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冲锋枪子弹是不是远程很飘?为什么?

精苏的苏联球


由于二战期间大多战斗是在近距离解决的,而波波沙冲锋枪制作简单、可靠耐用,所以在二战中产量巨大。乃至到二战之后,苏联和我国都还有大量列装。而其中木制枪托的PPSH 41,由于其弹鼓固定方式坚固,在二战中时常被当做小板凳来使用,又被亲切地称为“波波沙小板凳”。

不扯远了,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波波沙的子弹在远距离会飘。

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波波沙本身的定义。

作为一款冲锋枪,波波沙使用的是一款7.92mm 社会主义手枪弹。而冲锋枪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近距离的无装甲目标。所以,其子弹在远距离上会飘的缺陷可以说是从设计之初就存在的问题。


手枪子弹与步枪子弹不同,一般是采用接近音速区间的子弹速度,再配合上质量较大的弹丸,从而降低子弹对火药的需求以缩小弹壳尺寸。

由于手枪需要在较短的枪管里来加速子弹,那么就会需要使用一些燃速较快的子弹来更快速地提供压力。而由于手枪枪管较短,在短距离上对子弹的加速是有限的,那么使用较大质量的弹丸来弥补速度上的缺失则是更适中的方案。

当子弹初速降低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音速。音速是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超音速的飞行阻力与亚音速飞行阻力的作用方式差异很大,而在中间变化的区间里,物体飞行的状态会非常不稳定。而手枪子弹的速度却刚好就是在0.8-1.3马赫之间(0.8倍音速到1.3倍音速)所以手枪子弹会飘。

在跨音速区间,子弹扰动空气的变化

其次手枪为了得到更稳定的亚音速弹道,不将弹头做成更适合超音速的尖梭型,而做成了旋转惯量更大的短圆型弹头。

这样的弹头的弹道系数会非常差,在远距离飞行中损失的速度则会越来越大。而速度越慢,从枪口到目标的时间就越长。假设同样是受到1m/s²的风的加速度作用,那么慢的子弹受到的影响会更多,也就是所谓的更飘了。


轻兵器爱好者


不仅仅是远程很飘,近距离设计也是“飘”的可以

波波沙本身就是设计成了这样的一种泼洒子弹的武器。

这把枪有效射击距离就是200米。更加的适合近战的时候进行大量的火力压制,对于精度来说并不是主要目标。

因此在战壕战、城市巷战中是相当的占便宜的,深受各国士兵的喜爱。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熟悉的“冲锋枪”这个词汇,其实翻译的太过于不“信达雅”了,完全没有了本身的味道。

从翻译上W君就相对于赞同日语的说法了——“短机关铳”。这个词汇和英文本意“Submachine gun”就接近了很多。

而对于“冲锋枪”的使用,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也并不是“冲锋”,而是短期遭遇坚定防守。


说回波波沙,波波沙<strong>在设计上也并没有突出“高精度”的特点。

这是一款无论是加工还是用料都力尽粗糙的武器。相对过短的枪身本身从握持方式上都很难达到稳定射击的目的。

虽然有一个抵肩的枪托,但是从射手通常的握枪姿势来看,基本上连瞄准具都会被手挡住。那么抵肩的射击方式其实也就是鸡肋了。

用传统的握持方法则更加难抑制波波沙枪口上跳的趋势


所以这种枪根本也就不是用来精确射击的,咱讨论子弹飘不飘也就成了伪命题了。


军武数据库


波波沙即苏联PPsh-41冲锋枪,为二战中生产的最多的枪械之一,它采用了大量冲压件制造枪身,工序也被简化到妇孺和低端工厂都能加工的程度,但这样的武器并不弱,相反它的性能挺优秀。具有可靠性高、弹容量大、连射稳定性好、经济适用的特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军立下大功的武器。

PPsh-41的范定有效射程为200米,一般来说这是其采用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极限,这种“社会主义子弹”在二战期间除TT-30/33“托卡列夫”手枪使用以外,主要供给PPsh-41、PPS-43等苏式冲锋枪使用。

“托卡列夫”手枪是我国“54”手枪的原型,想想就知道了,54子弹能打多远?50米有效射程而已。手枪弹是冲锋枪的特色优势,也是其回避不了的弹药问题,远射子弹发飘是很正常的现象,PPsh-41能把有效射程提升到200米已经很得益于其设计了。

实际上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虽然能在PPsh-41上打出200米(更高都可以,但有效射程与实际射程是两个概念),但超过150米已经需要考虑通过火力密度增加命中率了。得益于“波波沙”的71发弹鼓(其实装不了71发)和优良的握持性能,再加上每分钟900发的理论射速,其暴风骤雨般的火力投射掩盖了子弹发散的问题。

这里提一下鲁格P08手枪的“炮兵型”(Artillery Luger),这中一战期间生产的手枪带有弧形表尺,分划100米,最大表程800米,采用了203mm枪管,据说能准确命中200米处的人形靶。

