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四宜軒前的繪月石,原本是圓明園含經堂景區陳設的太湖石


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燬之後,大量殘存下來的磚石材料也遭到了不同的命運。有些被清室用於頤和園等處的重建,有些被達官顯貴拉回了自己的私家花園裡,還有的被一些公園以及學校運走成為了供大家參觀的景點。又到週五,旮旯兒今晚和大家聊一處散落於中山公園內的圓明園遺物繪月石。 有圖有故事,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一千多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朋友們閱讀轉發。

今天的中山公園前身是明清的社稷壇,從天安門西側的公園正門進去後向西不遠有一片水域,水中有一座木橋連接的小島。

在小島上有兩間工字狀的房子名為四宜軒,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新,但這卻是一組百年建築,上面的塗料都是近幾年新刷的,在十幾年前旮旯兒拍的老照片上還可看到老房子的原貌。

在房子的東側擺放有一塊太湖石,這塊石頭雖然不大,但造型奇巧,下面的底座上雕刻有精美的圖案,這塊太湖石連同底座均來自圓明園的長春園。

在石上還刻有繪月二字,這是乾隆皇帝的御筆,旮旯兒猜測之所以題此二字恐怕是因為石上那一方巨大的圓孔吧。

如今參觀圓明園的長春園時,可以看到一組超大型的建築遺址,這裡就是含經堂,原本是為乾隆皇帝歸政後養老而建,如今從殘留的大量太湖石還可以看出當年這裡的規模是有多麼的龐大。

不過您如今再去中山公園的話,已經看不到上面旮旯兒所拍那樣的畫面了,如今這塊來自圓明園的太湖石已經被罩上了一個巨大的玻璃罩,雖然對保護文物有好處,但畢竟不太美觀。 有圖有故事,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一千多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朋友們閱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