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投放積極 1月信貸社融雙雙超預期

2月20日,央行官網公佈了2020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1月新增信貸3.34萬億元、社融增量5.07萬億元,雙雙同比多增且超出了市場預期。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對1月的金融數據影響相對小,下階段,疫情對金融數據的影響將逐漸體現,短期內需求或有所回落,但供給不斷髮力,刺激信貸增長的因素不斷增多。

年初投放積極 1月信貸社融雙雙超預期

年初投放積極 1月信貸社融雙雙超預期

金融信貸市場迎來“開門紅”

面對疫情陰雲,市場對2020年金融信貸市場能否迎來“開門紅”格外關注。20日公佈的信貸數據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專家指出,1月信貸新增3.34萬億,社融新增5萬億,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原因除銀行開門紅傳統外,一方面是央行降準、公開市場操作投放降低了銀行負債成本,提供了穩定的負債端來源,貨幣環境相對寬鬆;二是年初企業信貸需求隨著中美貿易關係修復、房地產投資韌性維持、逆週期調節加碼、製造業轉暖以及補庫存需求的帶動下,有所企穩。

信貸需求回落供給發力 全年受疫情影響小

由於疫情的衝擊,信貸與社融的增長節奏已經被打亂,未來的金融數據走勢可能會發生改變。專家認為,居民部門信貸受到的影響不小,房地產交易活動下降顯著地衝擊2月乃至3月的居民中長期信貸;線下消費活動暫停,不可避免地會對車貸、消費貸等居民短期信貸有負面影響。從企業部門上看,考慮到線下經濟活動低迷、庫存被動積累,未來企業將會以主動去庫存為主,這會制約企業部門的融資需求;決策層目前主要精力集中在防疫,基建活動延後,與基建相關的企業中長期信貸也很難放出。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助力疫情防控,2月預計信貸將主要集中在各類“抗疫專項貸”上。另外,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有望是全年社融的增速“黃金坑”,從二季度開始社融增速將呈上行趨勢,全年社融增速前低後高,呈倒V字形,全年社融增速高點有望達到10%以上的增速。

專家進一步指出,2月、3月仍處於疫情期,逆週期調節政策將在這一段時間內繼續加強,受到企業信心和停工的影響,在短期資金需求保持一定水平的情況下,中長期信貸需求可能將受到抑制。另外,全年信貸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將較小,疫情結束後,信貸政策將支撐信貸數據迴歸平穩增長。

政府債券發行放量帶動社融上升

分析認為,當月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密集發行,直接帶動了新增社融規模上升。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債券融資明顯擴張,源於1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限額提前下達,發行加速。同時統計口徑增大也擴大了同比增長幅度。來自央行官網的消息,2019年12月起,央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併為“政府債券”指標。

M1餘額54.55萬億元 增速創近30年新低

央行發佈的數據同時顯示,1月末,M1餘額54.55萬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長0%,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個和0.4個百分點。這是自1989年9月M1同比增長為-0.83%後,所創近30年新低,也是該指標有統計以來的首次。有觀點認為這是經濟停滯標誌,而這一說法可能並不準確。

專家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1月春節前,企業發放薪資、獎金,表現為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二是與疫情有關,取現需求和現金支付急劇降低。此外,疫情期間,到期的定期存款很多都自動延期,也有一定影響。

春節和疫情兩個因素的疊加,導致企業的活期存款跑到了居民身上,沒有居民消費的支持,很難回到企業,所以導致M1很低。在我國統計制度下,M1只有企業的活期存款,居民的活期存款並不統計在內,所以就導致了這次的M1增速創下了一個歷史比較低的水平。專家建議,未來要持續加大銀行信貸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順利渡過疫情困難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