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而為 讓青春在戰“疫”中閃光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最近,在新建路街道各居民小區的入口,都能看到一個個青春靚麗的身影,每當社區居民進出社區時,他們都一絲不苟地引導群眾掃描二維碼登記、檢測進出人員體溫,同時解釋好防疫知識。他們是共青團志願者,是抗擊疫情中的“青春力量”。


“青”力而為 讓青春在戰“疫”中閃光


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彰顯擔當。對於北京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研究生李佳迅來說,共克時艱,絕不是用嘴說說而已。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他本可以像其他學生一樣足不出戶,在家裡享受假期。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意識,使他主動放棄假期,走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作為首批到崗的志願者,他的工作任務是:在北關街社區故里新家園卡點處引導進出小區居民進行掃碼登記、測量體溫等。沒有到他換崗時間就提前到崗,把上一崗的值班人員替下來,接過袖章就行動,沒有人員過往,就拿起消毒壺對卡點進行全面消殺、整理。“有幸報國不負少年,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能為家鄉抗疫做點事,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年輕人話語裡略帶羞澀,卻讓在場的社區幹部不禁都豎起了大拇指。

“青”力而為 讓青春在戰“疫”中閃光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作為當代大學生,為了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寧,我自願請戰,聽從命令、服從指揮!” 這是甘肅政法大學法理學研究生李思雨交給新建路街道辦事處的請戰書。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她以實際行動為戰“疫”出一份力,體現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志願精神。李思雨不僅要在卡點引導社區居民進行掃碼登記、測量體溫,而且還要及時記錄工作日誌,協助做好宣傳工作。據瞭解,年輕的志願者們有著他們自己的“機動配合方式”。目前,新建路街道青年志願者共有二十多人,街道團工委為他們組建了一個專門的微信群。“如果哪個志願者要上課或者臨時有事的,在微信群裡說一聲,馬上就會有人過來替班,基本上是誰有空,誰就過來站崗。我們是流動性的,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往哪裡去。”李思雨說道。

“青”力而為 讓青春在戰“疫”中閃光

“這次疫情形勢這麼嚴峻,我有責任為家鄉作出自己的貢獻!”陳禕在北街社區故里小區的卡點處執勤,她是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專業的學生,當看到鄭州市團委發佈的“綠城使者——小紅象•健康行”志願活動招募信息後,她積極響應,即將大學畢業的她將此次志願活動當作一次難得的“實戰經歷”。這是陳禕成為志願者的第九天,她總是提前到崗與值夜班的同事交接後,就開始認真地引導居民掃碼登記、測量體溫,為進出的垃圾運輸車消毒。“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的大學生,能有機會在抗疫第一線鍛鍊,這是我一生的驕傲”。


“青”力而為 讓青春在戰“疫”中閃光


馮彧是復旦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當得知團組織招募戰“疫”青年志願者的消息後,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是一名預備黨員,願盡已所能,為社區疫情防控貢獻力量。”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北街社區後衙園卡點,馮彧排查車輛、測量體溫,一個動作一天重複幾十次上百次,但他沒有絲毫的懈怠,用踏實認真的行動守護著社區防線,讓疫情防控變得更有溫度。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每一次挺身而出,都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溫暖舉動,都是大愛無言的彰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像李佳迅、李思雨、陳禕、馮彧這樣投身志願服務、扛起青年擔當的志願者燦若繁星,他們用實際行動,以青春的名義展示了新時代青年“不懼”、“不退”的勇氣,讓青春在戰“疫”一線閃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