬和丈夫的婚姻生活,也能通過這種找尋的方式增添故事的神秘性和趣味性。

(3)露姬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第三部分主人公露姬終於登場了,這部分主要是露姬視角來敘述自己的經歷和生活。原來露姬並不叫露姬,她的真名叫做雅克林娜·舒羅,露姬從小和自己的母親長大的,她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露姬的母親總是晚上出去上夜班,常常就是她一個人在家中,她和母親關係也是比較疏遠和冷漠,母親並沒有對露姬投入太大的熱情和愛。

露姬運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從露姬的敘述中可以感知到露姬常嬋感到孤獨,感覺絕望,提起她丈夫舒羅的時候,她說自己從來沒有教過舒羅別的稱呼,都是叫他的名字,以“您”相城,可以看出露姬在這段婚姻中並沒有那麼的幸福,這也是後來露姬逃離家庭想要重新生活的重要原因。<strong>在露姬的敘述中,跟前面兩個視角完全不同,露姬的敘述摻雜著內心獨白,對事情的自我看法,包括情緒的控訴,這樣使讀者更瞭解露姬和內心世界,將這個人物表現得更真實。

(4)露姬的情人羅蘭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最後一部分的敘述是露姬情人羅蘭的視角,羅蘭和露姬相識在朋友的聚會上,兩個人惺惺相惜,互相喜歡走到了一起。羅蘭是陪在露姬身邊,見證了露姬從家庭中出逃的。羅蘭的敘述中穿插著第一人稱回顧的視角,還有第一人稱體驗的視角,讓讀者看到羅蘭眼中的露姬。羅蘭是非常愛露姬的,後來露姬失蹤了,羅蘭也是一個尋找者,羅蘭在尋找的過程中,也有獨白性的語句出現,比如“我還經常在夢中聽見她喚我的聲音。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晰——直至最微小的細節——以至於當我一覺醒來的時候,我總會問自己這怎麼可能。”這樣的獨白為故事注入了真實的感情,從羅蘭的敘述視角看到露姬只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渴望幸福的女人,她在追尋幸福時陷入到迷茫無助之中,最後以最讓人不捨的方式——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

羅蘭的敘述視角很有價值的一方面是他是站在理解露姬的角度出發的,她陪著露姬一起逃離不幸的婚姻,以一個愛露姬的人知曉了她的死亡。<strong>這種敘述視角不同於旁觀者的學生和偵探,也不同於接近冷漠、並不瞭解露姬的丈夫舒羅,羅蘭的視角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展現出露姬最終走向死亡的無奈和痛苦。

2, 在不停的逃離中尋找著幸福,但無法正視痛苦的人,一味地逃離是毫無意義的

在《青春咖啡館》中,主人公露姬一直在不停的逃離,她的這種逃離也符合當時情境主義倡導在“漂移”中擺脫無聊的生活,尋求樂趣。

(1) 露姬的第一次逃離,關於原生家庭

露姬的第一次逃離,是在她的童年時代。露姬沒有父親,她在母親這裡也沒有感覺到應有的疼愛,夜晚母親常常會出去上夜班,露姬總是一個人呆在家中。後來露姬在夜晚常常從家中溜了出來,到電影院看電影,在大街上游蕩著尋找快樂,這種“出逃”讓露姬感受到了從未有的快樂。露姬因為晚上在街上游蕩,還曾以“未成年流浪”的罪名被警察帶走,露姬母親知道了這件事後,並沒有對露姬加以管教,反而是像過去一樣冷漠。所以露姬不僅沒有改掉這個習慣,反而越發的厲害,她還在出逃中認識了一個女性朋友,然後染上了吸毒。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說起夜遊的感覺,露姬覺得夜晚大街上熠熠閃亮的霓虹燈的色彩跟電影中一模一樣,總是讓她感覺自己置身美夢之中。當露姬撒腿跑在寬敞的廣場上、街道中,她的心中充滿了狂喜與幸福,這種沉醉的美好是任何其他東西永遠也給不了的。露姬童年的逃離,是源於她感覺不到愛的家庭,原生家庭的冷漠讓她只能用這種方式尋找快樂,她愛上了逃離的感覺,這也讓她日後遇到痛苦時習慣用逃離來解決問題。