鲁格枪使用的是9mm鲁格弹,或者另一个称呼“9*19mm帕拉贝鲁姆弹”,这种子弹亦是相当普及,德军MP-38/40冲锋枪配备的就是这种弹药,有效射程同样是200米。

我们从“炮兵鲁格”可以看出,至少“9*19mm帕拉贝鲁姆弹”是可以超出200米有效射程的,而且在精确瞄准后射击,能取得比较不错的射击精度。

二战苏联使用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主要有P型普通弹和PST钢芯弹两种,弹头质量为5.57克与5.6克,比起9mm鲁格弹7.45克的重量低了不少(NATO M882弹是6.35克),这也对远射时的存速能力造成了影响。也就是说,“波波沙”的远距离精度当然比MP38/40差,子弹飞的越远,这种差异就会越明显。

曾在15个国家担任安保承包商和军火商、顾问的俄罗斯国防工业专家弗拉基米尔·奥诺科伊(Vladimir Onokoy 现为美国军事作家)曾经测试过PPsh-41和MP40的精度问题。在打靶测试中两支武器的精度没有表现出什么很大的不同,都拥有令人惊异的连射操控性。

同一个纸靶上的测试,根本无法区分二者的区别,这表明至少在战术距离内二者差别并不大,奥诺科伊本人认为MP40的精度要更好一些。

历史上PPsh-41本就是一把对新人友好的冲锋压制火力,苏联人更看重的是其经济性和可操控性,这使得武器易于生产且适合新兵使用,大大缩短了部队武装的时间,让苏联得以在最紧急的时刻将大量兵员推向战场。

当整团整师的“波波沙”开始攻击时,士兵们只需要冲到200米范围内向德军泼洒弹药即可,在火力密度这个主导因素下,远处弹药发不发散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至少PPsh-41在200米的有效射程内还是精度尚可的。

再远我们就不用谈了,一款冲锋枪而已,为什么要与步枪、机枪比较射程呢?


王司徒军武百科


其实……出乎很多小伙伴意料的是,PPSH41“波波沙”冲锋枪的精度,其实并不算多差。虽然波波沙冲锋枪看上去很糙,而且结构也非常简单,加工要求也很低,但是精度却算得上比较好的。

“抗德神器”波波沙冲锋枪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单发射击时,我国的50式冲锋枪(即仿制的波波沙冲锋枪)在100米上的70%散布密集界为21cm。换句话说,只要运气不是太差,在用波波沙冲锋枪对100米上人头大小的目标单发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有70%。

50式与54式冲锋枪的基本射表

那么,为什么波波沙冲锋枪看上去那么糙,为啥射击精度还那么高呢?这就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系了。

首先,波波沙采用的是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在这种自动原理中,枪管是固定不动的,移动的只有枪机。

波波沙的自动原理

在影响枪械射击精度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枪管这块儿。一般来说,高精度的自动枪械,往往不会采用枪管后坐式自动原理,多采用的是导气式或者枪机后坐式自动原理。而波波沙冲锋枪为了简化结构,采用的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反而保证了枪械的射击精度。

采用枪管后坐式自动原理的54式手枪

其次,波波沙冲锋枪在全自动射击时,枪身的抖动很小,所以射击精度也会水涨船高。同样的,这也是因为枪械结构的原因。波波沙冲锋枪在设计时,将枪机设计得非常轻。一方面,较轻的枪机可以提升自动武器的射速;另一方面,较轻的枪机在运动时,不容易引起枪身质心的剧烈变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枪械不容易剧烈抖动。

波波沙冲锋枪在射击时后坐力不大

有了这两样结构的优势,所以波波沙冲锋枪虽然看上去比较糙,但是在精度方面却没有看上去那么马虎,反而在实战中效果也还算不错。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波波沙冲锋枪以下拥PPSH-41简称来表示。 PPSH-41式7.62毫米冲锋枪,是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格里戈利.斯帕金于1941年设计完成又名人民冲锋枪。


采用71发弹鼓或35发弹匣火力强劲,有效射程200米,使用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机弹,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射速每分钟900发。枪上的零部件有87个,这些零部件大多采用钢板冲压成形、焊接及铆接的技术,可以大批量快速生产,生产成本低。PPSH-41枪管可以使用莫辛-纳甘7.62毫米步枪枪管,只要把莫辛-纳甘步枪枪管分成两半,并进行适合冲锋枪子弹膛室的加工后,就制成了两枝PPSH-41的枪管。


二战期间共生产超过600万支PPSH-41,苏联军队大规模装备,使其在近距离上取得无法比拟的火力优势。


有趣的是徳国士兵喜欢使用缴获的PPSH-41,因为相比于MP40冲锋枪,71发弹鼓提供了火力持续性,徳国国防军还曾印刷和分发如何使用缴获的PPSH-41的徳文手册。
对于冲锋枪的设计之初提供火力压制,对精准的射击要求不是很大,冲锋枪的弹道打出去呈扇面,打击范围广。采用手枪弹,后座力小其有效射击距离短,远距离射击的子弹弹道受风力,重力等影响,以及自身的初速度低的因素,所以会有发飘的情况出现。


