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需要教他那些規矩?哪些是必須教的?

蜜棗媽分享


教育孩子立規矩越早越好,眾多規矩先分享10條就基本的,不分先後順序

1.不要說髒話

2.不要浪費食物

3.要主動承認錯誤,不可推卸責任

4.見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

5.不要撒謊

6.在公共場合不可吵鬧,影響他人

7.得到幫助,要道謝,懂得感恩

8.做事有始有終,不半途而廢

9.懂得先來後到,學會排隊與等待

10.不亂動別人的東西,尤其是到別人家做客時

兒童教育中立規矩可以單獨作為一門學科深度的來講解,因為現在的社會氛圍需要的自身素質比較高了。

俗話說得好: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想讓孩子未來成為受歡迎的人,做父母的基本工作還是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樹立規矩。

幫孩子樹立規矩當然是越早越好了,如果晚了難度係數會直線上升,有的父母意識到需要教孩子規矩的時候發現根本就太難了。所以儘可能的越早越好,最好在6歲之前,要給孩子把意識建立起來。

為什麼說要先建立意識?

很簡單的道理,因為孩子不可能把所有的規矩都牢牢記住了,但是意識可以先行培養。只要掌握了意識後期在教育孩子可能簡單到一句話的事了。

這裡的意識是什麼?我們把它比作家規,你可以理解為孩子遵守家規的信念,後續需要增加的規矩只是增加了一條家規而已。

在比方說,你遵守法律,不管法律增加多少條款,你都會遵守。因為你已經有了守法的意識。

所以要給孩子樹立守規矩的意識是一個大前提。

這段我都標註起來是重點,需要家長們多思考一下。

為什麼要給孩子樹立規矩?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他確實有點深奧,今天我就用最簡單直白地來解釋給大家聽。

a、往簡單了說,守規矩的孩子好帶,懂事聽話的孩子不會給父母太多的煩惱,做父母的誰不辛苦,如果孩子既不懂事又不聽話,做父母的都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別不信。有的父母心煩的時候真的會拿孩子當出氣筒。

b、在往簡單了說,你帶著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到外面,孩子沒規沒矩的影響到了別人,你認為別人會和你一樣的想法,孩子還小不懂事,沒辦法,大家都能體諒的,都是有孩子的人都能理解的,心想沒孩子的將來有了孩子也會明白的,總是有這種心理活動。

如果你是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別人的真實想法大多都會批評這個孩子的父母,孩子不懂事,做父母的也不懂事嗎?厭惡父母的情緒甚至大過孩子。

其實孩子帶出門,展現的可不只是孩子本身,他可以映射出整個家庭的日常素質,父母的教育水平以及為人處世等等,所以父母們要帶孩子出門一定要先講好規矩。

出門規矩本人小的時候我的媽媽每次都會提醒一遍:出去要這要那的,看我回來怎麼揍你!呵呵!你們以為我在和你們開玩笑嗎?我的親媽就是這麼嚇唬我的,但是不可否認,很管用啊!哈哈哈!我現在只能無奈地笑笑!

當然樹立規矩的好處有很多,將來的發展也好,交朋友也好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不可否認優秀的人都喜歡結交優秀的人,守規矩不能讓你的孩子多成功,但可以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麼多吧!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留言,先關注再留言哦!我粉絲的提問我會統一整理,然後統一的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是蜜棗爸,育兒師,心理諮詢師,兒童成長教育工作者,每天分享孩子各種成長問題的解決方案,關注我孩子教育不再是難題。


蜜棗爸育兒


尊重別人
學會分享
不能小氣
要感恩
要懂吃飯的規矩
見著人要有禮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7e226614b744b799ad31052b4f243ec\

上邪本尊


因為時代不同了,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都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一樣。家長的想法都一樣,都想讓自家的孩子好,所以在教育的問題上也是頗多的講究,不僅事事親力親為,更是在衣食住行上都做到了樣樣精細。倒不是說家長的這種方法就一定不對,只是因為生活壓力也挺大的,所以很多夫妻選擇只生一個孩子,自然對這個孩子照顧的會比較精心些。但是家長要知道,有時候你的過度照料並不是好事,如果不能夠把握好分寸,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1.生活方面:要學會獨立,2禮儀方面:以禮待人,學會打招呼有禮貌.3良好的品格,不撒謊做人真誠,4.愛學習愛勞動…






