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湘西苗寨,最美詩意棲居地,跟隨中國國家地理行攝湘西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地道風物·湘西》走訪了湘西的山山水水,向讀者推薦了十大詩意棲居地,湘西吉首市。那裡有一座座充滿詩意的苗寨…… “夯沙”是苗語的音譯,意思是“飄滿歌聲的峽谷”。苗寨奇峰挺秀,飛瀑倒掛,景色迷人。

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有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2015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州內人文古蹟眾多,老司城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蹟。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湘西矮寨奇觀的奇俗——傳承千年的苗寨風情。矮寨奇觀地處苗族聚居區,因為數千年來深山峽谷的閉塞,源自苗族祖先的獨特習俗,依然活在苗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到湘西保靖縣呂洞山鄉排坺村民石成主家拍攝時遇見石家八旬祖母,石家養育四女一兒,三個孩子在村校讀書,二女在吉首讀職中,皆學業優秀。 圖為美麗的姑娘阿玉,苗族,16歲,她是那種不雕琢的美,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秀。

阿玉家住在排坺村,阿玉的祖父母年已八旬,住在一間百年吊腳樓裡,家裡有一個烤火盆,房樑上常年懸掛著臘肉,阿玉家的牆上貼的都是阿玉在學校獲得的獎狀,婆婆一提起阿玉就笑的合不攏嘴,直誇阿玉孝順。

都說湘西的妹子長的水靈靈的是因為湘西的山水養人,原來是因為潺潺山溪水,滾滾江河流。清清的山溪在山裡、在村落、在田間歡暢的流淌,溪中的魚蝦優哉遊哉鮮活可愛。

山裡流傳著這樣的古老的歌謠:扒排佬的木排從吊樓下流過便要唱:“一根竹篙鏢落溪,兩個姐兒在洗衣,竹篙落水探深淺,我唱山歌試姐意”之類的山歌子逗那吊腳樓裡年青的妹子。

妹子聽了也不惱,有那膽大的便倚著窗子嗔罵一句;“過青浪灘叫旋渦旋了你的舌頭去!”那放排佬聽了便得了乖兒似得嚎唱:“得了情妹一句言,哥心好比蜂糖甜,三天三夜不知渴,妹的言詞當清泉。”

唱罷便撐住竹杆向樓裡的妹子討火叭煙。日子久了,便把一個個鮮靈靈、水嫩嫩的紅花妹子唱成他們的隨波逐流的妻,為他們生兒育女做飯洗衣,盡女人之能事。

湘西民風民俗的古樸淡雅,湘西的妹子多情、粗獷豪放的漢子,阿公阿婆那三年三月也唱不完的山歌子、十年九月也道不盡的千年古,構成了這恬淡的湘西風情畫!

在湘西的山裡,你走上個十里八里地便會遇到一個小村,這樣大自然的一片天地可以生息幾代的山民。

吊腳樓是湘西民居中頗為流行的一種傳統建築形式,土家、苗、漢等民族都有建吊腳樓的習俗,以土家山寨中最為常見。吊腳樓的形成,既有氣候環境的因素,也有一定的歷史成因。湘西雨水多,雲霧多,空氣潮溼,加之山中野獸、毒蛇出沒,為適應山區環境,古時即有幹闌式建築。後逐漸演變而成吊腳樓。

湘西的山神秘、古雅、層巒疊嶂綿亙千里。湘西的漢子帶有幾分野山的氣息,湘西苗家人善,湘西的水亦甘甜,湘西的山水是詩與畫都難以達到的意境。

走進湘西,無不讓人感受到湘西飲食文化中主要的內核,那就是湘西的正宗味道“酸辣”。湘西飲食的味道,立足於武陵山區的物產、氣候,多取材本地豐富的資源,藉助特有氣候條件,形成酸、辣、鮮、臘的特色,自成一家。

二月美麗的湘西,大家在百年老屋烤著火,聊著天,臘肉在火盆上方屋樑懸掛,燻的滿屋充滿著濃郁臘肉的香味,也是湘西美食特有的味道,一想到臘肉炒辣椒,酸鴨肉、酸魚等就流口水,酸辣是湘西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兩味。有“辣椒當鹽,酸菜當飯”之說。故而,在土寨苗鄉,家家種有辣椒地,戶戶備有酸菜罈。 等疫情過後,一定要再去一次湘西,再去一次吉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