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好人和壞人的區分度嗎?

現實歷史影視的三農


文化這個詞包含太廣泛了,並且文化也不能作為評判一個人好與壞的標準。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文化”這個詞的普遍定義: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從其包含的意思上面分析,顯然“文化”是沒有善惡之分的,文化還有一個比較通俗的意思就是學問,就想我們平常說的那樣,“某某某很有文化”指的就是他很有學問,但是無論文化還是學問都不能作為判斷善惡的標準。

歷史上有很多很有“文化”或“學問”的人,卻是大惡、大奸之人。像我們都知道的南宋宰相秦檜,害死了抗金民將岳飛。比較早的還有春秋時期魯國的慶父,先後殺害兩代國君,最善於挑撥離間,有“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一說。五代時期做過五代宰相的馮道,以己為鑑著有《榮枯鑑》又名《小人經》,更是被司馬光評價為“奸臣之尤”。

歷史上這種例子多不勝舉,並且這些個“小人”在某些文化領域都很有自己的建樹,但是也阻止不了他們成為一個小人。一個人如果道德敗壞,文化越深,學問越大地位越高對人類和社會危害越大。

中華民族在近代解放戰爭中出現了多少無名英雄,他們有很多都沒上過學,沒讀過書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正是他們組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魂,他們才是正真的人民的英雄!





小文無疆


縱觀天下,五千年來,壞人層出不窮,有大壞、小壞,有大好、小好,多不勝數。

好壞的標準,雖說在律法制度,風俗民約裡。然而百姓心中也有一杆秤,秤好秤壞秤東西。即使在閻羅殿下,也秤好壞已定未來。

好人壞人不分東西南北,不分身份地位,不分大小高低,有好亦有壞,何況是有無文化呢。

有文化也好,無文化也罷,都會有好有壞,有奸有忠。而受文化教育多的人,素質修養更高,做人有度,做事循理,但也不乏壞透之人,極惡之輩。

有文化者若壞,壞在語言文字,多口誅筆伐;無文化者若壞,壞在蠻不講理,多橫行動粗。故爾文化不是好壞的區分度,情理,法律,道德等才是好壞的區分度。簡單的說,就是能給國家、社會、他人和自己帶來益處的,就是好人,帶來害處的就是壞人。

用益與害來做為好人和壞人的區分度,我想,能更接近一些的。



南山明月


文化可不是區分好人和壞人的標準。文化我認為是一種認知,即便是這種認知也有層次之分,只有文化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了,才能對一個人的行為起到一定的的規範作用。高的文化水平不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二者也不是對立排斥的,是互有相互重疊的一部分。也很好想象,現在出現的一些沒素質,沒品德,沒立場,沒底線的人,不乏高學歷高知識水平的人。沒上過學,或者學歷低的人,大多也淳樸善良。當然高學歷不代表高的文化水平,但至少代表了一定的文化水平。顯而易見,文化不是區分好人和壞人的標準。

我認為,區分好人和壞人,有兩個標準。

一是是否能夠做到與人為善。一個人假如能夠做到始終與人為善,不分對象,那麼他就能夠以一個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身邊的人。那麼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好人。

二是是否常動惻隱之心。即便一個人平時很厲害,很嚴厲,或者不做好事,但是能夠經常看到他不忍,,,這個可以好好體會,那麼他多是為世事所迫,如果環境好了,可以改變。我認為內心他還是個好人。

兩個標準,區分情況,但我想比較客觀。大家怎麼看。


心裡顫動的一點點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不是。

首先,就文化本身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大概念,囊天地之萬物。想要給它下一個精準完美的定義,比登天還難。縱觀古今,有許許多多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眾人萬象,迄今為止也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可見文化之深妙,簡而不凡。

進而言之,應該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東西,諸如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是這個星球上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被普遍認可的一種意識形態。又比如飲食文化,茶文化,體育文化……,等等。

既然文化的界定沒有一個標準,何談對好人壞人的界定,沒有界定又那來的“度”呢?你不能簡單的籠統的說東方文化好,西方文化壞吧。

而對於“好人壞人”的界定,是非的評判,更取決於國家或個體的世界觀,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和道德底線。當今世界危機四伏,霸權凌辱主義氣焰囂張,這與國家意識形態不無關係。

所以,文化是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度,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





纏墨香


這個提法有偏頗。

首先要知道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在於本質和立場。有沒有文化,是在做人做事上的水平體現,但本質和立場是精神和行為的根本。有知識有文化,卻幹著欺世盜名,損人利已危害社會,違背道德良心的事大有人在。沒有文化,而真誠做人,不坑不搶不騙不偷,靠勞動生活,遵循社會公德,講真話,做善事,這不也是樸實無華的精神文明人嗎?不也是好人一個嗎?


用戶言午澤群


不一定。

好人和壞人的區分度是什麼呢?

如果僅僅是將有無犯罪作為區分好人和壞人的標準,那麼很多事例告訴我們,好人壞人跟文化一點關係都沒有。

大學裡,有因嫉妒同學而投毒室友的,有因為不滿老師的管束,而手拿磚頭向班主任砸去的。


桂妃沒文化


首先對於一個人來講文化是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歷的高低,而好人和壞人通常是道德上的區分。兩者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必然結果,不是文化高的道德就高就是好人,也不是鄉村野夫道德就低就是壞人,不是有一句古語說“仗義屠狗輩負心讀書人”嘛。我們來看兩個真實的歷史故事,看完你就會明白文化是否是好人壞人的區分度了。

