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上周日两部爆款剧《相见你》《爱的迫降》同时完结,心一下就空了。

不想剧荒的我马上寻找下一部要追的剧。

刚好,曾经经典的系列迎来了最新一部——

《法证先锋4》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在那个看不到美剧,不知韩剧为何物的年代,港剧是最好的下饭神器。

曾经的TVB,诞生过不少知名系列:

《刑事侦缉档案》、《妙手仁心》、《法证先锋》……每一部都是童年回忆。

难怪时隔第三部9年之后,姗姗来迟的《法证先锋4》开播便创下了8年来港剧最好收视纪录。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这部剧能够播出,可谓一波三折。

因为许志安和黄心颖的出轨事件,导致该剧需要换角重拍。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虽然已经不怎么关注港剧,但作为童年几大阴影系列的最新作,还是想要追一下看看。

演员方面大换血。

没有了欧阳震华、林文龙、佘诗曼等人,取而代之的是黄浩然、谭俊彦、郑俊弘、李施嬅、陈炜、朱晨丽和汤洛雯。

为了打响头炮,第一个单元特别出演的就有米雪、谢贤、谢雪心等老戏骨。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这已经是当下TVB最拿得出的阵容了,我等也不敢要求什么。

毕竟一部职业剧,看的专业。

结果,看完第一个故事,失望。

本来我就不奢望这个系列会有什么创新,有前三部的成功在前,能够保持住水准就很好了。

但《法证先锋4》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把我多年积攒的港剧滤镜给打碎了。

01

先说这部剧的面子。

看完四集,最初的感觉是别扭,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劲。

后来我想到了,缺少的是烟火气。

剧情发生的地方都是专门场景化,室内或者特定街上,连真实街边场景都没有,就是说你完全看不到香港的小吃,小巷这种。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香港街头是港剧的一个重要元素,没有了这些镜头便少了很多市井感。

很多人看港剧,看的就是剧情发生地背后一闪而过的繁华街景,人来人往的闹市。

这一部分不知道是因为我看的内地版有删减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另外就是滤镜的问题,举一个例子,化验署。

看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后来一位网友一言惊醒梦中人:

广告的既视感。

加上这句广告词,毫无违和有没有。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画面越来越高清,但却少了以往TVB剧特有的粗粝感。

《法证先锋4》是港剧但又不像港剧。

02

说完面子,再说这部剧的里子——案件。

《法证先锋》系列,看的是什么。

是法医、法政、警察如何分工合作。

从犯罪现场发现蛛丝马迹,并从中抽丝剥茧,推理案情,还原事实。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整个过程,主角们配合默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提出可能性,推翻它,再提出,再推翻,慢慢的地,一点点地向真相靠近。

反观《法证先锋4》,你几乎看不到这一系列的操作。

第一个单元的案件是“剧团凶杀案”。

死者有两名,一个是剧团丑生,一个是剧团的少当家。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凶手也不止一个,而且还牵扯出案中案,幕后黑手。

按理说信息量应该很大才对。

结果四集就办完了,严格来说,这个案子看完前两集你就猜到凶手了,接下来的两集全程划水,看得我是一脸问号。

剧情从法政、法医、警察出场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一点点地挑战观众的智商和耐性。

整齐划一的V字队形,纹丝不乱的发型,西装笔挺,走路带风。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不得不说如今看这种登场方式,怎么看怎么觉得装,违和感爆棚。

OK,这都是小问题,接下来的搜证过程,各种高科技装备轮番登场。

这也是法政系列的传统。

但到了这一部,高科技装备沦为炫技神器。

搜证现场来一个全景扫描,回到实验室每个人时而拿着平板念着苍白无力的台词,时而对着大屏幕一通手势操作。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就看你们几个在那念台词,那我还不如去看综艺《明星大侦探》来得省心。

以往那种重回案发现场,在主角脑中模拟犯罪案件的情节没有了。

只剩下冷冰冰的AI推理犯罪经过。

科技越发达,却反而给人一种廉价感,让人觉得是形式大于内容。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前两集节奏推进过快,为剧情而剧情。

