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五四运动,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有怎样的态度?

qzuser229406508


个人觉得只用几个字就能概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不适合这个时代的自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了尘138346227


五四文化是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探索创造性实践,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为中国革命的道路作出了理论铺垫。使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践踏下摆脱了蹂躏侵略,推翻了剥削制度,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我识为是进步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具有时代的前瞩性。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齐心协力,凝聚民心,激发热情,建设祖国的一种精神所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乐共生,幸福生活的追求。谢谢!


梦中晴雨


订正一下您这个问题,说文化,不要说五四运动,而应该说新文化运动。因为前者是政治性运动,后者才是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旨在改造中国的旧文化,输入新鲜的适合时代的新鲜血脉,让我几千年的旧文化焕发生机。因为当时面对世界发展,我传统文化陈旧落后了。与西方文化的科学重实践大胆探索相比,我们当时的文化太重心学不重外在实践行动,科学性差,格物不够,实用性不够,所以发展落后挨打。胡适等人借鉴西方文化的某种先进性,发起新文化运动,先从白话文做起,因为以前的文化太有点高高在上了,至少在当时不利于全民素质提高。

胡适的本意,就是要刷新一下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的垃圾清理一下。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文明古国天朝上国盲目地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固步自封不想看外面的世界。这其实跟我们今天的态度也一样,对于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文化运动当时遭到顽固派阻挡,但是大势所趋还是轰轰烈烈搞起来了!胡适的本意是文化运动,并没有闹革命搞政治的意思。但是后来陈独秀越来越激进了,《新青年》直接成了宣传共产主义的阵地了。然后,具有政治意义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产生了。

五四运动,爱国知识分子和学生们走上街头,翻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很快带领中国走上政治革命道路。

所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不一样的,应该搞清楚。


HR风彩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沦为封建社会开始便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到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前,这中间的几十年时间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统文化?

一、五四后的反思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展开了,这便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总旗号是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诚然,五四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当时先进的西方知识,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博爱等等;

但是从一方面来看,他却完全秉持着驳斥传统文化的态度,打着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主虚无主义,紧接着我们很快的就可以发现完全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无法拯救我国的,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不可以抛弃传统文化的。

二、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新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的称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有我们国家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是唯一一个可以流传5000年的文明而不中断的文明,分析其中的内核,就是因为我们先贤所遗留下的文化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支撑,历久弥新。

在不同的时代内一次又一次焕发新的生机,这才成就了我们的中华文明。由于近代以来统治者的固步自封,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导致我们崇洋媚外,完全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他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三、立足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经过历史时间的证明以及检验,我们的文化是不落后于时代的。现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答案,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国家也制定了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我标题的12个字,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我可以看到我们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崇洋媚外,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传统文化也是这样,并不高人一等,但是他适合我国国情的,所以我们要发展,还是要以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为内核的,要学会积极的扬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总之,我们首先可以明确的一个立足点,就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创立全新的或者引进一中全新的文化以此来驳斥我们的优秀文化,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微光人文


真觉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话并没有错,只不过自从程朱理学诞生以来,儒家思想变得封闭禁锢,越来越成为统治者赖以维持统治的手段,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到了清朝完全就成了满人统治者禁锢汉人知识分子思想的工具,所以国人变得麻木不仁,没有社会责任感,五四运动就像一缕春风吹走了统治者强加到中国知识分子头上的思想枷锁,重新召唤回原有的那种敢于革新,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精神。


闪电侯爵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对打破封建礼教和传统束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我们中国人一直都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引以为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之巨大。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人影响是世世代代都没有间断过的。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大家公认的,我们的先人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文化。当然这些文化之中也有一部分是需要我们今天去抛弃的。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在创造文化的时候,其实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没有什么先例可以遵循的。所以在这些文化当中有好有坏,有优有劣。对于那些好的优质的传统文化,我们自然要大力宣扬,继续传承。那些劣质的对我们有坏处的文化,我们就不必要再拿出来宣讲了。

孔子当年创立儒家学说,他也是没有先例可以遵循的。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探索才得出的结论,看看论语就知道他是经过多少次的探索,在集合了众家之长之后,才有了儒家学说。然后经过世代的传承,后来无数儒家学者对儒学文化的丰富以及民间百姓的广为流传。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儒学文化,这种文化就算放在今天也影响着我们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现在的儒学思想已经不是简单的儒学文化,他已经成为我们国人的一种信仰。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府,其实建立孔子学府不单单是一所学校那么简单,更是我们国人儒学文化的强力输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儒家思想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所以对于那些优质的传统文化,我们势必要大力宣扬,传承。这也是我们国人共同的心声。


雨夜构想


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民主与科学。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其直接诱因是一战后国联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作为战胜国依然丢了山东青岛。遂有火烧赵家楼的过激之举。

如今回头看,不论是火烧还是文化界打倒孔家店,都是过犹不及的。虽说是反映了那一代知识分子追求变革急于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探索,但走得太猛。

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该还是要批判地继承。这才是当代四个自信的表现。要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就绝不能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好在随着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先后创办,传统国学有了复兴的势头。这也恰好反映出国人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笔架城私语


谢谢提问,我将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指正!

今天我们在回顾五四运动的时候,我想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弱国无外交,被帝国主义殖民和侵略的年代!我们的先辈们从洋务运动开始,从学习人家的器物,到学习人家的制度,再到学习人家的思想,在一步一步的失败当中,我们会对自己本身的文明产生一种否定的观点!

我想这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是正常的,毕竟我们深信的泱泱大国万国来朝,5000年的文化却敌不过洋人的坚船利炮,这必然会让我们的先人从心里面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一种不自信和一种感叹,故而为了不亡国不灭种为了发展,只有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

但制度的改变还是要从思想上开始,故而不论是五四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都是在文化上,在思想上给国民以新的启迪以新的观点,让我们摆脱之乎者也!

开始向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去追求,今天我们看当时的确有它先进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五四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否定儒家的作用这是不对的,在我们国力强盛的今天。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加地看到,我们自身文化的优越性,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对我们民族的启迪和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当然,我们在发展当中是要去除掉糟粕的,时代在进步文明也在进步,就像石涛以前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

我想我们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是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背景下去分析它去审视它,我们要承认五四运动让我们更快的加入和融入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融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但好在今日的中国,我们传统的文化正在一步一步复兴,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从未丢失过!





青花有语


一,传统是割不断的,不要动不动就“决裂”! (比如,委屈了汉字。)

二,学辩证一点,做事不要太决绝,留一点点余地。

三,矫枉固难免过正,投鼠则必须忌器。

四,“为尊者隐”,“儿不嫌母丑”,多少还有几分道理。处事不宜太无情。

五,坚持原则性,不忘灵活性。做大事,须有权有变。

(六,知易行难,勇于纠偏。)


雅音博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文化也代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武帝由丞相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成了禁锢劳动人民思想的枷锁。而“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就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思想!五四运动可以说是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