太陽紅520520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

孩子小的時候是學東西最快,最重要的時候,俗話說“從小看苗”,就是長大了有沒有本事,就要從小的時候嚴加管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小的時候要教的規矩很多,如: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等等,下面具體討論幾個自認為重要的:

1.懂禮貌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炎黃子孫,是必須具備的品質。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就是文明禮貌;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才是值得擁有的朋友。

2.誠實守信,不撒謊

做人,首先要做誠實守信的人。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表裡如一,是難能可貴的。待人真誠,說話辦事講信用,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和尊重。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能刻意隱瞞,要勇於承認,敢於擔當。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遇到問題,作為家長的,應先徵求孩子意見,正確引導孩子處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使孩子遇事有主見,不依賴他人能獨立處理事情,其中還伴隨著勇敢,自信,責任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總之,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一番作為,因此,趁他們還小的時候,多讓他們學點知識,多給他們制定一些能夠促進健康成長的規矩。

謝謝,以上是我的觀點,望多多支持。


逍遙278981327


從小就要教會孩子懂規矩守規矩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教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在啟蒙教育階段,更應該多教會一些受益終生的規矩。

第一,就該教會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天性善良,與人為善,這是做人立世的根本,不管長大後做什麼,都能從善如流,嫉惡如仇,先成人再成才。

第二,要教會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這是做人的前提。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報答,父母親給予了我們以生命,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長大後怎樣報答都不為過,尤其是當父母親年齡大了,子女又不在身邊,作為當兒女的應當千方百計多些陪伴多謝關愛,也許物質金錢並不重要,細心關懷才是最大的孝敬;還有一點對做兒女的尤為重要,就是不要把最壞的脾氣發落到父母身上,這是最令人傷感的舉動。

第三,要從小教會孩子懂得自立自強。當下的家庭條件都相當優越,萬不能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經常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懂得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父母奮鬥拼搏換取而來,要教會孩子從小就立志發奮苦讀,長大後靠個人本事吃飯,掌握更多的知識本領,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第四,要教會孩子懂得團結合作,不能我行我素,單打獨鬥,各行其是,要養成互助互愛,團結協作精神,讓孩子明白“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規矩,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乃至高中大學,各個階段都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進行合作協作規矩的教育,從而培養起良好的精神狀態。

第五,要從小教會孩子懂得感恩回報的規矩。在其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好多刻骨銘心的互助互愛的人和事,讓孩子記住那都是愛的奉獻,沒有誰理所當然就該來幫助你,那是人家大愛無疆使然,當孩子成人成才後,千萬不能忘恩負義,要知恩圖報,並且“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加倍奉還報答之恩。

當然,要教會孩子的規矩還有很多,由於此文篇幅所限,就贅述到此 ,僅供讀者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侯玉石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也是他們的終身模範。很多學校做不到的事,父母可以做到。教會孩子以下10點,可以讓他們終身受益。因為篇幅所限,有家長和教師想進一步瞭解如何教孩子學會這些技巧,可以私信給卡通吧,我們一起來討論。

1. 教孩子永遠不要停止讀書、學習。

2. 教孩子學會跟其他小朋友相處。

3. 如果跟其他小朋友鬧矛盾了,要學會如何用友好的方式解決矛盾。

4. 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意見。

5. 自己有錯學會道歉,受冤枉了學會原諒。

6. 主動示愛,伸出援手,幫助條件不好的人

7. 逆境中集中精神看到光明的一面。

8. 愛並保護自己的家園、環境、動物等。

9. 養成刷牙、梳頭等講衛生的習慣

10. 學會愛得沒有條件

(圖片均來自網路)


澳洲藍山卡通吧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七歲之前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關鍵時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所以這個年齡是“立規矩”的最好時機

必須教的規矩,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歲前要學會自己吃飯,穿簡單的衣服,4-5歲學會自己洗漱,整理玩具,6-7歲學會自己鋪床疊被,整理房間。

2.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7歲前能做的家務已經很多,比如掃地、擦桌子、澆花、洗碗、洗自己的襪子等。