完全不给观众思考的时间,编剧将一个又一个嫌疑人抛出来,法政那边也是求锤得锤,想要什么证据就出现什么嫌疑人。

观众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的。

而且过分夸大法政的作用,大大削弱了法医、警察的能力。

整个重案组完全丧失查案推理能力。

基本上法政那边有什么新的证据指向谁,警察就怀疑谁。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一个本来没有什么悬念的案件,拖拖拉拉拍了四集。

就这样还有两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

第一个是警方强行给幕后黑手安上“教唆杀人”的罪名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年头说真话也成犯罪了?(如果有了解hk法律的朋友,麻烦给我科普一下,不然真的是硬伤了)

第二个是早期大量暗示米雪就是犯人,但却不解释一下米雪为何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三个死者的凶案现场。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而且第三集极其生硬地插入几乎一整集与案情无关的剧情。

我知道剧集是想表现一众主角工作以外的生活,这也是职场剧的套路了,但在各自篇幅的处理上是失衡的。

职场部分仓促、逻辑混乱,没想到生活部分也被处理得非常不走心。

要展现主角们的生活不是打拳就是健身,不太接地气。

几个明明工作上是好拍档,生活上是好朋友的人,私底下坐一起吃法完全不觉得他们有多熟。

几个人坐在一个样板间里“刻意”谈笑风生,给人一种强行好友的既视感。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按照这位网友的说法就是:

几个主角之间居然可以做到完全零火花。

第四集几个主角坐在一起做案情总结的时候直接把我看懵了?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我寻思我看的不是《今日说法》啊,你给我看的是啥玩意?

难道TVB觉得我们连这样的剧情都看不懂,非要安排主角们把中心思想说出来吗?

一群住着大house、喝着红酒、拿着高薪厚职的都市精英,围坐一起点评小人物的挣扎生活。

怎么看都有种事不关己,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03

压垮这部剧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演员的演技。

接替欧阳胖胖饰演男一的黄浩然整个给人的状态就不对。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上班的时候崩得太紧,不工作的时候又写满疲态。

念台词的时候没有放开,感觉就是没有进入到角色里。

有时候不是他演的不好,而是他接不住这样的角色。

因《深宫计》里被赞演技大爆的陈炜,在剧中也只能是中规中矩,职业感没有前两部里的郭少云强。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李施嬅则没有《金宵大厦》里的灵气和惊艳,泯然众人,存在感薄弱。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朱晨丽的口音问题依然是让人出戏的地方,而且这个发型暴露了她脸型的短板。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不过最大问题还是他,谭俊彦。

法政系列前三部警察的扮演者都是女性,蒙嘉慧、佘诗曼、徐子珊,哪一个都是他无法跨越的大山。

谭俊彦也算是TVB中扶不起的“阿斗”。

他的面瘫演技遇上警察这个职业仿佛就像一个工具人。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你说他是想表现得专业吧也不像。

警察办案讲证据的,没定罪之前只是嫌疑人,正常交流询问都阴阳怪气话里有话。

搭配上他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真的很别扭。

场景不走心、查案推理没有逻辑、演员演技尴尬。

曾经的TVB特色,港剧味道荡然无存。

《法证先锋4》自开播以来,评分下滑,目前已经跌到了系列最低(目测还会再跌)。

等了九年,开播破收视纪录,但看完四集后我给了个差评

也许,港剧没变,变得是这个时代,变的是我们。

我们早已被美剧、韩剧惯坏了口味,就连台湾的小清新偶像剧都已经拍出《想见你》这样的作品。

反观港剧还在原地踏步,不肯睁开眼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当年那批正处于最好年纪的演员,遇上了一个好的剧本,拍出了一部经典。

但是今非昔比,当年那批演员老的老,走的走,剩下的人还想延续过去的荣光,却落得满屏的尴尬。

有些人,有些剧,还是适合留在回忆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