(2)露姬的第二次逃離,關於婚姻

露姬的第二次逃離,與她的丈夫讓-皮埃爾·舒羅有關。舒羅和露姬的相識是源於工作,露姬曾在一家公司擔任私人秘書,因為工作關係皮埃爾認識了露姬,舒羅對露姬一見鍾情,經過兩個月的交往,他們結婚了。幾個月前露姬和丈夫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了一架,便離家出走了。露姬走的時候她帶走了所有的衣服、書、旅遊時的合影,家中沒有留下一絲一毫關於她的印記。

舒羅已經36歲了,露姬22歲,起初這段婚姻就是舒羅想要去結婚,努力組建一個家庭,兩個人缺乏了應有的令人心動的感情,露姬經常會數落丈夫舒羅,說他的朋友索然寡味,缺乏激情。在兩個人的家中,臥室看起來空蕩蕩的,壁櫥早已經空空如也,整個房子裡充滿著死一般的寂靜。走之前,露姬對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挑剔,曾向丈夫抱怨過,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真正的生活。

所以,這次吵架就是壓倒露姬的最後一根稻草,她終於下定了決心選擇離開。不管是少年時代離家出走,還是從丈夫家裡逃走,露姬對每一次的逃跑都感到同樣的沉醉,就像在夢中一樣。

(3)露姬的第三次逃離,關於人生

露姬的第三次逃亡,是在認識情人羅蘭之後。羅蘭是一個青年作家,他和露姬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上相遇,而後便相愛了。這個羅蘭就是之前保齡筆記本上所記錄的,那名身穿麂皮外套的棕發男子,他和露姬白天常常在孔岱咖啡館會面。在內心中,露姬只想逃走,逃到更遠的地方,用劇烈的方式割斷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徹底擺脫過去的痛苦,跑到山上的頂峰或者大海的盡頭,去自由自在地呼吸空氣。

露姬逃離了自己的丈夫,不給丈夫留下任何音訊,就這樣憑空地消失在丈夫的眼前。她開始和羅蘭生活在一起,他們會像露姬童年時一樣深夜漫無目的地走在街上,用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欣賞著巴黎的夜景。他們還計劃著夏天到國外去旅行,去西班牙、墨西哥或者倫敦和羅馬。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羅蘭深深地確信他和露姬都是同一類人,彼此聲氣相通、心靈感應。他們同年同月出生,都有著不太幸福的童年,對藝術充滿了喜愛,渴望逃離著過去。但令羅蘭沒有想到的是,露姬以同樣的方式逃離了自己,也是沒有告訴自己任何消息就選擇結束了自己的人生。那天羅蘭和露姬約好了下午五點鐘在孔岱咖啡館見面。卻突然被朋友告知,“露姬從窗戶那裡跳了下去。”露姬當時在朋友的房間裡,穿著睡裙走到了陽臺上,用一隻腳跨過了陽臺欄杆,朋友試圖抓住她的裙襬把她拉住,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跳下去之前,露姬喃喃自語地給自己壯膽:“都準備好了。你儘管去吧。”當羅蘭趕到醫院的時候,護士走過來對羅蘭說露姬已經死了,死之前她沒有留下任何東西。

露姬的最後一次逃離是徹徹底底地逃離自己的人生,她選擇用死亡終結了一切。一個沒有愛的根基的人,才會以逃離為快樂,露姬的童年是不幸的,感受不到家人的疼愛。結婚後,她發現丈夫只是為了建立關係而與她結婚,無趣乏味,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生活。露姬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極度缺少愛的女孩註定一生只能在逃離中度過。<strong>露姬獨自尋找精神的寄託,她離家出走、染上毒品,逃離丈夫,最後選擇了自殺來逃避人生的痛苦。但是,人生的意義和幸福不是靠逃避換來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正視痛苦的勇氣,不懂得幸福的真諦,無論逃到哪裡都是沒有用的。

3, 四處漂泊的“海灘人”形象,再現出一代青年迷惘無助的生活困境

莫迪亞諾《暗店街》中,就曾提到過海灘人形象,“一生中有四十年在海灘或游泳池邊度過……在數千張獨家照片的一角或背景中,他身穿游泳衣出現在快活的人群中間,但誰也叫不出他的名字,也說不清他為何在那兒,也沒有人注意到有一天他從照片消失了……其實我們大家都是海灘人,沙子只把我們的腳印保留幾秒鐘。”<strong>“海灘人”就是形容那些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人物,他們在不停地追尋著,不肯輕易停下腳步,這些人會突然的出現在某一場景,然後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那些出現在大街上的流浪漢一樣。