进击的兔子种花家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从这个数据来看,波波沙的有效射程并不适合远程精度射击,加上射速较快 可迅速射出71发子弹 在巷战近战中被称为赤色利剑 综上所述 波波沙并不可以远程射击


中国有wo


冲锋枪与步枪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后坐力小,在射击100米以内目标的时候,冲锋枪的精准度非常的可靠。但是在对付100米之外的目标的时候,冲锋枪就会出现射程不足的情况。国际上对于枪械远程射击没有标准的定义,一种说法是1200米之外的射击目标属于远程目标,还有一种说法是400米之外的目标属于远程目标。不管是以1200米为标准,还是400米为标准,所有的冲锋枪都不具备远程射击的能力。



冲锋枪的射程一般在100米左右,波波沙冲锋枪属于一款射程较远的冲锋枪,有效射程能够达到200米,比同时期的德式冲锋枪和英式冲锋枪的射程要高得多。在200,米的射程内,波波沙冲锋枪的精准度是比较高的,然后200米的有效射程根本无法满足远程射击的条件,假如用波波沙冲锋枪来打远程作战的话,子弹在飞到目标之前就已经跌落了。


冲锋枪研发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以较快的射速清除突击到阵地前的敌人。最早的冲锋枪并不是在冲锋的时候使用,而是在反冲的时候使用。世界上第一把冲锋枪装备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战主要以阵地战为主,各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枪械是单发步枪,机枪的数量比较少。在面对敌人大规模冲锋的时候,防守方只能用手枪来进行短距离防御。因此一战时期的枪械设计师结合手枪和轻机枪的优点,研制出了冲锋枪。

冲锋枪具备轻机枪自动化射击的能力,同时也拥有手枪轻便便携的优势。虽然冲锋枪的压制能力很强,但是冲锋枪的威力远不如轻机枪大,只比普通的手枪强一些。在装甲部队没有出现之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在战场上远不是装备单发步枪士兵的对手。为了取长补短,各国军队形成了轻重机枪、步枪、冲锋枪高低搭配的火力网。在这几种枪械中,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射程都在1000米以上,能够攻击远程的敌人。步枪的射程在400米左右,负责攻击400米之内的敌人。当敌人走到50-米150米之内的时候,士兵才会使用冲锋枪攻击,超过这个距离,冲锋枪不仅打不准,也打不到。


由于冲锋枪射程的限制,想要用波波沙冲锋枪来攻击远程敌人,在战场上根本行不通。正是因为冲锋枪射程上的缺陷,在二战结束后,冲锋枪的地位逐渐被突击步枪取代,波波沙冲锋枪也最终被AK47步枪所取代。


军武小咖


PPSh和PPS(波波莎/波波斯)冲锋枪使用的是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既然是手枪弹当被冲锋枪发射到150米之外就会“很飘”!不但是PPSh/PPS,世界上其它的型号冲锋枪(基本上都使用手枪弹)都这样。




所谓:托卡列夫
7.62×25毫米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54式手枪子弹,图片上写明的51式子弹就是“托卡列夫弹”我国的仿制品。

对于冲锋枪来说,发射手枪弹的射程肯定要比手枪发射的距离远一些,因为冲锋枪的枪管要比手枪枪管长,这就使得子弹在发射时更能够利用弹壳内发射药所产生的推力,所以同样是发射手枪子弹,冲锋枪的射程就要比手枪远一些。

一般来说,手枪的有效射程最远在50米内,但由于受到手枪枪管长度、子弹弹头太轻和横风...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未经过严格手枪射击技巧训练的战士和警察使用手枪时10米外“上靶”已经是合格的射手水平了,25米能击中“胸环靶”就是部队里的“尖子”!而50米外还能击中目标是很少见的,部队里面一千个战士当中也未必有一个,属于战区特战队级别的水平或者是特警突击队的水平...所以,通常情况下手枪的交战距离在10米之内,甚至5米内!


具体到PPSh–41冲锋枪也是一样,虽然说它的枪管长度要比“托卡列夫TT–33手枪”长一些,但是子弹的性能没有改变,子弹发射时枪口初速为488米/秒只是略高于TT–33的440米/秒,当子弹出枪口之后也会遇到:发射药推力小,衰减严重、膛压低、受风力影响大...的问题!所以,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在150米之内,超过这个距离到200米处已经很难打到人身上了,这就是为啥冲锋枪子弹“会飘”的原因。

总之,包括PPSh/PPS在内所有冲锋枪,在研制之初就是近战武器,也是因为发射手枪子弹的原因,并没指望它有多远的精确射击能力,最好是在50米内往敌人隐藏的大概位置扣动扳机“泼子弹”就可了!当然它对射手的要求也不高,进入部队之后一个星期内就能学会开枪和拆解保养,就连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能用。


皇家橡树1972



军情九十九处


没打过,不过手枪子弹远程都“飘”吧?借助沉重的枪身和步枪型的枪托,说起来波波莎的连发精度在冲锋枪里算好的,但毕竟弹头轻,远距离抗风偏的能力要低于使用9mm弹和11.43弹的冲锋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