3.建立時間觀念

約定再玩10分鐘回家,就要遵守時間,早上按時起床,晚上按時睡覺

4.尊重長輩

不要以孩子為中心,好東西要先給長輩,對長輩要禮貌,對如果長輩不敬一定要嚴厲批評。

5.尊重同伴,遵守規則

要講究先來後到,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搶,要經過主人的允許才可以拿。

6.控制情緒,培養耐心

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不要用哭鬧解決問題。不能馬上滿足的要求,要學會等待。

7.分享與合作

與同伴在一起時要學會分享玩具,零食等,在遊戲中學會建立合作關係

8.培養對學習的責任感

要把上學上幼兒園當成自己事情,不能隨意不去上學,要先學習後遊戲等等。

此處要提醒的是,給孩子立規矩,最大的障礙可能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長。比如一件事教很多遍都學不會的,這個時候家長忍不住自己上手做,或者罵孩子笨;又或者教了孩子要尊敬長輩,但家裡有好吃的卻總是第一個拿給孩子吃;這樣的話不但前功盡棄,孩子還會覺得家長言行不一,不知道該遵守哪個規則。要知道給孩子立規矩,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參果果


大家好,我是慧慧,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教他尊重長輩,不要沒大沒小,再一個就是看書,一定要培養出愛看書的習慣,這樣等他上學的時候他就愛學習,這是我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慧慧在新疆


因為現在每個家庭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們都會什麼事都順著孩子,無論孩子要什麼家長們都會同意,家長們的宗旨就是隻要孩子高興,只要他們喜歡怎麼就好,其實這樣會讓孩子變的自私沒有禮貌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立下規矩。

步驟/方法:

1 第一,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打人罵人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出現這類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幫孩子分清是非,還要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如果再這樣是會得到批評的,讓自己的孩子好好的自我反省。家長們還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在這件事上要怎麼做。

2 第二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要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拿人的,不要讓孩子有拿到自己手裡有是自己的感覺,再一個就是讓孩子從那裡拿的東西要放到那裡去。

3 還有一個就是很多小朋友都會有的壞習慣,就是在玩的時候,誰先拿到的誰先玩,後面的必須要等,這是讓孩子養成遵守秩序的好習慣。還有一個就是明白做錯事了要道歉的好習慣。


在家帶娃娃


《6歲之前必須給孩子立的規矩》

1.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2.自己的東西自己支配。

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先拿到者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5.不可以隨便打擾別人。

6.做錯事情必須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接下來我們一一進行說明。

  1.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現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佔有慾特別強,只要孩子喜歡的能滿足孩子的都會去滿足。久而久之形成這樣的習慣,孩子出了家門以後也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必須進行教育的干預,耐心的用最簡單的方法告訴孩子其中的道理。從而告訴孩子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可以隨意拿。

2.自己的東西自己支配


這個是很重要的習慣。從小就可以培養孩子的主見性,同時也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很小,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自己的認知,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是十分豐富的,她們對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當然也有的家長說自己孩子沒什麼意識,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方式提問孩子,最後讓她做出決定,時間久了孩子的思維就會形成,而且更好的尊重了孩子的想法也同時培養了他對事物的主見性。

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去


將物品歸放回原來的位置,這樣從小培養了孩子的生活習慣。你會發現有這個習慣的孩子她們也特別得愛乾淨,每次玩完的玩具、看完的書很自覺的就去歸放回原來位置。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作為家長你不覺得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習慣同時也減輕了家長的家務負擔。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先拿到者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如果你是一位幼兒園老師或者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你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是最常見的。兩個孩子同時喜歡上一個物品,就會搶,要麼動手。如果是公共場合的物品,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必須先拿到者先用,後者等待,同時兩個人也要溝通好等待的與玩耍的時長,不然中途還會再出現矛盾的。

5.不可以隨便打擾別人


作為幼教的我,這個問題我經常能遇到。比如在課堂中,當我們講解一個問題時,總有孩子不斷的提問過程中打斷老師的思維。要麼就是家長經常說的,家裡的兩個孩子,如果有一個孩子正在學習,另外一個孩子就會不安穩的鬧騰,想要對方陪他玩或者怎樣。其實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孩子長大以後進入的公共場合會更多,如果這樣的行為一直伴隨孩子終生,大家試想一下孩子未來的社交。

6.做錯事情必須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很多孩子缺乏承認錯誤的態度,他們害怕父母或者其他人的批評,所以每次犯錯要麼選擇逃避,要麼就會自己先大哭起來,這是其中的一種情況。還有另外一種,就是孩子過於膽小要麼內向不大膽的孩子如果對方“欺負了”自己,她們不會勇敢的站出來要求對方給自己道歉。其實這樣也是不好的,長期下去孩子的內心的消極情緒以及自身的負能量也會增加很多的。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需要交給孩子,無論是禮貌性問題還是社交問題都是需要我們思考的。但是不管怎樣一個正確的觀念引導這是必須的,要不然這個社會總是再說培養一個三觀正的孩子。

畢竟,先成人後成才,這才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