話說,在民國年代的舊中國,有著這樣一個姑娘。她出生在上海寶山縣的一個富裕的官宦之家。兄弟姐妹共有12個,她排行第八,在姐妹中,她排行第二,在家中都是被稱為“二小姐”的,是實打實的名門閨秀。她的幾個哥哥很早就留洋,且成就頗豐的就很少了。四哥張嘉璈是當時有名的銀行實業家;二哥是中國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她的哥哥張歆海還曾任外交部歐美司司長、葡萄牙公使、波蘭公使等。

15歲時這個溫婉的女子要嫁人了,她的哥哥告訴她,她要嫁的是一個頗有才華和理想的年輕人。那時候,張幼儀是開心的,還帶著些許期許。可是,那個很有才華的青年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的時候,就不屑又嫌棄的說:鄉下土包子。但還是和她完婚生子,她生下兒子之後,那位很有才華的青年就遠赴重洋留學去了並在那裡結識了一位聞名天下的才女。這青年一邊猛烈追求這才女,一邊命令再次懷孕的她打胎。她說,把孩子打掉會有危險的,可能會死的。青年只是冷冷的說,坐火車也會死也危險,你就不坐火車了?

她的哥哥安頓了她,她把他們的孩子生下來,然後就成全了青年,簽署協議離婚。並且成為了民國第一樁開明離婚案的女主角。而那個很有才華的青年憑藉著這個“第一次”,再次在中國名聲大噪,被譽為掙脫封建婚姻枷鎖的進步青年代表。

這個有才華的青年就是那個聞名全國的詩人“徐志摩”,他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首詩傾到了當時包括後來這些年多少青年男女的心,不可謂不是才華橫溢文氣斐然。那麼,他的文化高和他的道德能劃等號麼?



我們再來看一個歷史故事:戰國時期軹邑深井裡有個遊俠兒混跡在屠戶中間,他的一個朋友拖他去刺殺一個大大的仇人,他說“我的生活貧寒,只能做個屠夫來維持生計來供養我的老母親,只要我的老母親活著一天我都不會去替你刺殺仇人。”

過了很久他的老母親去世了守孝三年後,他就履行諾言去替他的那個朋友殺死了那個仇人,聶政在刺殺仇人時又殺死十多個侍衛之後,已經力疲,被眾人圍住。他們圍著聶政不敢向前,聶政已經刺殺了仇人,也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他隨即自己用劍劃破臉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腸,當場慘烈死去。他就是戰國著名的刺客:聶政。

韓國把聶政的屍體擺在街市上,以千金懸購他的身份與姓名,可是並沒人知道這個刺客究竟是誰。聶政的姐姐聽說這事後,說道:“聽描述,這個刺客肯定是我的弟弟。他為人仗義,又很有節氣,我不能因為吝惜自己的性命,就埋沒弟弟的名聲。”於是,聶政的姐姐去了韓國,她看到屍體,面目全非慘不忍睹,但是,她還是一下子就認出了這就是自己的親弟弟。聶政的姐姐哭著說:“弟弟啊,你真是英勇啊!姐姐為你驕傲,你這樣自毀容貌,自殘軀體,全都是為了不牽連我啊。因為吝惜我的生命,而不能顯揚你的名聲,做姐姐的我,怎麼也不忍心這樣做啊!”聶政的姐姐抱住聶政的屍體繼續痛哭道:“這是我弟弟軹邑深井裡的聶政啊!”說完自盡在他弟弟身旁。聶政之所以名垂後世,也是因為她姐姐不怕剁成肉醬以顯揚他的名聲!

每每看到這個蕩氣迴腸的故事,就會想雖然聶政姐弟出身市井沒有文化,可是誰能說他們兩個是“壞人”呢?

聽完這兩個故事,大家是否明白文化高的不一定就是好人雖然他的作品流芳百世,文化低的也不一定就是壞人,他們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使自己的英名萬古流芳。




瘦金體花間書


文化並不是好人壞人的一個區分度。如果一個文憑很高的的人,你能絕對保證他就是一個好人嗎?顯而易見,誰也不能保證,也不敢保證。文化修養高只能單層說明他從小到大受到的文化教育優越於別人。而沒文化的人也不一定他就是壞人,只是說明他的受教育程度沒有別人那麼高,文化修養差一點而已。

舉個例子,就像古代的官僚地主階級的人,他們的出生相對於普通人來說,本身起點就高於別人,因為人家有資本啊。因此,文化教育這方面就比別人略勝一籌。而安分老實的農民因為自身條件不允許,也沒法去進行文化提升。但是呢,農民階級的人踏實勤懇,為人厚道,不像官僚地主們霸道無理,蠻橫粗暴。由此可見,到底誰是好人,而誰又是壞人呢?

一個人的好壞也並不是僅僅用文化方面來下定義進行判斷評論的,也取決於自己的家庭教養,社會認知等等,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有才無德為小人,有德無才為君子,德才兼備者,人才也”。可見,區別一個人的好壞要從多方面綜合認識評價,不能單方面決定。故此,文化並不是評判一個人的好壞之分的,自然就不是決定一個人的是好是壞了。


因你仰望星空


藥都能治病,但有毒藥與良藥之別。

所謂有文化是通過學習能掌握一定的生活、工作等技能,是智,人人可學習。

文化人包括君子與小人,好人講德、講義、講善,是君子,小人多追利、舍義,故文化人不一定就是好人。


長易行


肯定不是的啦,俗話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壞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壞人有文化。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沒有文化的人,不管他再怎麼壞,他的破壞性都沒有多大。而如果是有文化的人,就不同了,他的文化越高,他的破壞性也就越大,也就是說文化和破壞性成正比的。大家想想,如果說一個地痞流氓,他壞他的破壞性有多大呢?如果是一個高官,乃至於如宰相者,他的壞,他的破壞性,那就沒有量的了,乃至於可以影響全國或一個時代、朝代呀!所以說,文化和破壞性成正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