在《青春咖啡館》中,很多主角都具有“海灘人”的形象特質,比如總是出逃的露姬,還有找尋意義的羅蘭,偵探蓋世裡。露姬在童年就開始夜間出逃,結婚後也是在不停的出逃,她一直通過出逃的方式找尋著幸福,她來到孔岱咖啡館,突然出現又突然離開了,沒有人知道露姬到底想要追尋的是什麼。如果說是愛,那麼露姬在跟羅蘭一起的時光,她已經獲得了愛,如果說是自由或是其他,露姬也算是擁有了。但露姬的精神始終是漂泊不定的,她從未獲得過精神上的棲息地,不停的流浪流浪,最終追尋不到人生的意義只能選擇了死亡,從虛無中來又回到了虛無之中。露姬就像是出現在海灘上的那些人,只留下幾個腳印,風一吹,所有的痕跡就消失不見了。

《青春咖啡館》:莫迪亞諾筆下的敘事視角、逃離情結與海灘人形象

露姬的情人羅蘭、偵探蓋世裡是以尋找露姬的蹤跡為目標的,但是露姬在這裡更像是一個幸福目標的化影,他們在追尋露姬的過程中也在對人生意義進行著反思,但最後羅蘭知曉露姬的死後他仍沒有找到人生的支點,以後的生活還是要重複露姬的生活,在不停尋找著人生的幸福。而蓋世裡選擇隱藏露姬的生活,不將這些告訴露姬的丈夫舒羅,他理解露姬,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一類人,不斷追尋著人生幸福,但總是一無所獲。<strong>莫迪亞諾的故事似乎告訴著我們,幸福只是曇花一現的東西,人生不可能處處幸福,如果人生將不停地尋找幸福而不去實行自我改變作為目標,最後獲得的只能是空虛、迷茫,珍惜當下擁有的生活,併為心中所想為之努力,這才是更實際的人生。

“青春咖啡館”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二戰後科技的迅速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人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但是也面領著精神上的迷茫、無助和匱乏。那個時代正好情境主義興起,情境主義者提倡“漂移”“建構情景”來擺脫無聊的日常生活,呼籲“毫無拘束地生活、毫無節制地享受”和遊戲人生等等。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在享受生活、追尋幸福的過程中,不免陷入到對人生的懷疑和迷茫之中,莫迪亞諾展現出歷史背景下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描繪出像露姬一樣的“海灘人”,他們在青春歲月裡追尋像“咖啡館”一樣自由之地,焦慮、惶恐、愁緒、孤獨交織在他們的生活之中。<strong>人生的幸福到底是什麼?人到底能不能獲得永久的幸福?露姬的死或許是最好的回答,不斷追尋幸福而不懂的珍惜當下,不斷的漂泊逃離最終一無所獲,人生尋尋覓覓不如適當地停下腳步,多欣賞欣賞沿途的風景。

4,結語

《青春咖啡館》講述的故事是很多年輕人的共性,在人生經歷中,我們每個人都充當過“露姬”的角色, 也都曾尋找過“露姬”,露姬是從我們生命中消失的那些人,露姬也是我們自己。

“幸福到底是什麼?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幸福了嗎?”我們很多人像露姬一樣,在某一時刻不停逃離著痛苦、逃離著生活,尋找著幸福的寄託,但卻迷失在尋找的路上,亦或是消失在生命的海灘上。尋尋覓覓,最後大概率的結果是一無所獲,到頭來只能是在落寞、迷茫中更痛苦。

其實人生的意義和幸福不是靠逃離來獲得的,勇敢去面對人生中的枯燥無味,努力去戰勝痛苦,這才是應該有的姿態。我們不必因青春的流逝而痛苦,也不必因暫時沒有找到幸福而難過,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漫長而短暫的過程,人生重要的不再結果,而在過程。時間不管是揮霍也好,虛度也罷,體驗過的幸福是永遠不會消逝的,它會像一注常春藤一樣,留駐在你我的夢中和記憶之中。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便是對待人生和幸福最好的態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