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風生水起,全靠我利用風險管理思維


常做理財的人都懂一個道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單純得指望存銀行升利息,已經遠遠跑不贏日益增長的CPI了,資產縮水樓市幻滅,期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不覺經歷了又一個資產寒冬。

老生常談的話題離不開“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面對各種P2P理財投資的風生水起,然後資金斷裂老闆跑路,投資者本息皆失,欲哭無淚。真是收益不辭而別,虧損不約而至。


投資理財風生水起,全靠我利用風險管理思維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的,風險與收益並存,理財投資當然也不例外。有些人對風險認識少,不敢投資,這樣就會面臨資產縮水的情況;選擇做投資,又會面臨本息皆失的風險!所以很多人想到,若果能規避風險就好了。

如何能降低規避風險,趨利避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項目的風險管理思維。因此,對於投資理財的風險,我們不妨“以道馭之”。

在投資理財前,首先必須嚴守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不借,合理的理財方式是利用閒餘資金做理財投資,絕對不是靠一時急於求成的借款貸款來完成理財計劃的。保留足夠的流動資金支持日常開銷,以備不時之需。剩餘的閒置資金,就可以利用項目風險管理思維,做如下考慮:

一、 理財投資規劃

需要結合自身相關條件及未來預期,做好風險評估,明確理財投資的方向、資金使用規模以及預期的收益和承受損失的底限,避免超出預期產生大的漲幅或跌幅,在合理範圍內接受理財規劃帶來的收益,做到賺,不迷失自我;虧,不危及生活。

二、 風險識別

做理財,最重要的就是對理財風險的識別,明確一個道理,那就是理財是有風險的。往往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投資理財前,要有風險責任意識,做好相關風險測評,瞭解識別風險;投資中防範降低風險,投資後要認可接受風險,即常說的要拿得起放得下。在此,我們採用德爾菲法分析理財投資過程中投資人和投資產品的風險,進而確定相對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一)投資人風險識別:投資人也是風險的一個方面,對於理財投資的專業性、策略、產品選擇、抗壓能力因人而異,因此投資人是關鍵因素之一。

(二)投資產品風險識別:目前理財投資的產品很多,很多銀行渠道、互聯網公司、第三方理財公司都在做這塊業務。針對不同的投資渠道選擇的投資理財產品,也會面對不同程度的投資風險。

無論哪種理財投資,沒有絕對的好壞,需要投資人慧眼識珠,針對自己的情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尋求平衡點,找到適合的投資產品,及時的識別風險,規避風險。

三、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指為應對風險所採取的措施,通常包括迴避、轉移、減輕及接受等。投資理財與其說是在經營財富,不如說是在經營風險,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明白風險和收益相生相長,積極應對風險,在風險可控範圍內獲取較高收益。

具體解析如下:

迴避:放棄理財投資,或者購買銀行儲蓄,這樣就做雖然沒有風險,同時也造成投資人基本沒有收益。

轉移:對於轉移,目前來講,可以購買銀行理財,雖然根據資管新規,各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但目前來講,中小銀行的自售理財,基本都是按預期兌付,即使該理財產品銀行投資略虧,銀行基本也會內部消化,以免造成信譽風險。

減輕: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可以對資產進行組合投資,如同時購買理財、基金等,即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接受:可以購買理財、基金、股票、甚至P2P等多方渠道理財投資,前提是你在期望高收益的同時,要接受高風險的損失。

通過投資理財,在投資達到預期的同時,儘量降低和規避理財風險,因此要達到這種適當的平衡,建議可以採取組合投資的策略,這個組合投資策略,不單單是遵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原理,更是主張把雞蛋放在同一個地方的多個籃子,也就是說,我們組合投資不是把我們的資金分散在同一類型的產品,而是分散在不同類型的產品。

根據我們資金規模、流動性和自己的風險偏好,把資金分撒在不同的理財產品中。比如,假如有40萬閒置資金(一定要是閒置資金,而不是貸款或者借款),可以將其中將30%即12萬買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一般稍高收益的銀行理財起存金額是5萬或者10萬以上,20%即8萬放在餘額寶或者理財通等互聯網寶寶類理財,雖然年化利率只有2%,但至少比銀行存款高,且存取方便。20%即8萬買中低等風險的基金產品,10%即4萬投資銀行儲蓄,保證日常短期的生活開銷。剩下20%即8萬買股票。

這樣基本能保障日常開支,又能保障資金流動性,也能在股票和基金市場獲取較高收益,就算有部分虧損,也不會對日常生活有較大影響。

四、結論

其實,大家投資理財的目的高度一致,都是希望自己的資產增值,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其實,也可以換個思路,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投資自己、家庭、孩子,讓自己、孩子及家人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家庭和睦幸福,孩子在幸福的家庭中茁壯成長,讓幸福增值,讓愛永遠傳承下去。

辨險識財

加入辨險識財

查看168家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

專業調研團隊深入分析對比

為您的理財安全保駕護航


投資理財風生水起,全靠我利用風險管理思維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本號部分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地傳遞信息,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也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本號會盡可能地對原作者及原出處進行明示。如因操作人員疏忽,造成漏登的,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